查看原文
其他

“名士风流”的另一种读法:一个光辉灿烂与黑暗残酷并存的时代

先知书店 少数派悦读 2022-12-28



《世说新语》是一部跨越1500多年的现象级经典之作。很多名人都是这部书的粉丝。鲁迅就曾赞叹,《世说新语》可以看作一部名士的教科书,他还为此写过一篇《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傅雷给傅聪写信说:“《世说新语》大可一读。我常常缅怀两晋六朝的文化风流,认为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高峰。”

那么多的大V背书站台,《世说新语》到底是怎样一本书?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末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这部满满光环的《世说新语》,阅读起来其实是有一定难度的。

首先,文言文就不是特别好理解,其中的名物、制度与我们现在的生活有隔阂。其次,《世说新语》的写作是碎片化的,每一则故事都是简单的片段,但它的背景又往往很复杂。

今天推荐一本书,是董上德教授在中山大学中文系开设了十余年《世说新语导读》,以人物为纲讲解。近期,将讲义精华结集出版,名为《世说新语别裁详解》,以一种全新的思路解读《世说新语》。



画家丁小方先生绘制精美配图

内文采用优质纯质纸,全彩印刷,完美还原大师画作;外封采用罕见的绮绫白绢衣,烫金工艺,极具珍藏价值;本书还精装双封,锁线装订,可180°平摊。

丁小方——1957年生于上海,毕生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研究生班,现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上海市文史馆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美术家协会理事,上海书画院副院长,北京师范大学中华国学院特聘教授。




▌以人物分章节,还原魏晋名士图鉴

《世说新语》共分36个门类,一个人物的故事每每散落在不同的门类之中,检读不易,难以形成关于某个人物的“整体印象”,于“知人论世”有所不利。董上德教授将每个人物的故事,大体依照其生平经历,重做整合,参以正史,结合南朝梁文学家刘孝标注文的一些重要信息,详细阐释或辨析。这部《世说新语别裁详解》,书名里的“别裁”二字,意为原文全依《世说新语》而另作编排。

书名里的“详解”具体指什么呢?

图书按年代分篇章,按人物分小节:

董老师首先在篇章导语对每个朝代进行介绍:

其次,为每个人物写小传,比如大家很熟悉的嵇康、阮籍:

再次,对《世说新语》的原文,董上德教授进行了注释、“释读”:

每一个人物全部故事之后有“编选者言”:

如果孤立地看某个人的单个故事,有时会觉得此人颇有气质,很显个性;然而,如果把他的故事综合起来看,尤其是考察其一生的出处行藏、得失成败,结论就可能不一样了。

同时,去掉魏晋名士风流的滤镜,不必将书里的人物都视为“古人楷模”,他们的性格丰富复杂,雅俗兼备;优点可谓“优”到极致,缺点甚至“坏”到不可收拾,本书的“编选者言”里,就有鉴别名士的点评。

董上德教授结合《晋书》、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等书,以历史为骨架,以文学为灵魂,文史结合,在书中塑造了一个个血肉丰满的魏晋名士。



▌由人及史,呈现魏晋时代真实的政治环境
很多人以为的魏晋名士:
喝酒、醉酒、嗑药、敷粉、弹琴、长啸、清谈……



这确实是魏晋名士的生活日常,但这里面有不少属于行为艺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不要对名士的狂放不羁,评价太高。不少人对魏晋风度评价过高。比如阮籍这个人物,不少行为是言行不一致的,但阮籍的言行不一不能简单地认作虚伪,而要结合其身世和当时的政治背景。

董上德教授认为不能片面化地看待魏晋名士的狂放不羁,而应该结合当时的政治环境。魏晋是一个权力更迭特别快的时代,也是一个士族与皇族权力平行存在、相互制衡的时代。最典型的门阀政治形成于东晋,也就是所谓的“王与马,共天下”。

同时,魏晋又是一个思想解放、文学艺术兴盛的时代。在政治异常高压、文化高度繁荣、人性追求自我,这样的历史文化背景下,中山大学中文系董上德教授还原历史上的魏晋名士天团,由人及史,呈现魏晋名士在黑暗政治下的生存状态与艰难抉择。

选边站,站曹魏还是司马晋朝,有时是因为正义,有时则因为亲缘关系;

拼演技,行为艺术有时是装疯卖傻为政治避祸,有时是为搏出位积累名声入仕;

以貌取人,颜即正义,才貌双全、“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圈粉无数,连政敌钟会也一度是他的粉丝。《世说新语》里,有众多对于名士外貌的描写,美男子众多。



▌逼宫、造反、豪门联姻,看书如看历史大戏
逼宫、造反,这是历史剧中比较刺激的情节。《世说新语》里也有,甚至更精彩。东晋政权,是“合力”的产物,即司马睿的皇族血统加上王敦、王导的强劲扶持,二者形成合力。缺了司马睿,政权就没了名分;缺了琅邪王氏,政权就少了骨架。后者是硬件,前者是软件,相互配合,方能有效运作。琅邪王氏于是得以在东晋的政治舞台上起着极为特殊的作用,也就是“王与马,共天下”。
陈郡谢氏的兴起则起源于谢鲲(中朝名士之一)。谢鲲作为王敦的亲随,在王敦意图谋反之际,苦口婆心劝阻王敦回归朝廷。在“选边站”的问题上,谢鲲站在了晋元帝司马睿一边,因而得到司马氏的信任。尽管他卒于东晋初年,但是,其后人如儿子谢尚,族人如谢奕、谢万、谢安、谢玄等均在东晋皇朝里先后出任要职,追本溯源,谢鲲当年在关键时刻的忠心无疑对于诸谢日后的起用具有无形的影响。 

再来看董上德教授在书里讲的豪权政治婚姻,这主要集中在王家。我们非常熟悉的典故“东床快婿”就是出自《世说新语》。

名门望族郗家想与琅邪王氏联姻,于是郗鉴给王导写了一封信,派遣门生送达王府,大致意思是想从王氏家族里招一位女婿。王导随即对这位信使说:“阁下可以到东厢房看看,请任意挑选。”门生回去向郗鉴报告说:“王家的诸位公子,看样子都不错,听说我们郗家来招女婿,一个个都有点拘谨。唯独有一位,躺在床上,大模大样,还露出肚皮,若无其事,似乎不知道有选女婿这回事儿。”郗鉴听毕,随口说道:“正是这一个好!”仔细打听,得知那一位露出肚皮的是王羲之,于是就将女儿嫁给他了。


古代名门望族通婚不仅门当户对,更有政治考虑。当两个家族的势力发生变化时,姻亲关系也会受到影响。

郗鉴晚年与王导发生严重冲突,二人政见不同,导致郗、王二家关系紧张。这与当初郗鉴写信给王导请求联姻时形成极大的反差。

王羲之的夫人郗璿看到自己的两个弟弟郗愔、郗昙在王家受到冷遇后,便提醒他们说:“我们王家见谢安、谢万兄弟来,总是十分盛情,家里有什么好的尽数拿出来招待;可是,见到你们兄弟来,没有特别的安排,只是一般接待而已。你们以后没有必要再去了。”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郗璿看在眼里,王家开始重此轻彼,重谢家,轻郗家,从日常接待的差别就可以感受到。女性特有的敏感提示她注意王家与郗家的关系有些不妙,而她作为王家的成员,看着自己的弟弟遭到冷遇,心里不是滋味。

王家和郗家的姻亲关系,延续到下一代。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娶的也是郗家女,亲舅舅郗昙的女儿郗道茂,他的表姐。

王献之病危,其家人请道士制作章表,向天祷告,以期消灾祈福,其中,有一项内容是要自首自己一生的过失,以求上天宽恕。道士问王献之:“您这一生有什么异于常理的举动和内心有愧的过失吗?”王献之回应道:“别的没有,就是记起了跟郗氏离婚这件事。”

这门“亲上加亲”的婚事离婚后,王献之娶的是晋孝帝的女儿新安公主。



▌还原光辉灿烂与黑暗残酷并存的魏晋时代

这部《世说新语别裁详解》中的名士们,或慷慨赴义,或虚与委蛇;或和光同尘,或专横弄权。图书揭示了名士们在危难时局夹缝中的生存焦虑,名士风流举止间的政治博弈,还原了光辉灿烂与黑暗残酷并存的魏晋时代。
为此,先知书店特别推荐董上德教授的这本《世说新语别裁详解》。本书所用史料权威、可靠,董上德教授博学、幽默的讲解风格也与魏晋名士的故事相得益彰。由人及史,书中呈现的魏晋名士在黑暗政治下的生存状态与艰难抉择,让我们得以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古代社会,对当下也是一种启示。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购买收藏。

来源 |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慢书房


▍延伸阅读

断货多年,少量库存|以“人的尺度”重新丈量中国近代史
剧变时代,迎面撞上的仍是100年前的老问题
魏晋风度:人的觉醒|李泽厚
魏晋名士:向死而生|鲍鹏山
刀尔登 | 进入北大,是他这辈子最不体面的事情
刀尔登:我们不是不知道好坏,我们只是做不起好人
刀尔登:我非常不喜欢隐士这个词
殷海光:知识分子是时代的眼睛,但现在却快要失明了
理解中国绕不开的名字:他的书像锤子,敲碎我们的常识与定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