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此间风雅:诗歌是一种不死的心灵

先知书店 少数派悦读 2022-12-28
- 荐读 -
在海子的诗歌里,等待一个春天
叶嘉莹:最好的五言不在盛唐

▲叶媛媛 《卫风·伯兮》

中国文化的精华在文学
文学的精华在这里
编:先知书店
每一种文化总有一种载体,可以集中呈现其文化的精神与特质。这种载体像一条捷径,引领我们得以快速地进入这一文化的核心、领略文化的精华所在。
正如理解希腊文化,不能离开希腊神话和史诗;理解西方的千年文化,不能不理解宗教;那么,在史诗传统和宗教皆不发达的中国,则不能不理解动人情志的文学,理解文学之美,又离不开将文学的意境与精巧发挥到极致的诗歌。
因此,林语堂说:“诗歌为中国人的宗教。”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两千多年的文学史,诗人数不胜数,各种诗集、诗选令人无从寻绎,最初接触的人很难得其门而入。这就需要对好诗进行筛选,指示出门径。
如果说,中国文化的精华在于文学,文学的精华在于诗歌;那么诗歌的精华就尽在这四部选集——


《诗经》:“风雅”的开端
流传2500年的唯美与至真
现代国人常常诟病于国民的劣根性,以及许多腐朽的历史文化。现代文明的社会文化大多坦荡真实,找到真正自我;而我们面临的传统文化正好相反,只有面具,没有真实自我。
但是,很多人肯定想不到,中国传统文化底色不仅少有虚情假意、尔虞我诈,而且朴素天真、情深意切,它就是中国文化的总源头——《诗经》。正如孔子所言:“诗三百,思无邪。”

▲赵春秋 《诗经之野有蔓草》
不读《诗经》,不知道国人浪漫;不读《诗经》,不知道国人骨子里的优雅。尽管它是来自2500年前的先民生活,但它流传千年的千古名句,真实国民的精神家底,却是今天每个国人心中最值得珍重的质朴慰籍:
最真追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最美情话: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最靓风姿: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最深承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最坚磨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最高德行: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那时朝堂也不会掩耳盗铃,防民之口。而是广集民声,为了“观民风,知得失,自考正。”比如: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鲁迅说,“《诗经》——先民之生活,历史的痕”。

▲田黎明《诗经诗意》
古今许多名士大咖,取名也出自《诗经》:
· 王国维取自“王国克生,维周之桢”,屠呦呦出自“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 梁思成、林徽因均取自《诗经》,二人结成连理,成为一时佳话。
· 木心:古说“木铎有心”,我的名字就是这里来。
《诗经》之美,完全不同于世界其他古诗,遗世而独立。2500年过去了,它依然是中国人真善美的精神家底。


《楚辞》:浪漫之美的源头

精神贵族的“伤痕文学”

先秦时代,《诗经》《楚辞》的世界,构成了中国文化生命中最为激荡的青春时光。《楚辞》是中国文学“美和浪漫”的源头。


读《楚辞》,是发现中文韵律之美的第一站。作者借天界、神灵、日月风雷、花鸟,恣意文笔,抒发了强烈激荡的情感。

“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

这是屈原所表达的灭秦辅楚的报国壮志,气势豪迈,读之让人热血沸腾。

这套书里有屈原逐理想过程中的精神写照,也是如你我一般的平凡人一生挣扎奋斗的缩影。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遇到很多挫折,但《楚辞》告诉我们,永远要记得自己最具理想主义的样子。

▲傅抱石《屈子行吟图》


作为理想的殉道者,屈原一生数遭流放,却始终直言劝谏。可以说,他是高洁的精神贵族,也被称作中国文人的集体精神偶像。


鲁迅先生读《楚辞》说:“逸响伟辞,卓绝一世。”


闻一多则评论:“痛饮酒,熟读《离骚》,方得为真名士。”


苏东坡、陶渊明、李白、司马迁、曹雪芹都是他的粉丝。


只有读《楚辞》,才能窥到中国文人精神中的澄明之地。


如果说《诗经》在现实主义中洋溢着青春生活气息,那么《楚辞》则在浪漫主义中富于生活中很少听到的人生智慧。

· 关于真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关于哲学: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 关于哲学: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警世恒言,其实都出自《楚辞》,熟读《楚辞》,让人一生都深受其益。

▲傅抱石《金陵图》

此外,《楚辞》还运用了大量象征比喻排比,像是一部静悄悄的歌剧咏叹调,读完让人放飞心情。

曾任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两校中文系教授的郑振铎评价《楚辞》:

“像水银泻地,像丽日当空,像春天之于花卉,像火炬之于黑暗的无星之夜。”

在浪漫主义文学中,没有《楚辞》,就没有后来的李白。


《古诗十九首》:浑然天成的“生命之诗”

道尽剧变时代的忧虑与困惑

社会剧变到来,人人都能感受到人生无常的时候,有人高喊要抓住时机,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无为守穷贱,轗轲长苦辛”);有人呼吁要人生苦短,行乐要及时(“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别误会,这样熟悉的人生态度,并不是来自当下现实的撕裂,而是来自将近两千年前的汉末,出自一组不知作者的古诗——《古诗十九首》。
中国文化的最高境界,是文学与人生的浑然一元。如果说《诗经》是人性之真最初的萌动;魏晋文学是人之觉醒的源头与滥觞;古诗十九首,则可以说确立了一千多年来我们共通的人生母题。
可以说,读懂了《古诗十九首》,就读懂了从魏晋、唐诗以下古典诗歌中的人生真义,看清那些浸润在我们人生态度深处的文化传统。 

▲顾恺之《洛神赋图》
古诗十九首,上承《诗经》,下启唐诗,今天却被大大忽视。它有“诗母”之称,虽然仅仅19首五言诗,但是任何一首的文学价值和文化意义都不弱于巅峰的盛唐。
对于离别、失意,以及人生无常的忧虑与困惑等人类共同的情感母题,《古诗十九首》之后的诗歌乃至文学,都再也无法回避它的影响。
每个人都难免会有软弱的时候或绝望的时候,每个人在这种时候内心都会产生很多困惑和挣扎。而《古诗十九首》就提出来很多这样的问题,这是它很了不起的地方。
叶嘉莹:《古诗十九首》为什么好?就是因为它能够使千百年来各种不同的读者读过之后都有所感动,有所发现,有所共鸣。

▲董其昌《西湖莲社》
一部诗集有经典名篇,一首诗有名句诗眼。诗经楚辞莫不如是。但是,古诗十九首却无法拣择出一个特别的名篇、剖出一句特别的名句。因为,极致的好诗,是用生命写就的,浑然天成,读来句句经典,字字千金。
这些诗写得天衣无缝,看不到一点儿人工剪裁的痕迹。诗人与诗完美地融于一体,化作一种精神,穿透千年的烟尘。


《唐诗三百首》:巅峰气象
“一切好诗,到唐代已被做完”
岁月沧桑,一切都在消逝,而唐代文学永存。
辉煌的唐代文学留给后人无比丰富的精神财富,是华夏民族美育和文学教养的经典,是哺育中国诗人的伟大传统,也是各种艺术创作挹之不竭的灵感源泉。
闻一多先生说:“一般人爱说唐诗,我却要讲‘诗唐’,‘诗唐’者,诗的唐朝也,懂得了诗的唐朝,才能欣赏唐朝的诗。”
闻一多的这番话,有诗人的夸饰,更有学者的准确,唐诗不愧为一代之文学。
我们读唐诗,潜心读去,你会发现,尽管隔了千百年,其中的场景和情感,与现代人之间并无不可跨越的屏障,时或你会有心有灵犀的感觉。
读唐诗真的能让一个人的胸怀变得更宽广,更大气。唐诗美,举凡春花秋月,贬谪迁徙,风霜边塞,落第失意等,在唐诗中都有栩栩如生的体现。
鲁迅:“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代已被做完。”

▲任大庆《春江花月夜》
中国是诗的国度,但唐诗出现之后,便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巅峰。唐诗不仅数量众多,至今留存于世的超过5万首,而且内容、形式和风格十分多样。
在历代文人选编的大量唐诗选本中,公认最好的是清代乾隆年间蘅塘退士选编的《唐诗三百首》,选入75位唐代诗人、2位无名氏的诗作共310首。

他不以狭隘的个人标准选诗,多选简明易读、脍炙人口的名家名作,而且题材丰富,权威性强,体例合理。面世后很快就风行海内,几乎家有一册,人人诵读。
唐诗的独特魅力,就在于它有生命力。在唐代,诗歌不只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生活不可分隔的一部分,是生命本身。
现代诗人马一浮先生说:“诗其实就是人的生命,‘如迷忽觉,如梦忽醒,如仆者之起,如病者之苏’。”

▲展子虔《游春图》


到今天,无论是学者的文学史研究,还是启蒙教育中的古诗诵读,唐诗都作为古代文学中最灿烂的经典,被研究、接受和传诵,在培养我们的审美感受、模塑我们的艺术趣味、陶冶我们的生命情调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
前辈传下两句老话:“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是说学诗无他法,唯有熟读、再熟读而已。

熟读不是随便乱读,而是要读经典,经典是永远不会过时的。《唐诗三百首》不只是过去的经典,也是永远的经典。


“中国古典诗歌四书”

最好的诗,值得最珍重地对待
中国文化最精华的凝聚,几乎都在这四部诗歌经典里了。
然而,想要踏上这几道通向中国文化精粹的捷径,在今天却必须要跨越两大障碍——
由于年代久远,文字简奥难通,而且生僻字、假借字多。今人读通、读顺、读懂实属不易;
由于其经典地位,在文以载道的背景下,古人的注释阐释,往往遮蔽了诗歌的美与真义:将诗歌中的爱情、个性的流露,从道德价值和政治目的进行阐释,掩盖了其文学之美与人性之真。
为跨越这两大障碍,先知书店特别推荐四个最佳版本,这套诗集不但极具可读性、且依据现代人阅读特点对缺憾进行了弥补:
· 以《毛诗正义》为底本全新精校,生僻字、多音字、通假字统统注音,可以诵读的《诗经》全本;
· 以宋代洪兴祖《楚辞补注》为底本,再从宋代大学者朱熹《楚辞集注》中悉心参校,补录《吊屈原赋》的《楚辞》;
· 堪称“官方原注”唐李善的注释,加上近代朱自清的经典阐释,一则释事,一则释义,完美合璧的《古诗十九首》;
· 不错过任何一首经典唐诗,去芜取精,补足被漏掉的唐诗遗珠,还原唐诗顶峰的全新版《唐诗三百首》。

有了这样四套书,一眼读懂古诗不再难,更可轻松通读整部诗篇,享受音韵之美。

在这个注重视觉之美的读图时代,最好的阅读方式,无疑是将文字之美、与传统书画之美、以及现代的装帧之美完美融合——

书中配以精美书画名家名物插图。读诗、赏文、看画、品字,徐徐进入古诗意境,无压力享受诗意与神会的快感,多维度感受古诗的惊心动魄之美。

·《诗经》配图:日本江户时代细井徇的《诗经名物图》203幅,收录最为完整的精美诗经名物图;
·《楚辞》配图:傅抱石作品50余幅,另有仇英等精品山水画数十幅,均与内容一一对应,饱览尽赏楚辞意境;

·《古诗十九首》配图:董其昌的山水图册,以及各体古诗十九首的书法长卷,多维度感受古诗的语短情长;

·《唐诗三百首》配图:精选贴近唐诗创作时代与主题的名家画作,随着唐人笔下的盛唐气象,品味唐诗的多彩韵味。

▲《诗经》内页展示

▲《楚辞》内页展示


▲《古诗十九首》内页展示

▲《唐诗三百首》内页展示

“中国历史上那些伟大诗篇的好处都不仅在于诗歌的艺术,更在于作者光明俊伟的人格对读者的感动。”


如果说诗歌是中国人的宗教,那么以上“中国古典诗歌四书”中的诗歌,则是中国的“圣歌”,是砥砺历代文人德行的金石,是取之不尽的文学经典。把这四套诗集摆上书架、放进心里,中国文化的魂也就扎了根。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中国古典诗歌四书”。


▍延伸阅读

叶嘉莹:最好的五言不在盛唐

鲁迅:一切好诗,到唐代已被做完

《诗经》——流传2500年的唯美诗集

北岛诗歌依然流行,是一种不幸

在海子的诗歌里,等待一个春天

他以一己之力,捍卫了文化的尊严

文化既是心灵的土壤,又是限定我们的枷锁

葛兆光:我对中国文化的担忧

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看透传统社会最难触碰的秘密

梁漱溟:何谓中国文化?

云长去矣:古代乱世何其多,为何只有三国根植于中国文化的最深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