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之于中国人,就像莎士比亚之于西方人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先知书店店长荐书 Author 先知书店
▲《雷雨》话剧剧照
先知书店新上架了一套《曹禺全集》,一开始我们是有一些犹豫的。尽管曹禺在中国文学上的地位与经典程度不必说,但作为一家专注于人文社科的书店要上架《曹禺全集》这么一套大部头还是有些犹豫——读者接不接受?看了那么多曹禺的戏剧为什么还要阅读他的全集?我们能不能写出曹禺的价值?
书店里一位编辑的话,让我们有了一些不同的思考,他说:“曹禺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中国人不读曹禺,就像西方人不读莎士比亚。”这话虽有些夸张,但我们多次讨论后发现,在下面几个点上,曹禺确实与莎翁非常相似:
◎复兴“悲剧与命运”的伟大传统,创造出永不过时的“文化母题”
莎士比亚的伟大之处首先在于,他在复兴希腊戏剧伟大传统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戏剧——一个悲喜世界与人性永恒的舞台,而随着这些戏剧的不断演绎,最终成了整个西方人共同的“文化母题”。
曹禺与莎士比亚同样,只是他用中国的方式,中国的人物关系,把“命运”“堕落”“现代与传统的剧烈冲突”等等,这些曾经只属于西方文化的命题呈现出来,甚至变成了中国人新的“文化母题”。
◎对人性的深刻透视,贯穿他们作品的始终
美国著名文学批评家布鲁姆说:莎士比亚是“西方经典的中心”,他为我们所有人思考了所有的问题。
莎翁写人性,题材和社会画面非常广。曹禺也是同样,在中国再没有第二个剧作家的作品完全不受地域和形式束缚,放之四海皆经典。他的《雷雨》直击当代人内心的欲望与崩溃,迷惘人生的罪与罚;他的《日出》写尽堕落与苦难,灵魂的毁灭与再生;他的《原野》用一个惊心动魄的复仇故事,讲述了人与人之间的极爱与极恨,非爱即恨、大悲大痛的极端情感;
爱、恨、情、仇、婚姻、权力、野心、控制欲、梦想、忠诚、死亡、罪恶……我们人生的绝大多数困惑,曹禺在他的作品中都写到了。他写的并不只是一个话剧剧本,一个曲折的故事——他写的是“人”,他真的懂“人”。他深入到了人的灵魂里,也把自己的名字永远刻在了那里。
◎直击人心的文字力量,他们作品值得被观看,同样也值得被阅读
莎士比亚的语言能为一切事物增光添彩,曹禺的文字同样蕴含魔力,其高超的语言,简明优美,蕴含着丰富的潜台词,不看戏只读剧本也能读得惊心动魄。他们的人物能扛住岁月的侵蚀,让很多现代人从百年前的故事里面,启发我们去思考、去感受,而且往往让我们边思考边感受,为我们注入生命的活力——
因此,他们剧作值得被观看,同样也值得被阅读,尤其是戏剧的体验不能代替阅读的体验——我们无论看了多少莎士比亚的戏剧与电影,仍然要阅读莎士比亚的作品。因为文字中的很多巧思与深意,更是在剧场中难以体味到的。正如曹禺自己说的,他写的不是一个只能在舞台上演的剧本,还是一个让读者可以看的剧本。
……
有两种经典值得永久收藏,一种沟通过去,一种通往未来。阅读莎翁,是一个人理解西方文化的前世今生,乃至西方人灵魂深处的捷径,阅读曹禺对于我们认知中国与中国人来说,也有同样的意义。换句话说我们的书架上没有一套曹禺,也等同于西方人家里的书架上没有一套莎士比亚,这也是我们最终决定上架这套书的原因。
这套《曹禺全集》,堪称第一套真正意义上的曹禺全集——由北大钱理群教授带队,十三位学者组成的名家团队,历时六年打磨,五百余万字,许多内容都是首次公开。据出版社说“这本书的用时之长、用心之细、成本之高,盈利几乎是不可能的了”。因此尽管曹禺的书有很多版本,但值得收藏、同时也是第一套真正意义上的全集,仅此一套。
为此,先知书店诚挚推荐这套可传世的独家限量珍藏版《曹禺全集》,尤其是以下四类人不容错过:
●曾直接或间接受益于曹禺的“戏剧人”——曹禺是中国戏剧的符号,“说不尽的曹禺,演不完的《雷雨》”,一代又一代的导演、演员,甚至观众都曾受益于他。因此收藏、馈赠本书,既是在向“中国戏剧之父”曹禺致敬,更是通过这套全集与伟大的剧作家的灵魂对话。
●文艺与文学爱好者——文艺爱好者阅读越多,往往越会关注圈内绕不开,却很少为文艺圈以外的人所熟知的大师,曹禺正是其中的代表。如果书架上已经收藏了鲁迅、巴金、老舍、莎士比亚、契诃夫,却没有收藏曹禺全集,那么在文学、艺术层面,始终是有缺憾的。
●热爱收藏稀缺图书的爱书人——越是经典的作品,越值得额外的增值体验,今年正值曹禺先生的《雷雨》发表90周年,先知书店联合出版社,为本书量身设计了限量编码藏书票,更包含曹禺印章与曹禺女儿万方亲笔签名,一书一码,限量1000张,为本书更添收藏、传家的价值。
●塑造阅读氛围、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家庭——好的素质是熏陶出来的,最好的学区房,就是家中的书房,读书是最好的家风,而曹禺的作品正是书架上最好的不动产。曹禺的作品是语文课的必修科目,也是课外阅读的必读书目,更是一生必读的名著。
本书珍藏版限量发售,数量有限,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抢先收藏:
▍延伸阅读
王鼎钧:我乍见那张受降照片时,觉得什么地方不对劲,看了几十年,终于看出眉目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