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杰:我的老师葛剑雄
2017年两会期间,葛剑雄作为全国政协常委出席会议
图源:东方IC
一
2009年,我成为葛剑雄老师的博士生,对他有了更多了解。
葛老师有三个突出特点。第一个就是超乎常人的精力充沛和勤奋。
葛老师不用手机,和他联系的最方便的方式就是邮箱。可以想见像葛老师这样有着诸多身份,参与众多领域活动的人,每天收到的邮件数量之大。但是,不论你什么时候给他去邮件,第二天醒来肯定都会收到他的回复,邮件上显示的时间,经常是夜里十二点,甚至一两点左右。而地点,多是在出差在外的宾馆里。
他说,他经常是一点以后睡觉,六七点起床,每天只睡五六个小时。从早上起来,就是不停地工作:做研究,写文章,处理日常公务(那时他还是复旦图书馆馆长),演讲,会议,接受采访……午休吃饭时间他也不休息,那正是他滔滔不绝高谈阔论的时候。在飞机或者高铁上,他更是不休息,那正是他不受打扰在笔记本上写作的好时机。
有一年两会期间,我到他的住地、北京国际饭店去看他。因为安保严密,他到大堂门口来接我。从大堂门口到电梯边,他走了半个小时,因为有四拨媒体记者好不容易抓住他现身的机会,对他进行采访,他边走边说,回答完了三个人的问题。还有一个记者没有完成任务,又跟着葛老师进了房间,聊了二十分钟。在这二十分钟内,又有三个电话打到房间内,或者是短暂的采访,或者预约采访的时间。
等这些人都走后,葛老师说,两会期间,从早上睁开眼睛,到晚上睡觉前,没有一分钟休息。
除了超人的精力外,葛老师的毅力、自我规划管理能力,也是如此高效的重要原因。葛老师说,他的体重,从四十岁之后就没有变过,这得益于游泳。他每星期都要游一到两次,只要可能,就从不间断。
二
葛老师之所以如此繁忙,与他的第二个特点有关,那就是“好说话”。
葛老师频繁地大量地接受媒体采访,其实完全是一种对社会的付出,因为采访机构并不付他任何费用,却占用了他大量时间。如果你说,他是需要借助媒体表达他的观点,那只要挑些重点媒体就足够了。但事实是,媒体不论大小,只要找到他,他都会耐心接待,一视同仁。对这些大部分年龄不过二十多岁的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年轻记者,他没有任何架子,从无任何轻慢之色,对任何问题,包括一些比较幼稚的问题都耐心回答。这自然耗费了他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2018年,葛剑雄接受中国青年网记者采访
图源:中国青年网
对于社会上的讲座邀请,不论是大机构的,还是小地方的,不论付不付费的,他只要有时间,都会一视同仁。我遇到不少接到讲课邀请第一件事是问讲课费的著名人物。前年去湖南教育频道录制一个节目,制片人闲聊时说到,有一次给一位著名“左派”北大教授打电话,教授根本不问他是谁,哪个电视台,什么节目,张口就说,我到外地讲课费一次十万起,你们承担得了吗?制片人一嗫嚅,对方就挂了电话。
葛老师的原则却是,不论对方地方大小,层次高低,只要是第一次邀请,他基本都会认真考虑。至于讲课费多少,他从来事先不问。著名乃至知名学者当中,像他这样“好说话”的人,我没见过第二人。
但是,如果你从葛老师的“好说话”,进一步理解为葛老师是“老好人”,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葛老师性格的第三个特点是“心直口快”。社会上都知道,葛老师的外号叫“葛大炮”。
三
毕业之后,有一次和纪录片制作人夏骏聊天。他说认识葛老师,并且讲了一个轶事:葛老师年轻时做过片儿警,因为他脾气爆,敢管事,那一片儿的小偸都怕他,那时他就叫“葛大炮”。这个事儿我没找葛老师求过证。
我记得葛老师说过一件事。他们教师代表团访问埃及。那时埃及政府机构非常腐败,他们过境时,埃及海关要他们每辆车付八千美元“活动经费”,否则不予通过。其他团员面面相觑,葛老师却勃然大怒,大发脾气:你们想要干什么,我是你们部长请来的,我马上给你们部长打电话!没想到一怒之下,海关态度马上就变好了,让他们顺利过关。
葛老师处理社会事务,有一个不变的原则:坦诚,有什么说什么。十几年前,葛老师的一个学生毕业,想到某著名的出版社工作。出版社特意派人到复旦找葛老师来了解情况。葛老师介绍说,我这个学生呢,在我的所有学生当中,不是最聪明的,学问也不是一流的。旁边陪同的人事处工作人员一听急坏了,不停地向葛老师使眼色。但是葛老师不为所动,还是先介绍了这个学生的缺点,接下来说,但是,这个学生到出版社工作肯定是很适合,因为他做事很踏实,很认真,适合做编辑,他到了你们那儿,可以一直干下去。你们要是要了一个学术能力太强的,学术成绩太好的,他干上一两年,肯定要走的。你们白培养一场。
葛老师的坦诚打动了这家出版社的负责人,当即同意招纳这名学生。后来我这位师兄在出版社工作得很出色,现在已经是副总编辑。
后来葛老师和我们谈起这件事,还说,你们现在很多人人到中年了,也有点位置了,可能也到了要经常推荐人的年龄了,我希望大家还是要实事求是,对一个人要讲优点,也要讲缺点,关键是要看他适合什么工作,这样对他,对用人单位,都好。
对于社会上的许多现象,葛老师也从来都是有话就说,直言不讳,因此才在媒体界获得了“葛大炮”的美名。这个方面事例多多,广为人知,不需要我多讲。葛老师做事的最大特点是既有灵活性,又有原则性,他有能力把这两点非常适当地结合起来,这其实既是阅历,也是天赋。
四
确实,葛老师很多做事方式,对学生甚至对全社会来说,也是最好的楷模。
我读博时,葛老师刚刚从史地所所长岗位上退下来,担任复旦图书馆馆长。有人劝他保留史地所学术委员会里的职务,他坚决不同意。他说,我要退,就全退,不搞拖泥带水的事,这样对史地所对自己都不好。同样,我要做图书馆馆长,也要全力以赴把馆长做好。(现在仍然是如此,在很多人对各种社会职务趋之若鹜、多多益善的时候,葛老师正在和已经一件件主动辞去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教育部某些专业委员会的职务。这些职务在很多人看来,都是非常重要、“含金量”非常高的。)
2019年,葛剑雄在书房
以学术为生的人最看重图书馆,也最容易挑剔图书馆管理中的一些细节。我到复旦图书馆,第一印象是工作人员态度超好,你提出任何要求,他们总是全力帮助解决,从来不会流露出任何不耐烦的神色。这一点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后来问同学,大家说,葛老师任馆长后,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
在复旦三年,我亲眼看到图书馆一天天更加完善。比如阅览室的座位,原来每一排座位边上,才有一个公用插排。随着带电脑的学生越来越多,插排显得有些紧张。我入校不久,每个座位都安装上了一个插座。这样细节上的小改进,几乎每天都在进行。原来葛老师每天都上图书馆的BBS,看同学们的意见建议,亲自安排解决。
中国的图书馆是一个腐败的高发地带。因为图书采购中有很多“潜规则”,有些“潜规则”实际上已经变成了“明规则”。比如供货商通常会给图书馆提供巨幅“回扣”,很多图书馆正是靠这些回扣来给员工发福利。规则如此,说明图书采购中的灰色空间非常巨大。我来复旦读博前,所在大学的图书馆馆长就因为贪污了一百多万,被抓起来了。
葛老师就任馆长后,做了一件开全国图书馆界先河的事:他拒绝了图书采购中的回扣,并每年定期公布复旦大学图书馆的收支账目,供大家监督。至于图书馆员工福利,葛老师找到校长,要求由校方出。这样一是可以提高图书采购质量,二是可以杜绝腐败机会。这其实是给全国图书馆做的一个最好示范。可惜到现在为止,似乎还没有第二家图书馆能做到葛老师这样。
葛老师在就任馆长前,曾经和校长谈过一次“条件”。葛老师说,我可以做这个馆长,但是你必须给我全权。就是说,你不能插手图书馆的事。校长当即同意,但也是提出一个条件,那就是馆里现在二百多名员工,不能辞退其中任何一名。葛老师也答应下来。
后来,校长答应的条件确实做到了,从来没有干预过图书馆的具体事务。所以后来经常有人来找葛老师,要求安排人或者办其他事,打着校长的名头,说校长说了,如何如何。葛老师一句话就顶回去了,葛老师说,他是校长,不是馆长。校长说什么,让他亲自来找我谈。
答应校长的话,葛老师却发现,不那么容易做到。因为到了图书馆后,葛老师才发现,这个队伍不好带。怎么说呢?只举一个例子:员工当中,进过精神科医院的,就有三个人。而且这三个人,都是因为人际关系矛盾而发病的。但是葛老师最后很好地处理了这些人的工作问题。
我听一位曾经在复旦图书馆的朋友讲过这样一件事:图书馆有一个老员工,因为和馆内其他人处不好关系,被“发配”在图书馆门口看管自行车。这个人脾气比较大,时常和人发生冲突。有时还会说些什么我死了也要带走几个人之类的吓人的话。
但是葛老师和这个人接触几次后,发现这个人其实人并不坏,而且挺有想法。自从葛老师找他谈话后,他经常给葛老师发邮件,说图书馆哪方面有什么问题,应该怎么改。每封邮件葛老师都认真阅读,读后发现他有些地方讲得还是挺有道理的。所以葛老师后来设立了一个馆长奖。钱不多,五百元。但是头一批发给了这个自行车管理员,因为他对馆内事务有热心。葛老师每年到北京开两会,都会专门给他寄两会的明信片。管理员很受鼓舞和感动,工作态度更加积极,和大家的关系也有了改善。
后来葛老师感觉到这个人文字能力很强,放在门外看自行车还是大材小用了,决定给他换个工作,把他调回馆内,让他做馆内出版物及文件的校对工作。结果证明,这个决定很正确,此人作校对,水平高,而且态度极为认真,校对得非常好。
所以我这位曾在图书馆工作的朋友对我说,葛老师“有总理之才”。这句话说得也许有点夸张,但是葛老师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善于处理一些棘手的具体事务,这在学者当中确实非常罕见。
在葛老师的管理下,复旦大学图书馆没有一部公车。葛老师是全国政协常委,有人说可以享受“副部级待遇”,但是他没有秘书,也没有司机,年近七十每天好几十公里自己开车往返。外国著名大学图书馆馆长来访,葛老师带他们吃十元一份的学校食堂。葛老师说,这是国际惯例,是正常的做法。
葛老师做馆长,在他这个年龄,说实话,是蜡炬成灰式的奉献,而不是什么美差。他在国际学术界阅历深见识广,熟悉世界一流图书馆的运作,把好的管理模式引进到复旦。因此他的辞职,确实是复旦学生的损失。
五
葛老师对学生们在学术上要求极严,生活上却非常关照。他经常对学生们说的一句话是,“不做书呆子,不做伪君子”。另一句话是,人的资质是不一样的,不见得每个人都成为学术大家。学术、论文,在人生当中虽然很重要,但是绝对不是全部。我更希望你们的,是每个人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把自己的身体搞好,把生活安排好,把自己的家人照顾好。
在一次讲座中,葛老师曾经讲过他的太老师顾颉刚的一件事。他说顾老师有一次给一个学生一笔钱,说这是学校的奖学金。这位学生用得心安理得,直到他八十多岁的时候,才知道这是顾老师自己的钱。
葛老师自己其实也经常做这样的事。我曾听某位同学说,葛老师的一位学生妻子病重,一时没钱,葛老师也曾资助了很大的一笔钱。这件事,葛老师自己从来没有提过。
我有一个师兄,早我一年入学。他上学时严重偏科,数学外语不及格,所以只考上了一个很普通的他觉得说不出口的地方大学。但是这个人对历史地理一直很感兴趣,想考葛老师的博士。葛老师同意了,在面试中和他短暂交谈了几分钟,断定他是一个史学人才。但是因为外语成绩太差,他那一年没有录取。
师兄心情很差,回去后给葛老师写了封长信,详细述说了自己因为偏科,无法去学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并且说明自己现在生活很困难,明年也没法继续再考了,只能找个地方随便就业。师兄后来回忆起这件事说:“其实我就是发泄自己的心情,给葛老师写了封很长的信,我认为葛老师看到这封不知所云的信,肯定会扔到一边了。”
但没想到,不久师兄就接到了回信。葛老师说,你到上海来,我出钱给你租房子,给你出生活费,你安心复习,明年再考,怎么样?
师兄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后来他在葛老师的资助下复习了一年,葛老师又动用了“自主招生权”,终于让他得偿所愿。入学之后,这位师兄特别努力,成绩很突出,博士论文在业内获得很高评价。
葛老师就是这样,以实际行动传承着中国学术界的优良传统。
中国的教授有很多,葛剑雄却只有一个,他的身上有太多传奇色彩。
作为中国培养的首批两名文科博士之一,葛剑雄其实是个大龄学术青年。1978年,国家恢复研究生招生时,32岁的他如愿进入复旦大学,师从历史地理学大师谭其骧先生。
当时,谭其骧先生受毛泽东委托编纂《中国历史地图集》,复原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疆域与政区。葛剑雄作为谭先生的助手,大量接触学术圈内的泰山北斗,侯仁之、史念海、石泉、郑天挺、邓广铭、唐长孺、周一良、田余庆等等,在学术的中心位置,在耳濡目染下,看中国第一流的学者如何做学术。
读历史的人没人不知道葛剑雄
研究中国历史,除了疆域和政区容易让人两眼一抹黑以外,人口问题也是个糊涂账。
中国向来强调自己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人口在传统社会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但中国各个历史时期到底有多少人?汉唐帝国、两宋文明、康乾盛世从人口数字来看到底有没有水分?中国史的研究者都知道,古代关于人口的数字统计要么残缺不全,要么谎话连篇。更有明朝崇祯十七年就亡国了,而朝廷里记录人口数字的黄册竟然连崇祯二十四年都编完了,这种数字谁敢用?
于是,从博士论文《西汉人口地理》开始,葛剑雄就长期致力于历史中的人口问题,对于历朝历代的人口数字进行研究、修正、加工、复原、推算,摸清中国历代王朝的“底数”,带领复旦学术团队完成六卷本《中国人口史》,从此成为研究中国历史的新基底。
秦末战乱后人口锐减,经过汉初的汉文帝与汉景帝的休养生息、轻徭薄赋,人口数目逐渐恢复
作为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的带头人,他津津乐道的还有一件事。有一次哈佛大学分管科技的常务副校长到复旦访问,校长问他对复旦怎么看,他说你们复旦真正称得上有国际水平的只有两个,一个是历史地理,一个就是数学。
毫不夸张地说,不了解历史地理,就不知道历史的真实面貌。
如今,全世界有很多人都想跟着葛剑雄学习历史地理,仅仅是葛剑雄在网络上零零散散的演讲内容,就吸引了大量听众,葛剑雄在微博上的粉丝更是数以百万计。
听他的课,“不枯燥”“吸引人”是许多历史爱好者的共识。
他的课充满了活力和热情
《简读中国史》的作者张宏杰是葛剑雄的学生,他曾在一篇文章中谈及自己特别喜欢听葛教授讲课,“历史地理理论与方法这样的课,内容其实是非常枯燥的,他却能讲得非常吸引人。”
从他口中讲出来的东西,要么是他读万卷书深思熟虑过的,要么是他行万里路亲眼见识过的,信手拈来都是例证,俯拾皆是故事,看似平常的东西总能在他那里获得一种“通透”的解释。
他的课这么有趣,是因为他自己就是一个很有热情的人。
为了研究好历史地理,他跑遍了地球四极,从南极洲到北极点,从“非洲之王”乞力马扎罗山到“世界屋脊的屋脊”青藏阿里,也到过许多的国家,看过许多的风土人情。
他同时还亲力亲为,以知识分子的担当关照现实。
作为全国政协代表、中央文史馆馆员,他经常撰写时评文章发表在全国各大媒体,他批评高考改革“隔靴搔痒”,抨击“年底突击花钱”,建议加强地方政府重大建设项目的审议和审计……
他对学生经常说的一句话便是:不做书呆子,不做伪君子。
这次三联中读能邀请到葛剑雄老师录制《葛剑雄·不一样的中国史》线上课,就让编辑部沸腾了一把,课程当中有足足50讲课程,用葛剑雄自己精心挑选出的50个关键词,串起了3000多年的中国大历史。
主编大人一定要让写写推荐理由,听葛剑雄教授的课需要理由吗?
扫描图中二维码即可订阅课程👇
课程亮点
覆盖范围广泛
1
这门课会从最早的“中国”开始讲起,一直覆盖到清朝,中间跨越了3000多年历史,不求事无巨细、面面俱到,但求抓大放小,为你展现漫漫历史长河中的重大节点。
耳目一新,避开常见的“编年体”
2
课程按骨架(疆域与城市)、血肉(人口与人物)与神经中枢(帝王与天下)三大类,让你在了解历史现象的同时,也能看见背后的根源。
从历史事件切入
3
课程中的每一节都会围绕历史事件来讲,并深入分析背后的原因,带领我们逐步还原当时的真实场景,在主讲人的引导下,无论我们何时何地戴上耳机听课,都能进入氛围。
趣味讨论风暴核心的历史话题
4
一些大众感兴趣的历史焦点话题,葛剑雄也会在课程中深入讨论,为我们带来焦点话题背后的新视角、新内容。
课程结构
扫描图中二维码即可订阅课程👇
👇点击【阅读原文】订阅《葛剑雄·不一样的中国史——50个关键词,俯瞰历史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