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数学改革之专业案例课教学
什么是数学?
函数
方程
几何
极限
微积分
......
数学是造物主创造世界的基础代码。
抽象
归纳
演绎
建模
猜想
.....
数学是人类探索自然规律的逻辑方法。
莫比乌斯环
克莱因瓶
斐波那契螺旋线
.....
数学是宇宙潜藏完美因子的宝库。
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也是重大技术创新发展的基础,是高校理工科专业的必修课程。不同专业的数学目标是什么?学习要求是否相同?如何应用到专业研究中去?
为了提升公共数学学习成效,学校本学期在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等公共数学课程之外增设了习题课和案例课。其中,案例课从由各专业院系选聘优秀师资,面向本专业2023级本科新生讲述数学与专业之间的紧密联系,消除学生心中的疑惑,指明数学学习的方向。
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的王加祥教授从公元前人类对数和物的探寻开始娓娓道来,通过故事、定理和方程形象了讲述了数学和物理的千年情缘,展示了17世纪以来波澜壮阔的“数学—物理”发展史。最后,王教授以物理学家狄拉克的名言结束了课程——“上帝是一位数学家,他之所以以这样的方式构建物理世界,是为了让美妙的数学之花在其中绽放。”
王加祥教授《数学和物理的情缘-千年等一回》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的陈启明教授告诉同学们数学为化学提供了理论分析和实际计算的基础。陈教授用一个个真实的案例展现微积分、微分方程、矩阵向量等数学知识在化学中的应用,引导同学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保持积极的态度,注重数学原理和思维,将数学概念和技巧应用于科学实践。
陈启明教授《化学中的数学》
地理科学学院的周煜教授表示地理学从诞生起就具备有显著的多学科背景,统计学、运筹学、模糊数学等数学工具和思维一直在推动着地理学科的发展。周教授通过“胡焕庸线”向同学们展示如何通过数学方法来观测和研究人文地理现象,发现其内在的发展规律,希望地理科学专业的同学要了解数学背后的思想,学会根据问题选择使用适合的工具。
周煜教授《地理学中的数学传统和应用》
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的邢丁亮研究员认为生态学本质上就是数学,他通过单种群增长Malthus模型等4个经典生态学数学模型,生动地阐述了数学对于研究生物与生物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生态学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最后以“If you do not like maths, do not give up”鼓励同学们学好数学,因为生态学专业学生绝对需要好的数学功底。
邢丁亮研究员《生态学本质上就是数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冉生欣副教授讲述了自身对数学这门最古老科学的认识,告诉同学们数学是认识世界和创新创造的基础和重要工具,不了解高等数学是人生的一大憾事。他从“投入-产出模型”“蛛网模型”“资产定价”“风险测度”等一系列模型分析数学对经济学和金融学的重要作用,希望同学们在学习数学时,要认真体会其严谨的逻辑思维范式、去理解知识背后的本质,养成逻辑严谨分析问题的习惯。
冉生欣副教授《“金融学类”为什么要学习数学》
后续,还有其他专业更多精彩的案例课程在持续推进开展。
据悉,自2022年起,为进一步夯实本科生数学基础,华东师范大学启动了新一轮的公共数学改革,以课程改革的小切口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大提升。公共数学案例课是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是激发各专业在培养高水平复合型人才的助推器,是做好后续专业学习的奠基石。公共数学案例课程的开展,有利于各专业把准数学定位,更好地促进“专业+数学”协同融合发展,共同加强公共数学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公共数学案例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深入了解数学学习对未来成长的重要性,从而明确学习数学的目标和要求,提升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
编辑、校对丨王静 林德龙
编审丨 周先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