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优秀!钱塘这所学校入选省第七批“双减”优秀实践案例




幸福河小学“外水内调”

积极探索校外教学资源引入

——浙江省第七批“双减”优秀实践案例


 近日,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公布第七批“双减”优秀实践案例的通知》(浙教办函〔2022〕169号)要求,省教育厅组织开展了义务教育阶段“双减”优秀实践案例的征集遴选工作。经过层层选拔,幸福河小学“外水内调,校外教学资源引入机制探索”的案例从众多优秀案例中脱颖而出,被评为浙江省第七批“双减”优秀实践案例,这也是该校第二次入选浙江省“双减”优秀实践案例。



幸福河小学共有130项课后服务课程,而学校只有51名教师参与课后服务,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难以保障课后服务高质足量开展。基于此,学校积极引入社会资源,建立“以校为主,外聘为辅”的课后服务师资队伍,盘活校外资源,着力解决课后服务需求多样、服务质量亟待提高等问题。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吧!



一、从无到有,外水活引



积极引入家长资源、社区资源和高校资源,推动家校社协同机制不断巩固、完善,充分发挥高校人才资源和专业优势,建立中小学与高校常态化合作机制,共建课后服务实践共同体。这既为大学生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提供了更多机会,又为学校课后服务拓宽了渠道,实现有效“双赢”。



二、从有到优,调水入渠



为推进社会资源科学、有效、有序进校园,学校形成了规范化引入流程,建立了社会资源招募、职责、考核机制;出台系列规章制度,确保课后服务社会资源引入有序、有效、有质,实现了靶向施策。









三、从优到精,细水长流




    

 学校主要聚焦 “2+1”巡制度、“125”机制、满意度调查和成果展示这四个方面进行引入资源的评价。从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显示,家长对外“水”内“调”下的课后服务工作满意度达90%以上。学生对课外服务的兴趣持续增长,满意度增长至95%以上。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央视、人民日报、浙江教育报、浙江少儿频道等19家媒体对幸福河小学“双减”工作进行了42次报道。



外“水”内“调”,既为学生强健体魄、提升素养、健全人格提供多元平台,也让家、校、社三位一体的教育生态更加和谐。





“为有源头活水来”。幸福河小学坚持在幸福和融课程体系要旨引领下,外“水”内“调”,为课后服务、暑期托管夯实根基,全力打造“双减”视域下美好教育先行校、幸福教育示范校,努力将服务树立成教育的第一品牌。


往期精彩

杭州市钱塘区2022年上半年第二批次教资认定申请受理决定公告(一)

钱塘区社区学院组织开展社区教育管理人员培训活动

小学招生方案正式官宣!

关于开展第十八届长三角民族乐团展演新作品征集活动的通知


hzqtjw@163.com
(欢迎投稿)

来源 | 幸福河小学
编辑 | 李秋雨
审核 | 殷俊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