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艰难动荡的2020,谁是幕后黑手?

宋歌 地理公社 2021-09-27

▲地理探索者


2020病毒全球肆虐解药未出蝗灾危机四伏粮价异动经济去全球化萧条在即前路漫漫兮修远危机似乎看不到终点
那我们不妨拉长视线上一次 “ 瘟疫级 ” 蝗灾是2003年那一年非典爆发再远一点1665年“ 伦敦大鼠疫 ” 爆发13世纪地球进入小冰期“ 黑死病 ” 爆发全球4亿人丧生东汉末年上一次小冰期瘟疫肆虐中国人口跌入谷底
回首上下五千年
人类文明经历过四个冷暖周期气候变冷带来瘟疫、饥荒、政权垮台气候变暖带来文明、兴旺、繁荣交往连《圣经》都以一场毁灭世界的大洪水开篇那是人类文明伊始经历的第一个 “ 全球变暖 ” 时代



大洪水

「全球变暖」开启人类文明

世界各地都流传着大洪水的传说希腊神话中宙斯的弟弟波塞冬引发了洪水《史记 · 夏本纪》记载了舜帝花13年修堤治水的故事日耳曼神话西藏和美洲原住民神话都留存着洪水的传说人类第一部史诗《吉尔伽美什》也有大洪水的记载成为《旧约圣经》洪水神话的原型
大洪水真的发生过吗?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给出一个答案Yes地点是:黑海


制图丨地理公社丨杜卓异

大洪水时期水位上升模拟图


1993年

科学家通过回声探深技术

发现黑海海底

有洪流冲刷的峡谷

距今7600年

马尔马拉海海水越过

今天的博斯普鲁斯海峡

流入黑海

两年内

海面平均每天上升15厘米

人们被迫放弃村庄

其中一部分人逃到

肥沃的新月地带

开创了人类第一个文明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这场灾难

也被刻入人类文明的记忆里


制图丨地理公社丨杜卓异在黑海和里海之间的高加索地区的遗址中,研究人员发现了发达的农业技术痕迹。而苏美尔人说的苏美尔语,也和当地闪族语极为不同。


苏美尔人是发展农业的天才

为了对抗周期性的干旱

他们开始在幼发拉底河沿岸灌溉

秋季挖运河

开垦新土地

大都市乌鲁克居住着5-6万人

从人口规模和密度看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城市

苏美尔

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邦国家


播种一粒种子,来年能收获几粒,称为收获率。当时美索不达米亚的收获率是300倍,现在这里的收获率是7-8倍,而中世纪的英国只有2倍。图为苏美尔的乌尔城遗址,位于今天的伊拉克。图片丨Shutterstock


不过天才成名也要家底好

农业之所以能最先

在两河流域发展起来

因为适合栽种的野生谷类

2/3都生长在这里


畜牧业也在1万年前开始发展

与家畜的近距离接触

给人类带来了传染病

从家畜的病原体变异而来的传染病

超过300种


牛带来了天花、结核、白喉;麻疹是犬瘟热变异而来;麻风病的原种病毒是水牛带来的;流感是水禽肠道内的病毒,通过鸡和猪传染给人类引起的。摄影丨刘厚宇


连续温暖了4000年之后

地球轨道发生了变化

北半球获得的日照量

开始减少

原本水草丰美的

撒哈拉大草原

于5500年前

开始走上沙漠化的道路


动画制作丨地理公社丨杜卓异

宏观的气候震荡,主要来源于天体力学的周期变化。地球公转轨道、地轴角度以及岁差运动的几何参数的周期性变化,决定了地球以万年为周期的气候变化。20世纪初,塞尔维亚天文学家米兰科维奇发现了这一规律,因此也被命名为米氏循环。


撒哈拉东部的畜牧民族

开始向外迁徙

最终来到尼罗河沿岸

季节性洪水

留下肥沃的土壤

移民们开始发展农业

公元前3100年

也就是撒哈拉开始沙漠化不久

纳美尔王统一埃及

成为第一位法老


考古发掘证实,撒哈拉和埃及艺术关系密切,埃及文化层最早的陶器风格和利比亚陶器绘画完全相同。撒哈拉沙漠腹地发现的岩画说明当时有大型野生动物生存。图片丨Shutterstock



冷暖周期NO1

青铜文明的衰落到殷商的崛起


气候变化不仅影响古代埃及

还同时影响了世界多地文明

公元前2200年左右

欧洲东部发生了

前所未有的干旱

当时的死海水位

比现在低100多米

西伯利亚的森林带北边界

向南收缩了200到300公里

从意大利到西藏的湖底沉积芯

都表明

4000年前

世界各地同时发生了一次

为期400年的

严重寒冷化和局部干旱


动画制作丨地理公社丨杜卓异

米氏循环以万年为尺度影响气候周期,洋流则影响气温和降水的短期变化。比如厄尔尼诺-南方涛动,再影响印度洋偶极子,从而削弱印度洋的西南季风,以此改变全球湿润和干旱地区的分布,这也是今年澳洲大火和非洲蝗灾发生的气候原因。


为了争夺灌溉用水和谷物

苏美尔各城邦打得极其惨烈

苏美尔人放弃了农田

阿卡德王朝覆灭

庄严的苏美尔语被阿卡德语取代

文化逐渐被闪族文化所同化


几乎同时

印度河谷城市被遗弃

哈拉帕文化向东迁徙

来到降雨较多的地区

印度河文明消失


摩亨佐达罗古城遗址,它和哈拉帕遗址并列为印度河文明两大遗址。摄影丨张超音


在寒冷的冬季

欧洲北部的畜牧民族

没有足够的饲料喂牲口

农作物生长季节短

也无法产出足够的粮食

印欧人开始大规模出走

他们一部分向南迁徙

来到巴尔干半岛、希腊和安纳托利亚

一部分向东迁徙

来到伊朗和印度

成为雅利安人

还有一个小团体来到新疆

成为生活在塔里木盆地的

吐火罗人的祖先


1989年,NHK和CCTV联合新疆考古队,在塔里木盆地楼兰遗址挖掘出土的一具吐火罗人的木乃伊,她眼窝深、鼻梁高而窄,是典型的欧罗巴人长相,被称为 “ 楼兰美女 ” 。图片丨图虫创意


还有一波波说汉藏语系的人

从寒冷的草原南下

赶走了中原的 “ 土著 ”

苗人和瑶人

成为炎黄子孙的祖先

古书上记载

当时华北气候寒冷

中部低洼地区经常发生洪水

禹成为治水的英雄

并于公元前2200年左右

建立夏朝


禹是幸运的,他刚好赶上公元前2200年的全球冷化,让他的治水工作事半功倍。中国湖泊沉积物的花粉研究也显示,禹的时代气候越来越干旱。图为珠峰科考队在珠峰海拔6500米处钻取冰芯沉积物。图片丨中国科学院青藏研究所


到了殷商时代

中原终于迎来了富庶的光阴

气候温暖

北方可以种植水稻

丝绸业相当兴盛

从公元前1900到前1250年

全球都迎来了一波气候变暖

文明繁荣发展

中东地区

巴比伦人、亚述人、埃及人和赫梯人

建立帝国

爱琴海地区

特洛伊人、古希腊人和克里特岛人

建造宏伟的纪念碑

迈锡尼文明远播不列颠群岛


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东北部的迈锡尼文明遗址。图片丨Shutterstock



冷暖周期NO2

从分裂的春秋战国到温暖的希腊罗马


公元前1230年

迈锡尼的主宫殿、谷仓燃起大火

其他城市中心

皮洛斯和梯林斯

也突然没落

地中海一夜之间进入了

黑暗时代

过去史学家认为

是多利安人的入侵

导致了迈锡尼文明的衰败

然而

近年来的古气象研究

指向一种可能:

全球变冷

寒冷的气候引起严重的干旱

饥饿的迈锡尼人抛弃了城市

逃往克里特岛和塞浦路斯


制图丨地理公社丨杜卓异

欧洲南部是地中海气团、大陆性气团和大西洋气团重叠的地方。气团的交界地只要稍有变动,就会大范围影响气候和植物分布。公元前1500年,大陆性气团南下,地中海东部降水量减少,逐渐干燥。


几乎同一时期

周朝反抗军

获得饥饿的民众支持

推翻了商

严寒始终伴随着周的统治

中国史书记载

公元前903年

长江与汉江结冰

许多牲口冬季被冻死

公元前858-853年

连续六年大旱

农奴起而反抗

周厉王在暴乱中逃出都城

公元前770年

中国

走进了分裂而动荡的

春秋战国时代


制图丨地理公社丨杜卓异

一个来自英国的研究小组分析了公元10至1900年期间中国的气温、自然灾害、传染病和战争的关系,发现周期性的气候变冷会导致更多的干旱、饥荒、蝗灾和瘟疫,从而引发王朝更替。


今天的法国

是独步世界的葡萄酒产地

然而种植葡萄

并最早开始酿酒产业的

却是2000年前的罗马人

他们认为

啤酒是平民的饮料

葡萄酒才是高贵的

于是

附庸风雅的帝国殖民地官员

开始效法地中海生活方式

而葡萄种植

之所以能推进到

阿尔卑斯山以北地区

要得益于

再度变暖的气候


制图丨地理公社丨杜卓异

公元前1世纪,凯撒经由冰川融化的山口,从南侧穿过阿尔卑斯山,最终征服高卢。温暖的气候助力帝国的扩张,罗马也成为横跨亚非拉、气候多样性最丰富的帝国。


温暖而稳定的气候

给罗马帝国带来了

前所未有的繁荣

鼎盛时期

有80万人居住在

台伯河旁的市中心

人们享受着雄伟的建筑

和无尽的奢华


托勒密记载了公元127年到151年的亚历山大的天气,当时除8月以外,每个月都有降雨,7、8月则十分炎热,属于亚热带气候,而今天的亚历山大只有冬季降雨,夏季虽然炎热,却有从欧洲大陆吹来的凉爽北风和西风。摄影丨侯文文


中国的气候也在

公元前700年开始转暖

公元前4世纪

中原的乡间

还能看到老虎、大象和犀牛

称霸东方世界的

汉帝国

开始加大经营西域的力度

连接长安和罗马的商路

变得更加活跃


制图丨地理公社丨杜卓异 

丝绸之路繁荣了400年,不仅因为强大的贸易需求,还因为沿途地区的降水量增加,丝路沿线的绿洲城市因此发展壮大起来。


不仅贸易繁荣

在北纬25-35度的世界里

还引发了思想的共振

公元前566年

释迦牟尼诞生

开创了最早的不杀生宗教

在中国

孔子提出儒家思想

老子著写《道德经》

一度 “ 百家争鸣 ”

地中海一隅

希腊哲学兴盛

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柏拉图

师徒三人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

伟大的轴心时代

提出的问题

思考的方向

成为两千年来

人类宗教、哲学、艺术和文化的

底色


拉斐尔的名作《雅典学院》,完美再现了古希腊对人类理性精神和真理的追寻。图片丨Wikipedia



冷暖周期NO3

寒冷、大迁徙与「温暖的中世纪」并不黑暗


公元1-2世纪

人类文明经历的

第三次小冰期

拉开了帷幕

公元161年

地中海周边一反常态

夏天洪水泛滥

小麦歉收

到了公元3世纪

尼罗河开始干涸

罗马又陷入一场大瘟疫


蔓延了15年的西普里安瘟疫最终让罗马帝国由盛转衰。图片丨Wikipedia


欧洲内陆气候一旦变得寒冷

中亚腹地就会变得干燥

4世纪后半叶

找不到牧草的匈奴

来到欧洲东部

赶走了哥德人和汪达尔人

被迫迁徙的日耳曼雇佣军

最终推翻了西罗马帝国


此时的东亚诸国

也面临气候变冷所引起的

政局动荡

洪水与干旱频发

粮食歉收

蝗灾泛滥

大量饥民饿死街头

腐烂的尸体滋生病菌

又使瘟疫开始蔓延

三国时期

全国人口锐减至700余万人

约占如今北京市人口的

三分之一


制图丨地理公社丨杜卓异

当气温降低时,农牧业受到严重影响,需要发动战争掠夺资源。这便是宏观尺度上的气候和历史进程的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工业革命之前,气温趋势和全球战争频次之间呈现一定的负向走势。图中的战争数据来自佐治亚理工学院的Peter Brecke(2012),人口数据来自McEved and Jones(1978)。


公元536年

从罗马到中国的文献

都不约而同地记载了一次

罕见的天象异常

东罗马帝国的一位秘书官写道

“ 公元536年的冬天

出现了让人惊恐的征兆

之后的一整年

太阳失去光辉 ”

《北史》记载

公元536年9月

各地降冰雹引起大饥荒

《南史》记载

537年7月天气严寒

8月大雪飘落


制图丨地理公社丨杜卓异

世界各地的植物年轮也留下了气温急剧下降的痕迹。西伯利亚卡坦加的松树在公元530多到540多年期间,生长速度与1900年相比极其缓慢,塔斯马尼亚的针叶树在公元546年到522年几乎没有生长。


是什么引起这一迷之天象呢?

科学研究发现

公元536年

位于爪哇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

喀拉喀托火山爆发

喷出大量硫酸盐

进入平流层

形成厚达20-50米的云层

将太阳辐射反射回太空


超级火山爆发对短期的温度变化和降水分布具有明显影响。图为喷发的喀拉喀托火山。图片丨图虫创意


超级火山爆发

不仅影响农业

还带来瘟疫

暴雨让植物迅速生长

东非鼠类剧增

老鼠跳上商船

沿着也门、红海

一路北上到埃及

最终将鼠疫带到地中海诸国

其中有4次大规模流行

连皇帝查士丁尼都被感染

史称 “ 查士丁尼大瘟疫 ”


制图丨地理公社丨杜卓异

图为欧洲历史上三次大规模鼠疫和温度的正向关系。低温和高湿度的环境有利于鼠疫病菌及其病媒——跳蚤的生存和传播。


彼时

人口锐减

国库空虚

无助的人们转而祈求上帝

基督教被东罗马帝国

尊为国教

在远东

同样饱受饥荒、瘟疫、战乱之苦的

中原人民

开始接受大乘思想

魏晋南北朝时期

佛教开始在中国流行


从敦煌、炳灵寺到麦积山一线众多的石窟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沿丝绸之路东渐的证据。图为开凿于北周时期的拉梢寺摩崖石刻,位于甘肃天水武山县,是亚洲乃至世界第一大摩崖浮塑造像。摄影丨宋歌


提起中世纪

人们的刻板印象是

黑暗、愚昧、宗教束缚

然而

随着新的温暖周期来临

中世纪其实是一个

温暖、安定、岁月静好的时代

公元880年

挪威将大麦田扩展到了

北纬65.5度的峡湾地区

荒地被改造成良田

农业突飞猛进

到1250年

欧洲中部新建了1500个城市


制图丨地理公社丨杜卓异

大西洋海水水温上升,北大西洋洋流的强度随之增加,热带地区的热量被更多地输送到欧洲。此外,寒冷期位于北大西洋的高气压团,转移到了德国北部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这使得大西洋的温暖海风也开始吹入欧洲西北部。中世纪欧洲迎来了绝佳的气候条件。


城市化浪潮

带来了建筑艺术的革新

哥特式建筑

成为中世纪繁荣的明证

1130年

法国建造圣丹尼大教堂

1159年

建造了巴黎圣母院

1174年

不列颠岛建造坎特伯雷大教堂

从复杂精湛的建造技术

到超凡脱俗的艺术表现

这些伟大的建筑

都不是一个饥荒和黑暗的时代

所能企及的


1248年,德国建造科隆大教堂。图片丨Shutterstock


中世纪的温暖让维京人

昂首阔步走进历史

海水升温使流冰减少

远距离航海变得容易

维京人开启了海外扩张之路

挪威人埃里克

意外发现了格陵兰

开始向这片曾经被冰雪覆盖的

北纬70度岛屿移民


埃里克的故事成为维京传说故事集中的一篇《红胡子埃里克萨迦》。图为格陵兰岛上的小城。摄影丨储卫民


与此同时

在中国

隋唐时期再度统一

气候宜人

帝国昌盛

文化包容

艺术繁荣

海纳万邦的世界性帝国

雄霸东方


制图丨地理公社丨杜卓异

唐帝国在当时世界的地位大概相当于今天的美国,各国留学生争相前来学习先进文化,多元化不亚于今天的纽约。在开国300年中,有23位宰相是外国人。



冷暖周期NO4

从小冰河期到2020


中世纪和煦的阳光

普照到13世纪接近尾声

13世纪中期

冰川南移

冰岛的港口夏天开始出现流冰

曾经畅通无阻的航路

变得凶险异常

1315年

整个欧洲迎来了

大饥荒和农业大歉收

谷物产量仅有原来的2/3

1321年

超过150万人

因饥饿和疫病而死亡


太阳活动的小幅变化,最多让地球温度波动2度,但却可能触发雪球效应。太阳黑子活动造成反照率提高,导致冬季提早下雪,冰雪覆盖的地表反照率提高,又造成气温进一步下降。如此循环往复,原本无足轻重的太阳活动变化,就可能使地球气温大幅降低。图片丨NASA


此时的中国

也有了气候变动的征兆

1332年

黄河发生大洪水

淹死700万人

1347年

鼠疫由蒙古军队带到黑海

再传到意大利

最终扩散到整个欧洲

导致欧洲2500万人病死

非洲7000万人遇难

全球近4亿人死亡

成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传染病

人称 “ 黑死病 ”


吐根堡的《圣经》中描绘了黑死病患者的症状,他们身上布满了薄伽丘所说的像苹果那样大的肿块。图片丨大英百科全书


史无前例的传染病流行

对应的是

空前绝后的小冰期

从1280年到19世纪中叶

严寒持续了500多年

史学界甚至专门用大写的

Little Ice Age

特指这次小冰期

是什么原因导致

新一轮的全球变冷

答案是

频繁的火山喷发


几百年间,火山喷发接连不断。1452年,瓦努阿图群岛的库瓦伊火山喷发;1600年,安第斯山脉的埃纳普蒂纳火山喷发;1641年,菲律宾的帕卡火山喷发;图为1815年喷发的印度尼西亚的坦博拉火山。图片丨Wikipedia


坦博拉火山爆发

给全球带来了无夏之年

喷发的火山灰数量

约为1980年圣海伦火山的100倍

火山周边300公里范围内

连续三天暗无天日

火山喷发第二年

英格兰中部夏季

平均温度仅13.4度


火山喷发与气温关系图  制图丨地理公社丨杜卓异

蓝线表示历史上的重大火山喷发,灰色短线段是其他重要大规模喷发。灰色曲线是北半球高纬度的年轮数据,反映北半球高纬度夏季的气温偏差,而黄色曲线是综合了包括年轮在内的多种气候代理数据之后,重建的全球气温偏差曲线图。总体来看,北半球高纬度的年轮数据基本响应了这几场火山爆发。数据丨NOAA火山数据库


19世纪80年代

德国天文学家斯波勒发现

17至18世纪

太阳表面几乎没有黑子分布

这与小冰期最寒冷的时期相吻合

为了纪念斯波勒的发现

1420-1570年的太阳活动最小期

被命名为斯波勒极小期

当时

覆盖冰岛的森林全部消失

不列颠岛上的葡萄种植全军覆没

大量俄罗斯难民涌向德意志

饥饿的狼群下山袭击家畜

童话《小红帽》里的饿狼

就是这一时期的写照


极光也是太阳活动的风向标。1645-1715年,斯堪的纳维亚几乎没有极光,17岁就开始观测天体的哈雷,直到60岁才第一次见到极光。图为格陵兰岛的极光。摄影丨储卫民


16世纪下半叶

寒冷化更进一步

英国人称1567年的冬天为 “ 大寒冬 ”

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汉斯 · 纽伯格

对欧美41座美术馆1284幅画作

进行天气定量调查发现

1400-1549年

视线良好的作品还超过半数

而1550年到1849年

阴天的比率大幅增加


荷兰画家老彼得•勃鲁盖尔,在斯波勒最小期创作了大量反应寒冷天气的作品。图为1565年创作的《雪中猎人》。图片丨Wikipedia


17世纪

世界进入小冰期中最冷的阶段

英格兰西南部冻土深达1米

法国北岸出现了宽5公里的流冰

波罗的海航运全部中断

世界各地都发生了大规模饥荒

为了克服严寒天气

荷兰人开始种植耐寒植物

荞麦开始占据一席之地

而真正站上C位的要数

土豆


同样大小的土地,种植土豆是种植小麦收获量的两倍,生长期比小麦还短3-4个月。图片丨 国际马铃薯中心


1570年

西班牙人从美洲带回

这种新作物

起初人们认为土豆形状怪异

吃了会得抑郁症

然而

土豆却真真实实地挽救了

几百万欧洲人的性命

在法国

1371-1791年发生了111次饥荒

土豆普及后的18世纪

仅发生了16次


制图丨地理公社丨杜卓异

土豆从安第斯山脉出发,传播到了全世界。图为土豆传播路线图。数据丨 国际马铃薯中心


近代理性思想的火花

也在寒冷和困顿中萌芽

17世纪最冷的10年里

伽利略和开普勒提出了地动说

同一时期

英国诞生了培根

法国诞生了笛卡尔

牛顿构建了万有引力

孟德斯鸠奠定了三权分立思想

和议会制民主的基础

亚当斯密提出 “ 看不见的手 ”

和市场经济的概念

构建现代社会的伟大思想

都出现在小冰期最寒冷的时代


澳大利亚经济学家总结,经济不景气的时期会萌发技术革新的幼苗,并在经济景气时给社会带来财富。图片 丨Wikipedia


当欧洲迈着小碎步

走向文明巅峰时

明朝却被南下的西伯利亚冷空气

彻底冻僵

崇祯六年至十六年间

中国又上演了一出

大旱、饥荒、瘟疫的

循环惨剧

李自成团结了一批造反农民

进攻北京

没想到不怕冷又能打的满洲人

从关外杀了进来

被鼠疫拖垮的李自成军队

仓皇逃出京城

让欧洲人开始全球扩张的小冰期

却让中国从此锁上了大门


中国和欧洲太阳活动最小期对应  制图丨地理公社丨杜卓异

1600-1643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冷的一段时间。当时,以气候温和著称的云南,1601年却遭到强烈暴风雪袭击。1618年,广州下了八天大雪。而从1280年5月霜降开始,一直到八年大旱,长达数百年的严寒彻底击垮了明朝。


1850年至今

地球进入一个新的变暖周期

根据IPCC(国际气候变迁专门小组)

第四次评估报告

20世纪

地球整体均温上升了0.74度


制图丨地理公社丨杜卓异
1850—2019年全球平均气温变化图


IPCC第五次报告称

根据更完善的气候模型

1951-2010年间

温室气体排放

贡献了地表均温升高的0.5-1.3度

有95%的可能

是人类活动导致了

20世纪50年代以来

大部分全球地表升温


全球变暖使海平面和海表温度上升,加剧通过水传播的疾病,比如霍乱。图片丨CDC


但是

95%的可能仍然只是可能

究竟是不是人类活动

造成全球变暖

科学界尚未达成共识

另一个机构

非政府国际气候变化领导小组

就持反对意见

他们指出IPCC的模型和方法存在问题


IPCC首席科学家承认,他们的工作是量化假设,而不是验证假设。如果电脑预设全球暖化,是温室效应引起的,就永远得不出全球变冷的结论。摄影丨 阿卡


并且

媒体报道的 “ 史上最高温 ”

都是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温度比较

中世纪温暖期的温度

甚至比现在还高2℃

高精度的卫星数据也表明

20世纪后30年

并没有全球变暖的证据

2018年

NASA曾宣布

地球均温还降了0.5℃


CO²浓度上升促使植物生长

并使植物更能抵抗干旱和害虫

这对某些国家和地区来说

是一种恩赐

而过去5000年的气候变暖周期

给除热带以外的人类

带来的繁荣和发展

即是明证


20世纪的温暖化给人类带来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气候稳定期,得益于此,人口激增,现代社会得以飞速发展。科学家表示,人类更担心的不应该是全球变暖,而是全球变冷。摄影 丨 储卫民


大气是个

开放

复杂

充满变量的系统

人类所知不过沧海一粟

而2020我们所遭遇的一切

不过是历史的惊涛骇浪里的

一朵浪花

无论有没有做好准备

该来的总会到来

不管你是否愿意

我们都得乘风破浪

接受考验


冻原。摄影丨 张宾


所幸到目前为止

人类的成绩还不太差

凭借着强大的适应能力

我们的祖先智人

在最终冰期

干掉了尼安德特人

成为地球霸主

苏美尔人在大洪水

开启了农耕文明

周人在混战之后

百家争鸣

黑死病之后

欧洲迎来了文艺复兴的曙光

在饥寒交迫的小冰期

世界迎来了工业革命的飞跃


人类之所以伟大
因为

在困境中

我们能够凭借智慧

超越自己

在逆境中

我们能够凭借顽强

生生不息


格陵兰。摄影 丨 储卫民



创作团队

撰文:宋歌

图片:赵嘉

地图:杜卓异

审校:马德民
头图:最新全球甲烷浓度三维肖像丨NASA


参考资料:
1.《气候创造历史》(瑞士)许靖华,生活 · 读书 · 新知三联书店

2.《气候文明史》(日)田家康,东方出版社

3.《气候改变世界》(美)布莱恩 · 费根,天地出版社

4.《罗马的命运:气候、疾病与帝国的终结》凯尔 · 哈珀,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5.《小冰河期:气候如何改变历史(1300-1850)》(美)费根,浙江大学出版社

6.《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竺可桢,1972年

7.《Periodic climate cooling enhanced natural disasters and wars inChina during AD10-1900》Zhibin Zhang, Huidong Tian,Bernard Cazelles, Kyrre L. Kausrud, Achim Brauning, Fang Guo and Nils ChrStenseth, The Royal Society8.《全球气候变暖与传染病》郭云海、何宏轩,《现代预防医学》2008年22期


延伸阅读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