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芳龄 风华正茂 | 季波:成就中西方企业家交流的桥梁
# 二十芳龄 风华正茂 #
英国中国商会与人民网共同推出《二十芳龄风华正茂——在英中资企业负责人对话录》专栏,系列报道中资企业在英发展成果和故事,宣传中资企业所做的努力和贡献,展现中资企业开拓进取的形象。本期,长江商学院驻欧洲首席代表、助理院长季波将讲述长江商学院在英发展故事。
多年来,长江商学院以全球视野和中国洞见,推动东西方管理理念与实践的双向交流,透过“启航中国” 、“赢在中国”等项目活动,打开西方企业家重新审视中国的双眼,增进西方世界对中国的了解。
长江商学院驻欧洲首席代表、助理院长季波在接受人民网采访表示,继续致力做好中西方企业家交流的桥梁,传播好中国声音,支持创新性国家建设。长年活跃在欧洲的舞台,他本人亦演说著书,身体力行诠释民间交流“大使”的责任。
助力西方企业家中国“软着陆”
人民网:我们看到长江商学院致力于将自身打造为融贯中西的世界一流商学院。欧洲代表处是如何实现这一初心?
季波:在过去十年,长江商学院的目标就是成为中国和西方,尤其是和欧洲、英国的桥梁。长江为什么来到西方的世界,我们希望通过培训和学习项目帮助欧洲企业家们真正认识中国,学习了解中国各个方面,最终帮助他们进入中国市场在中国实现“软着陆”。
其实西方企业家对中国有很多偏见误解,很多来自西方媒体。当他没有去到中国,没有学习了解中国,那种误解有时是很可怕的无知的。我们希望更多的西方企业家们看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和成就,帮助他们澄清过去的偏见。在文化交流层面,我们开设了一门跨文化管理的课程,希望通过对中国文化的深度解读,使企业家们在文化差异中也能寻找到合作的机遇。
我们推出的“启航中国”项目主要面向西方高科技行业的企业家,比如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清洁能源,制药行业等领域企业家。项目每年都带领企业家们实地参观中国公司以及举办项目路演。目前已经成功运营7期,来自全球30个国家、40多个行业、166名海外创客和企业家来到中国,我们为其在中国寻得合作伙伴与企业落地提供帮助,也可以说开创了科技创新型企业进入中国的全新模式。很多欧洲的企业家感到很惊讶和兴奋,因为他们发现中国很多企业在不同领域已经超越了西方企业。在这层意义上,我们帮助欧洲企业家重新发现了中国。
人民网:疫情之下,长江商学院做了哪些调整?
季波:疫情对我们培训项目影响很大,之前都是线下的,现在转为线上,线上化教学的成功转型也给我们带来新的突破机会。目前我们正和剑桥大学丘吉尔学院合作Igniting Innovation for Impact全球影响力线上课程,聚焦怎么通过创新帮助企业产生影响力。该项目由5周的线上课程组成,包含多个社会热门话题,例如颠覆性的科技:前沿科技发展及其对世界的影响;我们共同的未来:为社会福利创新;领导力:激发向善创新影响力等。线上课程增加了多位中国企业家演讲嘉宾,以及连线国内的法务、财务、咨询专家与学员对话,为项目增色不少。学员多数为西方企业家,也有国内二代企业家来上课。同时,长江商学院在未来期待能够与更多英国大学合作,进一步提升我们的师资力量。
启航中国营商中国
人民网:前面我们讲到启航项目,西方企业家对中国有了新的认识,后面是不是也有产生“化学反应”的?
季波:借助“启航中国”项目一批西方高科技企业家开启了自身在中国市场的拓展。我也开心看到,在我们项目的帮助下西方企业家成功落地中国。比如,第一期有位英国环保行业的年轻企业家在参加项目回来,一个月不到就决定在杭州设立分公司,而且是独资企业,速度很快,后来又打算进一步在中国生产。还有个澳大利亚年轻企业家研发了水墨键盘,参加项目回来后很快在深圳成立公司,在我们的介绍下还和中国知名企业合作起来。同时,中国的企业家和投资人也非常欢迎“启航中国”,项目为中国企业家提供了学习了解西方前沿科技,寻找合作的机会,每次的路演现场都是爆满。从这个意义来说,长江商学院为中西方企业家提供了非常好的交流、对话、合作机会。
人民网:当西方企业家真正落地中国营商,这一过程是不是也充满挑战?
季波:我们带西方企业家到中国,一开始去他们有经历初恋的兴奋,回来后又会发现不一样,有些人会有留恋、相思,还有些人的那种兴奋、甜蜜久久不去,吸引他再去中国,但是真正落地中国,企业家还是要有足够决心排除万难的。对西方企业家来说,到中国营商是必须的,而不是可有可无的,因为最大的市场在中国。所以他们有足够的决心去中国,不管怎么说,最终需要有人推你一把。
我常常鼓励他们:你们已经CHINA READY,但是你必须真正去做!你们想过马可·波罗吗,他不会中文,不知道中国在哪里,如果他都可以排除困难去中国,那你今天应该没有什么借口。当然,西方企业家到了中国还是会遇到很多困难、障碍,我们往往鼓励他们雇佣当地员工更多本地化。
交流善用“换位思考”
人民网:在海外工作多年您的出镜率很高,经常在很多欧洲国家与政府官员、企业家和媒体对话,受邀在全球许多重要科技大会论坛发表演讲。您最深的体会是什么?比如演讲中你是怎么面对被质疑?
季波:作为中欧之间的民间交流“大使”,我有机会从商学院角度用自己的行动,把中国的故事中国的发展介绍给西方企业家,让他们感受到中国的机遇,我们能够凭借自身的文化积淀和专业能力真正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
在欧洲的许多演讲中,我也遇到过一些西方企业家和我争锋相对的时刻。这时我其实是兴奋的,因为如果我能够改变他的一点想法,那么他就能更好地认识理解中国。我常常从对方的思维角度去理解他的问题他的假设,在回答中往往采取幽默和逻辑的方式,而不是和他绕圈子敷衍一下,如果是绕圈子,对方内心会是更多的抵触,我会把他代入他能接受的逻辑。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的企业家,我们都需要从对方的视角思考问题。
记得2019年我在伦敦国王学院做了一次名为“新世界秩序:中国的快速发展”的讲座,在我结合了大量数据和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向与会者描绘了中国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美好前景,讲述了中国对于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最终获得了会议上企业家们的认可。
人民网:不论是欧洲企业到中国发展,还是中国企业在欧洲发展,都需要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当下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发展您觉得最大挑战是什么?
季波: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仍然是如何树立文化自信和建立文化认同,走向海外的企业一定要打响自己的品牌。企业想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成功落地本地市场,要尊重和学习当地文化,寻求彼此在文化和产品技术上的合作点,最终达成资源的整合,以实现互利互惠的美好愿景。
(来源:人民网,文/视频:余颖、武一丹、张梦琪、栾欣燕)
近期拟赴华人员请切实做好行前自我管理@ 英国中国商会
英国中国商会(前身为英国中资企业协会)成立于2001年7月23日,是由在英中资企业和中国经贸机构为主依法注册成立的、代表中资企业利益、维护中资企业权益、为中资企业服务的非营利性民间社团组织。
2015年9月,英国中资企业协会正式更名为英国中国商会。目前,英国中国商会共有会员单位200多家,商会会员涉及金融、保险、通讯、能源商品、科技制造、地产建筑、交通航运、贸易商务、政府机构、媒体出版以及商业服务等几十个领域。商会设有24家理事单位,下设金融委员会、贸易委员会、科技委员会和监督管理委员会。
英国中国商会成立以来,在中国驻英国大使馆的关心支持下,已发展成为代言英国中资企业利益、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力量。
END
往期回顾
动态 | “在英中资企业成果线上展览(2001-2021)发布会”成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