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政能量 | 没有中国NGO,一带一路艰难走

2017-04-29 龙行天下 凤凰卫视

N

G

O


NGO,即非政府组织,大多是过去两百年里才发展起来,最早之一是1863年建立的国际红十字会。

为何独独这两百年,人类开始在政府之外发展新的连接、沟通和组织方式?答案是20世纪的全球化。因为全球化,许多问题不再是民族内、国界内所能解决,如何平衡这些矛盾?以人道主义和可持续发展为重点的NGO,担纲了全球化舞台的新主角。


中国NGO又站在舞台的哪个角落

据统计,每万人拥有NGO的数量,法国为110个,日本为97个,中国只有2.1个。过去十多年来中国对外援助实行统一口径管理,导致了官方背景NGO的垄断局面。但是自2008年开始,中国NGO终于迎来两次新生,这两次新生恰好都缘起于两次地震,一次是汶川,一次是尼泊尔


尼泊尔当地时间2015年4月25日11时56分,一场8.1级大地震携带着150多次余震席卷尼泊尔,造成7600多人死亡,地震所释放的能量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1.4倍,其威力甚至让珠穆朗玛峰向西南偏移了3厘米。



过去两年,邹志强,一个中国人,在尼泊尔独自工作、生活,2015年她在尼泊尔度过了280天,2016年300天,中国扶贫基金会初次尝试设立的海外办公室,围绕她,这个唯一的中国驻尼员工,持续运转着。

在十多年前我们就开始尝试着走出去,在05年我们参与了印尼海啸的救援行动。


然后在我们的2009年,我们成立了专门的部门,叫国际发展部,到2015年经过我们将近十年的努力,我们的国际化走出了坚实的一步。


在2015年8月份,尼泊尔办公室的当地的政府也给我们颁发了执照,这样我们就有两个正式注册的办公室成立,标志着我们真正常驻援外已经开始了,与国际NGO走出去海外援助模式开始接轨。

中国基金会在尼泊尔捐赠的第一个学校


中国NGO组织的国际化能够步入正轨,背后一个重要而容易被忽视的原因,是中国政府态度的变化,从严格管制,到默许,再到支持鼓励。



从民间援助到政府援助,对尼泊尔灾后重建工作的重视,某种程度上也是对外交的重视,在一带一路大背景下,同样也是对遍布尼泊尔的中国投资的重视。中国资本在尼泊尔有广阔的空间,同样,中国NGO组织的国际化也有着大好前景。



 

然而目前,中国NGO和那些在国际上已经做了几十年的NGO组织,仍然有巨大的差距;和中国政府、中国投资的三位一体化进程还面临诸多局限。中国NGO该如何发展自身,更好的参与到海外援助中去?中国企业又该如何处理与一起“走出去”的中国NGO组织的关系?中国NGO如何更好的促进与中国政府、中国企业之间的合作?



 详情请收看周日晚七点四十五分

凤凰卫视中文台《龙行天下》节目


编辑:宋碧琳 撕纸小妹

鳳凰相关阅读 

· “朝鲜没有失败”?记者17天亲历为你揭秘

· 解放军中曾有朝鲜族部队:战斗力强悍 从东北打到海南

· 震惊!21年前杀一家五口未被收治,而今再杀两人后自杀

· 比美国大选更精彩!法国这两位总统候选人料太足…

· 首艘国产航母“山东”号究竟哪天下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