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电化学储能青年论坛”是由新威智能携手多位电化学领域优秀青年学者共同打造的系列云上讲座第二届,旨在为该领域的青年学者提供一个相互学习、广泛交流、深入研讨的专业知识共享平台。第 11 期同济大学2019级博士生 杜浩然为大家带来了《自修复型去溶剂化界面实现高容量长寿命的水系锌负极》的精彩报告,锌离子电池的干货满满,看完记得收藏哦~杜博士在报告中为你一步一步剖析高容量且长寿命的水系锌负极是如何实现的,想要了解更多研究思路,欢迎登录新威智能App观看,文末附本期课件,快来补课吧~(新威智能App内点击链接,可直接跳转观看)
http://app.neware.work/forum/videoDetail.html?Id=250&TagId=10&MasterId=207&TypeId=0&Source=tag&version=production
杜浩然,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伽龙教授课题组2019级博士生。目前的研究课题是高性能金属负极的界面设计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是针对金属锌的负极保护,通过人工保护层的构建、电解液溶剂的优化、电解液溶质的功能化设计等策略提升锌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和低温性能。相关工作发表在Angew. Chem. Int. Ed, J. Mater. Chem. A, Nano Res.等学术期刊。水系锌离子电池因其高安全、低污染、成本低等优势在规模化储能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前景。然而不稳定的锌|电解液界面会加剧循环中负极侧的枝晶生长以及副产物的累积,最终导致电池失效。构筑人工保护层可以有效的提升锌负极的循环寿命。但是当负极经历高面容量的充放电过程时,普通保护层难以承受锌负极巨大的体积变化进而发生不可逆的机械损伤,致使其对锌负极的保护效果大打折扣。藉此,我们设计并合成了一种具有自修复特质的功能性高分子(SIR)作为锌负极的保护层。SIR层显著改善了锌|电解液界面处Zn2+的反应环境和电沉积行为,提升了电池的循环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