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书 | 孙郁主编《新文化运动史料丛编》

近代文学研究 近代文学研究 2021-01-25

《新文化运动史料丛编》

孙郁 主编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9年12月出版


内容简介


《丛编》包括《马克思主义传播卷》、《新教育卷》(上、中、下)、《妇女与性别卷》(上、下)、《域外文学思潮卷》、《新旧之争卷》、《文学改良卷》,计六卷九册、400余万字。选文按时间顺序排序,大多以最初发表的报刊版本为底本,并在文末交代原载等版本信息。少量选文据作者文集或全集收入,改正文中的错、漏、衍以及标点错误,改字、补字以“〔〕”标出,原文脱字、不可辨识者,以“□”标出。部分文章原无标点,按照现有文字规范增加标点,以方便读者阅读。保留异体字,保留带有时代印记的用语,保留原有外国人译名。每卷篇末附作者(著译者)简介,简要介绍本卷收文的作者生平及其在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影响与作用。这是出版界第一次尝试大规模汇集新文化运动时期各类报刊原始文章并专题出版,丛书的出版为普通读者提供了一套真实完整的参考资料,也为学术界深入研究新文化运动史、传播新文化运动真实性提供有力依据。


作者简介


孙郁,本名孙毅,中国人民大学二级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鲁迅博物馆馆长、《鲁迅研究月刊》主编。兼任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鲁迅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副会长。主要著作有《20世纪中国最忧患的灵魂》(1993)、《鲁迅与周作人》(1997年)、《百年苦梦》(1997年)、《鲁迅与胡适》(2000年)、《文字后的历史》(2001年)、《周作人和他的苦雨斋》(2003年)、《在民国》(2008年)、《鲁迅藏画录》(2008年)、《混血的时代》(2008年)、《鲁迅与陈独秀》(2009)《张中行别传》(2009年)《走不出的门》(2011)《鲁迅忧思录》(2012)等。


《新文化运动史料(域外文学思潮)》目录

(其余各卷册目录请见原书)


文学思潮演进概述

现代欧洲文艺史谭 陈独秀

文学上的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写实主义 雁冰

为新文学研究者进一解 沈雁冰

欧美新文学最近之趋势 胡先骕

文学的概观 天协

近代中国文学思想的变迁 罗家伦

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节选) 胡适

新文化运动期间的社会思潮

精神独立宣言 张崧年译

欧洲大战与文学(节选) 沈雁冰

人类和平根本观 〔英〕沙若理著张邦铭 郑阳和译

安得列夫《比利时的悲哀》叙言 沈琳

安特列夫《小人物的忏悔》序 瞿世英

武者小路实笃《一个青年的梦》译者序 鲁迅

武者小路实笃《人的生活》序 周作人

武者小路实笃《人的生活》译者导言 李宗武 毛咏棠

俄国文学译介潮流

文学上的俄国与中国周作人

近代俄罗斯文学底主潮 〔日〕昇曙梦著 陈望道译

《俄罗斯名家短篇小说集》序一 瞿秋白

俄国文学发达的原因与影响 郑振铎

艺术论(节选) 〔俄〕托尔斯泰著耿济之译

普希金《甲必丹之女》叙一 济之

托尔斯泰主义 王靖

陀思妥夫斯奇之小说 〔英〕W.B.Trites著 周作人译

屠格涅甫《前夜》序 耿济之

《黯澹的烟霭里》译者附记 鲁迅

安特来夫《齿痛》附记 周作人

译了《工人绥惠略夫》之后 鲁迅

重要国家国别文学概况

近代法国文学概观愈之

法兰西自然主义以后的小说(节选) 李劼人

最近五十年法国文学的大概 〔法〕André Chaumeix著 远涛译

日本近三十年小说之发达 周作人

近代德国文学的主潮 〔日〕山岸光宣著 海镜译

美国的新诗运动 刘延陵

近代英文文学 徐志摩

文艺复兴和古典主义

清代学术概论(节选) 梁启超

何谓古典主义? 郑振铎

欧洲文学史(节选) 周作人

欧洲文艺复兴史(节选) 蒋方震

神曲一脔 钱稻孙

圣伯甫评卢梭《忏悔录》 〔法〕圣伯甫著 吴宓识 徐震堮译

看了《黑将军》以后 徐志摩

罗曼主义

摩罗诗力说 令飞

近世浪漫派戏剧之沿革 宋春舫

《少年维特之烦恼》序引 郭沫若

哥德的《浮士德》(节选) 闻天

《雪莱的诗》小序 郭沫若

英国诗人勃来克的思想 周作人

平民诗人惠特曼的百年祭 田汉

诗之防御战 成仿吾

郭沫若致宗白华 郭沫若

艺术与国家 郁达夫

写实主义

“易卜生主义” 胡适

近代文学上的写实主义 愈之

《小说新潮栏》宣言 沈雁冰

丹麦现代批评家勃兰特传 郑振铎

从艺术发展上企图社会的改造 郭绍虞

《点滴》序言 周作人

自然主义

欧游心影录(节选) 梁启超

近代文学十讲(节选) 〔日〕厨川白村著 罗迪先译

文艺上的自然主义(节选) 〔日〕岛村抱月 著晓风译

西洋小说发达史(节选) 谢六逸

龚枯尔兄弟《基尔米里》译者识 陈嘏

莫泊桑的小说 李璜

霍普德曼的自然主义作品 希真

圣皮韦的自然主义批评论 西谛

唯美主义

王尔德介绍(节选) 闻天馥泉

杜莲格来的序文 〔英〕淮尔特著郁达夫译

THE YELLOW BOOK 及其他 郁达夫

瓦特裴德的批评论 郭沫若

意大利现代第一文家邓南遮 雁冰

新罗曼主义

现代文学上底新浪漫主义 昔尘

新罗曼主义及其他(节选) 田汉

文艺上的新罗曼派 馥泉

法国诗之象征主义与自由诗 刘延陵

恶魔诗人波陀雷尔的百年祭 田汉

诗人梅德林 易家钺

菲陀尔·梭罗古勃〔英〕约翰·科尔诺斯著 周建人译

夏芝的诗 王统照

表现主义

表现主义的艺术幼雄

大战与德国国民性及其文化文艺 〔日〕片山孤村著 李达译

德国表现主义的戏曲 〔日〕山岸光宣著 程裕青译

未来派

不规则的诗派 〔日〕川路柳虹著馥泉译

未来派文学之现势 沈雁冰

未来派的诗约及其批评 郭沫若

早期左翼文学译介潮流

文学与现在的俄罗斯 〔俄〕哥尔基著 郑振铎译

俄国文学与革命 〔美〕Ida Treat O’neil著 沈雁冰译

民众艺术底理论和实际 〔日〕平林初之辅著 海晶译

俄国诗人布洛克死耗 沈雁冰

告研究文学的青年 秋士

弱小民族文学译介潮流

域外小说集序 鲁迅

《被损害民族的文学号》引言 茅盾

近代捷克文学概观 〔捷克〕凯拉绥克著 唐俟译

近代波阑文学概观 〔波阑〕诃勒温斯奇著 周作人译

太戈尔对于印度和世界的使命 张闻天

文学革命中的新文体潮流

童话里的滑稽趣味(节选) 〔日〕高木敏雄著 馥琴译

《爱罗先珂童话集》序 鲁迅

安兑尔然《卖火柴的女儿》附记 周作人

路易斯·加乐尔《阿丽思漫游奇境记》译者序 赵元任

论小诗 仲密

爱美的戏剧(第一章概念) 陈大悲

我们为什么要研究歌谣 常惠

 

著译者简介

编后记 李今 邓小燕


丛书总序(节选)

文/孙郁


上个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算起来已有百年,关于彼时的风风雨雨,后人的记录甚多,可考辩、温习者不可胜数。但是关于那时候的史料,因了学科划分的原因,人们兴趣不一,很少在大的框架下整理、还原,还不能在普通读者中引起立体的印象。把这些远去的遗迹做一个较为系统的梳理,是了解过去的基础工作,对于欲知晓其间原委的人而言,提供了不同的参考。


新文化的诞生,是中华民族的一次自新,中国社会的转型于此开始。学界普遍认为,它的发生,乃是明代以来的西学渐进的结果,鸦片战争后已经在内忧外患里形成了变革的潮流,寻求新的精神坐标纠缠了几代人。这是阵痛里的选择,也是生命裂变的一次涅槃,历史给了中国人一次重新选择自我的机会,而诸多思想者的登台,恰是文明演进的必然结果。


清末民初的报刊十分活跃,这些与结社自由慢慢出现颇多关联,那些新的民间组织打造的平台为新一代知识人的登场创造了条件。研究者们基本上有了一个共识,报刊的言论催促了时风的变化,从那个时代过来的人的回忆与总结性文字里可以看到,主要的变化如下:一是新知识的介绍,自然科学与哲学思潮纷纷亮相,各类思想占据一些媒体的显要部分。二是在新知识基础上的新的世界观的表述,在进化论基础上的人生哲学和价值观主导一些专栏作家的思想。古老的幽闭的文化空间被撕裂出一个缺口,孔学语境被一遍遍冲刷着,西方新思想有了生长的空间。三是对于社会改革的诉求,人们关心政治,热衷于对时局的判断,家国的情怀和变革冲动于斯,随着那些言论空间的建立,士大夫的精神也随之易辙。人们突然意识到在古老的东方之外的另类文明有许多优长,而关于存在与时间的表述又往往不同。这些潜在的意识到了晚清已经不可阻挡地涌现出来,传统士大夫文化的形态被慢慢更色。我们看清末民初无数的新载体,其间输送的思想与艺术品,都与传统书写的文风有别,新式思想以不同的姿态出现在各类媒体,讨论与辨析,争鸣与说服,形成多样的生态。到了《新青年》杂志的出现,新知译介力度之大,思想之鲜活,都超出了以往。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钱玄同、刘半农等人的文章,给读书界带来颠覆性的冲击。这些人的言与行,比梁启超那一代人更为激越,马克思主义、无政府主义、托尔斯泰主义、社会主义诸种思潮被多角度叙述着,异于儒道释的词章一洗旧尘,旧的文明在新的现实面前显出自己的局限性来。思想的革新,在那时候破土而出。


《新青年》初期并未明确地提出新文化的概念。陈独秀的文章多是意见的表达,还不能说是一种学理的严谨描述。杂志主要在译介域外的思潮和点评时弊,法兰西文明、俄国思想、日本文化、美国社会制度都在编辑的视野里闪动。但译介引发的思考,在后来越来越多,借着西方文化的参照讨论中国问题,有意味的思想才形成气候。《新青年》的特点是,在开阔的视野里讨论问题,每期都有大量的各国政治和文化的介绍,一些重要的信息也及时刊登出来。那些作者也是在世界的眼光里讨论问题,中国的存在是世界的一部分。只有在世界格局里思考自己的存在,我们的短长、优劣才面目清晰起来。也恰恰是这样的开阔的平台,便有了《东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异》《近世国家观念与古相异之概略》《文学改良刍议》《叔本华自我意志说》《俄罗斯革命与我国民之觉悟》《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以美育代宗教说》等重要文章的问世。而一些基本话题的确立,也是在不同对话之间才建立起来的。……


新文化的诞生,也传来了托尔斯泰主义、马克思主义、罗素思想、杜威理论等。其中马克思主义在后来的传播极为广泛。我们看那时候的资料,会发现激进知识人由一般的个性的民主派,渐渐变为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陈独秀、李大钊、陈启修、张申府都加入了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队伍。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很快吸引众多的知识人,乃因为那思想填补了旧学说的空白,信仰里有济世的热潮,也把读书人经世致用的内在感情焕发出来。李大钊在《每周评论》发表的系列文章表明,其佩服马克思主义的原因,乃因为那思想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的方方面面,具有统领的意味。许多模糊不清的问题,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可以得到较为明确的说明。李大钊认为,认识社会,不能不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结构入手,这个系统的运转,是不能从传统文化里做出好的说明的。发表于《新潮》的《物质变动与道德变动》,就有一种现实的眼光:“我们今日所需要的道德,不是神的道德、宗教的道德、古典的道德、阶级的道德、私营的道德、占据的道德。乃是人的道德、美化的道德、实用的道德、大同的道德、互助的道德、创造的道德”。这些看法虽然还显得幼稚,但从物质与精神关系的层面考虑问题,已经显示了与晚清文人认识世界的巨大的区别。这些是受惠于西洋的各种学说的。……


本丛书涉及了新文化诞生前后的诸多史料。年限大致在民初与1923年间,可以说是初期形态的折射。主要从文学改良、新旧之争、新旧教育、域外思潮、马克思主义传播、性别等方面,对彼时的言论与思想做了钩沉和梳理。每个知识人在那时候的发声,都有自己的内在逻辑,不同经验下的表达和不同知识背景的思考,在那时候交锋、论战、融和,最后新的思想和诗文以不可阻挡的气势覆盖了大江南北,到了1920年代中期,白话文书写已经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了。……


那些提倡新文化运动的人,多是翻译家。他们的翻译冲动,有现实里的冲动。借着别人的文本表示自己的思想是那时候普遍的现状。周作人翻译人类学文章乃寻找民族思维的原型,张申府推出罗素文本其实想建立一种逻辑思维,蔡元培从德国教育中寻出美育的思路,胡适借着易卜生在建立个人主义的价值观。但恰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那时候大量介绍域外思想,其实是寻找解决中国问题的渠道。如何在不同参照里建立自己的文化形态才是人们的主要目的。鲁迅先生在那时候翻译的日本白桦派作家和批评家的作品,促使自己对于道德问题的思考,对于人的价值的凝视,在那时候显得异常深刻,或者说,把一些问题中国化了。他在《我之节烈观》《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诸文里把个人主义与利他精神适当地调整在一个精神秩序里,给苍白的道德话语体系输进了鲜活的意识。而他从俄国、日本作家的启示里产生的“互为主体”意识,半个多世纪后竟成了东亚人的重要思想资源。


新文化不是象牙塔里的自言自语,它一开始就带有改造现实的冲动。周秦汉唐的浩然之气在中断千年之后,终于被重新召唤出来。因为时代与知识人构成了一种紧张的关系,温吞和软弱的文章气质不能切入到社会的躯体里,它无法给民众以同感和自省。陈独秀在《抵抗力》《吾人最后之觉悟》中,对于传统没有丝毫妥协的地方。钱玄同在杂志上刊发的文章,多见智勇,他谈论世界语、注音字母和遗老文化时,都不容别人与之论辩。这种情绪也传染给新的一代人。傅斯年等学生就和钱玄同一样,是反对调和的青年,他与朋友们在《新潮》中批评社会思潮时的态度,用激进的词汇言之并不过分。到了鲁迅那里,以小说的方式形容儒教的“吃人”,则有了一种艺术的隐喻。他们以特别的方式回应时代,这种有意识的选择,既有叙述的策略,也与他们的新的自信心理大有关系。


从新文化运动到五四运动,这惊天动地的事件,改写了我们的精神生活,知识界不论在具体入微的环节还是宏大的精神叙述方面,都更变了思想的路径。新文化运动涉及启蒙的价值,而五四运动则有救国的冲动。这是两种不同的形态,但它们又复杂地交织在一起,新文化演变成新政治的图示,也并非偶然。那代人的许多政治化的表述,在远离初衷的时候也观照了初衷。……


但是要理清新文化运动的脉络,这些资料还远远不够,随着这些年的各类文集的问世,我们会发现,各地报刊和书籍里蕴含着许多珍贵的资料。而日记、书信、文学文本和理论文章里,包含的原始信息十分丰富。本丛书的资料也只是大致的骨架,细节性的文献,还需要认真梳理和钩沉。但目前这些资料已经给了我们诸多有趣的感受,对于研究者和一般读者来说,颠覆我们认知习惯的遗存还是出人意料的。


本书的编辑过程,得到人民文学出版社大力支持,国内许多著名学者和青年教师加入了工作的团队。资料有的选自原刊,有的出自作者的选集,也吸收了前人整理的成果。由于原刊系繁体字,而句读亦有不合今人阅读习惯之处,诸位编辑做了适当的调整。校对中诸人付出了大量心血,缺点也在所难免。出版这样一套丛书,乃重返历史的一种劳作,它给人带来的不仅仅是历史的风景,还有思想的洗礼。在不同精神背景下的知识碰撞如何引来了世间的变化,会引导我们去思考世事变迁的内在规律。随着时光的流失,我们会越来越意识到,对话与内省,批判与沉思,对于文明的演进何等重要。那些苦苦寻路的先贤,点亮了长夜的灯火,使人们绕过历史的盲区,直抵思想的彼岸。这是一次躯体的补血,也可以说是精神的远征,中华民族所以生生不息,恰恰因了这样自我怀疑和进取的意识。我们重返历史语境的时候,当惊异于那一代人的激情和胸襟,才学和创造,这时候你会发现,让我们扪心自省的提示何其之多。对于那些远去的灵魂,我们当致以深深的敬意。


经出版方授权发表

欢迎读者转发、分享

其他任何转载请联系授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