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跟研究生师兄搞好关系很重要?大佬给出了灵魂建议…
和师兄搞好关系重不重要?
特别是刚进实验室或者低年级的同学,仰仗师兄的地方太多了。学术知识、操作技能、课题组的一些经验的传承;课题组的自有设备一般也是交在师兄们手里,理论上课题组所有人都有使用设备的权利,可是用的是否方便就因人而异了。
此外,借助师兄尽早摸清楚导师和课题组的风格,更好的和导师沟通也是很重要一点,要是不小心给导师留下了不好的第一印象,可能会有一个长期的负面影响。
最后,师兄是过来人,无论什么方面,要是想帮你,更容易帮到点子上,例如大家都知道心灵鸡汤没什么用,但是我喝了不少师兄的心灵鸡汤,也给师弟们灌了不少心灵鸡汤,还是有用的。
至于有些人说和师兄关系怎么样不所谓,我不反对。我也见过有些人完全游离在课题组外,最终也是顺利毕业,但我不喜欢那种方式。
归根结底就是:不是离了师兄不行,而是有了他们的帮助可以更高效。
和师兄把关系搞到什么程度才算好?
不用特别好就行了。
只要能正常沟通就基本够用的,例如你找他请教,他能给好好你作答,不敷衍,在不涉及自身利益的情况下无保留。据我观察,这一点是比较容易做到的,通过礼貌就能做到(某些奇葩个体除外)。毕竟,从别人的请教中也是可以找到满足感的。
再好一点,就是师兄能为你考虑一些问题,达到这一步已经是完全够用了。
至于有些人羡慕那些可以和师兄开玩笑、甚至称兄道弟的人,我觉得没必要,走到这个地步就和做朋友一样,不可强求。并且师兄的价值就那么多,上一层关系就可以挖掘尽了,再亲密一点收获不会有明显提高,有时候反而会沾染师兄一些老油子多年攒下的陋习。
鄙人强烈反对对师兄唯唯诺诺、马首是瞻,除非处于课题指导的位置,只顾发号施令、指手画脚的师兄都不是好师兄。
对于让师弟师妹帮忙干私事而不心存感谢的师兄,那是人品有问题。鄙人毕业前夕作为大师兄,组织课题组打扫卫生每次都会亲历亲为带着大家干。
师兄不是导师,不存在身份的区别。做师兄的应该自知这一点,学弟学妹们也该看清这一点。
核心问题:怎样和师兄搞好关系
首先要看导师和课题组风格。
有些课题组,导师基本不露面,连小老板都没有,但是课题组一片祥和、科研氛围浓厚;
有些课题组,奇葩不断,导师强力干预下面,最后还是妖风不断;其实就在于导师的格局和管理水平。
当导师在学生面前都表现出世故、出尔反尔、耍手段的一面时,那你就不要对课题组的师兄抱什么期望了,连导师都不能帮你什么,师兄就算了,池浅王八多,不开心就找闺蜜吧。
如前所述,假如你在一个不值得尊敬的导师下培养,请把精力放在处理师生关系上,多考虑自己的权益和前途规划(这也是个技术难度较大的事情,并且不可一概而论,此处不展开),而师兄关系,那都是很次要的东西。
下面谈重点,假如你在一个正常的课题组,或者还不错的课题组,为了让自己更好的提高,需要搞好和师兄的关系。
要点如下:
基本上,每个新成员最初都会受到课题组的审视,在苛刻的视角下,本来无关紧要的个性容易导致不好的第一印象。也就是说有一段谨小慎微的时期,随着渐渐适应了实验室的环境,可以再放开,短则一两月,长则一学期吧。
例子1:我有个师弟,很有才,人也不错。当初保研想到我导师名下,来实验室咨询,恰好我坐在试验台边做记录,他冲过来和我打了个招呼,然后双手撑在实验台上,在一个很近的距离俯视着我向我请教问题,表面上很随意的交谈了5分钟。
我耐着性子回答了他的问题,然后对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以至于这件事后来成了让他饭桌上脸红的谈资,哈哈。倘若他进入课题组半年后这样做,依我的性格和与他的关系,我不会认为有什么不妥。(有些微妙的东西,需要大家体会)
2、尽快接受课题组约定成俗的东西
一个课题组,往往都是有内涵风格的,大到一种精神、主旋律,小到一项操作。这些往往都是从一个合格的导师身上传递下来的。
导师一般不会耳提面命讲这些,都是提供大环境给学生自己体会。若是有了违背,必然导致导师和师兄们的负面看法。所以要尽快发现、接受课题组约定成俗的东西(大前提是导师不错,课题组不错)。
例子2:我导师是一个把科研看的非常重的人,做科研是课题组成员的根本要务,一切都要让步。我有个师兄,能力特别强的一个人,研一时在学生会兼职,事情较多,曾经几次因为学生会的事情未到实验室被导师发现,虽然我师兄科研上付出一点不比别人少,一点点耽误的功夫后来都利用其它时间补回来了,但此处已经埋下伏笔。
后来科研上遇到困难而进展停滞,这本是很多人都会经常遇到的事情,导师处理这个事情时明显激烈很多。
PS:我师兄后来拿到全奖赴美国读博士,短短两年已经数篇AM在手,可以前在我们课题组确实过得较为压抑。
例子3:本人发表第一篇论文时,有一项验证性实验未做,后来和导师修稿时讨论到这个问题。我陈述未做理由时,讲了一大堆技术困难,导师都一一指点、鼓励。结果最后我加了一句“试验成本太高(其实也就几千块钱),有点不合算”,结果导师勃然大怒,批评了好一阵子。一般,在课题组的承受范围内,我们基本不计成本的研究科学问题。
3、逐步树立个人风格和自主性
课题组新人往往会存在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就是付出越多、越听话就会越被人认可,这只是单方面的一厢情愿。
要是做到了前面上述两点,新人就要慢慢树立独立自主的意识了,这个过程可以慢,但不能没有。要有清晰的自我意识:你目前的一切主线是提高自己,完成自己的科研任务、以及导师直接安排的其他任务。
力所能及的给师兄们帮帮忙,多学习学习是好事,新人应该这样。但要避免唯唯诺诺,做过多他人的事情及无用功。
记住一点:尊重师兄,但是保留并适当行使合理拒绝的权利。拒绝时避免说主观原因,特别是个人好恶;要找合理的客观原因。
例子4:本人最初进实验室也是唯唯诺诺,满足师兄们的一切要求充当老好人。这样下来就被人惦记了。记得当时有位师兄要在校外做测试,想让我送样,课题和我没一点相关性,就是单纯放下样品就走,要跑大半天。我下定决心拒绝,直接说去不了,要给导师汇报工作。然后私下给导师发了条短信,提了几个科研问题。导师旋即电话打来叮嘱了一番,约定去他办公室时间,这个通话当着师兄面完成的。结果大家就都知道了。
4、不要踩到人际关系大坑
关于与师兄的关系,我知道两个坑。
一是即将留校或者充当小老板的师兄。据我所知,除了中科院系统及规模特别大的课题组,一般不设小老板。那么有些课题组就是某位师兄充当小老板了,毕竟导师常年在外面跑。对于这个师兄,那就要充分尊重了,起码当半个导师看待吧。特别是对于留校了的师兄,年龄相近一点还可叫师兄,年长一点得称老师。
二是导师资历老,已经留校多年的师兄的门下弟子。别把自己当根葱,以为是别人的”师叔“了,年龄比你大的还要老老实实叫师兄,给予足够尊重。一个门下,别个和导师、师兄们的关系,暂时碾压你没问题。
5、牢牢记住,刚进实验室表现不好不要紧,可以补救。
没有什么比某项技术突破或两篇论文来的更直截了当。(此处不展开,没啥好说,惟拼命耳)
以上几点,都不是什么高深的道理,仅给初入实验室的同学参考。
假如做到了以上几点,还是不能融入课题组,处理不好实验室人际关系,那就是客观原因了,只能说运气不好,遇到了不合适的课题组。
鄙人也是带学生的人,不曾忘自己当初刚进实验室的忐忑和茫然,我们不应该对新人要求太苛刻,需要多包容,他们毕竟还只是经验缺乏的学生。
我坚持认为,新人不需要过于焦虑。什么厚黑学、揣摩上意等等,那都不是现阶段该考虑的事情。
最后再次感谢知乎大佬Wills的回答!
往期推荐01一个消失最快的专业,被83所大学抛弃......
02如果这些教授有朋友圈,那么全世界都知道他们又穷又有风骨
03这所高校,被誉为“军中清华”!军委直属、双一流中最特殊的大学,实力“无法被排名”
监制:caicai
编辑:Pudding
校对:Pudding
版权声明:文章来源知乎、考博圈,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