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下屆特首怎麼選?看這裏→

港青快線 港青快线 2022-06-08


距離下一屆行政長官選舉還有2個月!特首選舉活動指引今日(27日)公布啦!



提名期2月20日展開 


選舉管理委員會今日上午舉行記者會,公布了特首選舉活動指引。選管會主席馮驊表示,2022年行政長官選舉提名期定於2月20日開始,3月5日結束。


2022年行政長官選舉提名期定於2月20日開始,3月5日結束。(大公文匯記者攝)


行政長官候選人須獲得不少於188名選舉委員會委員的提名,並在選舉委員會的五個界別中每個界別不少於15名委員的提名。每名選舉委員會委員只可提名一名候選人,並且不能撤回或撤銷。


根據新修訂的選舉法例,行政長官須由選舉委員會委員經一人一票、不記名方式投票選出。有競逐的選舉和無競逐的選舉均須進行投票,候選人須獲得超過750張有效選票才能當選。


馮驊又指,候選人的提名資格會由候選人資格審查委員會負責確認,資審會可以要求選舉主任提供意見,亦可以根據香港國安委的意見作出決定。



此外,政府亦已部署好特首選舉投票日安排,約近千五名選委,將獲安排在當日(3月27日)早上投票,投票若有需要,會舉行第二輪或以上。


據了解,今屆採電子派票,相信最快在當日上午有結果,新特首隨之於選舉當日誕生。


也就是說,3月27日新特首就會誕生了。


對於現任特首尋求連任的安排,馮驊也作了回應↓


法例無規定須辭職或休假才可參選


選管會主席馮驊表示,若現任特首尋求連任,現行法例並無規定特首須辭職或休假才可參選。


馮驊表示,若現任特首尋求連任,現行法例並無規定特首須辭職或休假才可參選。(直播截圖)


若於某種情況下因為要繼續履行行政長官的職務,則需要清晰分攤作為行政長官職務相關及作為競選活動,兩個不同目的而使用的資源,並需要將選舉相關的開支計入其選舉開支及在選舉申報書中清楚列明。


馮驊又說,特首選舉會繼續使用電子選民登記冊,核對選委身份,點票則會以人手進行,又提醒身處境外的選委,要預留21天檢疫期來港投票。


選管會鼓勵選委進入票站時使用「安心出行」應用程式,票站外將張貼程式二維碼,但是否用「安心出行」,選委投票權都不受影響。除了長者及殘疾人士等獲豁免人士外,市民進入中央點票站和新聞中心時,都必須使用「安心出行」。


選管會鼓勵選委進入票站時使用「安心出行」應用程式。(大公文匯資料圖)


有記者關注疫情發展可能影響行政長官選舉進行,馮驊認為,押後選舉說法是言之尚早。


不過,說到疫情發展,眼下香港正深陷第五波疫情的泥淖,而且還在持續升溫……


無論下一屆特首是誰,政府是不是都得加把勁抗疫,給市民一份滿意的答案呢?


今增約160宗確診!


這幾天,香港已經一連四天確診人數破百了!而且絕大多數還都是本地個案!


 1月23日:增140宗確診,125宗本地

1月24日:增109宗確診,98宗本地

1月25日:增124宗確診,93宗本地

  1月26日:增107宗確診,100宗本地


消息指,香港今日(27日)新增約160宗確診,創2年多疫情以來新高,當中大約有三分之一是輸入個案,超過100宗是本地感染。


多個群組亦持續擴大。「荃灣環宇海灣保安群組」再新增1名居於葵涌邨逸葵樓的保安染疫,累計5名保安確診或初步確診。


本港第五波疫情嚴峻,社區傳播鏈未斷。(大公文匯資料圖)


另外,「巴裔婦群組」擴大,她家8歲小朋友在李鄭屋小學讀書,其同學的家人是象山邨地盤工群組新確診者,累計5名工作人員及家人確診。


「巴裔婦群組」的部分患者曾到東涌藍天海岸的露天廣場踢足球,廣場平日有30多人踢球,有5人確診。


保安員及清潔工等,染疫風險高


港府今日(27日)凌晨刊憲指,將37地納入強檢範圍。


由於不斷有大廈需要封區檢測港府人手也開始短缺。一些退休的警察響應號召,自願加入到抗疫行動。→《大過年,這支人均60歲的隊伍將再「出征」!


政府近日圍封葵涌邨多座大廈。(大公文匯資料圖)


但作為檢測行動中的工作人員,面臨感染的風險不小——


尤其是保安員、清潔工人等,他們每日到樓宇各層巡樓或倒垃圾,接觸居民眾多,感染風險極高。


早前,葵涌邨、大窩口邨等區,就有多名保安員和清潔工人中招。


保安員到各層巡樓,感染風險極高。(大公文匯資料圖)


昨日(26日),香港新增107宗確診個案中,有不少個案又涉及到保安員和清潔工人。昨日新增的初步確診中,當中亦有保安員。


香港樓宇管理僱員工會理事長何志明接受大文記者訪問時表示,保安巡樓感染風險高,感染對住戶或社區影響大,建議僱主提供面罩及一次性手套,減低僱員感染病毒的風險。


有清潔工在工作時沒佩戴好口罩。(大公文匯資料圖)


香港環保物流及清潔從業員協會理事長林有貴向大文記者表示,清潔工是前線最危險的工種,普通口罩保障不足,要求政府及外判商加強手套、保護衣、搓手液及水鞋等保護裝備,應有補助防疫津貼。


保安員和清潔工人除了面臨的風險高,亦容易成為傳播者影響極廣。


葵涌邨「超級傳播者」疑似清潔工


葵涌邨這次疫情大爆發,更是出現了「超級傳播者」→《香港出現「超級傳播」!這些人再不打針將丟飯碗…


葵涌邨爆疫,邨民排隊做檢測。(大公文匯資料圖片)


據悉,超級傳播者疑似是清潔工,居於映葵樓14樓,在逸葵樓工作,疑因巴基斯坦裔婦人的丈夫在本月13日到逸葵樓垃圾房拾荒,雙方接觸後被感染,清潔工逸葵樓各樓層倒垃圾,全樓2700名居民禁足隔離。


另外,早前曉葵樓確診的雜工涉足全邨16座樓,數萬名居民近日家居隔離及強檢,屋邨承辦商40多名清潔工被送往竹篙灣檢疫,邨內一度垃圾堆積如山。


昨天確診的源頭不明個案就有1名清潔工。


保安員及清潔工接觸很多住客,在疫下成為感染高風險一族。(大公文匯資料圖片)


個案涉及1名67歲的女清潔工,她在機場中場客運大樓職員洗手間工作,住在青衣宏福花園。而國泰城安檢人員則住在大窩口邨富逸樓。


被問及洗手間是否高危?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表示,大家會在洗手間觸摸水龍頭及公共地方,觸摸後應不接觸口、鼻及眼,清潔工不是在機場洗手間感染,仍要調查。


張竹君指Omicron傳播風險高,可能擦身而過亦會感染,出入高風險地方或有病徵應檢測。


「動態清零」適合香港


疫情還在不斷蔓延,然而坊間竟有人說要「與病毒共存」?


各國各地區都根據自身的情況採取不同的防疫抗疫策略,究竟是「動態清零」好還是「與病毒共存」好?依然莫衷一是爭論不休,但事實勝於雄辯,一個基本的統計數據或許更加直接說明了問題。



美國近日的染疫死亡人數持續上升,平均每日有超過2250人死亡,美國疾控中心數字顯示,過去一星期平均每日新增69.2萬宗確診,這已經較上周單日確診個案連日破百萬的驚人數據相比有所回落,但死亡病例急增21%。


美國疾控中心還推算,到2月19日前,全美可能累計有百萬人死亡。


再看看對接內地、實施「動態清零」的香港特區,雖然各方一再指責特區政府抗疫防疫不嚴不力,造成疫情蔓延。但與歐美相比,香港的防疫成績還算是令人寬慰的。


港府日前圍封強檢爆疫大廈。(大公文匯資料圖片)


要知道,如果港府沒有繼續實施「動態清零」政策,香港的疫情還不知道會演繹成什麼樣子呢?而且實施「動態清零」也絕非僅僅只是為了兩地通關著想……


先不说别的,政府為防疫修建的竹篙灣檢疫中心,只能容納3400人,加上其他幾所隔離檢疫酒店,統共只有不到5000個單位。


單是近日葵涌區爆疫受影響的人數,如果按照內地嚴格的防疫措施,需要全部集中隔離的話,根本就不敷使用,如何「共存」?


近日,黃大仙豪苑第一座出現垂直傳播,市民撤離大廈。(大公文匯資料圖)


再说了,以Omicron如此高的感染傳播,如果人口密集的香港出現大範圍傳播,可能全球都會毫不猶豫地同香港斷絕來往,到時豈不是「贏粒糖,輸間廠」?


況且,因為疫情失控擠壓公共醫療,或會致癱香港醫療,其所造成的嚴重後果,誰能預料?誰能負責?


想來想去,算來算去,還是「動態清零」更適合香港。




本文資料來源:大公文匯全媒體、點新聞



往期 · 推介





定了!香港阿sir全面加入「世界第一天團」!
90後女生在英國硬剛「港獨」:我絕對不允許你分裂我的國家!
後續來了!中國駐英國大使館發聲!愛國女生放下心來了!
哭了!團年飯不能去飯店吃了!年宵花市亦告吹!這個年...

點個「贊」和「在看」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