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750萬人想要緊握的一雙手!

港青快線 港青快线 2022-06-08


今天(15日),香港新增27765宗確診個案第五波疫情累計個案748919宗。


此外,再多289名確診者離世。

當中,過去一日再多228名確診者離世;由於數據滯後,3月8日至3月13日,再多56名患者離世;第五波疫情累計4355人不治。


近期內地不少地方也開始爆疫,深圳更是因疫情全市按下「暫停鍵」。

而令人感動的是,這樣的情況下,內地不僅保障供港物資穩定,還派出醫療隊赴港支援……


昨天廣東省組派的內地援港醫療隊共75人抵達香港,今天醫療隊就去了主要收治重症和危重症的高危人員的亞博館社區治療設施,開展救治工作。

內地醫護到亞博館社區治療設施救治新冠患者。(大公文匯記者攝)


內地醫護到亞博館社區治療設施救治新冠患者。(大公文匯記者攝)

他們當中有危重症專家;亦有重症ICU專業護理人員;還有醫護人員剛援藏完再出征援港……


昨日,還有另一批來自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派出的6名醫護抵港支援。


其中,有一名醫護人員剛成為奶爸不久,為了支援香港,要與剛滿百日的孩子分別~



這些醫護人員或會留港支援直到香港戰勝疫情。


「患難見真情」!事實上,第五波疫情爆發後不久,內地就接連派出專家團及核酸檢測隊來增援香港→《內地援港專家下午就到!抗疫刻不容緩!》《援港天使到港就開工,還說了這樣一段話……


隨之而來的還有內地援建的社區隔離設施,目前已有4處方艙醫院落成並投入使用。



一個月後的今天,內地的支持與關懷充滿香港的大街小巷。



大文記者近日採訪了幾位來港支援近一月的「救兵」,讓我們一起聽一下他們的援港心聲……


香港同胞找我來說「家鄉話」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徐朝艷剛下班,汗濕衣衫,坐下來「透番啖氣」。(受訪者供圖)


徐朝艷,年齡:48歲

援港日期:2022年2月19日

原工作單位及職位: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內分泌一區護長 副主任護師

援港崗位:中山一院援港醫療隊 隊長


援港心聲:

一個常規的採樣點的中午,一位市民看出我們是內地支援的隊伍,對我們豎起拇指並說道「您可以跟我講普通話,想多聽聽家鄉話,你們能來,真好!」這樣的場景,每天都會碰到。


每每如此,都會莫名的感動。於我們,說粵語,是為了與香港同胞更好地交流;於香港同胞,說普通話,卻更像是對我們表達理解、感謝、認可的一種方式。


內地和香港本就是一家人,想聽「家鄉話」的香港同胞,無疑將我們視為了親人。來自香港同胞作為親人般的肯定,讓我們工作更加充滿力量,能夠幫助到香港市民,對我們來說是職責,也是責任和擔當,更是親人間的互幫互助。


兄弟同心,其利斷金,獅子山下,同心抗疫,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讓香港的親人們早日回歸正常生活!



與市民雙向溫暖

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萬玉蘭,細心的她一絲不苟,認真核對採樣標本。(受訪者供圖)


萬玉蘭,年齡:33歲

援港日期:2022年2月19日

原工作單位及職位: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手術室主管護師

援港崗位:核酸採樣隊-衞生委員


援港心聲:

在香港第五波疫情發生後,從護長口中得知需要派人過來支援,我第一時間向組織申請報名參加,心想借憑自己參與佛山、東莞、廣州多地多次核酸採樣工作,也會講粵語,能夠更好的幫助到香港同胞。


家人得知我要出援港任務後,很支持我的工作,但更多的是擔心,畢竟這波疫情來勢洶洶;基本每天都與身在香港的哥哥打電話互相報平安,我們都是不善表達的人,都為彼此擔心、牽掛着,我記得他說過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你到這邊,我們在不同崗位一起共同抗疫」。


來港後的第一第二周因有認床以及心理壓力等原因睡不好,隊友貼心地給我準備了有助睡眠的藥,同時也被當地工作人員和當地來檢測的市民溫暖到了;採樣中,市民不斷跟我們道謝,「你們辛苦了」「唔該曬你」,記得3.8日那天下班後,一位現場工作人員跑過來對我說「女神節快樂」心裏暖暖的,還有組織和隊員們準備的禮物及驚喜,讓我過了一個特別有意義的生日。


這次參加援港任務,我感到非常光榮,同時也為我的人生增添了彩色的一筆,希望香港能早日康復!



因為我們是一家人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鄭冬香全神貫註,為香港市民採集核酸。(受訪者供圖)


鄭冬香,年齡:49歲

援港日期:2022年2月19日

原工作單位及職位: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內科護士長

援港崗位:核酸採集隊組長兼健康管理


援港心聲:

這是我第18次支援核酸採集工作,每次都作為組長帶隊出征。來港支援已接近三周,今天陽光燦爛,我卻不禁想起初到香港那幾日,香港市民冒着寒風大雨排隊等候核酸採樣的場景,心裏默默祈禱,希望每天都是晴天,市民便不用忍受這寒冷風雨天氣的折磨。


記得有一天中午,有一位頭髮斑白的市民來到我的核酸採樣卡位,禮貌招呼後,他徐徐入坐。因為一個上午反覆的手部消毒,手套愈發難戴,只好和這位市民解釋,麻煩他稍作等待。


在戴手套過程中,市民娓娓說到:「知道國家隊來了,您們來了我們就好了,你看你們一來香港都天晴了!」我先是一怔,霎時間話語如梗在喉,不知如何回應,我便回以微笑給他採樣,他道:「你們一定多保重,辛苦了!多謝!」儘管是簡單的幾句話,卻讓我非常感動。


正如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說的那樣——「上下同心,排除萬難,以穩控疫情作為當前壓倒一切的任務。通過中央政府在抗疫經驗上的指導和人力物資的支援,我有信心我們可以打贏這場抗疫戰」。我們會在疫情難關下守望相助,同仇敵愾,因為我們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



香港老奶奶為我們豎大拇指,值了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鄭冬香全神貫註,為香港市民採集核酸。(受訪者供圖)


張玉華

援港日期:2022年2月19日

原工作單位及職位:廣東省人民醫院心導管室,護師

援港崗位:援港採樣隊,負責香港土瓜灣社區居民的核酸採樣工作


援港心聲:

我是一名經驗豐富的護士,曾經參加過2021年廣州,佛山,深圳,東莞各地的大規模核酸採樣工作。我有幸參加本次的內地援港醫療團隊,同心抗疫,為香港民眾的健康保駕護航,故我內心深感責任重大,務必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工作過程中注意操作規範,並注意做好感控工作。


在土瓜灣社區核酸採集現場,來了一位年邁的老奶奶,拄着拐杖,獨自走來。剛坐下來她就咳嗽不停,咳痰,讓我的心也緊張起來,為老人家的身體擔心。慢慢溝通,得知她的家人在外地,獨自一人在港生活,她也很緊張,怕給我們工作帶來麻煩,不敢摘下口罩。


我耐心安撫老人家並給她介紹採樣的工作流程,遞紙巾給她,讓她先把痰吐出來。按照要求做好前期工作,老奶奶配合地把採樣工作做完。老人家轉身離開的時候,給我豎了個大拇指。在這一刻,我也為幫到老人家開心地笑了,朝她揮揮手告別。


老奶奶的大拇指,是對我們工作的肯定與鼓舞,深深感受到香港老奶奶對抗疫工作的支持。


面對目前香港日益嚴峻的疫情,我堅信我們與香港同心,在中央的支持下,同心抗疫!我為我們團隊的工作深以為榮,爭取早日凱旋迴歸。



擔子雖重,但為國為港奉獻無悔

移動檢測組鄭仲華,暮色裏移動P2+檢測助力香港圍封強檢。(受訪者供圖)


鄭仲華,男,34歲

援港日期:2022年2月17日

原工作單位及職位: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原所技師

援港崗位:首批國家(廣東)援港P2+移動核酸檢測隊隊員來港參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援港心聲:

我非常喜歡香港這座乾淨美麗的城市,看到香港疫情日益嚴重,我感到擔心和難過。接到來港支援指示,肩上擔子雖重,但也是一次為港、為粵、為國奉獻自己的機會。


到港第2天夜晚時分,天空飄着細雨,迎面吹着寒風,第一次在港用P2+移動核酸檢測車為港市民開展核酸檢測。看着市民排隊採集核酸的高漲熱情,聽到他們說「感謝」,對我們不畏嚴寒、不懼風雨豎起「大拇指」,我覺得連續熬戰兩個有風有雨、有情有意的通宵非常值得。


我想說:「我們一定能與香港同胞抗疫成功,大家平安健康回家、幸福美滿團聚」。



收到香港小朋友鞠躬謝意

廣東省中醫院阮筠琳,同心抗疫,我們一起為香港加油!(受訪者供圖)


阮筠琳,年齡:26歲

援港日期:2022年2月19日

原工作單位及職位:廣東省中醫院(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護士

援港崗位:廣東援港抗疫醫療防疫工作隊隊員,負責核酸採樣工作


援港心聲:

到香港後我們隊伍負責保榮路體育館的核酸採樣工作。在為香港市民採集核酸樣本期間,當我們聽到大家由衷地說着感謝的話,看着他們一張張溫暖的面龐,那一刻一種心心相連的情感直擊我的內心深處:我們是一家人,香港同胞遇到困難,我們一定要盡己之力幫助他們,守護他們!


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市民帶着他的小外甥來採樣,採樣完成後,他突然間鞠躬向我們表達謝意:「謝謝你們!你們太不容易了!」我應聲道:「一起加油!」


衷心祝願香港疫情早日散去,重新恢復以往的熱鬧與繁華。



如期而至的不只是春天

還有疫後依舊璀璨的東方明珠

流調組陳純,不負重託,在援港抗疫中書寫無悔青春。(受訪者供圖)


陳純,年齡:38歲

援港日期:2022年2月17日

原工作單位及職位: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醫師

援港崗位:內地支援香港抗疫流行病學調查專家組組員


援港心聲:

還記得安養院的一幕,工作人員講起在物資緊張、無法轉移隔離時的哽咽,講起老人家拍着他們手給他們反安慰與理解的感動,講起工作人員撥開預防性中藥膠囊將裏面的粉末慢慢喂進身體狀況較差的老人家口中的細節時溫暖而堅毅的樣子,那淚目的瞬間……


粵港一家,同心抗疫,願歷此坎坷,香江盡快無恙。


如期而至的不只是春天,還有疫情過後依舊璀璨的東方明珠。



感謝你們無私的奉獻,讓750萬市民看到希望的曙光;相信齊心協力之下,香港終會走出疫霾。




本文資料來源:大公文匯全媒體、點新聞


往期 · 推介





香港做好抗疫,離不開這3個字!
叮!你有一封來自香港特首的情書
朝8晚10!走進香港抗疫「女神」的一天……
美歐拋棄烏克蘭,「台獨」只是白日夢!

點個「贊」和「在看」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