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香港故宮怎麼逛?展品搶先看!

點新聞 港青快线 2022-11-08

最近,香港的街頭很是喜氣洋洋~

國旗及區旗掛滿大街小巷,市民在行路途中,抬眼便可見到一片鮮艷的「旗海」。

香港街頭再現「旗海」。(點新聞記者攝)

香港街頭再現「旗海」。(點新聞記者攝)

而晚上漫步在維港一帶,更頗具華燈初上、燈火璀璨之感……

昨晚(21日)海濱長廊一帶的多棟大廈點亮外牆燈飾,慶祝香港回歸祖國的祝福標語點綴着維港兩岸,更添喜慶色彩。

慶回歸燈飾閃耀維港兩岸。(點新聞記者攝)

慶回歸燈飾閃耀維港兩岸。(點新聞記者攝)

慶回歸燈飾閃耀維港兩岸。(點新聞記者攝)

一些大廈的戶外大屏幕上,也播放着慶回歸的標語,讓大家視覺聽覺共享慶回歸的喜悅氣氛。

部分大廈的戶外大屏幕播放慶回歸廣告。(點新聞記者攝)

部分大廈的戶外大屏幕播放慶回歸廣告。(點新聞記者攝)

大家都在期待一周後的大日子裏全港同慶!

另邊廂,在這樣喜慶祥和的氣氛中,籌建了約5年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香港故宮)今天(22日)開幕了!

林鄭:離不開中央支持

香港故宮今日舉行開幕典禮,並將於7月2日正式開放予公眾參觀。→《「國寶」駕到!速觀!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能在任期完結前主持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開幕典禮感到榮幸。

林鄭月娥表示,香港故宮開幕離不開中央支持。(直播截圖)

林鄭月娥說,香港故宮開幕離不開中央支持,期望香港故宮能成為遊客必到之地。

香港匯聚東西文化精粹,是世界級的大都會,也是國家與國際交往的窗戶,一直擔當着文化聯繫人的角色。

林鄭月娥指,香港在博物館管理和策展方面有豐富的經驗,可以利用獨特優勢,加強與內地博物館的合作,攜手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既可彰顯國家的軟實力,也能成為「一帶一路」下的民心相通的重要平台,並通過博物館不同類型的教育活動,加強香港青少年對中華文化的認識,從而提升他們對國家的向心力。

林鄭月娥又指,故宮開幕禮是她任内最後一場公開活動,為公職生涯的完整句號,增添光彩。她表明自己將永遠是故宮的仰慕者,祝願故宮文化博物館大放異彩,不負中央對香港的厚愛。

林鄭月娥指,通過博物館不同類型的教育活動加強香港青少年對中華文化的認識。(點新聞資料圖)

國家文化和旅遊部副部長、國家文物局局長李群在致辭時指出,香港故宮的建成,讓香港的市民可零距離欣賞美輪美奐的中華文物,體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厚重底蘊,感受當代中國發展的強勁脈搏,增強香港繁榮昌盛的文化自信。

李群提到,背靠祖國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產,依靠香港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的地位,期待香港故宮能更好的發揮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作用,講好香港故事、講好中華文化的故事、講好中國與世界的故事。

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出席開幕典禮致辭時表示,香港故宮的使命和發展方向與故宮博物院完全一致,他希望未來雙方同心同向,在文物博物館領域作出更大貢獻。

九大展廳文物搶先

香港故宮今日下午開放了九大展館予傳媒預覽。

九大展館中,有7個由香港故宮與故宮博物院聯合主辦和策劃,展示914件來自故宮博物院的珍貴文物。此次故宮博物院借出的展品,不論數量抑或珍貴程度皆是史無前例,絕大部分文物亦是首次赴港展出,部分展品則需輪換。

此外,香港故宮亦向本地多家博物館和文化機構借逾百件文物展品,巴黎羅浮宮博物館也借出13件珍貴藏品,這些珍貴文物和藝術品將在開幕展中亮相,與故宮珍寶交相輝映,充分展現中外文化交流與互鑒以及古今的對話。

除了極具歷史價值,香港故宮展出的文物亦美輪美奐、瑰麗無比……

展廳1

紫禁萬象——建築、典藏與文化傳承

此展覽透過179件故宫典藏介紹清代的紫禁城。

圖為清白玉盤龍紐「大清受命之寶」。(點新聞記者攝

展廳2

紫禁一日——清代宫廷生活

此展覽以時間為脈絡,不同空間為場景,展示18世紀紫禁城的生活點滴。

圖為古代計時儀器。(點新聞記者攝)

展廳3

凝土為器——故宫博物院珍藏陶瓷

此展覽為香港首個大型故宮博物院陶瓷藏品展覽,169件展品均為各時代的精品,是中國陶瓷史的縮影。

圖為白釉「孩兒枕」。(點新聞記者攝)

展廳4

龍顏鳳姿——清代帝后肖像

此展覽從多重角度展示8件清代帝后的祭祀朝服像及畫稿。

圖為清代帝王畫像。(點新聞記者攝)

展廳5

器惟求新——當代設計對話古代工藝

此展覽精選故宮博物院超過90件工藝瑰寶,以設計、製作及使用三個角度解讀中國傳統工藝的藝術價值。

展覽亦會與香港的優秀設計師合作,展示傳統工藝對當代設計理念和文化生活的影響。

圖為乾隆款彩色玻璃螺旋紋撇口瓶。(點新聞記者楊新雨攝)

展廳6

同賞共樂——穿越香港收藏史

此展覽回顧香港本地收藏史,細述香港超過一個世紀的收藏活動,勾勒本地博物館發展的軌跡,並向一直為香港及海外觀眾推廣中華文化精髓的收藏家、學者、博物館工作者及其他各界有心人士致意。

圖為展廳6「同賞共樂:穿越香港收藏史」的部分展品。(點新聞記者攝)

展廳7

古今無界——故宮文化再詮釋

此展覽邀請了6位香港多媒體與跨界藝術家,從香港當下的角度重新詮釋和演繹故宮文化和收藏,發掘紅牆黃瓦之下豐富多樣的中國文化。

展廳7的展品重新詮釋故宮文化。(點新聞記者攝)

展廳8

國之瑰寶——故宮博物院藏晉唐宋元書畫

此展覽匯聚30件中國書畫史上的經典名作,均為國家一級文物,其中更有一些為書畫家的傳世孤本。30件展品將分為3期展出,每個展期為期約1個月,展示其中10件展品。

圖為米芾的《研山銘》。(點新聞記者攝)

展廳9

馳騁天下——馬文化藝術

此展覽精選111件故宮博物院藏馬文化藝術珍器,有繪畫、雕塑等,並展出13件來自法國羅浮宮,以馬為主題的世界藝術藏品,展出時間為期6個月,機會難得,市民看展需把握時間。

图为《十駿圖·獅子玉》。(點新聞記者攝)

此外,展品還有東晉顧愷之《洛神賦圖》(北宋摹本)、北宋米芾《研山銘》、元代《朱碧山款槎》等等,部分更為傳世孤本……

其他展品(部分):

《江山秋色圖卷》(傳)趙伯駒(約1120—1162),南宋。(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行書摹蘭亭序帖卷》(傳)虞世南(558—638),唐。(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東晉顧愷之洛神賦圖卷(北宋摹本)。(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唐,韓滉五牛圖捲(局部)。(故宮博物院提供)


十八世紀,痕都斯坦玉鑲金嵌玉石執壺。(故宮博物院提供)


清乾隆,絳色綢平金繡勾蓮龍紋男夾龍袍。(故宮博物院提供)


清康熙,吳之璠款黃楊木雕東山報捷圖筆筒(局部)。(故宮博物院提供)

元,剔紅漆水仙花紋盤(局部)。(故宮博物院提供)


大公報18日的版面,也有部分亮點文物展品↓↓

門票搶手

香港故宮6月14日起公開發售和預約門票。

其中,成人標準入場門票售50元,要進入特別展覽(展覽8及9)則要購買售120元的特別門票。

約14萬張門票及首年12個月「周三免費飛」在網上一經公開發售或預約,便受到大眾的青睞搶購。

西九文化區管理局指,門票發售首日,就售出或預訂超過4萬張門票,佔首月可供預訂的14萬張門票的約3成;其中特別展覽門票反應熱烈,當日售出超過75%的周末特別展覽門票。

截至目前,特別展覽門票僅餘不到2成。香港故宮館館長吳志華提醒,部分展品只可展出1個月,呼籲全港市民把握機會。


此外,公開預約首日,7月份所有星期三免費參觀時段均已預約額滿。

提醒!七歲以下小童可以在一名監護人陪同下免費入場。

學生還有特惠,可在香港故宮網站用學校專用表格登記、購買港幣25元正特惠門票,收到香港故宮確認信,憑確認信安排學生依時入場。


想一睹「國寶」风采的朋友,門票不多啦,抓緊訂票哦~(掃碼即可訂購)~



本文來源:大公文匯全媒體、點新聞

往期 · 推介




注意!香港回內地隔離縮短為「7+7」,這些城市試行!
這位說普通話的「港漂局長」,大有來頭……定了!香港特區第六屆政府主要官員出爐!
大灣區錦囊·置業|港人灣區買房應如何挑選開發商和物業公司?

點個「讚」和「在看」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