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每一位中國人,都不能忘記這一天!

點新聞 港青快线 2022-11-08

每一位中國人,都不能忘記這一天!


77年前的今天(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3500多萬同胞以血肉之軀、以錚錚鐵骨,換取了來之不易的勝利!



銘記歷史!日本無條件投降77年

1945年8月15日,77年前的今天,日本裕仁天皇通過全國廣播,發布《停戰詔書》,宣布無條件投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取得最終勝利。

日本投降,標誌着持續了14年的抗日戰爭終於結束。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是年9月2日,在東京灣美國軍艦「密蘇里」號上,舉行日本簽降典禮。圖為中國代表軍令部部長徐永昌上將(左三)在日本降書上簽字。(大公報資料圖片)


這14年,中華大地飽受摧殘。據統計,抗戰時期我國淪陷區有26省1500餘縣市,面積600餘萬平方公里,人民受戰爭損害者至少在2億人以上。

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東方主戰場,經過中國歷史學家多年研究考證、計算得出,在抗日戰爭中,中國軍民傷亡共3500多萬人,中國損失財產及戰爭消耗達5600餘億美元。

1945年9月2日,日本投降簽字儀式全景。(大公報資料圖片)


無數人用生命和鮮血,換取了來之不易的勝利,身為中國人應該銘記這段歷史,因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

大公報就在這段歷史上留下過濃墨重彩的一筆——

大公報頭版「日本投降矣!」

向全國人民報告抗戰勝利消息

77年前的今天,大公報頭版用超大號的五個鉛字「日本投降矣!」,向全國人民報告了抗戰勝利消息。

大公報頭版用超大號的五個鉛字「日本投降矣!」,向全國人民報告了抗戰勝利消息。(資料圖片)

這五個字,力透紙背,既說出了全國軍民浴血抗戰最後勝利的苦澀歡欣,也浸透了大公報人以筆抗戰輾轉棘途的感慨。這短短的五個字不僅是勝利的聲音,也是一代報人苟利生死、見證抗戰勝利的凱歌。

當天,這份報紙出現在重慶街頭,立刻被歡騰的讀者搶購一空。

日本天皇發布《停戰詔書》,宣布無條件投降。(資料圖片)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東北淪陷之初,大公報便清楚意識到中日必有一戰,視「明恥教戰」為己任,宣傳抗日,警策國民。

七七事變之後,大公報義不屈辱,六遷其址,努力以深入戰區的報道和清醒睿察的言論,發出抗日最強音。作為一張愛國報紙,為全民族的抗戰竭盡綿力。

一份報紙的抗戰,亦是大公報人最珍惜的榮譽和驕傲。

《落日》記錄中華民族雪恥時刻

「舊恥已湔雪,中國應新生。」77年前,大公報記者朱啟平,在停靠於東京灣的美軍戰艦「密蘇里號」上見證了簽字投降儀式,隨後寫下經典名篇《落日》,讓無數中國人熱淚盈眶又百感交集——

「全體簽字畢……看錶是九點十八分。我猛然一震,『九·一八』!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寇製造瀋陽事件,隨即侵佔東北;一九三三年又強迫我們和偽滿通車,從關外開往北平的列車,到站時間也正好是九點十八分。現在十四年過去了。沒有想到日本侵略者竟然又在這個時刻,在東京灣簽字投降了,天網恢恢,天理昭彰,其此之謂歟!

大公報記者朱啟平見證日本投降簽字儀式後,寫下長篇通訊《落日》,記錄中華民族雪恥時刻。(資料圖片)

「我聽見臨近甲板上一個不到二十歲滿臉孩子氣的水手,鄭重其事地對他的同伴說:『今天這一幕,我將來可以講給孫子孫女聽。』」

「這水兵的話是對的,我們將來也要講給子孫聽,代代相傳。可是,我們別忘了百萬將士流血成仁,千萬民眾流血犧牲,勝利雖最後到來,代價卻十分重大。我們的國勢猶弱,問題仍多,需要真正的民主團結,才能保持和發揚這個勝利成果。否則,我們將無面目對子孫後輩講述這一段光榮歷史了。舊恥已湔雪,中國應新生。」

大公報刊登朱啟平撰寫的《落日》。(資料圖片)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落日》無論從結構、主題還是標題、文字,都堪稱完美,字裏行間流露出濃烈的愛國之情和歷史責任感,打動了千千萬萬的中國人,也因此成為永垂史冊的經典,被許多記述抗日戰爭和「二戰」的書籍所轉載,還被當作新聞通訊的楷模收入大學新聞教材,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新聞人。

紅色雕塑展傳承精神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以下簡稱「抗戰館」)聯合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園管理局今日在北京舉辦「凝聚的歷史永恒的初心——紅色雕塑展」。

「抗戰館」今日在京舉辦紅色雕塑展。圖為一名觀眾在抗戰館參觀。(點新聞記者攝)

該展以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復興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為重點,沿着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革命類紀念館的紅色足跡,從全國相關主題紀念館(博物館)中精選了部分雕塑作品,以圖片形式展出。

展覽分「初心豐碑」「革命記憶」「英雄讚歌」「精神凝聚」四個部分,着力展現中國共產黨從小到大、由弱到強,越過激流險灘、穿過驚濤駭浪,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光輝歷程。

觀眾在抗戰館參觀。(點新聞記者攝)

抗戰館館長羅存康表示,這些紅色雕塑作品,銘刻着堅如磐石的信仰信念,彰顯着歷久彌堅的初心使命,凝結的歷史、承載的精神,為我們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提供了豐厚的精神滋養,是我們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傳承紅色基因的生動教材。

有前來參觀的家長表示,特意選擇日本投降日帶8歲的孫子來抗戰館參觀,「希望孩子在抗戰館看到歷史的殘酷,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更重要的是讓他記住歷史!」

一名家長帶孩子在抗戰館參觀。(點新聞記者攝)

抗戰館副館長李志東告訴記者,抗戰館開館以來,經常有來自港澳台和海外的友人前來參觀,他希望藉8月15日日本投降日,更多人來到抗戰館了解歷史,銘記歷史,珍愛和平。

不忘今天,是銘記!更是宣示!

日本軍國主義犯下的滔天罪行,給亞洲各國人民帶來深重災難,是對生命和人權的粗暴踐踏,也是對人類文明的嚴重挑戰。

中國人應該銘記歷史,致敬英勇捐軀的先烈。圖為大公報記者黎秀石拍攝「密蘇里號」戰艦上日本投降簽字儀式。(大公報資料圖片)

日本本應深刻反省侵略歷史,以實際行動取信於亞洲鄰國和國際社會。遺憾的是,77年後的今天,日本卻頻頻在歷史問題上開倒車,加緊推進自身軍事鬆綁,極力拉攏域外國家在地區搞對抗……種種錯誤做法悖逆歷史正義,損害亞太和平穩定,引起地區國家和國際社會和平力量的高度警惕。

《人民日報》評論欄目「鐘聲」今日發表評論文章強調,正視歷史、反省罪責,是戰後日本實現自我救贖、回歸國際社會的前提條件。開歷史倒車者,必將走入歧途。

日本只有迷途知返,深刻反省歷史罪責、汲取歷史教訓,尊重亞洲鄰國安全關切,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才能在地區發展中找到自身的位置。繼續執迷於逆時代潮流而動,日本最終只會自食惡果。

1945年8月15日的重慶,人民臉上都洋溢着勝利的喜悅,熱烈慶祝抗日戰爭的勝利結束。(資料圖片)

十四年浴血奮戰,勝利屬於正義,屬於偉大的中國人民!

歷史證明,中華民族是具有頑強生命力和非凡創造力的民族,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國人民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強決心、堅定意志、強大能力。

不忘今天這個日子,是一種銘記,更是一種宣示!

這是全中國人民的心聲!


不能忘,不敢忘

銘記歷史,吾輩自強


本文來源:大公文匯全媒體、點新聞

往期 · 推介




魔幻!暴徒憑空消失一年多?原來被「手足」關在了「小黑屋」……
今天,他們都在討論香港買房要不要繳稅!
內地來港留學必看!今起可「3+4」!
最近,特區政府一句話,讓全體港漂心動了!

點個「讚」和「在看」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