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转基因玉米产业化造势,商学媒联手施压农业部

2018-01-16 郭丝露 稻菽千重浪

稻菽按

2008年, 农业部在刚落马的官员孙政才的主政下,投放超过200亿元支持转基因生物的新品种培育。随后,各路转基因科研人员串通企业,瞄准转基因抗虫玉米这一品种,试图把持农业部的政策导向,逼迫政府在2018年启动转基因作物产业化。在生产端,他们在拿不到国家授权的安全证书的情况下,采用迂回战术,申请 “进口”安全许可。在消费端,他们笼络媒体为转基因站台宣传。


前段时间,《中国青年报》才受蛊惑,宣扬转基因作物与绿色农业是一致的,没有问题。现在,《南方周末》又为转基因玉米产业化摇旗呐喊 。他们误导群众,号称解决抗虫问题只有进口转基因技术和自主研发转基因两条道路。事实上,无论从印度还是中国转基因棉花种植的经验来看,所谓的抗虫棉滋生了棉铃虫的抗药性,还助长了次生虫害的发生,不但没有减少农药使用,还破坏了自然界相生相克的生态循环。不仅如此,该报道将转基因玉米无法产业化的原因归结于政策不支持和管理权限模糊,对转基因作物对人类健康的危害避而不提,仅将民众对转基因危害的担忧简化为民众与科学家之间沟通不畅。殊不知,就在该报道提到的广泛种植转基因作物的美国巴西阿根廷,农民健康由于受到转基因种子配套农药的严重伤害,已经对转基因种子公司提起诉讼。转基因抗虫玉米的商业化一旦通过,将开启转基因主粮化的闸门,给广大生产者和消费者带来巨大风险。


转基因玉米产业化,我们要坚决反对!


正文

无论是科学家、政府、企业还是农民,转基因作物产业化困境都让他们“左右为难,多面受压”。


业界的共识是,若2018年国家不启动转基因作物产业化,2020年达成目标将“比较困难”。


抗虫转基因玉米——下一步力推产业化

 

2018年1月,海南的气温仍能达到20度以上,每年郭三堆都要在这里待半年左右。他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的研究员,所里的海南繁育中心就在三亚市区西北。

 

过去几年,郭三堆看着无数转基因作物在这里生长,也在这里被销毁——中国对转基因作物的研发有严格限制,未经安全性审查均不能被带出园区一步。

 

除了棉花,繁育中心还培育了抗虫转基因玉米——根据农业部消息,这将是国家下一步力推的产业化作物。二十余家种子公司选择在这里育种,只要政策出台,就能大规模生产。

 

2015年,“推进转基因经济作物产业化”被写入国家“十三五”规划,并将在2020年迎来收官验收。从育种到大规模种植,需要一定的培育周期。业界共识是,若2018年国家不启动转基因作物产业化,2020年达成目标将“比较困难”。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戴景瑞同意上述说法。不过,在刚刚过去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转基因产业化并没有被提及。

 

在转基因研发上,国家自2008年起,投入超过200亿元,有了一些过硬的技术和产品,然而目前因为种种原因,绝大部分产品还不能推向社会。


2018年,转基因产业化至关重要的一年

 

产业化路线图非常明确 随着“十三五”规划时间节点越来越近,业界人士开始变得有些焦灼。

 

2017年12月28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这场会议一度被猜测会做出转基因产业化破冰之举。但在会上,转基因产业化并未被提起。

 

而在政策层面,推进转基因产业化已是大势所趋。

 

2008年,专项投资额为200亿元的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启动,是当时农业科技领域中唯一的重大专项。中央1号文件在近十年内七次对转基因工作进行部署,中央层面领导也多次听取转基因重大专项的进展报告。“十三五”规划提出转基因产业化目标后,农业部在2016年4月举行发布会,宣布将调整战略重点,推进抗虫玉米这一新品种的产业化进程。

 

“(转基因作物)产业化路线图非常明确,从非食用,到间接食用到食用,考虑的不单是科学,而是社会承受力和环境因素。”农业部科教司副司长汪学军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

 

戴景瑞是玉米遗传育种专家,他曾向高层领导汇报,到“十三五”末期2020年,中国完全有可能实现转基因玉米产业化。

 

据他推算,如果国家在2018年开始产业化,按照一年繁殖两季、一亩的种子就可以种200万亩来推算,2018—2020三年时间里推广上亿亩转基因玉米不成问题:“开始种的时候面积可能小一点,到2019年就能翻一番。”

 

但这仅仅是理论上的提法。


转基因研究专家批评审批难



只待政策“东风”:转基因产业化准备就绪



亟待解决的问题

 

戴景瑞一度很着急转基因产业化的问题,年年催。但最近他开始“尝试理解国家布局”:“反正科研已经做好了准备,只要有需求,马上可以推广。”

 

某行业内人士表示,转基因农作物产业化至今踟蹰不前的根本原因在于,国家层面还是没有统一的意见:“如果决定要干,肯定干得成。”但也有专家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相关部门一直在紧锣密鼓讨论,配套政策将很快出台。

 

不过,长远来看,要实现农作物产业化,仍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

 

政府管理转基因作物的权限模糊


2001年,中国颁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转基因生物到最终的转基因产品整个过程中的所有中间产品进行监管。转基因产业化的部际联席会议,也由农业部牵头。

 

“职责太重了。”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教授刘旭霞建议,将农业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区分而治”:“食品标识问题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监管更为适合。”

 

一名不愿具名的行业人士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联席会议容易变成农业部的“独角戏”——其他部门有涉及转基因问题,就会推到农业部:“部级联席会议的联席,并没有协调沟通得那么好。”

 

张世平曾向农业部提交研究报告,提到了关于部门协调的问题。他认为,最好先把牵头部门确定,看看是落入环保部、农业部还是食药监总局的管理范畴,其次在农业部内部也需协调好,转基因产业化,究竟是先做品种审定,还是先拿安全证书?

 

转基因的品种审定流程尚待确定

 

按照种子法规定的一般标准:新品种必须先进行品种审定,审定过后发给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才能开始市场化种植。但和一般种子相比,转基因种子多了安全证书这个步骤,且大多是在原有品种上通过基因转变而成。这种情况下,是否还需要进行新品种审定?

 

迄今为止,对于转基因种子市场化,农业部并没有专门的品种审定办法。戴景瑞说,由于标准不明确,在很多情况下,即使拿到安全证书和审定证书也无法市场化推广。

 

而一旦转基因农作物进入市场后,我国既缺乏统一的标识样本或要求,也没有针对转基因产品设立阈值。

 

此外,针对农民进行“如何种植转基因作物”的配套教育也很重要。种植抗虫转基因玉米的田地中需要开辟一定比例的“庇护所”,种植未经转基因的作物,延缓虫子对转基因作物的适应。

 

“如果我们单纯卖给农民十斤转抗虫种子,搭配两斤不抗虫种子,农民不一定会种(后者)。”张世平说,从技术上,“庇护所”必须推广,但产业化一旦提上日常,配套政策也得跟上。


文章来源:南方周末;

原标题:转基因产业化进入倒计时


延伸阅读


转基因就是好?中青报你可长点心吧


触目惊心!农口内部人员揭露辽宁转基因玉米滥种乱象


欢迎转载!尊重劳动成果,转载请注明来源、保持文章内容完整

特别声明: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稻菽千重浪

微信号:save-food

更多干货在此

www.shiwuzq.org


阅读原文,查看中国的榜样:墨西哥转基因玉米禁令与草甘膦的致癌发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