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昆明雨。雨季虽美,可是习惯了艳阳丽日的昆明人,被困住的步伐总显得有几分无所适从。
还好,我们有室内艺术。
去看杨丽萍孵化的涅槃春祭。
去雨天的曾孝濂美术馆看看它的新面目。
去为「年轻人怎么玩书法」这个问题觅一个答案。
去喝口翠宾的茶,在怪奇暗黑的成人童话里试图解读一些意象。
或者,在女性力量同样在觉醒的昆明,生产一些共情、制造一些联结。
雨季野游未遂,干脆把自己锁进艺文高地的甜蜜陷阱里。
2016年,杨丽萍受上海国际艺术节和英国沙德勒之井舞蹈剧院委任制作《春之祭》。《春之祭》是俄罗斯音乐家斯特拉文斯基一百多年前的先锋经典作品。因为具有原始野性隐喻的主题和强烈的风格化舞蹈,被世界各地创作出数百个不同的版本。
杨丽萍自接受委任时,就确定要创作出的是一版「不同」的《春之祭》。大量东方审美元素的运用及东方哲思的交融,使得西方经典披上了东方美学的青衫,也具备了在地化更为水到渠成的全新生命力。
随着开始考虑创作基于东方理念的《春之祭》时,我内心的一些想法油然而生。可能是这个创作涉及的三个主题——传统文化、自然和舞蹈,离我的心如此之近,我的创作冲动无法抵挡,就像很多舞蹈艺术家在过去的一百年中一直无法抵挡一样。
杨丽萍认为现代舞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方法论,而不是狭隘的舞种之分别、风格之定义。原始粗旷的动物感视觉体系,叩击死亡的肉身献祭,六道神鬼的神秘共舞,晦涩暗黑的宗教隐喻。
你可能会颤抖着双手昭告天下你爱惨了,也可能会拉下脸来摊手说get无能。
此刻,绝对心选独家折扣,8折底价锁定限定VIP席位(如遇售罄,可于大麦平台购买)。演出时间 | 2022.7.1/7.2 20:00
再进世博园,是六月的一个雨天。「时代的眼泪」的旧尘早已扫拂开去,满目青翠,万象更新。天青色等烟雨。
本月初,曾孝濂美术馆正式开馆。开馆展略微调整了之前的作品与展陈。由原有的26幅展品加5副邮票,增至现有的37幅展品及10副邮票。 除了新作,展出作品也从单一的纸上媒材作品,扩充了油画与中国画。
代表作山茶花垂挂在一进馆的视线落点,而以此为视觉主题的「极命草木」,是不久前刚问世的画册名,也映射了曾老的一生悬命。
第一个展厅的展墙,绕中央的绿植生态玻璃装置四面围合。
水池改造而来的雨林生态与观者一道玻璃之隔,但水汽的呼吸却如ASMR般细腻可感。啊,只想深深呼吸这一口这钢铁丛林里的负氧离子。
身后的花鸟风月和眼前的微缩雨林景观相映成趣。
「一芽知春 一叶知秋 一花知今生 一果知道来世」。
2021的作品《厚叶石栎》等作,观察入微,笔触细致。
夺人眼球的是菌子图,引得众人凑近。曾老以绣花针尖之心,描摹滇人高频光顾的食用菌们。牛肝、羊肚、谷熟、见手青,还有什么是没吃过的?只是,曾老的博物画不致幻,反而是用玲珑工巧和求真求实,还原一场你在彩云之南的采撷和鸟鸣。松果已死,建筑未亡,而植物花鸟,则连绵衍生,生生不息。
精确严谨的理性,感官愉悦的美感,两者在曾老的笔下得到神谕般的一统粘合。90年代的杜鹃手稿、80年代的纸本钢笔、70年代的版纳写生,步步考究,步步惊喜。
对比曾老70年代和2021年的新作,可以观察到,其笔触似乎更加油润,用色似乎却更显隽永。
原有的伊斯兰风格的凉亭方正,而周遭的展墙馆方改造得浑圆。
不管是草色入帘青,还是花低蝶新小,花园庭院的每一帧都美得像画儿。植物就像是为曾老的作品而种,更像是为了入画而生。
如果你是之前一直没来得及到曾馆一看的人,趁它重新面世,不妨可以来看看了。满墙的真迹,满房蓬勃的雨水和生机。带着好奇,带着纯真,带着雨天翠绿的露珠,带着捕美的双眼,带着对大地之母的崇奉。
票价 | 常规票28元,四证票(学、老、残、军)18元
纷繁的派系和师门之别、正统的研习和评判标准——是该展选择暂时放在一旁的考量。让我们从艺者的生命轨迹和修习得成出发,看看年轻人中,有什么人还在写着毛笔,又怎样写着毛笔。大抵是因为大多时候面向的群体是孩童,书写书法时也多少去除了一部分教条主义的束手束脚,以一种更轻松灵活的手法去解构和再制这门古老技艺。
有笔走龙蛇的登太华兰若,有孜孜以求的拓刻,也有让人想起「九龙皇帝」的形制撼人。
涂涂抹抹修修补补中,亦能窥探书法写作中的流线型和偶然性,这种生动真实可贵。
孙薇将蝇头小楷印写在团扇、日历上,和压制的干花标本,甚至其他拼贴材料一起并置,自有一分少女的灵动和娇憨。她的语句是平浅可人的,是你生活中任何一个姑娘都曾缠斗过的心有千千结。尤其喜爱《夏天的粥》。读来莞尔,好似青苔夹着泥土的苦涩,蒸腾拂面。
而《外婆》面前,则像是在读一本日记。几分神伤,多少幸运。
她的目的也达到了——用水墨打动你。古典,日常,稀缺。
无事举目,闲来写字。这里有关于书法的另一种可能性。云南油画学会释出艺术家个案计划,定期推出系列双个展,「圣山与游乐场」是第一场。展出费敏和王晶两位女性艺术家的31件近作。
费敏热衷于呈现广袤旷野,画面凝固而冷峻,深邃而不语。
在观看绘画的表面,就能体会到作者输出的某种精神性。
王晶则的作品则有很多超现实的复杂意象的堆砌。梦境与潜意识的、童趣与游戏般的、血腥与残暴的。
像是一场黑童话的骗局。
看似相斥的作品对照并列,反而生发出一种奇特的对话张力。而如此cult(邪典)的作品出现在翠湖宾馆。作品与周遭环境的略微突兀,使得这种脱序的超现实感知更为强烈。
艺术节将以跨代际的12位本地或驻滇女性艺术家的群展开启。主题是探索对于女性身份的理解,及其在「她」、「我」、「我们」三者中的摇摆变换。波伏娃在《第二性》中写:他是主体、是绝对,而她则是他者(He is the Subject, he is the Absolute – she is the Other)。
女性创作,势必涉及男性凝视、男性观看的规训。发生女性创作经由被他者化,到摆脱凝视、诉诸主体性的过程。经历「她」和「我」身份的叠加和交叉,艺术家的个人身份体认也逐渐失去边界,并开始转向对集体经验的探索、集体创作的生产。
「我们」即是此间个体与个体、群体间的互相接纳和互助。
展览首个章节「她」将聚焦60年代左右出生的第一批中国当代女性艺术家作品中,传统的女性特质和困顿。
章二「我」,探索出生于70到80年代的女性艺术家,在劳作方式、阴性书写、身体权利等的方面的对抗与重塑。尾章回到「我们」,唤起社群力量。展出作品是由7位女诗人和23位艺术家合作的动画短片,以及摄影疗愈行为现场。
艺术节还包含戏剧疗愈课程、诗歌会、圆桌沙龙等多场公教活动。收费不算便宜,但对于本土艺术现场及女性议题的文化生态,确是一次难见的有价之礼。期待艺术节现场能够如愿激起思考的浪花,燃起她·力量的花火。
展览方面,概念书写较难得,是城市事件中可以保持关注的艺文动向。更值得细细体悟策展根脉,而非仅将观展行为单一地界定为打卡拍照。
票价 | 展览29.9元;其余公教活动详询活动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