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XFA中文活动月 | 探寻传统文化之美,厚植跨文化思维素养

市场部 北京市新府学外国语学校 2022-10-14



新府学中文教学活动月精彩呈现 -


四月春正好,

中文教学活动如期开启,

汉字书写、解读传统、名著分享……

一系列新府学特色的主题活动,

从中华文明长卷中撷取精华,

提升中文素养,涵养人文情怀;

在浩瀚世界文学宝库中遨游,

激发学习乐趣,提升思维能力,

在长期的积累和熏陶中,

培养学生成为具有文化自信的中西通才。





热爱中华文化,从汉字书写开始

 


春日教室里静悄悄的,孩子们端坐于书桌前,凝神静气,一笔一画地在纸上认真书写。一个个书写规范的汉字,在孩子们的笔下气韵生动。


 

正如人们写信常以“见字如晤”开头,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汉字书写被视为是最能体现民族文化与中华美学精神的艺术——横平竖直,方正如人;行云流水,落笔生根,可谓一字一世界,一笔一乾坤。

 

“书法提供给了中国人民以基本的美学”,就像著名学者林语堂所言,象形表意的汉字,表达含蓄凝练,不仅具有节奏美感,也富有画意与诗情,而这种凝练之美和含蓄意境,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达到了顶点。


 

为感受汉字魅力,传承中国文化,新府学初小部中文教学活动月第一周,以经典诗词誊写为内容,开展了汉字书写大赛主题活动


各年级组内统一书写内容、用笔和格式,以汉字书写规律为基础,锻炼孩子们的坐姿、执笔、笔顺、笔画、结构、书写规范和书写速度。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重新审视方块字的独特魅力,一起走进书写温暖的美好时光。


 

功在平时,贵在坚持,长久以来,新府学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汉字认读和书写习惯


在这次书写大赛中,老师们按照执笔正确、笔顺规范、结构严谨等标准,评选出优秀学生作品展示,以此激励孩子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重视练习,不断提高书写水平。





传承传统文化,创新现代表达



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深植于我们心中的文化基因。启蒙读物中鲜活生动的人物,蕴含着家国情怀和人生智慧;文化瑰宝唐诗宋词元曲,雕琢出文学长卷中的璀璨明珠;四大名著以极高的文学水平和艺术成就,影响着当代思想观念……

 

如何用现代的表达,解码传统文化之美,是新府学中文教学一直在探讨的课题。在中文教学活动月中,小学段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活动,从孩子的启蒙抓起,从生活的实例出发,架起走近传统文化的桥梁。



在低龄阶段,KG以甲骨文为探究对象,追溯传统文化之根。层峦叠嶂的“山”,谷穗累累的“禾”,熊熊燃烧的“火”……孩子们拙朴可爱的简笔画,让汉字变得生动,也让学习中文的过程变得充满乐趣。

 

“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加深孩子对汉字的理解,感受文字中蕴含的古老智慧。”KG班的中文老师说道。

 


在美好的四月天,G1的小朋友们开启了 “体验美食文化之认识五谷,回归自然”之旅。中文老师以二十四节气之谷雨的“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为情境引入,带孩子们了解大自然的“谷物”小麦。

 

小朋友们亲手用最原始的方法磨制面粉,再制作成美味的鸡蛋松饼,在与大自然连接的过程中,感受自然的馈赠,体会劳动的真味,也领略了传统文化的智慧。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四月芳菲,轻风拂柳,正是踏青放风筝的好时节。最懂孩子们的莫过于他们的老师,G2的中文老师围绕本学期诗歌《乡居》,创设了“画风筝、放风筝”的探究活动


 

在欢声笑语中,孩子们将亲手绘制的风筝放飞,“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宛如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为同学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羽扇纶巾人入画”、“轻罗小扇扑流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文人墨客借扇子寄情抒怀。G3的中文老师们设置了“经典诗词之画扇面”活动,鼓励孩子们挑选喜欢的诗词,绘制水墨扇面,体验传统文化。



在同学们的作品中,“青山郭外斜”闲适自在,“荷叶罗裙一色裁”清新淡雅,“墙角数枝梅”凌寒盛开,让一把把素色的扇子熠熠生辉。在画扇面的过程中,孩子们也对中国古诗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有了深层次的理解,在创作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高远意境。



“童年是永不漫灭的回忆,是滑梯上的笑声、爬树的脚印、树下的棋盘。”“今天的太阳,不要再照耀青青草原,也不要再照耀流水潺潺,我只想请您——将我母亲的头发照黑。”这群轻叩诗歌大门的孩子,来自新府学4年级,这些都是他们的作品。



从四月初的外出研学课程开始,G4中文老师就带领孩子们开始了“现代诗歌赏析与编创”的综合性学习。同学们不仅创作诗歌,还尝试编排、插图、制作封面等,通过一系列探究实践,合编一本属于班级的“小诗集”。



认识经典人物,品味精彩故事。为了激发学习兴趣,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G5的中文老师创设多种方式的读书交流活动,通过讲故事、演课本剧等,让阅读古典名著变得更有趣味。



在《三国演义》课本剧表演中,同学们做了充分的准备,经过“选课文”“分角色”讨论后,按照“人物的语言、表情和动作”排练。虽然表演时间短暂,但节目各有特色,孩子们的笑声、掌声此起彼伏。经过演绎后的课本教材,更加生动有趣,也让孩子们对内容和人物有更深入的理解,真正体会到“学有所乐、乐有所获”。




提升中文素养,放眼多元文化



浩瀚的世界文学宝库中,有许多灿若星辰的作品,在初中段的中文学习中,阅读这些经典性、多样化的作品,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语言运用的范例,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打破时空的界限,与古今中外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对话。



《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经典之作,所讲述的游历和冒险故事,贴近学生的阅读心理,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为此,G6中文教师鼓励学生阅读这一经典名著,“跟随主人公一起,感受各国的风土人情,体验成长的欢乐和艰辛。”



孩子们边读边做读书笔记,厘清人物关系、把握人物心态、撰写作品梗概、提交阅读报告……在读书分享会上,孩子们交流了读书方法和内容心得,不仅对文本有了新的认识,也更加喜欢阅读。“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孩子们的人文情怀和语言能力也在这种良性循环中悄然提升。



G7选取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的代表作《骆驼祥子》,开展了一场中国文学名著的“经典推荐会”。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联系创作背景,通过多角度挖掘,就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撰写阅读梗概,不仅锻炼和提高了书写、概括、鉴赏和编排能力,也达到促进读写结合的教学目的,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中文素养。



中国民俗文化源远流长,G8以“民俗文化之探究与传承”为主题,鼓励学生制作家乡民俗文化的探究报告。在孩子们的作品中,来自中国各地的风土人情、传统文化习俗跃然纸上,一幅幅民俗风情的画卷,让人感受到中国乡土文化中多样的生活方式和多彩的地域文化。


 

相识犹如昨天,离别却又在即。对9年级的孩子们来说,这是初中生活的最后一个学期,结合中文教学的单元探究任务,同学们开展了制作“青春纪念册”的综合性学习。孩子们分工合作,搜集资料、设计创作、编辑制作、装帧加工,为三年的青春时光留下一份永久的纪念。



在中文教学活动中,新府学初中段开展的一系列阅读分享活动,放眼国际多元文化的天光云影,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灿烂和现代文明的风采,不仅让孩子们领悟语言世界的奥秘,感受伟大心灵的搏动,通过探究获得的中文素养、综合能力,也让学生们在未来的学习中受益长久。




相关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