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预习】八年级物理上册1.4 测量平均速度(含知识点、视频、习题、图文解析)

中小学各科同步辅导,微课视频|知识点,更多的精彩微课,请关注“人工智能与教学”!
 一、如何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后,每天自动接收同步资源。方法1:本帖最底部按住图片不松识别关注二微码;2、点击公众号文章标题下的蓝字(公众号名称),点开后再点关注。

二、如何转发分享资料

点击顶端右上角(...),即可转发分享到微信朋友圈群或QQ群等。

三、如何快速找到我

添加关注公众号后,点顶端蓝字“人工智能与教学”然后点击顶端右上角(...),设为星标,或推荐给朋友。。以后在订阅号右上角列表即可找到我!

四、如何收藏资料

资料收藏后便于快速打开。点击顶端右上角(...),找到“收藏”点击即可。以后若该收藏资料,打开微信,点击手机最下端右下角“我”,即可在“收藏”中找到资料。








电子课本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视频讲解

新课讲解1

新课讲解2





知识点


一、基本概念

1.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停表、刻度尺

2.实验原理:v=s/t

3.实验过程:

(1) 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

(2)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的低端,测量小车要通过的路程S;

(3)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

(4)根据公式v=s/t:算出平均速度。

(5)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点,再次测量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小车从斜面的顶端滑下,撞到金属片

的时间。然后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时的平均速度。


4.表格:


二、重难点

重点:学会用刻度尺和秒表测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难点:准确计时,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三、知识点归纳及解题技巧

1.如果测出了物体运动的距离s和通过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t,就可以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2.平均速度的计算:v=s/t

3.停表的使用:读数: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min,大圆圈的数字单位为s。

要点诠释一:

(1)要使斜面保持较小的斜度,这样小车加速下滑的速度较慢方便计时。

(2)小车从斜面滑下时,一定要做直线运动,否则测量的路程比实际路程要小,影响实验结果。


要点诠释二:

(1)生活中变速运动比较常见,我们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指的是平均速度。

(2)平均速度表示运动物体在某段时间内(或某段路程内)的快慢程度。


四、知识拓展——超声波测速

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我们通常用刻度尺、卷尺等工具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还会用到其他一些技术来测量距离,如超声波测距等。

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超声波的指向性强,因而经常用于距离的测量、汽车倒车防撞、智能机器人等领域。


超声波测距原理如下图所示。发射器向某一方向发射超声波,在发射的同时开始计时。超声波传播时碰撞到障碍物会被反射,接收器收到反射波就停止计时。根据计时器记录的时间t,仪器自动计算出发射点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


如果障碍物是运动的物体,超声波测量仪还可以测出物体移动的速度






图文解读






同步练习

测量平均速度

1.一物体从A地运动到B地,如果物体在前8m的路程内速度为4m/s,后12m的路程速度为3m/s,则物体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2.一辆汽车在前5s内通过的路程为28m,后3s内的平均速度为4m/s,则该物体在这8s内的平均速度是              m/s,合          km/h

3.某课外小组的同学为了研究蜗牛的运动情况,将蜗牛放在刻度尺上让其沿着刻度尺爬行,并每隔10s拍摄记录蜗牛的位置,拼成如图所示的图片。        

同学们依据此图片的情景,列表如下。

照片序号

1

2

3

4

5

6

 t/s

0

10

20

30

40

50

路程s/cm

0

1.20


3.42


6.12

1)请你根据图9中的情景,把表格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2)根据上表的数据,你可得出蜗牛是做           运动,(填“匀速”或“变速”)蜗牛在前30s内的平均速度是         cm/s,整个50s内的平均速度是           cm/s

4.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

B4s~8s内,甲乙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0~8s内,甲乙两同学运动的路程相等

D8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

5.我们可以用路程来描述物体的运动,还可以从初位置到末位置作出一条线段来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如图,某物体分别沿两条路径从M点运动到N点:第一次先从MP,再从PN;第二次直接从MN。则物体的两次运动(  )


A.路程相等,位置的变化相同

B.路程不等,位置的变化不同

C.路程相等,位置的变化不同

D.路程不等,位置的变化相同

6.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当滑块自顶端出发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   

A10cm/s            B9cm/s          C8cm/s           D7cm/s

7.小宇跟小丽进行百米赛跑,每次小宇都比小丽提前10m到达终点。若小宇退后10,再同小丽比赛(两人同时起跑,且两人的平均速度和原来一样),结果是(    

A.小丽先到达终点

B.一起到达终点    

C.小宇先到达终点

D.无法确定

8.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秒的速度行驶500,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20/秒的速度行驶100秒。


:1)该汽车在模拟公路上行驶的路程。


2)汽车在整个测试中的平均速度。


1

参考答案




【答案】

13.3m/s 

25 18 

3.(12.214.87  2)变速,0.114  0.1224 

4

5D

6

7

8.(12000m  210m/s 




扫码关注我们微信:人工智能与教学天天有更新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删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全册PPT课件动画教案习题朗读试卷电子课本整套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