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况下变焦镜头的F数是恒定的?
最近有人在朋友圈发了一道思考题:
本文就来尝试解析一下这几个问题。
我们先来规范与澄清一些定义:
1、我们讨论的变焦镜头是像面位置、成像大小保持恒定,通过光学镜组的移动来完成放大率变化的镜头,这也是最常见的摄影镜头的类别。在我们讨论的对象里只有一个孔径光阑且大小不变。
2、F数(FNO,F/#)在近轴状态下有其规范的定义,即 有效焦距/入瞳直径(EFL/EPD);但在实际系统中它的本质是像方轴上视场主波长的光线汇聚锥角,我们把它叫做Working FNO,即WFNO。我们这里讨论的F数是WFNO。
就以这个双高斯镜头为例,我们只观察光阑以及之后的那半截。如果事先知道像面位置,且知道在像面上清晰成像,光阑位置和大小也固定,那么光阑以及之后的所有光线的走向都已经唯一确定了,于是它的WFNO也就确定下来了。
用稍微专业且抽象一点的光学语言重复一遍:WFNO被出瞳的位置和大小决定。而出瞳被光阑与光阑之后的镜片所决定。并且可以认为和光阑之前的镜片解耦。
这里我对经典的双高斯前组进行了一点魔改,可以看一下,前组变化了,焦距变了,视场角变了;而光阑没变,后组没变,WFNO也没有变。
讲了半天,怎么还在讨论定焦?其实很简单,变焦镜头只不过是用同样的一些镜片的不同位置组合,完成了等效于上述魔改行为中前组镜片的变化。
总结一下:在变焦镜头中,当光阑与光阑之后的镜组是恒定不变的时候(也就是说,变焦是通过光阑之前的镜组达成的),那么F数恒定。
拓展一下问题,能不能做到在长焦端F数更小(光圈更大)?显然是可以的。如果允许光阑位置可变,在长焦端(强行)和后组靠得更近,优化前组,那么一定是可以做到长焦端F数更小的。
那为什么(几乎)所有变焦镜头(如果不是恒定光圈)都是长焦端F数更大(光圈更小)?主要还是像差矫正的问题,在长焦端,像差更难矫正,本身就更难做大光圈。玩摄影的知道,全画幅镜头,50mm f1.8只需要几百到几千,而600mm f4.0就是十万起步的超级大炮了,长焦端为了满足像差矫正(以及控制一点镜片口径),它的F数就是更大(光圈更小)。
长焦端F数更小(光圈更大)的设计,理论上,是可能的,但设计起来会非常拧巴。下面我用理想透镜随便设计验证了一下长焦端F数更小(光圈更大)。
变焦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涵盖高超的工程技巧的主题。从固定组、运动组的数量确定、近轴光学的解、每个组内部分配光焦度并消色差、光阑位置大小可变的技巧、变焦凸轮曲线的优化等等等等,甚至还可以通过带有中间像面的系统做前后两个联合变焦,达成几百倍的光学变焦比。这里面可以挖掘大书特书的内容太多了。我先鸽着,以后再说。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