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抗疫一线校友|北京卫视陈梦圆:温情病房里的记录者
当前仍处于防疫攻坚的关键期,学部君提醒各位CUCer务必踏实待在住处,不四处流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科学防范,理智应对!按时作息,坚持每日学习~ 返校时间敬候学校通知安排!
疫情防控的攻坚阶段,一批中传毕业的记者们,冲锋陷阵、深入疫区采访报道,用自己的方式为社会服务,为战胜疾病鼓与呼!学部君特推出:
“疫情一线中传校友记者系列专访”
直击现场,聚焦一线见闻;
独家专访,挖掘记者故事;
面向用户,分享突发事件报道经验。
在此,向一线的逆行校友们致敬!
中传电视学院2016级MFA专业(电视编导方向)北京电视台《生命缘》栏目编导
“我要和我的兄弟姐妹们站在一线,我才能安心”
毕业于电视学院2016级MFA专业(电视编导方向)的陈梦圆是北京电视台《生命缘》栏目的编导。《生命缘》是一档医疗纪实节目,因此,在此次新型冠状病毒席卷全国之际,她和栏目组毫无犹豫地加入到了这场“战疫”中。目前,陈梦圆的“战场”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提起加入前线报道的过程,陈梦圆表示本不在“计划中”。按照《生命缘》节目组的安排,编导们分为前线拍摄梯队和后期剪辑梯队,由于在前期拍摄期间陈梦圆身在国外,因此回国后,她担任后期剪辑工作。但结合当下情况,陈梦圆发现,前线记者还存在一位的短缺。于是,“我来吧”,陈梦圆加入到了北京佑安医院战线中。
和陈梦圆一起冲在前线的同事中,有许多都已经有了孩子,但他们仍然毫不犹豫地加入抗疫一线,这点带给陈梦圆很深的触动。在栏目组的玻璃窗上,有一份“战斗日历”和“战士名单”,名单上是这次加入一线报道的记者的名字,陈梦圆每每看到窗上的字,都会感到泪目。她说“我要和我的兄弟姐妹们站在一线,跟他们在一起我才能安心”。
隔离病毒却不隔离爱
当想象中的困难变成现实
为了能够安全地进行拍摄采访,陈梦圆和同事在进入病房前要全副武装。尽管在拍摄之前,陈梦圆做好了心理准备,但严密的防护措施所带来的呼吸困难还是给采访过程带来了极大挑战。
在进入病房之前,他们要戴上第一层口罩,穿上防护服,在防护服外要再加一层隔离衣,之后再戴上一层口罩、护目镜以及面罩,鞋子要裹上保鲜膜,最后穿上鞋套。采访第一天,穿完整套装备的陈梦圆由于呼吸困难血氧下降导致头晕,此后的多天拍摄,她开始逐渐适应。
除此之外,进入病房不能带手机,拍摄设备也都要经过保鲜膜的包裹。为了避免给医院资源造成浪费,陈梦圆和同事每日只进去一次,争取一次多待,避免反复出入。
尽管自告奋勇前往一线进行报道,但最开始,陈梦圆还是有点害怕的。只是最初,她认为这是一种抽象意义上的恐惧。而到了医院,这种害怕会变得具象。“但很开心的是,患者们的精神状态都特别好,病患们都很理解医护人员,能够自己做的事都尽量不麻烦他们,患者们都很积极,也都充满希望。所以当看到他们和拼尽全力的医护人员时,我也会变得安心,心态会变得平和。”
“我妈不知道,但我觉得她知道的话也会理解的”
由于前线拍摄的记者需要进行隔离,因此不能回到机房。于是,陈梦圆每日结束北京佑安医院的拍摄后,都是直接回到酒店休息。直到节目播出前,她前往一线参与报道的事情还没有让家人知道,只是和家里称一直在台里做后期。
陈梦圆的父母都是警察,目前父亲也在抗疫一线工作。也许是出于家庭的熏陶,陈梦圆有了更多加入一线工作的勇气,亦或是使命。直率开朗的陈梦圆说,她最害怕的事,就是妈妈会打来视频电话,酒店房间的背景会“露馅”。不过她认为,“虽然站在父母的角度讲,她会为我担心。但即使有一天我妈知道了,我觉得她也会理解我的,这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使命”。
“你在记录这个时代”
当陈梦圆提起对“记者”这一标签的认识时,她说:“我最开始并不认为自己是个记者,《生命缘》是一档纪录片,尽管之前我也在现场,但是我们关注的更多是作为个体存在的他人的命运。可这次,疫情与每个人的生活和命运息息相关,你会发现你正在时代的浪潮中,你在关注所有人包括你自己的共同的命运,你在记录这个时代。所以经历过这次事件,才真的感觉自己是个记者了。”
今日互动
你有什么话
想对这些奔赴一线的记者们说?
“逆行者”的经历带给你哪些启发?
快来下方留言分享吧!
我们将持续关注疫情一线记者
继续将他们的第一感受传递给你~
猜你喜欢
抗疫一线校友|中国日报孟哲:真实报道武汉
抗疫一线校友|央视朱慧容,24天,576小时,3个片段......
新闻传播学部官方公众平台
部分资料与图片、视频来源于陈梦圆、《生命缘》栏目
采编/周 祺
美编/安晓航
主编/丰 瑞 刘日亮 监制/顾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