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喜报丨国家级表彰!抗疫一线的三位校友树立了榜样
他们发挥着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无畏艰难,勇当追寻真相的逆行者用图文笔触、声音影像以及新媒体直击现场,记录疫情之下的武汉 其中,有三位TVers校友获得了国家级表彰的提名正在公示!
他们为何担得起这份荣誉?他们是如何奋战在一线的?走!学部君带你一探究竟👇
1月22日到达武汉后的第一感受,胡喆用了“痛心”这两个字来形容。“有首歌叫《武汉伢》,说实话这首歌我听一遍哭一遍。城市为什么可爱,是因为生活在这的人很可爱,但当他们都不得不在家里隔离起来的时候,你会觉得很失落,很痛心。”
但他还是选择带着迷惑不断去采访,去了解情况,慢慢把迷惑变成释然,解答自己心中的疑问。
1月23日,武汉宣布全城封闭,胡喆采写《新华微评:加油,武汉!》等多篇评论,以第一视角的笔触,真实反映武汉采取“封城”举措后的市民反应和舆论环境,第一时间喊出了“加油,武汉!”“众志成城、同心战疫”的强音。
1月24日,是他第一次不在家人身边过年的除夕夜。为了接近现场、接近真相,他和同事毫无怨言奔走在采访一线,率先播发了武汉版小汤山医院被命名为“火神山医院”的消息。因为在他看来,事实胜于雄辩,只有走进去才最有发言权。
2月8日,他作为新华社武汉前方报道组成员之一用新媒体直播方式,向公众立体化、全景式呈现了方舱医院的建设进展,并独家采访了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院士,以及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援鄂医疗队队长、方舱医院武汉客厅院区负责人等权威专家,向公众解读方舱医院设立的重要意义、筹备进展和后期规划。
为了真实记录武汉城里发生的故事,中国国际电视台决定拍摄一部英文纪录片。因为之前拍摄过多部专题片,葛云飞被任命为CGTN独家纪录片《武汉战疫纪》的总导演。
他的团队以纪录片的形式,通过对2月至4月疫情发展重要节点的梳理,用海外受众熟悉的语态和感人至深的人物故事,真实记录了武汉的“抗疫”过程,为海外观众展示了他们知之甚少的“抗疫”中的武汉。
“武汉疫情不仅让全国同胞揪心,也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不少外国媒体会频频与中国国际电视台的记者连线,通过他们来了解武汉到底怎么了。”葛云飞说。
今年4月,该作品获评“第五届中国网络视频学院奖”。葛云飞说,“在武汉的82天是这一生中非常值得铭记的一段日子……现在的新闻就是未来的历史,很有幸能在武汉记录下这段历史。”
他和中国日报新媒体记者王晓莹一起作为视频记者到达现场,直击过病房救治,跟拍过一次完整的直升机配送物资,拍摄过120急救车司机、外卖小哥、志愿者。他们采访了疫情上报第一人张继先医生,采集到了医院检验科、ICU救治、社区防控、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收治病人等相关消息,在中国日报新媒体平台开设的“全民战疫”系列视频专栏,总传播量达到800万人次。
自疫情暴发以来,一些西方媒体发布了大量不实甚至侮辱性的报道,煽动反华情绪,借机攻击中国政府。中国政府为防疫所做出的努力,正如世卫组织总干事所称赞的那样,是一个“英勇的行动”,然而某些西方媒体对此却选择视而不见。
其所在的中国日报推出《起底外媒》节目,在疫情期间通过梳理详实的数据、案例来逐一击破西方的不实报道,发出中国声音。对孟哲来说,记者就应该到现场、说真话。他认为,把现场看到的真实情况反映出来,就是最好的对外传播。
而至于对外报道,他谈到,第一要“投其所好”,适应西方的话语习惯,别人才能听得起劲;第二,要坚持自己的价值和取向,不一味地迎合别人的喜好,这样才能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再次祝贺! ✊✊✊
你对这三位优秀校友有什么想说的吗?快来评论区告诉这些传递榜样力量的“TV哥哥”吧~
猜你喜欢
抗疫一线校友|VR、短视频,他们用融合方式报道武汉,传递真实
新闻传播学部官方公众平台
供图/部分供自受访者本人,部分来自网络
采编/龙泠宇
美编/冯 璐
主编/丰 瑞 刘日亮
监制/顾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