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五四青年说|汪宗楠:让世界听见我们的声音

学部君 中传新闻传播学部 2023-03-31

五月是心理健康月

为增强精神力量,献礼建党百年

电视学院团委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联合举办五四青年说”主题演讲活动

通过电视学院七位优秀青年的演讲

赓续精神血脉,凝聚青年力量

磨砺生命韧性,绽放青春光芒


▲ “五四青年说” 汪宗楠

本期,让我们一起走近
2017级广播电视学(国际新闻传播方向)
本科生——汪宗楠
探寻国际传播中的青年力量

▲ 戳这里👆查看汪宗楠同学的精彩演讲 ~


梦想的萌芽


对于汪宗楠来说,英语是一个从年少时期就与之相伴的好友。高三参加自主招生考试时,也因出色的英语语言能力被中传录取进入本科国新班。


汪宗楠用英文介绍文房四宝的视频被汪宗楠的老师吴敏苏老师分享给了很多外国留学生。“一年前,在一堂给外国留学生的书法课上,一个巴基斯坦女生冲出教室端回来一盆水,准备将她刚刚写上汉字的纸浸没在水里。这一切都是因为她看了这个视频……”


▲ 汪宗楠讲述“文房四宝”的故事
这则视频是17级广播电视学(国际新闻传播方向)的本科生在上学期英语演讲课上“告知性演讲”这一章节的作业。

这门课的老师吴敏苏老师说:“同学们学习英语演讲的技巧,终极目标是用国际表述讲好中国故事,让中国故事中包含的传统文化元素深入人心。”


▲ 汪宗楠的作品《文房四宝》

汪宗楠从没想过有一天他微小的声音能引发外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英语演讲是讲述中国故事的有效载体,能够让大家重新审视中国文化的内涵,让海外受众更直观地了解中国,让同学们以更积极的姿态讲好有世界意义的中国故事。而也正是因为这个视频,他有了更多机会给来校的访问学者、外国记者展示中国文化。

随着汪宗楠的不断成长,他也逐渐从学校走向了更大的舞台。经过老师的推荐,他来到了北京外语广播实习


▲ 《90后拒绝标签》


在一期录播的特别节目《90后拒绝标签》中,他分享了中国年轻人的故事和愿景。特别巧的是,当这期广播节目播出时,汪宗楠正和北京的外国朋友坐在出租车上。

“我让司机把广播音量调大后,我的朋友们非常吃惊地说:'那是你的声音吗?''那是我的声音。'我回答时内心充满了自豪。”


▲ 汪宗楠在北京外语广播实习

那种自豪感让汪宗楠悄然萌发了一个更大的梦想:让世界听到他的声音



走向更大的舞台



▲ 国新班出国足迹

国新班的同学们也会奔赴全球各地进行交换学习,切身实地体验国际传播的氛围。汪宗楠也不例外,在汪宗楠上大学的第三年,他向学校申请了出国交换项目,开始了在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半年留学生涯。在破冰活动上,来自不同国家的同学开始相互介绍自己。当轮到汪宗楠时,汪宗楠突然意识到我没有给自己起英文名。更令他为难的是,他的中文名发音:Zongnan,对于很多外国人来说非常难发。

▲ 汪宗楠讲述留学的故事


“但恰巧因为这个,我突然成为了破冰活动的焦点,我的同学开始一遍又一遍地练习我的中文名发音。看样子他们对一个不叫Peter或者Bob,而是一个难念的中文名的中国人非常感兴趣。”

那晚,他们听汪宗楠聊了许多关于中国的故事。
那晚,汪宗楠感觉他为他的外国朋友打开了一扇能看到真实中国图景的窗户。

汪宗楠越来越觉得,每一种文化都有着异乎寻常的魅力。在强调着全球化的今天,他却愈发认识到保持文化自信、促进多元文化互鉴的重要性。

▲ 江宗楠和他的留学生朋友们

当汪宗楠回国后,尤其是新冠疫情爆发以后,他很少再有机会和他的外国朋友面对面交流,但是他们却可以通过与汪宗楠线上交流,了解中国正在发生的故事。



疫情期间,汪宗楠还参与译配了《在一起》电视剧的《武汉人》上下两集。这一集讲述武汉故事的电视剧,是由电视学院的师生译配的,目前为止已经在将近30个国家落地播出。虽然没有收获经济效益,但收获了国家荣誉和社会口碑,电视学院的师生共同为国际传播事业和中国优秀文化走出去做出了一点力所能及的贡献。令人惊喜的是,这部电视剧被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评为2020年优秀海外传播作品,并排名第一。


声音蕴含着力量


回顾自己不断成长的过程,汪宗楠有颇多感慨。从中国书法到《90后拒绝标签》,从出国交换到译配电视剧;传统和现代,民间和官方,汪宗楠的声音被越来越多的人听到。


从中国国际合唱节的观众,到双语主持人;从英语演讲比赛的参赛者,到全国一等奖获得者;从看黄西在白宫的脱口秀,到成为黄西脱口秀专场的开场嘉宾;从在电视上学习王冠激辩哈佛学者视频,到被邀请到他的节目谈中美关系,汪宗楠讲故事的舞台越来越广阔。


“我花了如此长的时间去打磨我的声音,而现在给了我讲述的舞台,那我就不会缄口噤声。”

▲汪宗楠在脱口秀现场与观众大合照
汪宗楠一直记得这样一句话:“Voice has power. Words do not fade. What starts out as a sound, ends in a deed.声音蕴藏着力量,言语会成为永恒,再小的声量,也必有回响。


国新班同学成长的缩影


大一入学时,国新班的班主任吴敏苏老师让国新班的同学们在小纸条上写下自己的梦想,想让他们四年后再看看,是否改变了初心。汪宗楠当时写的是:想在国际台拥有一档自己的喜剧节目,用有趣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世界故事。

拥有更大的梦想,走上更大的舞台,担起青年国际传播的责任,这都是汪宗楠不曾想过的。从不曾想到敢想,从不可能到可能,这些改变的故事不只属于汪宗楠,他的故事是国新班的同学成长的缩影。

广播电视学(国际新闻传播方向)是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电视学院2014年成立的专业,目标是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复合型国际新闻传播人才。

17国新班合影

身在国新,们用多元方式讲述中国故事,通过选拔,你还可以进入出镜记者班、国际教授工作室、融合新闻工作坊等最具传媒特色的课程项目。

走出校园,他们足迹遍野触摸世界脉搏,他们的学习不只囿于课本与教室:在演播室里主持英语新闻节目,在新闻现场拿起话筒做出镜报道,在会议和晚会现场也能随时进行同声传译。

课余时间,他们也少不了业界各种实习,在央视、新华社等国家媒体,环球银幕、VOGUE等知名杂志实习,在“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田径世锦赛、网球公开赛等重大活动上担任志愿者。

▲17国新班参观人民日报社
疫情期间,在班主任吴敏苏老师倡议下,汪宗楠所在的2017级广播电视学(国际新闻传播方向)自愿发起捐款活动,支持疫情防控工作。在短短半小时内,吴老师和全班同学在微信群中自发捐款共计1665元人民币。除了踊跃捐款献爱心,17级国新班也积极发挥专业特长,为武汉加油的制作MV,推出系列媒体报道推文,以别样方式为抗“疫”中的人们送上鼓舞和祝福。

同学们用歌声传递祝福


四年间,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汪宗楠也曾经有很多焦虑的时刻,老师之前跟我们说,焦虑时想想远方的事情,想想叙利亚的战乱,想想北极冰山的消融,想想澳大利亚的山火。想想宏大的命题,想想浩瀚的银河,想想漫长的历史,眼前的焦虑就会被消解很多。”正是秉持着这样的信念,汪宗楠才能跨越一个个难关,让世界听见他的声音。

四年过去,汪宗楠的初心一直没有改变,他的梦想仍然是站在单口喜剧的舞台上,用各种口音的英语、甚至各种语言来讲好中国故事,用中国人的视角讲好世界故事。

未来,作为众多国际传播者中的一员,汪宗楠也希望用自己的那份萤萤之火,汇聚一份光明、涂抹一份色彩,让世界听见他的声音,听见中国的声音。


谁来赋予这个快速发展的中国以声音?

谁来让中国的声音被世界所倾听?


答案是你

是我

是我们


中国的青年

每一个声音都力量无穷


“我希望有一天

中国的故事可以在世界不同的舞台上被讲述

而每一次都会有人自豪地宣告:

那是我的声音!”



猜你喜欢




新闻传播学部官方公众平台

编辑/陈安琪              

美编/徐远在   

主编/郑   石   刘日亮   李怡滢

监制/丰   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