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动态|揭秘!国际传播一线记者的工作日常

学部君 中传新闻传播学部 2023-03-31


采访诺奖得主和瑞士联邦前主席要做哪些准备?

中国媒体如何拆解西方话语逻辑?

驻扎韩国,采访“三八线”韩国士兵有何体会?


国新硕士班《英语新闻写作》系列课程开讲!

来看看身处国际新闻报道一线的记者们怎么说


01

关于驻外记者,我们在谈论什么


彭大伟,中新社德国分社首席记者、中新网研究院副院长。曾获第27届中国新闻奖、首届全国旅游好新闻奖。2021年至今,负责中新社全新打造的大型学理型融合报道专栏《东西问》之“中外对话”。目前已独家对话英国著名学者马丁·雅克、世界经济论坛总裁博尔格·布伦德等多名重量级外国人士。


▲ 2020年1月,彭老师参与报道世界经济论坛年会


2021年11月9日,彭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主题为“当我们谈论驻外记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的讲座。从电影《罗马假日》的剧照讲起,彭老师对比了人们想象中和现实生活中驻外记者的工作以及生活。整场讲座围绕“什么是驻外记者、怎样成为驻外记者、如何成为好的驻外记者”三个问题展开。

 

彭老师向同学们介绍到,在不同的语言中都有“驻外记者”这个概念,驻外记者能帮助国内受众了解驻在国的第一手资讯,同时记者也能成为当地了解中国的桥梁。彭老师认为驻外记者不应该仅仅只完成“编辑”工作,更应该去到现场,否则就失去了驻外的意义。

 

硕士就读期间,彭老师曾作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实习记者去到澳大利亚,此次经历坚定了他日后成为一名驻外记者的决心。彭老师认为自己本科学习的德语专业也对驻外工作有一定的帮助,驻欧洲时,他曾因此获得一次独家专访前瑞士联邦主席毛雷尔的机会。彭老师也提醒大家,虽然驻外记者至少要精通一门外语,但语言不是唯一的因素。


▲ 2017年11月,在德国波恩的第23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一个好的驻外记者,首先应该是一个好记者。”彭老师曾在2013年7月至2015年9月担任中新社经济部记者,报道了博鳌亚洲论坛、 “马航370航班”失联,云南鲁甸地震、“天津港大爆炸”等一系列突发事件,足迹遍布全国十几个省份,对中国国情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彭老师认为,如果没有在国内做过严肃的经济报道,很难报道好外国的经济事件。 


20级国新班罗文俊:

研究生选择国际新闻专业后我一直在问自己:“我足够了解我的国家吗?例如,我了解除GDP数字以外的我国经济运转形势以及与它外部经济的关系吗?”我好像并不能给出肯定的回答。彭老师的讲座给了我一些启发,我们要足够了解国情,这样才能在对外报道时有足够的底气做出合理的解释,讲出具体的故事。



02

构建中国叙事体系,化解西方话语霸权


孟哲,中国日报社新媒体中心记者,曾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2020年中国日报岗位标兵。徐潘依如,中国日报社新媒体中心记者,曾获“宣传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首都女记者新闻奖。


2021年11月16日,中国日报社新媒体中心记者孟哲和徐潘依如结合他们丰富的工作经历,详细讲解“构建真实中国叙事体系,推动化解西方话语霸权”,为同学们带来生动的一课。


▲ 孟哲老师和徐潘依如老师正在给同学们做分享


讲座课分为上下半场。上半场,两位老师从当前西方媒体构筑的“话语陷阱”讲起,介绍世界英语新闻的主要流派以及自己在国际传播一线的工作见闻。下半场,两位老师就如何构建真实的中国叙事体系展开,为同学们提供应对国际话语霸权的方案,传授英语新闻写作的方法。


老师们轻松有趣的讲述和丰富翔实的案例深深地感染着国新班的同学们,大家更加深刻地意识到新形势下对外宣传工作和国际传播事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 点击一下,看看讲座现场究竟发生了什么~


20级国新班侯国棣:

孟哲师哥和徐潘依如老师都是中国日报优秀的国际新闻工作者,他们从个人工作经验出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带我们一览当前国际传播的形势以及面临的挑战。从他们生动的叙述中,我对国际新闻传播工作有了新的认识。作为国新班的一员,我们肩负着责任和使命,更要勤学多练,打好基础,争取为国际传播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03

在国际舆论场打造中国“爆款”

曾鼐,2011年本科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2013年硕士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国新班。现任中新社视频部主编,曾任中新社韩国分社首席记者。多次获评中新社优秀干部、优秀员工;文字、摄影、视频作品连续多年入选中新社年度好稿、中新社总编辑奖。


▲ 曾鼐老师给同学们分享驻外经历


2021年11月23日,曾鼐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围绕“国际舆论场,如何打造中国‘爆款’”展开的主题讲座。讲座的第一部分,曾鼐老师与大家分享了三年韩国驻外的酸甜苦辣,讲述韩朝首脑会谈、韩朝离散家属团聚、志愿军遗骸交接等重大报道经历,强调了直击第一现场和深挖第二落点的重要性。


曾鼐老师围绕“如何成为驻外记者”给同学们提出一些学习上的建议,鼓励大家在学好外语的同时也要提升沟通能力。


最后,曾鼐老师引导同学们思考了这样一个问题:在新媒体时代如何当记者?流量为王的时代,老师希望我们仍能坚守专业记者的初心和良心,做好记者的本职工作,避免掉入流量陷阱。曾老师引用廖祥忠校长在开学典礼上的讲话鼓励同学们博览群书,不断沉淀:“不论未来你有多么辉煌,都要永远记住自己是个读书人,要保持读书人的本色,做正大之人,行端庄之事。”


▲ 来自曾鼐老师的寄语,大家都收到了吗?


20级国新班  伊圣楠:

曾鼐老师作为优秀的驻韩记者,用亲身实践串联起了韩国国情、半岛局势、媒体制度差异和国际报道等不同领域的知识,让课本上的知识“活”了起来。我也在老师身上看到了一位优秀记者应有的品质:热情但冷静,开放且谨慎。我想这不仅是一堂知识分享课,也再次点燃了大家心中对于国际新闻传播事业的热情与向往。



 课程情况介绍 

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人力是关键,人才是核心。培养一批立场坚定、视野宽广、本领高强的国际传播人才是做大做强国际传播、争取国际话语权的关键所在。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对我国国际传播格局的认识,增进对国际新闻报道样态和方式的理解,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设立《英语新闻写作》系列课程,邀请业界专家走进课堂,通过专题讲座、交流分享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业界的前沿动态与趋向,增强国际新闻传播后备人才“坚守国家立场,发出中国声音”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成为具备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国际化人才。




猜你喜欢

   

文稿/罗文俊   张玮琪   杨莉雅   李  婕

照片/李   玥   伊圣楠   丁   月

视频/高   越   檀林耀

编辑/余珊珊   杨小婷 

美编/钟   睿   安晓航

主编/韩   飞   刘日亮   李怡滢                    

监制/丰   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