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菜价两月涨40%!新信号出现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米筐投资 Author 顾左右

老铁们,最近微信改变了规则,推送不按时间顺序,常有朋友错过文章更新。将“经济学博士”设为星标,或经常点“在看”,保持联系,一起前行


来源 | 米筐投资

作者 | 顾左右

责任编辑 | X博士



最近有两件事让吃瓜群众们很郁闷。


一是西瓜价格大涨。


二是蔬菜价格也集体猛涨。


以上海为例,部分蔬菜的价格几乎翻倍,最常见的黄瓜在6月中旬只要1块8毛一斤,7月底涨价到4块6毛一斤,到了8月中旬,价格已经飞涨到了:


6块3毛一斤


群众们纷纷表示,人在上海,已经吃不起黄瓜了。


(电商平台 黄瓜价格更贵 来源:叮咚买菜)


其实不只是上海,蔬菜价格明显上涨的现象,已经蔓延到了全国。


根据中国蔬菜协会与四川多个蔬菜集散地数据监测现实,2024年7月四川28种常见蔬菜,有14种地头价明显上涨。


其中芥菜、黄瓜、茄子、大葱、莲藕等涨幅超过50%。


经历了6月份以来一波上涨后,全国大部分地区蔬菜地头价,达到了近五年来高位。


从农村农业部重点监测的28种蔬菜全国批发价来看,涨幅同样很明显。


6月16日-8月15日,全国蔬菜日度价格从4.27元/公斤上升至6.01元/公斤,上涨40.7%。


从细分类别来看,叶菜类价格涨幅最大,由2.98元/公斤上升至5.51元/公斤,涨85.0%,果类菜由3.07元/公斤升至4.95元/公斤,涨61.3%。


通常来说,蔬菜价格的起伏,主要是三类因素在起作用:


1.季节

2.降雨

3.产量


季节规律是从每年的6月中旬开始,蔬菜价格逐渐上行,一直到9月上旬来到高点,然后转向下降。


温度是影响菜价生长的重要因素,尤其是今年多雨,导致蔬菜产量下降。


产量下降和阶段性的流通阻塞、滞销难卖,大大降低了菜农的预期收益,也间接带动价格上涨。


具体来说,15-32℃是大多数蔬菜正常生长的温度,低于13℃或者高于35℃就会引起蔬菜异常生长,影响品质和产量。


2024年7月全国多个城市发生极端高温、极端强降雨共存的情况。


国家气候中心数据显示,多个省市出现大面积高温,局部地区气温超40℃,平均气温高达23.2℃,达到1961年有数据记录以来同期历史最高。


西瓜在上市不久后,曾经因为降价上过一次热搜,很多地方的西瓜终端售价能低到1块钱左右。


(来源:新浪微博)


无独有偶,西瓜是对气候较为敏感和典型的水果,也可以看作一种风向标。


在电商平台上,6月中旬还能买到一斤2块5左右的麒麟瓜,目前到了8月底麒麟瓜在叮咚买菜、美团等平台上的价格,基本都达到5块5甚至超过6块钱一斤。


(来源:美团小象超市)


上海西瓜最近两个月的上涨,除了气温因素,本地西瓜也基本上市售罄,供应量减少的前提下,大量来自外地的西瓜价格不断走高。


全国范围内的常见蔬菜、水果普涨,是一个新信号。


这意味着所有中国人,都面临同一种困难:


基础生活刚需支出不断上涨,避无可避,消费降级也解决不了问题。


正如部分网友在新闻下留言所说:


现在会农村种菜还来得及吗?




菜价可能会随着季节回落,但水、电、网等基础衣食住行刚性支出,在我们生活中的占比只会越来越高。


人们通常会高估短期的变化,低估长期的趋势。


中国已经进入了大众消费时代。


一方面,大家在看到基础的衣食住行集体涨价后,会更加理性地规划日常开支。


像可乐、方便面和榨菜这样的穷鬼三件套也集体涨价了。


经济学中有一个名词叫做吉芬效应:


在经济压力增大时,消费者倾向于增加对廉价必需品的购买,从而推高了这些商品的价格。


穷鬼三件套相比之前的水电燃气、高铁涨价,意义是完全不同的。


(来源:微博)


水电燃气和高铁从全世界各国的对比来看,中国公共设施与服务的价格本来就偏低,低廉的定价是建立在土地财政上的一种福利。


而像可乐泡面这样的穷鬼三件套涨价,实际上是商业公司市场化竞争的结果。


在收入不能有效提高的情况下发生涨价和通胀,低收入群体的成本痛感会更明显。


还记得国统局年初是怎么说的吗?


2024年1月17日,国新办召开上一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


国统局局长康义表示:


预计2024年居民消费价格会温和上涨


从历史数据来看,2023年国家把通胀目标设定在3%,然而实际通胀是0.2%。


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通胀目标也是3%。


目前我们的通胀距离这个目标,还有很大的空间,普通人会在这个过程中,经历更多的阵痛。


或许有人会问,在这个大前提下,情绪价值还有作用吗?还会有人愿意为其付出溢价吗?


有,而且情绪价值的商业溢价,会越来越高。


例如最近一只猴子横空出世,打破了“男性消费不如狗”这个固有印象。



8月20日国产大型单机游戏《黑神话:悟空》开售,三方数据显示总销量超450万份,总销售额超15亿元,晚间在线人数超过220万人,达到Steam平台历史第二名。


一款国产单机游戏的火爆,除了刷屏社交网络,还带火了A股资本市场。


间接持有黑神话背后公司游戏科学股份的华谊兄弟,股价一天涨了19%,浙江传媒、中信出版等关联公司都涨停了。


(黑神话概念被爆炒 来源:百度股市通)


黑神话背后公司游戏科学的创始人之一冯冀,还接受了新华社的专访,谈游戏制作与文化出海。


在过去十年甚至更长的二十年前,游戏行业在国内的风评,可不是这样的。


游戏一度被主流媒体称为网络毒品、精神鸦片、电子海洛因。


即使像英伟达这样的公司,在人工智能破圈并产生实际营收前,是一家主营游戏显卡业务的公司,相当于全球玩家养活了英伟达。


《黑神话:悟空》的崛起,意味着企业、资本、政府、玩家、舆论对于男性消费,和游戏产业的认知,都会产生本质性变化。


这款游戏也让市场见识到了,一个中年男性,如果没有太多的房贷、车贷、职场压力,在个人兴趣上的强大消费实力。


在刚性支出上涨的新常态下,男性女性的兴趣消费,会开启一片新天地。


毕竟连迪士尼这样的巨头,曾经也是由一只老鼠开始的。

| 金投研好文推荐:深夜,全球大爆发!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经济学博士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