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刚刚接触新闻传播学的同学们来说,“中央厨房”是一个比较容易让人迷惑的词。提到“中央厨房”,大多数人脑子里浮现的可能是这个:
事实上,这个听上去属于餐饮界的名词是近几年学界、业界关注的重点。从国家政策角度来看,“中央厨房”的发展与“主流媒体重夺话语权”的号召息息相关,前中宣部部长刘奇葆也明确谈到,““中央厨房””是标配、是(媒介融合的)龙头工程,一定要建好用好。从实务角度而言,“中央厨房”的建设是传统媒体转型与融合的关键,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考“中央厨房”也就是考媒介融合。只是把考察的重点下沉到具体的操作方法上,更细致,对考生的要求也就更高。根据我们的统计,“中央厨房”是去年考试中的十大高频考点之一,不出意外,今年它仍将出现在多所学校的考卷之中。所以,下面的干货,大家一定要认真看、认真记。
一、“中央厨房”的定义:
“中央厨房”是指由餐饮连锁企业建立的,具有独立场所及设施设备,集中完成食品成品或半成品加工制作,并直接配送给餐饮服务单位的单位。对不起,走错片场了!
接下来进入真正的干货时间。
采集同一个内容素材进入全媒体数据库,媒体内各类传播渠道、子媒体根据需要对这些素材进行二次加工,生产出各种形态的新闻产品;最后,按照介质特点、传播速度、传播需要,通过多种媒介逐级发布、传播。
通过内容的集约化制作,实现新闻信息的多级开发,以提高传播效果,节约传播成本。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的中央编辑部运作较有代表性,其理念表述为:“统一指挥,统一把关”、“滚动采访,滚动发布”、“多元呈现,多媒传播”
关于“中央厨房”的功能,刘奇葆在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中央厨房”既是硬件基础和技术平台,也是大脑和神经中枢,应具备集中指挥、采编调度、高效协调、信息沟通等基本功能。这基本上指明了“中央厨房”的功能发展方向。1.节约成本。美国学者布雷德利通过测算得出:同一个新闻选题,报纸、广播、电视记者的前期采访成本比例大约是1∶1.8∶3.5,如果把同样的信息包装成适合不同媒体的产品,一物多用,就可以相对节省成本。理论上,“中央厨房”通过集中采购、集约生产能降低生产成本;通过“中央厨房”的集中烹调,可以有效地整合人力、信息、渠道等方面的资源,实现一套人马、多个出口的运营模式,提高新闻素材的利用率,节约人力成本。2.提高生产效率。“中央厨房”通过适应全媒体机制的采编流程优化提升新闻生产效率。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的材料介绍:中央厨房生产模式建立之后,视频稿比例大幅提升,客户端“爆文”激增,微信10万+陆续出现。江西手机报总编辑黄新阳说,江西日报社通过“赣鄱云”平台完成79个彩信分版、63个客户端分端、4个独立客户端、16个中央厨房建设。建成后的抚州、新余、分宜、共青城等站点均取得较大成功,新闻生产与传播效率极大提高,新媒体综合指数排名位于全省前列。3.提高传播时效。“中央厨房”对新闻生产流程进行再造,更流程更快捷,一个新闻事件发生后,指挥系统、记者编辑能够快速反应。廊坊日报社借助于中央厨房,突发新闻不超过半个小时就能在微博上发布,重要新闻不超过两小时,就能在《廊坊日报》、《廊坊都市报》的微信、微博和客户端及廊坊传媒网上音视图文并茂播发,特别是重大活动进行网络直播,书记、市长活动一小时内网上播发。4.形成舆论合力。“中央厨房”模式的优势还在于,分发给各部门的“食材”并不是原始素材,而是统一了观点的“半成品”,在此基础上各平台根据其自身特点进行再加工的稿件,确保整体价值观。因此,宣传部门及相关管理部门最看重“中央厨房”的,仍然是其集中生产集中发布的传播效果价值,“中央厨房”可以让价值观通过不同平台辐射出去,统一价值观,形成合力。比如,“广西云”整合各媒体、各政府部门信息资源,建立媒体和政府部门联合互动、协同动作的全媒体化舆论传播阵地,致力于对省市县三级媒体的“报网端微”进行汇聚、服务、管控。北方网新媒体集团总经理兼总编辑韩颖新说,“津云中央厨房”的建立,使天津报业、广电各自具备的图文、音视频内容资源优势和网络媒体的技术传播优势,彼此不再割裂,形成优势互补,在内容生产和传播覆盖上形成合力。5. 营造新媒体思维。新媒体时代,互联网思维、用户思维和产品意识至关重要。人民日报媒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叶蓁蓁认为,“中央厨房”模式中很大的价值是强化互联网思维。荆州日报社社长代志武说,《荆州日报》中央厨房从去年初建设投入运行,促进了报社员工的融合意识,形成了融产品思维,提升了融媒体产品生产能力。
第一,实现全体系贯通和全流程覆盖。传统的跨媒体内容集成平台,改造重点是内容的存储和调用层面,而内容的采集、编写和审核等主要环节则依然按传统媒体的固定流程和逻辑进行运转。
一方面,这种模式容易导致内容生产流程缺乏贯通性,内容的原始烙印较深,难以打造“无界化”内容产品;另一方面,这种模式储存的多为新闻成品,大量采编过程中有价值的基础素材则极易流失。而媒体融合传播环境下,任何素材资源的流失,都可能影响数据的丰富程度和后续数据分析、挖掘能力的有效发挥。因此,无论““中央厨房””模式由哪家媒体主导,全体系、全流程的覆盖和贯通,都应当是媒体深度融合阶段不可或缺的基础能力。例如,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提出的“采编联动平台”概念,就形成了“采访中心”“全媒体编辑中心”以及“技术中心”三角支撑架构,从技术平台建设理念层面回应了这一重要问题。第二,通过技术改变传统新闻运作模式。郭全中认为:““中央厨房””最关键的是体制、机制的改革。在近年来的媒体融合探索中,技术平台的构建存在一定的理解误区——认为传统媒体的技术建设目标是拓展数字化传播渠道。而实际上,传统媒体实现融合发展的核心障碍其实不是所谓的“渠道失灵”,而是其内部基于行政层级的部门权力保护障碍和基于僵化流程的条块分割管理制约。在这种情况下,技术平台如果应用得当,有可能实现对于管理结构的“倒逼”式调整。例如,从《人民日报》目前的实践情况来看,由于“采编联动平台”带来了素材跨部门共享和信息横向的无障碍流通,这也就意味着传统的层级化管理机制对于素材和信息的纵向封锁能力被大大削弱。新闻产品的生产主体正在从以部门、行业为边界的记者、编辑向跨部门、跨行业的“新闻工作室”转变。随着新闻产品化的实现路径更加灵活多元,媒体、地域、部门、专业等传统壁垒有可能被真正跨越。第三,重塑新闻生产中心。中央媒体融合战略中,曾明确提出传统媒体应当借鉴“互联网思维”。但贯彻中央此项精神不能“病急乱投医”,而应当坚持扬弃的态度来分析“互联网思维”的内涵。例如,在新闻生产中,“互联网思维”秉承的“去中心化”理念就不能盲目使用。从国家新闻宣传战略来看,无论任何时候,新闻媒体都应当坚持主流价值观、符合社会先进文化导向。因此,应该强调的是,在媒体融合中,“去中心化”只应该应用于传播渠道和内容分发层面,新闻生产环节则恰恰需要重塑符合移动互联网传播特点的内容调度中心。这就意味着,““中央厨房””应当在实现传播形式、传播渠道多样化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证互联网内容的导向和质量。
“中央厨房”在顶层设计、技术体系、生态体系等方面的大胆革新,源于对当前中国媒体行业发展的三个判断。第一,媒体低端产能过剩。随着新传播技术对新闻生产的冲击与影响,内容生产主体从之前专业机构主导的PGC生产方式逐渐转变为由专业机构、用户、组织混合而成的PGC+UGC+OGC的格局。但生产主体的多样化并没有显著提高内容本身的质量。无论是普通受众还是媒体从业者自己,对所获得的信息和媒体服务满意度都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内容生产体系存在“低水平繁荣”的情况。第二,优质内容供给不足。重大、及时、深度、互动、沉浸式的传播内容和传播样式远远没有满足庞大用户市场的需求。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29亿,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8.3%。可以想象,如此庞大的内容需求市场,移动终端的高度普及,不仅不会削弱用户对内容的渴求,反而更加需要权威、原创、正能量的高端内容来覆盖传播空间。第三,内容行业亟须供给侧改革。一方面是低端产能过剩,另一方面却缺乏高端内容,内容生产存在结构性的不平衡与不均衡。因此对于“中央厨房”来说,构建顶层设计、强化技术体系、打造传播生态的核心目标,就需要从一个极具高度的位置,以覆盖全流程整体协调的能力,重启重装重整传播生态。在这样一个具有规划性、操作性和制度性的框架内,探索新型传播模式,挖掘中国经验。
从战略方向上看,一些媒体的“中央厨房”仍然是以传者为中心的理念产物,并没有实现由传者为中心到用户为中心的转变。“中央厨房”的目的很明确,旨在创新生产机制、推进深度融合、提升宣传效益。“中央厨房”模式最大的助益在于新闻生产环节,而非传播环节。但是“中央厨房”报道模式所带来的是新闻生产效率的提升,对于新闻内容质量的提升着力不多。建设了“中央厨房”,并不意味着就能有效吸引用户,增加用户黏性。当前许多“现象级”的新媒体创新产品,能够形成“刷屏”效应的主要原因并不在于其是“中央厨房”生产的,而是在于其内容本身的吸引力。对于媒体传播力构建来说,“中央厨房”在生产方式方面的变革依然无法解决传统媒体渠道失灵的问题,“中央厨房”没有增加新闻传播渠道,也不具备提高渠道传播能力的潜质。目前传统媒体所依托的微博、微信等传播渠道不具备自主性,仍然是新媒体平台搭台,传统媒体唱戏;而且,这些传统媒体的新媒体渠道在提高传播力方面得分甚多,在赢利能力方面几乎无能为力。自建的新媒体渠道诸如APP等在面对强势新媒体时几乎没有获胜可能性,传播能力、赢利能力都无法实现预期。
(二)不顾自身条件盲目建设“中央厨房”
当前,媒体“中央厨房”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一哄而上,不顾实际条件、自身需要大上快上“中央厨房”。实际上,2017年1月,刘奇葆同志在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论述“中央厨房”怎么建时,特别使用了“有条件”三个字,强调各媒体要从自身条件出发,不断充实和完善“中央厨房”建设的内容。但目前,甚至一些县的宣传部门都开始运作“中央厨房”,试图把本县区域的所有媒体,包括自媒体都囊括其中。比如,2016年9月1日,江西省分宜县整合广播、电视、分宜报、分宜发布微信公众号、分宜发布官方微博、江西手机报分宜版、中国分宜网七个县属媒体,成立分宜县融媒体中心。2017年4月10日宣布分宜县融媒体“中央厨房”建成,江西省目前已有19个县建立了融媒体中心。一些媒体人认为,对于这类城市电视台而言,建设“中央厨房”的必要性不大,即便建起“中央厨房”也会面临闲置困窘;因此,从“观念引入”这个层面来践行“中央厨房”,通过部门重组、人员调动、观念革新,实现“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或许是更理性的做法。与“中央厨房”相比,某种程度上“小厨房”或许更符合地方媒体实际。将这些比较垂直的适合整合的内容生产单位整合到“中央厨房”中,以此作为改革试点,打破以往各子报各自为政的状态,提高调度的及时性和协同性,增进同类业务人员的交流和合作,这样的集约效应较为明显。在“中央厨房”的建设上,地方媒体同样可以采取“抱团取暖”的办法,共同出资,共建平台,在分散投资风险、节约投资成本的同时,也提高了“中央厨房”的利用率。地方媒体与新华社“现场云”合作进行内容创新,江西各县的融媒体中心与“赣鄱云”合作就是这样的一种模式。
(三)建设“中央厨房”的成本过高
这是一个悖论。从理论上看,“中央厨房”的最大价值之一“一个产品,多个出口”就是节约人力成本;但实际上,人力成本只占到媒体生产成本中很小的一部分,即使节约也空间有限,况且,由于部门间利益的牵绊,这部分节约的成本往往被磨合沟通的成本所抵消。更不能忽视的问题是,“中央厨房”建设的软硬件成本很高,硬件投入动辄上亿元。例如山东广播电视台的融媒体中心工作平台建设投入1.38亿元,台长吕芃坦言,“我们对新媒体的投资,特别是硬件投资,基本到此为止了,因为它形不成收益”。从运营成本来看,高昂的全媒体硬件、软件成本和新岗位、新人才的需求造成了人力成本、技术、平台运作的成本上升。
(四)“中央厨房”产品出现同质化现象
“中央厨房”将同一种信源资源加工后,供各种媒介和媒体使用。此外,还要对产品进行编辑、处理、整合,以达到一次采集、多种生成的目的。在新闻内容产品竞争中,个性与特色才是立身之本,同质化是大忌。“中央厨房”模式下,素材同一,要做出色香味都不同的新闻大餐,仍然是过于理想化了。毕竟,一个胡萝卜不能做十几种菜肴。比如,2015年3月28日人民日报的稿件《故事感人至深,演讲令人期待》,“中央厨房”改编后题目虽然改成了《习近平讲这些故事,是为了说啥?》,但除了开头几句模仿网言网语“卖萌”的话之外,其余部分基本雷同。这样的所谓“个性化”对提升竞争力价值不大。实行“中央厨房”后,一方面,子媒体都想强化自己的品牌做独家报道,一些好的稿件一般选择截留下来自己使用,而不放到中央厨房中;另一方面,又希望从中央厨房中拿到好的稿件;另外,还容易产生错误认识,觉得可以对“中央厨房”加工出来的产品直接照搬,无须再次进行加工、润色,这样容易造成子媒间发布的信息都是类似的。廊坊日报社社长张宝富承认:廊坊日报社8大类23个终端发布的稿件以两报一网记者自采为主。到目前为止,和我们所期待的以编辑为主,一个内容煎炒烹炸出各式各样、适合各种平台发布的稿件还有差距,还要进一步努力。“中央厨房”模式还会导致新闻普遍缺乏温度。在“中央厨房”运作中,编辑在新闻生产流程中的地位提升,二次加工成了主要的生产环节,而记者主要负责半成品采集。一方面,记者采集新闻素材,其视角往往也是单一的,很难面面俱到,导致后期编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二次加工出来新闻产品也是一个面孔、一种腔调;另一方面,这种切分带来了专业化和高效率,但也导致新闻失去了温度,因为身居“幕后”的编辑没有到现场,没有采访当事者,没有亲眼看到事件相关的细节,因此很难做到感同身受。佛山电视台的陈丽荣认为,缺少个性、缺少温度,目前仍是“中央厨房”建设的一大隐忧。
真题速递:
2019年复旦大学学硕802:
论述题:论述中央厨房的成效以及局限性
文章部分内容来源:
[1]陈国权.中国媒体“中央厨房”发展报告[J].新闻记者,2018(01):50-62.[2]王昕.媒体深度融合中的“中央厨房”模式探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7,39(09):125-129.[3]何瑛,胡翼青.从“编辑部生产”到“中央厨房”:当代新闻生产的再思考[J].新闻记者,2017(08):28-35.[4]范以锦.“中央厨房”产品不是终极产品[J].新闻与写作,2016(03):56-58.
觅游大型公益活动【真题论文计划】进行中!
学姐们正在一一通过好友申请,大家耐心等待,可加入下方小程序先行学习打卡
详戳:『真题·论文计划』24篇优质论文+50道真题!拥抱盛夏,光速成长!
遇见觅游 · 遇见幸运
微信公号 : 觅游新传考研
新浪微博:觅游新传考研
喜马拉雅FM:觅游新传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