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读了这么多年书,我猜你很少干过这事!

觅游叁叁学姐 觅游新传考研 2022-07-27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原创作者丨觅游 叁叁学姐
编审丨觅游 东东学长

排版丨觅游 SC



朋友们,你们在读书的时候是否有这样的困惑:一本书看下来,再合上回想刚才看过的内容,却仿佛脑子空荡荡,心里空落落。

亦或是感觉自己白读了一本书,浪费了一本书的光阴;只能零星记得书里作者举的有趣段子、只言片语的作者观点(且还是自己提取的)


有以上这种感觉的朋友,请举起你们的小爪爪。


这是因为你们的阅读方法出了一点小问题。但是不要着急,先给大家讲讲为什么要读书?


从源头理顺大家的困惑。举个“栗子”,是不是武侠小说常常把武林高手描写成能够以一当十甚至以一当百的人物?事实是一个人再怎么练武也不能成为这样的人。


因为在真实世界中,即使你武功再高,只要摆阵法,10人虎视眈眈候着,不需要热武器,也能轻易地打败你。但是一个人的见识却可以达到以一当百或者更高的境界。

即一个真正有学问的人,其“内力”之深厚,上再多“普通人”也没用。


读书的作用在于,对比有限程度上提高人们身体素质的跑步和练武,可以极大幅度地提升人的思想内力。这种内力就是对世界的理解和见识。


读书的目的是获得见识以及学习高水平的思维方法。而读学术书尤为如此,它不仅让你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作者的新奇观点,打开一扇新的解读世界某一部分的大门,还会潜移默化训练你的逻辑能力,信息提取能力以及总结概括能力。


那从读书的角度看,这世界上有两种人 :
➤ 一种人读书是为了掌握技能,通过各类考试,或者纯粹是为了娱乐。
➤ 另一种人读书却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内力。


聪明的你们,愿意做哪种人?
好的,我听到了你们的回答(假装听到)~

无论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都要让你所读的每本书发挥它应有的价值,以及不浪费你阅读它的时光。


具体如何做呢?告诉你们一个杀手锏——做眉批。这是我从学术大佬杨保军老师那里学来的。


眉批,在书眉(图书正文上端的白边)上批注读书心得、批语、订误、校闻和音注都称眉批。且眉批、夹批、总批等形式,自古就是中国学者治学的重要形式。

眉批对于正在考研备考期间的你们来说,尤为重要。它可以让你们不至于像读了一本“假”的学术书,因为单纯的去阅读作者的思想,那么多的字,你需要从中提取凝练作者的观点,这是很费时间的,相信大家也没有太多时间用来挥霍吧?


而且如果你只是拿着一本书“硬读”,不仅你自己觉得“吃苦”自我感动,而且还没有效果。这样的学习其实是被动学习,那被动学习的效果可想而知啦~


可是你说:我已经主动拿起书去看啦!怎么想都是主动学习啊,朋友你要明白哦,这样的看书方式实际上是被动的吸收知识,不断被输入当中。


什么才叫主动学习以及如何主动学习?拿起笔,一边读一边做眉批。这样不仅仅记住作者的观点,而且积极让自己主动思考主动去创造甚至于寻找灵感。这才是读书的主动学习方式。


至于眉批,也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其实做读书笔记中的一种方式。如何用眉批做好读书笔记?请遵循这些原则: 

01

清晰地表现每一章的逻辑脉络


晰地表现每一章的逻辑脉络非常体现一个阅读者的读书内功,假使读完一本书能够在脑海里清楚的知道作者每一个具体章节讲了什么,章节与章节之间的写作逻辑是什么。


如果能做到合上书就可以大概讲出来或者写出来书中整体内容,这本书的逻辑脉络才能算你真正理解了。


要做到这个功力,除了持之以恒的训练和看书,还有一个比较速成的方式,就是看原书的目录。


首先可以先按照原书的章节给读书笔记划分章节,甚至保留各章的标题。这个是解决章节与章节之间的逻辑脉络。


其次在每一章的开头,用自己的话写下这一章作者到底想说什么,各章串起来就形成了系统——但这种内容提要并非是最重要。


最后最重要的是能看出作者在章节里里的逻辑脉络。很多人之所以没有真正地理解一本书,就是因为看不到这个脉络。


因为每一章的逻辑结构如果真写出来也许只有几句话,可是这几句话却常常分布在好几十页之中。作者的观点需要论据来作为支撑,他可能会收录有趣的例子或者段子来佐证自己书中观点。


这时候就需要我们把这些例子一一删去,留下作者最简洁的观点。


以上的过程就是形成眉批的过程,经过这些思考过程才能概括这个章节中作者的核心观点,删繁就简,形成一两句观点,把这些写在每章节开头。然后全部串联起来,这就是你自己关于这本书的读书笔记,独属于你。


这也是把书读薄的做法——抛开故事记住观点。跳脱出文章的字里行间,俯视全书,其脉络才能变得清晰。且看清楚以后,切记不要抄作者的话,用自己的话复述出来。


杨保军老师读徐宝璜《新闻学》时也做过这样的眉批:

将采访内容(类型)一分为二 :探问事实与征求意见,可谓言简意赅、一清二楚。即使今日之采访,也大致如此。


伯轩先生广告之论,虽然精短,但几点要义,却令人印象深刻:一是广告是报纸(媒体)生存的命脉,因而不是可有可无之物,事关报纸的独立自主(实际就是经济自由与新闻自由的问题);二是刊登广告要讲广告伦理,不可什么广告、什么方式都用;三是(也是最为重要的),他认为广告乃是一门专业,需有专门知识、专门技艺、专门人才,万不可随意为之。这些基本认识,今日看来,依然正确。


—“开山祖”的“开山”作:读徐宝璜《新闻学》眉批


(杨保军老师在章节开头的眉批)


02

带走书中所有的亮点


建议大家用纸质的书做笔记,纸质笔记能够慢慢的让阅读者咀嚼回味,强迫读书的节奏慢下来,进行思索后带走书中的亮点。


但是随着电子书的普及,也开始支持在纸质上能做的一切,所以自行取舍吧。

如果你想享受电子化带来的便捷和便宜,可以尝试使用手机版的微信读书APP或者Kindle来阅读,但是读书效果就要看大家自己了,千万不要买了Kindle去盖泡面或者看着微信读书时又跑去刷微博。


那具体怎么带走书中所有的亮点?相信大家义务教育多年,读书经验也是有一些积累了,会对哪些是重点语句有感应,但是很多人画出的重点大都是总结式且通常为段落的第一句或者最后一句。


现在需要纠正下大家的刻板线性思维,不要太顺着作者的逻辑思路,要跳脱出来,以自我为主,从自己的视角出发:


书中作者的哪句话是令人拍案叫绝的?哪句话是一语惊醒梦中人的?这些都是你需要画出的重点。


大家回顾自己读过能记得上来的书,是不是就是书中某些只言片语的亮点,而这些亮点在某种程度上是刺激自己思维的那些闪光之处?


这些当时能够打动你的,带给你思考的语句观点需要你去读书时候立即画出来,成为读书笔记的一部分。


还有什么亮点你需要记得呢?作者举出来的很好的小故事,可以具体到细节。一方面,万一以后要用,从笔记里翻出来就可以写上。


另一方面,这些小故事因为其趣味性和延展性甚至比观点还要让我们印象深刻,以出其不意的方式左右我们的思想,直至改变我们对世界的认识。


徐氏举了两例,说明何为新闻格式,并一目了然地证明了新闻格式的优长,“中国式新 闻”套路的短处与落后。如此“小书”,能举如此长例,足见作者用心乃在新闻实践。如此写作姿态,实可效仿,尤其是对应用新闻学而言。


—“开山祖”的“开山”作:读徐宝璜《新闻学》眉批


此中眉批是杨保军老师针对徐氏举的两个例子进行点评,其实如果是我们在进行读书过程中,觉得这个例子很不错,可以适当的将这个例子简化概括到眉批里,成为我们记忆“新闻格式”的一个锚点。


(杨保军大佬在画书中的亮点)


03

有大量的自己的看法和心得


记录自己的看法和心得是眉批的主要作用,这实际上是一种主动的读书方法。因为在笔记中写下自己对此书的评论,好像跟作者对话一样。

当你在阅读时候,不可能对一段很触动的话甚至于打开自己思路的某些很新奇的观点无动于衷,你肯定会有所思所想,用眉批写下在这段话里对作者的质疑或肯定。


当然还有更高级的眉批,写下自己因为看到这段文字而产生的灵感。


一本好的学术书可以让你突然开拓出学术灵感,也或许让你突然就解决了一部分之前关注的问题;或者是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所学来将作者的理论往前推一步。


总之这些,都是刹那间的想法,需要立马记录下来,眉批就是承载这些灵感和评论的形式。


而且人总是对自己思考过后的某些痕迹留有印象,即使多年以后重读、翻阅笔记,你可能还会想起当时自己的所思所想,这些心得灵感对自己来说,其实比原书更有价值。

对一个确定的社会时代来说,如何认定什么是正常的什么是不正常的,有所谓科学的社 会学根据吗?它与社会中不同主体的认定之间是什么关系?涂尔干的回答是不清晰的。


最普遍的结构形式,是最可能的现实化形式,因而也是众多可能中最大的可能,因而往往也是最优的。现代社会中市场经济的普遍化可能说明它是最有优势的经济体制方式。


问题是一个社会是否在整体上正常(一定时期),是当下无法评判的,可能只能放在一 定历史尺度上才能做出回答,涂尔干的方法是失效的。


——现象学味道的涂尔干:直面事实 《社会学方法的准则》眉批


杨老师对涂尔干《社会学方法的准则》中的一些观点的质疑和批驳,是他在阅读思考之后眉批下的,相信对于杨老师本人来说,这也是对他一些想法的梳理和巩固。


04

发现这本书和以前读过的其他书或文章的联系


当我们学习新的知识时,需要保持一份小小的敏感度,不断用自己的认知框架去串联新的知识。


比如一旦发现一个有意思的新课题并且读了这方面的书,要主动或者被动地多次与这个课题相遇。这也是主动的去学习获得新知的过程哦!


而且如果你读过的书(尤其是专业书)多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现书与书之间是存在联系的。


尤其是现代人写的书,真的很少有一本书的思想完全独立于世界且仿佛横空出世、独自思索了数十年,相反真正新的知识往往都是建立在旧的知识之上,是对旧知识的批驳或者继承发展。


当你在读手里的这本书时,可以思考:相同的问题在别的书里是怎么说的?我所知道的其他的书里有没有正在更新的证据支持或反对这个问题的结论?


并且好好思考且要找到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把他们记录在眉批上,重点标记下。

然后其实还可以再做进一步深入的工作,就是将类似观点和理论的书籍链接到一起,做一个理论的知识梳理。


只要坚持不懈的话,你很快就会有一个个人的学识框架。

“对于大多数知识领域而言,历史—社会过程都具有实质性的重要意义”;“每一种艺术形式只有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才可能出现,而且表现出那个时代的特征。这种适用于艺术的说法,在进行必要的修正后,也适用于知识”。


这是曼海姆知识社会学理论提供的最重要的思想,也是他提供的从社会学角度观察分析社会知识现象最重要的方法论观念。


说得更简单一些,曼海姆知识社会学观念的实质就是,知识是社会的产物,社会知识(主要表现为社会科学、人文学科)更是社会的产物。只有理解了一定社会的基本结构关系,才能真正理解其知识表现;而从动态角度看,只有理解了不同时代间历史演变的结构变迁,才能真实理解不同时代社会的知识现象。
社会—知识—社会的关系,本质上就是存在与思维的广泛关系,就是思想与对象及其对象环境的关系。马克思在宏大视野与哲学层次上实质性地讨论了这种现象,曼海姆则在中观的社会学层面上分析了这一现象,而更为精细的关系考察需要知识社会史及现实的梳理与分析。
在知识社会学视野中,意识形态是中性意义上的整体描述概念,指的是一定社会整体的 意识形态(与马克思的用法不同)。
—“意识形态”与“乌托邦”:“偏向性”的观念和认知《意识形态与乌托邦》眉批录

杨保军老师在《意识形态与乌托邦》的眉批录中把曼海姆的理论从社会学层面分析并且用马克思在哲学层面对社会知识现象的分析做横向对比,这也是知识与知识的串联。


我们以后读学术书的时候也要善用这样的原则,理论的常青树就越长越茂密~


以上就是用眉批做好读书笔记的四种遵循的基本原则啦。大家可以去尝试下好不好用!


还有要和大家强调的是,书不可以只读一遍哦~对于很重要的书请务必要读两遍,甚至三四遍。其实读书的第二遍和第三、四遍的目的就是为了这些心得、灵感和联系。


当我们在第一次读一本书的时候,往往会陷入作者的思想之中,我们脑内的CPU高速运转的来理解作者的思想和观点,反而没有那么多的余地去思考和跳出书本联系。只有当你读第二遍的时候,才能有闲情逸致地去发散思维、发表意见。


第一遍读是为了陷进去,获得作者的想法,尽量贴近作者和书与之进行对话;第二遍读是为了跳出来,获得全知的视角,努力发表自己对书中观念的看法。


还有第三遍第四遍…这些都是你回顾知识寻找灵感的时候。

另外我们为大家准备了杨保军老师的3篇眉批录,快来领取吧。(也可以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跳转链接获取)

➤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mlbVOJOu5-Z494TWQEaW9g


➤ 提取码mhka

希望大家都能高效率的阅读学术书,并在做眉批中找到阅读的快乐~



 参考书目:
[1]杨保军.“开山祖”的“开山”作——读徐宝璜《新闻学》眉批[J].新闻记者.2017(04): 4-10
[2]杨保军.现象学味道的涂尔干:直面事实——《社会学方法的准则》眉批录[J].新闻记者.2017(12): 87-92
[3] 杨保军. “意识形态”与“乌托邦”:“偏向性”的观念和认知——《意识形态与乌托邦》眉批录[J].新闻记者.2017(09): 86-96
[4]万维钢.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 303-328

-END-




觅游21全程班

 全程班开班啦,速速报名鸭!

【通识核心课+院校辅导】模式,全面建构课程体系,助力你高分上岸!
👇👇👇


 报名咨询  觅游单单姐或觅游lulu学姐


danjievip4

meetyouky666




全程班榜样







往期精华








我知道,你“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