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遇到这些老师的译作打折,千万别犹豫

觅游 大羽 觅游新传考研 2022-07-27

原创作者丨觅游 大羽



还有不到9个小时,就是618了,在这个被建构出来“购物节”,你想买点什么呢?


作为一个脚尖碰触到学术圈边缘的“读书人”,自然是要趁这个时候屯一点书了。

众所周知,新闻传播学是一门舶来学科,这门学科的大部分要义,都来自于西方学者的著作之中,而国人对这门学科的认知,也基本上是建立在这些著作的中文译本之上的。


这些译作有好有坏,相信很多小伙伴也都有过被烂翻译折磨得痛不欲生的经历。


一本好的新闻传播学译作,除了原著足够优秀之外,还需要满足两个条件:


译者在新闻传播学领域有深厚的学术积淀;❷译者要有足够出色的外语水平


按照这个标准,根据个人阅读经历,推荐以下一些老师的翻译作品。这些老师都是新闻传播学界的知名学者,下次你再看到一本翻译作品的译者栏印着他们的名字的时候,你应该意识到:这是精品认证标志


何道宽


何道宽老师可以说是新闻传播学翻译界的“扛把子”,年近古稀的何老师一生翻译了近百部专著,总字数超过2000万字。


这个字数是什么概念呢?相当于3部“金庸全集”,或者40本《范式与流派》。


这些翻译作品中,包含了新闻传播学科大部分奠基性作品。


比如施拉姆的《传播学概论》;拉斯韦尔的《传播的结构与功能》;麦克卢汉的《理解媒介》、《机器新娘》;英尼斯的《帝国与传播》、《传播的偏向》;波斯曼的《技术垄断》;彼得斯的《交流的无奈》;爱德华·霍尔的《无声的语言》……


此外,在何道宽老师的译作中,你还会看到诸如《与社会学同游》、《裸猿》、《游戏的人》等社会学、生物学的著作,体现了一位新闻传播学名宿的跨学科视野。


在何道宽老师的这些译作中,媒介环境学学者的作品占了大多数。在这些作品中,最值得一读的自然是麦克卢汉的《理解媒介》。


何道宽老师多次对这本书的翻译进行过修订,先后出过三个版本,最新版是2019年出版的55周年增订本。



这是一本大部头,读过的人大都会觉得这本书非常难读。究其原因,在于麦克卢汉语言的非线性特点。


作为口语文化的支持者,麦克卢汉反对印刷文化导致的线性思维,所以他的文风也是非常跳跃的。


读《理解媒介》这本书,正确的方式并非从头读到尾,而是想起来就随便翻几页,偶尔冒出来的几句闪着金光的句子会激发你的思考。


当你把这本书以碎片的形式在脑海中拼成一副画面时,或许你就能体会到麦克卢汉的智慧了。


展江


展江老师和何道宽老师可以并称为新闻传播学翻译界的“双子星”。


展江老师同样翻译了很多奠基性的作品,比如帕克的《移民报刊及其控制》、施拉姆的《传媒的四种理论》、哈钦斯委员会的《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等等。


展江的译作中还包括很多大部头,比如埃默里父子的《美国新闻史》、梅尔文·门彻的《新闻报道与写作》、埃姆·格里芬的《初识传播学》等等。


其中,我强烈推荐你去看一下《初识传播学》这本书。这是一本西方的传播学教材,对传播学理论进行了全景式、通俗化的展示。

书中对理论的阐释采取的是循循善诱的方式,通过各种生活中的案例、影视作品中的故事,让你在思考中理解各种深奥的传播学理论。


不要被这本书的块头吓到了,无论你是刚刚三跨小白,还是已经学过新闻传播学几年的“老鸟”,对这本书都能够轻松上手,而且一定能有所收获。


刘海龙


大部分人对刘海龙老师的认识,可能还停留在《范式与流派》上。

其实,海龙果老师的译作也十分丰富。其中包括既学科奠基性作品《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里程碑》、《至关重要的新闻》,也有比较新的新闻理论作品《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和《真相》,还包括诸如《传播理论导引》等优秀的西方教材。



这其中,如果只能选一本来读,建议你看一下科瓦奇和罗森斯蒂尔的《真相》(其实刘海龙老师并非这本书的译者,而是校对)


这本书和《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是姊妹篇,如果说前者主要是写给新闻工作者的,那么《真相》就是写给每一位公民的。

在这本书中,作者介绍了分辨信息的六步质疑法。身处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身边充斥着大量冗余信息、充斥着各种谣言。


如何分辨信息的真伪,从中筛选出我们需要的、且值得信任的信息,这是每个信息时代公民的必修课。


今年有一本《后真相时代》比较火。其实,这本书里面的道理,多年前就已经被科瓦奇在《真相》中讲透了。


顺带提一句,据刘海龙老师在微博透露,他翻译的戈夫曼的《精神病院》一书,应该也快出版了。


在戈夫曼的著作中,《精神病院》的重要性不亚于《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无奈一直没有大陆的译本,台湾的译本要400多新台币(穷人哭了)……总算等到刘海龙老师出手,也算是有生之年系列了,值得期待一下!

胡百精


“胡长白”老师是人民大学的又一位男神,是公共关系领域的权威学者(现在还是人大新闻学院的院长),相信他的《公共关系学》、《危机传播管理》等教材也是很多小伙伴必须要肝的参考书。


胡百精老师的译作主要有三本:《舆论的结晶》、《宣传》、《制造认同》。这三本书的作者是一个人:爱德华·伯内斯。


伯内斯被称为公共关系学之父,他的舅舅是大名鼎鼎的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所以在洞察人心这方面,伯内斯可以说是有家学渊源。



现在我们能看到伯内斯的这些书,其实非常不容易,要知道,这些书即使在西方,也一度是禁书。


原因就在于,曾经记者采访纳粹宣传部长戈培尔的时候,发现伯内斯的这些书被放在戈培尔书房中比较显眼的位置。

伯内斯书中关于通过操纵符号来制造认同的一些理论,也被用于纳粹控制舆论、污名化犹太人的行动之中。

所以在战后,伯内斯的这些书一直被视为“邪恶”的东西。对于这些操纵人心的“邪术”,你没有兴趣了解一下吗?


胡泳


如果你对互联网感兴趣,应该在很多书上见过胡泳这个名字。


胡泳老师是我国最早研究网络传播的学者之一,他翻译的很多作品,都是互联网领域的畅销书,如《人人时代》(旧版译为《未来是湿的》)、《认知盈余》、《知识的边界》等等。


不过在他的这些译作之中,最重要的应该还要数尼葛洛庞帝的《数字化生存》。


这本书最早在1997年被胡泳老师翻译引入国内,为国人全方位地展现了数字时代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本书的预测之准确,可以从一个侧面得到印证。直到现在,还有不少学校的考研真题中会出现“数字化生存”这样的名词解释。


2017年,这本书出了20周年纪念版,新版补充了胡泳、吴伯凡等互联网研究者的最新解读。


定价也从20年前的16.8元涨到了68元(价格变化折射出我国二十年来的经济发展成就)


邓建国


邓建国老师翻译的《对空言说》,最近几年一直比较火。这本书此前有何道宽老师的译本《交流的无奈》。


虽然邓建国老师的译本做了不少优化,不过要啃下这本书,没有一定的思想史和哲学史的基础,还是比较困难的。


如果你是个“小白”,我推荐邓建国老师的另一本译作给你:《认识媒体》。



这本书和前面的《初识传播学》同属于“后浪大学堂”书系(这里的后浪是一个非常厉害的出版公司,和B站纪录片没有任何关系),这套丛书的有两个特点:通俗、大部头。


《认识媒体》这本书以媒体为核心,介绍了图书、报纸、杂志、电影、音乐、广播、电视、互联网、电子新闻、公关、广告等十余种媒体以及相关行业的发展历程,并分析了这些媒体形态的现状与问题。


如果说前面的《初识传播学》是形而上的理论,那这本《认识媒体》讲的就是形而下的现实。


常江


这位集才华与颜值于一身的老师应该是很多小伙伴学术追星的对象吧。


常江老师的所有作品都值得一读,无论是他的博士论文《帝国的想象与建构》,专著《中国电视史:1958-2008》,还是译作《舆论》、《文化理论与大众文化导论》……


根据前面的套路,你应该知道像《舆论》这种近些年比较火的书不会作为我今天的主推对象。



我这里要推荐给你的,是迈克尔·舒德森的《发掘新闻》。


我们一提到新闻,自然而然地会想到新闻应该真实、客观。但是你想过没有,新闻为什么需要做到客观呢?


站在现在的立场,你自然会觉得新闻客观是天经地义的。


但是如果你稍微有点新闻史的常识,你应该知道,在党报时期,新闻是用来宣传党派观点的,新闻天生没有什么客观可言。那么客观性这种观念是怎么出现,又怎样演化为如今新闻界的铁律的呢?


《发掘新闻》这本书就是从社会史的角度来回答了这个问题。


今天推荐这本书,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便宜。


陈昌凤老师和常江老师师生二人是在十几年前翻译这本书的,那时候书还没有现在这么贵,而且这本书本身也很薄,加之一直卖得不错,没有绝版,所以价格十几年来也一直没变。


那这本书对于618的意义是什么呢?👇


凑 单 神 器 !




 结语 

今天推荐的这些书,难度大多属于入门级,不过有些对于准备考研初试的同学而言仍有难度。


这份书单的目的,其实并非让你趁着打折“买书如山倒”,而是想要告诉你,新闻传播学不只是你眼中的那几本需要背诵的教材,这门学科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如果你是已经上岸的研究生,恭喜你,现在你可以没有约束地在这个世界遨游。


如果你还在备考,也不妨抽空和这些思想稍微接触一下,相信你也会被他们点亮。


-END-




觅游21全程班

【通识核心课+院校辅导】模式 

全面建构课程体系,助力你高分上岸!

👇👇👇


 报名咨询  觅游单单姐或觅游lulu学姐

danjievip4

mylulu03




全程班榜样







往期精华








我知道,你“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