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见了几百位流浪汉,发现了这件非常“活在当下”的事情,它让人感觉幸福
“画画的时候,应该把自己当个疯子,
不要担心结果,只是自由地去画。”
文 | 安妮兔
为什么人人都可以画画?
“画画,重要的不是你去上了哪家艺术名校,你买了哪个牌子的颜料和铅笔。”
谭绷绷试图跟许多人解释这个问题。
“很多人害怕自己画得不好,画得不像。可是画画重要的是释放你自己内心的世界,而不是对错,画画没有对错。
设置对错的是你自己。没人在苛责你,是你自己捆绑了自己。”
谭绷绷的名字里有个“绷”字,可她不是个紧绷绷的、自我捆绑的姑娘。
没有上过正经的艺术院校,却成长为生机勃勃的野生插画师。
谭绷绷的画里头透着一股毫不慌张的自信,怡然自得的幽默。
她最为人所熟知的作品,也许是喜茶的LOGO。
这个近两年火得一塌糊涂的茶饮品牌,品牌LOGO是一个黑白小人喝茶的形象。
这个形象最初出自谭绷绷之手。
但它远远代表不了谭绷绷。
随身携带工具,谭绷绷几乎随时随地都在作画。身边看似普通的场景、路人,被她寥寥几笔画出来,就趣味盎然。
庸常显得意味深长,琐碎变得隽永。
她用画笔和生活互动,和世界交往。生活和世界也因为她的观察注视和独特表达,自行为她敞开了。
1
野生插画师
喜欢谭绷绷的人挺多。
前段时间,她在上海衡山和集书店办个展。主办方为她安排了一个分享会。令她吃惊地是,有不少人专程从外地赶来看她。
头发黑长直,瞳孔黑白分明,皮肤小麦色,笑起来露出虎牙和酒窝——现场的谭绷绷看起来和网络上流传的照片没什么差别。
大家问了她不少“很专业”的问题,比如透视怎么处理,怎么配色。
“我从来没有专门学过画画”。
谭绷绷老老实实回答,
“配色就是来源于生活,比如黄色,黄色有很多种,我会选我喜欢的,树是绿色,可能很多人会选接近的绿色,我会选我觉得好看的绿色。
还有构图、结构,我就是眼睛看到怎样就怎样画,全靠仔细观察。”
——这是个名副其实的“野生插画师”。
画画是谭绷绷小时候的爱好,后来因为升学压力,基本也不怎么画了。
她从来没有想过要把画画当成来学,在大学念的是学前教育专业。
让她重新拿起画笔的,是一些小小的火花。
那是毕业工作后的一次偶然。谭绷绷有天晚上下班回去,看到了一部草间弥生的纪录片。
被精神疾病折磨的草间弥生勤奋作画——那个场景让她瞬间想起了自己小时候作画的情形。
“她铺了张大大的纸在上面专注作画。她专心表达自己,从来不去看别人在创作什么。”
那天,谭绷绷立刻跑到外面买了三支笔回来。
再次拿起来画笔,她立刻就跟小时候的感受联系上了——“哇!这是我最喜欢做的事!”
谭绷绷开始画身边的朋友和同事。“开会走神,干脆画他们,有人说了有意思的话,就画出来。”
她把这些画发在朋友圈,“把朋友们吓死了,但他们好像也还蛮喜欢的。”
“就是自己在做一个让自己很开心的事,分享出去,别人也觉得开心,大家就联结上了。”她回想。
谭绷绷发在朋友圈的画作吸引来了《城市画报》的合作邀约。
她开始为杂志画插画。插画与商业的结合比较容易,一些商业机会也找上门来。
那段时间,谭绷绷才开始严肃思考画画这件事。有天她跟一个很了解自己的好朋友闲聊,
“她说你就是个艺术家啊。我当时其实也这么觉得,但不是那么肯定。”
过了一段时间,谭绷绷跟朋友说,她辞职做艺术家去了。
2
“插画师滤镜”下的庸常
谭绷绷画的全是庸常的事物。
在上海的个展上,她展出了自己画的“遛狗”系列插画。
这个系列的主角是形态各异的人和形态各异的狗。
高的、矮的、胖的、瘦的、男的、女的,什么样的人都有,他们抱着、牵着、扛着自己的狗,或坐在公园长凳,或伫立路口,或行色匆匆......
谭绷绷画出来的这些场景,看似平常得不能再平常,却像一张张被加了滤镜的照片。
它们拥有了某种氛围,有让人挪不开眼的吸引力。
谭绷绷喜欢狗,自己也养了一只狗。在智利生活的时候,她发现本地人特别喜欢养狗。
“早上、下午,到处都有人在遛狗。
智利人对流浪狗很好,会给他们穿衣服,给他们提供干净的水和粮食。
感觉人跟狗狗的关系很和谐,大家各自以人和狗的身份相处得很自在。”
她有次突然想要把狗绳画成红色,其他部分都画成黑白。
“画完觉得,这个绳子很有象征意味,连起了人和狗的关系,这个系列的想法就成型了。”
谭绷绷对周遭的一切感到好奇,尤其是人。
在机场候机,在咖啡店等人,这是别人觉得无聊的时候,谭绷绷却爱死了这样的时刻。
她坐在人群里,像一台高精度的摄像机,贪婪观察着周遭。
旅行中,她也无时无刻不在画画。
在乌拉圭,她去了当地有名的海滩。到了暑假,巴西、阿根廷人都会跑来这里度假。
谭绷绷就混迹在当地人中间,在海滩坐上一整天,“就是在看他们在干嘛。”
所以她画了一些他们穿着比基尼看书、放空、嬉戏、走来走去的状态。
“人会追求戏剧性,所以喜欢看电影、阅读小说,但如果仔细观察生活,会发现实际上很多看起来日常的生活场景其实就是一个个文学场景、电影场景。”
有一次,谭绷绷在路上看到一个带着伊丽莎白圈的小泰迪,遛狗的人使劲拉,狗狗就是不愿往前走。
她觉得这个场景有意思极了。
“这些片刻会让你联想到很多,里面潜藏着一些幽默的意味”,谭绷绷擅于捕捉这些“当下”。
在她眼里,每个人都值得画。每个人吸引了自己目光的人都可以画。
所以,她画她和朋友一起吃饭时的对话,画朋友浇花的样子,画朋友的婚礼,画和她一起旅行的人……
“大部分时候你其实很难真正在日常生活中看到身边的人,画画可以帮你看到更多。
很多时候,创作的意义不是之前就知道的,而是创作完之后才清楚的。”
3
每个人都可以画
几年前,谭绷绷开始“教”别人画画。
但她觉得自己只是帮助了无数人战胜了他们心里的焦虑和恐惧,放开自己,不在乎结果地去享受绘画这件事本身。
“去提醒他们,他们究竟有没有好好地观察过自己的生活。”
“画画的时候,应该把自己当个疯子,不要担心结果,只是自由地去画。”
谭绷绷希望有更多人拿起画笔去画画。不是为了成为画家和艺术家,而是为了享受。“绘画是恐惧被驯服的明证。”
没有人的生活不值得被画下来。
她曾经走进智利贫民窟,为当地的罪犯和流浪汉做了一个月的艺术治愈者。
她鼓励他们拿起笔来画画,用艺术找回生活的希望。
谭绷绷教他们跳出来客观地观察和审视自己。让他们画出过去、现在、未来的自己。
这需要有勇气客观面对自己的过去,克服恐惧去面对那些自己曾反复咀嚼沉湎其中,或者逃避不愿意面对的那些。
“心里隐隐约约知道一些事情,画出来会更加明晰。”
她发现,“很多人甚至根本没有人想过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流浪汉们在画画的时候,内心被松动。谭绷绷记得其中的一位。
他有酗酒、吸毒的问题,情绪自控能力很差,家人离开了他。他告诉谭绷绷,自己开始思考想要过什么样的人生,怎样过得有意义。
他尝试找工作,萌生了去帮助流浪汉的机构工作的想法。他想要帮助那些和他有类似经历的人。
谭绷绷见了几百位流浪汉。她发现,绘画真的是个自由的事情,真的每个人都可以画。“即使是给墙绘主体涂色,他们也很乐在其中。”
“画出来的过程就已经在疗愈自己,这个行为本身就是疗愈。”
——画画和写作等其他创作一样,是靠近自己的过程。
而且,它是个非常“活在当下”的事情,可以让人感觉幸福,体会到“心流”。
前不久,谭绷绷去巴黎见了几位艺术家朋友。大家聊得深入,才发现虽然几个人看起来都是活得很开心的人,但实际上各自都在成长中深受压力,甚至遭遇暴力。
“长大以后才发现,这些其实是无法接受的。我们这样的人,不做艺术怎么活得下来。”——他们互相打趣。
4
被画笔拓宽的世界
这些年,作为自由插画师,谭绷绷有了更多机会在全世界各地四处走动。
美国、智利、阿根廷、秘鲁、玻利维亚、乌拉圭、法国、意大利、西班牙、东南亚的许多国家.......她前往大部分目的地都是带着工作去的。
她遇到各种稀奇古怪的事和人,斯里兰卡的当地土豪、清迈的小学生、巴厘岛享受日光浴的游客、新加坡植物园里睡觉的人……
她喜欢这种状态。“我们看书、看电影、看攻略,看到的都是创作者的世界。我更喜欢一手信息。”
这些一手信息都在她的作品里反映了。她随时随地作画,她用自己的眼睛观看,描绘出了自己的世界。
坚持自己的独特风格,谭绷绷创作也取得了商业的成功。她觉得自己好像一直以来都没有遭遇过商业逻辑的破坏性介入。
这是一个互相选择结果。
“我很清楚自己不是学院派插画师。很多品牌就是要找一个插画师,要你模仿,或者让你画出来他们的点子。我觉得那有什么意思?
我之所以喜欢画画,是因为喜欢创造的感觉。”
所以,谭绷绷会接的商业机会都是双方都会互相认可,可以在商业要求和艺术风格之间取得平衡的。
谭绷绷经历的最大挑战来自自身,“每隔一段时间,对自己的创作就会有质疑,觉得好像自己画得不好。”
她对自己的创作有要求。
“有的创作者有爆发点,有低谷,甚至昙花一现。艺术家不断学习和成长很重要。你的创作停止了,很有可能是你的这个人停止成长了。”
目前旅居在智利,在当地遇到的艺术家朋友给了谭绷绷许多启发。
她和三个艺术家一起成立工作室,每天大家在一起创作。
其中有一位30岁的智利艺术家,他不会只研究艺术理论、欣赏艺术品,他会去学德语,学印染、织布,收集栽培多肉植物,每个星期去看心理医生。
“他觉得创作是一个了解自己的过程。”
还有一位波兰艺术家,她是一位四五十岁的珠宝设计师。每天早上谭绷绷到工作室都会看到她已经在工作了。
她会一直工作到晚上七八点钟。“艺术家真的不是灵感来了就画几笔,没灵感就吃吃喝喝的那些人,他们会一直练习,保持创作的状态。”
谭绷绷觉得,自己房东女儿的生活正是她理想中的生活。
“她靠创作过上了不错的生活。
她住在森林里的木屋,旁边就是工作室,每天她都在里面工作。她非常专注,百分百肯定自己在做的事情。”
“他们年轻时也许也经历了我正在经历的,他们都这个年纪了,仍然在勤奋创作。”
看着他们,谭绷绷的不确定感被吹散了。
她只想拿起画笔,什么都不畏惧地去画。
本期作者:安妮兔 ,对人类无比好奇的人类,探险者,写作者,印度爱好者。拥有公众号“安妮兔的博物馆”(ID:Annie_bunny)
-END-
推荐阅读:
▼ 点击“阅读原文”,开启虚度美学会员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