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宝安“宝藏”|龙津石塔,古盐场历史的见证者...

文体君 宝安文体旅游通 2019-04-04


文化 体育  旅游

宝安官方资讯发布平台


又是新的一周啦!

我们的“宝藏”之旅准备出发~

欢迎大家乘坐“宝安号”动车组

本次列车是由深圳开往宝安的B31次列车

列车途径31个站

请您根据个人喜好随意入座

开始我们的寻找“宝藏”之路


深圳


宝安



接下来

列车即将到达本次旅程的

第十一站


龙津石塔



龙津石塔位于深圳市

宝安区沙井街道沙四社区一巷19号对面

建于南宋嘉定十三年(1220年)

1984年维修

石塔用粗砂岩雕刻而成



这座塔有哪些特别之处?

又是如何成为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起来看看龙津石塔的“前世今生”

前世传奇

深圳之北的沙井镇,经济繁荣,是一个古文化大镇。镇中保留的古代建筑计有大住宅、炮台、祠堂、私塾、庙宇、碉楼以及古塔等等,是非常丰富的建筑组群。


在那么多的古建筑中

比较重要的是一府石塔

塔虽然不算太大

但是塔上雕刻体现出许多佛教特征


这座塔建于南宋嘉定十三年(1220年),至今已有八百年历史。归德盐场盐官承节郎周穆为防龙津河水患,在盐场官署旁的龙津河边建造了一座龙津石塔,又称花塔公和渡头石塔。


塔身正面为深浮雕释迦半身像,左侧为“双手合十”、右侧为“仗剑除妖”浮雕。塔身下部为梵文咒语,已磨泐不清,背面刻阴文款:“嘉定庚辰立石”。


这是佛教文化中“宝塔镇河妖”信仰与地方文化中“只有神仙才能制服水怪”观念相结合的产物。


此塔非常之小,大概一米高,不要说古建筑,就是在古雕塑中也只能算是小型的。然而,就是这样一块鲜为人知的小石头,在张驭寰所著《中国佛塔史》中却专门用了一个章节来介绍,足见其历史、艺术价值的不菲。



外形特点


塔座平面呈方形,长、宽均为0.56米,高0.29米。须弥座四角浮雕竹节角柱,正面刻宝相花万字。

塔身长宽均为0.44米,高0.6米,正面有佛龛,龛内浮雕半身佛像,螺髻,长圆形脸,突眼,高鼻,小口,双耳垂肩,身披袈裟,手印相为初佛光泽真言手印。



塔身左右两面亦有弧形龛


左龛的上部有双手合十图像,此为合掌手印。下有阴刻楷书四行十字真言。

右龛的上部浮雕一只手,手提宝剑,称宝剑手,即“仗剑除妖”,下刻阴文四行十六字经文。虽年久风化,经文字迹不清,但依稀可辨。葫芦形塔顶和塔身等保存尚好。

这座古塔,是宋归德盐场大使承节郎周穆任职归德场的历史见证。


石塔平面方形,高约一点八米

台基四转角刻莲节柱,正面刻出了壶门

塔身亦做方形正南面刻出较深的龛

再刻佛像半身,从其手势来看

是“捏二伸三”,这种手势,即是妙音天


塔身东面,偏上部,仍做龛面,龛中一只手斜握一把长剑,此剑名曰“慧剑”,能斩断一切烦恼,威力甚大。



防火檐


塔顶做四坡水,檐子平而直,檐下做混檐,即古代建筑的防火檐。塔尖用一个宝珠收尾。


这座石塔的造型与雕刻,内容很丰富,基座上和塔身上刻出许多壶门式样,也有的略作变体,它是佛教上经常运用的一种图式样。


从南北朝到明清时代在石塔上、建筑上普遍地运用。另外即是塔檐用“混”檐。这是一种简化手法,也是檐子下端的一种做法,其实它是一种防火檐。


在南宋时代短短的一百五十年间,能在沙井建造方形石塔,据当前所知,除宝筐印塔、无缝塔之外,即是在单层塔中,做方形石塔也是一个孤例。这是佛塔向风水塔功能转变的早期实例。1984年,当地群众在原塔基前重建塔座,将残存塔身等安放基上。



龙津石塔,古盐场历史的见证者


龙津石塔与深圳历史见载

最早的盐官周穆有莫大的关系


宋时龙津渡头是沙井河口,河口外是波涛汹涌的海水。巨浪时常冲至岸上,肆虐河两岸,使人立驻不稳,贩主难以驻扎开市。在宋嘉定年间(1208~1224年),派驻此地的盐官承节郎周穆倡议各界捐款修筑大桥。经过筹备、施工,终于在1220年夏天,一座横跨龙津河两岸的石拱桥宣告落成,桥取名为龙津桥。


如今的龙津河只是一条小水沟了


怎料在大桥建成庆贺之日,适逢连场暴雨,上游洪水泛滥,势头凶猛的洪水与海水直接冲击新建大桥,大桥随时都会倒塌毁坏。

周穆及众人眼见水势汹涌,随即召集众乡绅商议,从云溪寺请来高僧到现场察看。经高僧提议,在桥侧立一座经过施法并刻有经文和咒语的石塔,以镇水患。



石塔建好以后,海水立即停止肆虐,常年风平浪静。渡头两岸成了渔民、盐民和蚝民经常驻足的地方。加上有桥又有塔,风景格外秀丽壮观,来往的人流越来越多(据说这种渡头两岸的繁荣一直持续到清代),渐渐成了商客赶集的街市。


今生故事


800年前周穆所经营过的盐场,几经兴衰,风光不再;

宋以来的五大盐场归德、东莞、黄田、官富、叠福,到了明代深圳地区只剩下东莞盐场和归德盐场了;

清康熙禁海“迁界”,盐场尽荒;

到了1998年深圳最后一个盐场大鹏龙岐盐场停产,深圳从此不再产盐了;

现在,唯有古老的龙津河与石塔在向世人印证这段沧桑的盐城史。


龙津石塔是深圳市现存最早的地面建筑石塔,至今已有790多年历史,而且是深圳历史悠久的确凿物证。其造型有唐代遗风,是研究深圳地区宋代以至唐代建筑实物的例证。


同时对于研究这一时期深圳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情风俗,也有重要价值,是深圳地区不可多见的古代建筑雕刻的艺术珍品,为研究沙井及深圳地区的地理变迁及水系走势提供了实物资料。


经专家认定,龙津石塔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文物价值,是深圳和沙井历史悠久的确凿物证。


1984年,当地群众在原塔基前重建塔座,维修好石塔。

2000年沙井镇政府将龙津石塔列为镇级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宝安区人民政府又将其列为区级文保单位。

2015年12月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它是深圳现存年代最早的地面建筑。

如果大家有什么想问的,想深入了解的

可以在下方留言哦~

关于“宝藏”的更多消息

记得每周准时打卡哦!



更多

内容


这里有宝安“宝藏”的相关知识点哦!


宝安“宝藏”第一站--王大中丞祠


宝安“宝藏”第二站--绮云书室


宝安“宝藏” 第三站--凤凰古村


宝安“宝藏” 第四站--黄氏宗祠古建筑群


宝安“宝藏” 第五站--铁仔山古墓群


宝安“宝藏” 第六站--黄舒墓


宝安“宝藏” 第七站--陈朝举墓


宝安“宝藏”第八站--浪心古村


宝安“宝藏”第九站--文氏大宗祠


宝安“宝藏”第十站--曾氏大宗祠




请关注深圳文体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