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佳人》的生命线:一种农作物在美国佐治亚州的兴衰史
文丨洪纬
思嘉∙奥哈拉长得并不漂亮,但是男人们为她的魅力所迷住时,就不会这样想了。
如果你读过美国经典名著《飘》,或者看过美国经典电影《乱世佳人》,那么你也一定不会忘记思嘉的风情万种,不会忘记她对艾希礼的痴情,不会忘记瑞德为之付出的一片真心和关爱,也不会忘记媚兰的温婉大方和对她的守护。
▲电影《乱世佳人》剧照
故事发生在1861到1873年之间,美国发生南北战争和战后重建时期的佐治亚州。战争时期,南方种植园农场主遭受了重创,失去了一切,金钱、土地、奴隶,还有体面。战争结束后,南方开始重建,他们又面临着传统和新生的冲突。
面对相同的困境,媚兰和艾希礼夫妇自始至终守护着传统的体面,被视为传统南方的代表。同样出身富裕人家的思嘉和瑞德夫妇为了金钱和欲望却无视传统,抓住时机赚得盆满钵满,被视为新生南方的写照。新旧之间的葛藤牵绊和时常爆发的激烈冲突,塑造了思嘉的叛逆和坚韧,造就了人物之间的复杂情感纠葛,令人津津乐道。这对敢于突破自我和向往美好爱情的年轻读者,具有莫大的吸引力。
事实上,小说里还有一样东西贯穿全线。它才是思嘉的挚爱,是她的庇护所,是抚平她创伤的良药,可以让她表现出“明天又是另一天”的豁达,那就是塔拉农庄。“她一想起塔拉就仿佛有一只轻柔而冷静的手在悄悄地抚摩她的心似的。”(《飘》,[美]玛格丽特·米切尔著;戴侃,李野光,庄绎传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第1055页。)
一、塔拉与米切尔
塔拉农庄位于佐治亚州北部克莱顿县的一个叫做琼斯博罗的小镇。它的原型被公认为是位于琼斯博罗东南五英里处的Fitzgerald House,曾经属于《飘》的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Margaret Mitchell ,1900–1949)的外曾祖父菲利普∙菲茨杰拉德(Philip Fitzgerald)所有,亦被称为“乡村家园”(Rural Home)。在琼斯博罗地区,我们还可以找到艾希礼的“十二橡树”村的原型——橡树园(Stately Oaks,或称the Oaks)。
菲茨杰拉德曾是克莱顿县的一个大奴隶主,主要产业便是棉花。他是爱尔兰移民,小说里思嘉的父亲也是爱尔兰移民,叫做Gerald,恰好由Fitzgerald后面的几个字母组成。1879年,菲茨杰拉德去世前一年,他立下遗嘱:如果他的任何子女或后辈成为寡妇或生活贫困,他的农庄就是他们的“避难所”。小说中,塔拉也是思嘉的避难所。
米切尔和她的哥哥童年时期在“乡村家园”度过了许多美好时光,听阿姨们追忆往昔。这段经历对于米切尔撰写《飘》有着深远的影响。在《飘》中,除了思嘉和她的生活圈里的人物是虚构的,其它推动历史进程的人物都是真实存在的,比如北方联邦的谢尔曼将军和南方联盟的李将军等等。
米切尔叙述故事时完全遵循了历史事件发生的时序。甚至在地理方面,比如塔拉所在的琼斯博罗和周边地区的描述都非常细致准确。故事简直可以以假乱真,让当地读者认为就是周遭往事。为此,米切尔不得不通过一切可能的途径告知大家,人物和房子都是虚构的,而非真实。
不管她如何努力解释,但故事的背景的确毫无虚构成分。与“乡村家园”一样,与南方的许多种植园一样,塔拉的主要农作物也是棉花。棉花是思嘉和瑞德的生存之本。当北方联邦攻占亚特兰大时,回到塔拉避难的思嘉为养活一大家子心力交瘁,唯一能够维持生计的方法便是摘棉花。瑞德也曾经在战争时期囤积棉花,等待时机以高价抛售,由此发了横财。
棉花不仅给塔拉带来了生机,也给美国带来了巨额财富,更是融入了棉花种植园里的每个人的身体里、血液里,无处不在。《飘》肆意地散发着棉花的气息。思嘉的根扎在这血红的土壤里汲取生机,就像棉花一样。北部佐治亚庄园主家庭的孩子们心目中所关注的事,就是棉花种得好,骑马骑得好,打枪打得准,跳舞跳得轻快,善于体面地追逐女人,像个温文尔雅的绅士喝酒。被思嘉吸引的塔尔顿双胞胎长得就像“难分彼此的棉花荚”(《飘》,第2页)。
棉花造就了佐治亚,也成就了《飘》。建立在棉花帝国之上的《飘》刻画出了美国老南方的精髓,加上故事情节扣人心弦,问世仅六个月,销售量就已经达到100万本,也获得了1937年的普立兹奖。这难免不让后人苦苦思索,为何棉花,这个在印度河流域和南美洲有几千年种植历史的植物,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渗入佐治亚州的方方面面?
▲1950年代左右的Fitzgerald House
▲被疑为玛格丽特∙米切尔站在Fitzgerald House门口(约1920年)
▲建于1839年的“橡树园”种植园遗址
二、萨凡纳的农业试验花园
要了解棉花在佐治亚州的历史,我们必须对佐治亚州的棉花种植历史进行一番梳理。这还得从萨凡纳开始。
佐治亚州是英国人在北美殖民的最后一块土地。1733年,英国人詹姆斯∙奥格尔索普(James E. Oglethorpe)领着一伙穷困潦倒、负债累累的伦敦人,怀揣着伟大的梦想,来到了花儿灿烂、鸟儿啼啭和冬天不算长的萨凡纳河畔。萨凡纳树林茂密,河水源清流洁,鱼儿丰富,有鲑鱼、鲈鱼、鲶鱼,还有许多喜欢在岩石底下戏水的小鱼儿。即使在气温相对寒冷的冬天,飞禽走兽也是举目可望,火鸡成群结队,白尾鹿来往不绝。奥格尔索普非常喜欢萨凡纳,认为它可以与泰晤士河媲美。
抵达萨凡纳后,殖民者们立刻清除了一大片松树林、橡树林,开始定居,建造房屋和防御工事,种植小麦、大葱、芹菜、玉米、土豆、卷心菜以及一些香料作物。彼时,英国的农业革命如火如荼。殖民者们对在英国气候下不可能种植的某些作物怀有强烈的兴趣,比如说葡萄、异国香草、药材和桑树等等植物。
▲美国萨凡纳河
▲英国泰晤士河
作物的生长离不开气候、土壤和适当的耕作方式。刚刚抵达新世界的英国人一方面需要源源不断地往英国输送物资,另一方面还要摸索着如何才能让尚待开发的处女地长出黄金。1734年,公共信托花园(trustees’garden)便在萨凡纳河边诞生,它也将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公共农业实验站。奥格尔索普希望在这块10英亩(四万多平方米)的土地上,找出收益最大的经济作物。
▲信托花园地图
1736年,英国旅行作家弗朗西斯∙摩尔(Francis Moore)受聘担任佐治亚的仓管员(storekeeper)。他一路观察,沿途记录,集成了《佐治亚之旅》。据他描述,信托花园由好几个区域组成,一半地处山头,另一半在山坡和山脚平原,各个区域的土壤性质也有所区别。人行道边种满了橘子树,在视觉上形成了许多方块,方块里种植了大量的白桑,成为佐治亚最大的桑树苗圃。
山顶上,也是花园最招风最寒冷的区域,种植了英国人喜爱的苹果和梨。在比较温暖的地方,比如山坡上,则种满了橄榄、无花果、葡萄、石榴等等适合欧洲南部土壤生长的果树。山坡脚下,也是花园中最隐蔽和最温暖的区域里,种上了许多来自西印度群岛的作物,比如咖啡、可可、棉花、蓖麻等等。花园里还有种植着来自东印度群岛的竹子。他们还曾尝试种植茶叶,结果都不如人意,全都打了水漂。
水稻、烟草和靛蓝这几种植物当时在北美比较重要的经济作物却不受欢迎,因为它们需要密集劳动,必须雇佣大量的劳动力。这些种子一旦落地,佐治亚人就必须像隔壁的南卡罗来纳殖民者一样购买大量的黑奴。这必将违背建立佐治亚殖民地的初衷:禁止奴隶制、实现宗教自由和施行慈善。更何况,奥格尔索普本人也坚决反对奴隶制。
花园的开销主要依靠各个公司的捐款和私人种子捐赠。花园刚成立时,就雇佣了威廉∙休斯顿(William Houston)担任植物学家,年薪200英镑。他的任务不是简单管理花园,而是要从拉丁美洲等地带回种子或者植物幼苗。不幸的是,在任职9个月时,他刚刚抵达牙买加不久,便魂归西去。不久,罗伯特∙米勒(Robert Millar)就取代了休斯顿,前往南美洲收集亚热带种子和药用植物,比如葡萄藤,用于治疗疟疾和发烧、催吐,还收集染色的各种植物等等。米勒在南美的遭遇同样不顺,两度被西班牙殖民者抓获并遣返英国。因此,他收集的植物都没有机会进入佐治亚。几度受挫之后,他于1740年彻底回到了英国。
三、棉花替代了桑树
在信托花园,英国当局和殖民者们最寄予厚望的作物,其实是桑树。他们希望在这块新土地上发展丝绸工业,以满足贵族们对丝绸的欲望。桑树和蚕卵早在1733年就随着奥尔格索普一群人抵达了萨凡纳。然而,养蚕缫丝费时费力,工序繁琐精细,第一批移民们很快便心生气馁,打算放弃。尽管如此,在1739年,他们还是将一批生丝顺利地送往了英国。
丝绸发展不得人心,棉花得以趁虚而入。为了获得奥格尔索普等人的支持,1739年,塞缪尔∙奥斯普尔格(Samuel Auspourguer)在引入棉花时这样介绍道:“这些东西,白人就可以种植,不需要使用黑人。”1740年代,佐治亚的棉花种植业进入了快速增长期。1741年,佐治亚的棉花样品就被寄到了英国。
不幸的是,由于佐治亚的现实气候不配合,加上山高皇帝远,伦敦方托管人的愿望得不到殖民者们的支持等等不利因素,各项农业实验无法逐一推进,信托花园在1742年走向了终点。然而,棉花却在佐治亚肥沃的土壤上长势良好,喜获人心,一路向前。
在当时整个南方农业世界的影响下,佐治亚州,这个不愿意蓄奴的新殖民地,在1751年向奴隶制支持方妥协了。一开始,奴隶交易基本上依靠南卡罗纳的奴隶贩子,到了1765年,佐治亚的种植园主开始直接从非洲贩卖奴隶。于是乎,黑奴被迫大量涌进佐治亚。一百年以后,拥有20个人以上的黑奴和可耕种面积为200到500英亩的农场主,就算是进入了种植园主阶层,当时全佐治亚只有在23个种植园里,达到具有200个黑奴以上的规模奴役200人以上。《飘》里的塔尔顿家就属于非常富有的家庭,他们有一大片棉花地,一百个黑奴和八个孩子,而且还有个在州里数一数二的养马场。种植园主之间也互相买卖奴隶,迪尔茜和普利茜便是思嘉的父亲从艾希礼家买来的。
不可忽略的是,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之前,棉花在佐治亚还未占有一席之地。
棉花属于锦葵科棉花属植物,目前大概有4个种作为商业用途:陆地棉(upland cotton,Gossypium hirsutum),原产地为中美洲、西印度群岛和加勒比海地区;长绒棉或海岛棉(extra-long staple cotton,Gossypium barbadense),原产地为南美热带地区;树棉(tree cotton,Gossypium arboreum),原产地在亚洲地区的印度和巴基斯坦;草棉(Levant cotton,Gossypium herbaceum),原产地位南非和阿拉伯半岛。不过,商用棉花的品种非常之多,超过135个。
按照纤维长度不同,棉花又可分为短绒棉和长绒棉。萨凡纳的试验田里就曾经栽培过一种短绒棉。但皮棉生产效率低下,耗费劳力巨大。1786年,海岛棉被成功引入到佐治亚沿海地带。它的纤维长而细、柔软度好、而且棉纤维和棉籽易分离。唯一不足是它只能适应沿海地带。
▲伊莱∙惠特尼在1800年前制作的轧棉机模型。洪纬 摄,美国伊莱∙惠特尼博物馆馆藏。
▲博尔顿工厂标记牌。历史标记数据库 供图
▲佐治亚州皮尔棉纺厂的纺纱室。美国国会图书馆 供图
1791年,美国生产了大约200万磅的棉花,其中3/4来自南卡,1/4来自佐治亚。1793年,一位耶鲁大学毕业生伊莱∙惠特尼(Eli Whitney)带着校长的推荐函,来到佐治亚州一个种植园当家庭教师。老师没当成,他却发明了轧棉机,大幅度提高了棉花与棉籽脱离的效率。南方人很快便偷偷地复制了他的轧棉机,棉花生产提速,给南方各州带来了巨大的生产利润。1801年,全美的棉花产量飙升至4800万磅,其中南卡占2000万磅,佐治亚占1000万磅,两个州的棉花产量占据了全国产量的一半以上。1811年,佐治亚建成了美国首个棉花纺织厂——博尔顿工厂(Bolton factory)。
到1840年,超过28万名奴隶居住在佐治亚,大概占据了该州40%的人口。至今,非裔美国人仍然占据了佐治亚全州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到1860年,佐治亚州的棉花生产量仅次于路易斯桑纳州和亚拉巴马州。这时,佐治亚已经拥有33个棉花纺织厂,在美国南方仅次于北卡罗来纳州的39个。由于纺纱工业发达,在1861年爆发南北战争之前,人们将佐治亚州与纽约相比,称为“南方帝国之州”。
作为一个小型种植园的奴隶主,菲茨杰拉德到1860年时有34名奴隶,大概拥有总价值为6万多美元的动产和不动产。那么塔拉种植园曾经收获了多少棉花呢?在《飘》中,亚特兰大战乱时期,塔拉累积三年、价值15万美金的棉花被士兵们化作“佐治亚州最大的篝火”,烧了几个小时,把远处方丹老太太家里的黑奴都吓坏了,随即逃跑了。因此,仅仅凭借棉花这一产量,塔拉与乡村家园的财产相当。
问题是,棉花去哪里了?它怎么变成金子?小说中,瑞德经常提到“英国”“利物浦港口”,这与历史完全吻合。佐治亚和南卡等地生产的棉花通常经由河流运输到查尔斯顿和萨凡纳两个港口城市,再通过海运进入英国的利物浦,最终抵达英国的世界棉纺之都——曼彻斯特市。
四、棉花地里的工业运动
然而,这一切都因南北战争而发生了改变。斯文∙贝克特(Sven Beckert)在《棉花帝国》中指出,这是一场震荡整个世界的战争。它让棉花无法运出美国南方,导致了欧洲的棉荒。以至于欧洲的棉产品商人甚至希望南方联盟和北方联邦永久分裂,这样南方便可以继续由奴隶种植棉花。
南方白人也一直在为他们的“棉花帝国”而战,他们组成联盟,与北方对抗。思嘉的第一任丈夫就在1961年加入了南卡罗莱纳兵团,很不幸,他在参战之前就丧身于军营中爆发的传染病。1864年5月,威廉∙谢尔曼(William Tecumseh Sherman)领导的联邦军队从北部进入佐治亚,到了夏末,便进入了联盟腹地——亚特兰大。彼时,《飘》里艾希礼的老父亲和亨利叔叔,还有农场里身强力壮的黑人全都加入了联盟军。
当战火烧遍亚特兰大时,就连一直不看好南部联盟的瑞德也悄悄地加入了联盟军。11月时,谢尔曼发动了他的“向海进军”计划。他们一路偷窃掠夺,摧毁了不少反抗者的农场和房屋。12月份,他们便占领了距亚特兰大东南方向320公里的萨凡纳。1865年初,谢尔曼和他的部下离开了萨凡纳,一路烧杀,抵达了南卡罗来纳州的查尔斯顿。4月,南方联盟投降,内战结束。
战争结束了。可是战争给南方经济带来了严重创伤,青壮年人口锐减,同时,战争也推翻了奴隶制,400万黑奴获得自由,种植园的生产秩序被打破了。
美国为什么会发动南北战争,原因是多方面的,思嘉却有着自己的理解。她看着塔拉时,那颗被瑞德认为毫无思想的脑袋变得深邃起来,她开始否定瑞德的“人们为金钱而战”的观点。她第一次感觉到,人们是为了犁沟整齐的广袤耕地而战,为放养牲口的碧绿牧场而战,为缓缓蜿蜒的黄色河流而战,为木兰树中荫凉的白色房子而战。她开始明白佐治亚州红土地的珍贵价值,认为只有这些东西才值得他们拼死争夺,争夺那些属于他们和他们子孙的红土地,那些为他们的子子孙孙生产棉花的红土地。思嘉认定,人们是为了土地,为了棉花而战。
▲1898年,佐治亚的佃农采摘棉花。美国国会图书馆 供图
在某种意义上,思嘉说得没错!内战之前的南方只有农业,南方人过度地重视建立在廉价黑奴劳动力基础上的农业,完全忽略了工业和交通。常年在南北飘荡的瑞德就曾经说过,北方佬能够在一个星期之内把南方的港口封锁起来,南方人便无法正常将棉花运销到国外去。
艾希礼到了战争前线才看清楚现实,他在信中向媚兰吐露:“他们用空谈、花言巧语、偏见和仇恨,用什么‘棉花大王’‘奴隶制’‘州权’‘该死的北方佬’把我们引入了歧途。”(《飘》,第214页。)他真正体会到,瑞德的见解是基于事实基础之上的。“你是否还记得,因为他说我们很少有铁厂和工厂,棉纺厂和船只,兵工厂和机器制造厂,那对孪生兄弟便要开枪打死他呢?你是否还记得,他说过北方佬舰队能够把我们严密地封锁起来,让我们的棉花运不出去?他是对的。我们是在使用革命战争时代的毛瑟枪对付北方佬的新的来福枪,而封锁线已经愈来愈紧,很快连药品也要弄不进来了……他实际上是说南方除了棉花和傲慢态度之外,是没有什么东西来打这场战争的。现在棉花已没有价值,惟一剩下的只有他所说的那种傲慢了。”(《飘》,第216页。)这正是当时南方农业世界的真实写照!
战争结束之后,重建成为南方的重心。新的劳动关系取代了奴隶制,这一度造成劳工缺乏,棉花产量下降。同时,随着南方铁路网进一步扩张,佐治亚州开始从农业转向工业。在广阔的棉花种植园里,棉纺厂如雨后春笋般林立。如今,昔日的种植园已经成为了历史遗迹。米切尔家的“乡村家园”已经化为乌有,“橡树园(Stately Oaks)”成为驴友的打卡之地。
可惜,目前我没法追溯它们任何与商业生产相关的动态历史。就让我们随机选择一个与它们规模同等大小的佐治亚小型种植园,借此管窥全豹吧。
贾瑞尔种植园(Jarrell Plantation)在南北战争爆发前,只不过是南方50万个棉花种植园当中的一员,1860年时有39个奴隶,占地660英亩。战后,原种植园主扩建了农场,原来的奴隶留下来,订立了新的劳动关系。主人去世后,大部分工人选择另谋他路。回到农场的继承人在1895年顺应时势,选择扩大经营范围,增加了工业,将种植园改造为一个复合工厂,内有蒸汽驱动的锯木厂、轧棉机、木板床和刨床。与此对应的,战后回到亚特兰大的思嘉,发现了重建城市需要大量木材,抓住商机进入木材加工领域,开启了她的工业之旅。
▲19世纪末期,佐治亚州奥古斯塔市棉纺厂的织布室。美国国会图书馆 供图
▲贾瑞尔种植园。种植园参观网站 供图
当思嘉的生意风生水起时,身边人也一个个离她而去。小说结尾,媚兰死了,艾希礼的魂也跟着丢了,思嘉刹那间意识到,自己并不了解艾希礼,并不爱他。她才认识到自己真正爱上的人是自己的丈夫。可是,丈夫也愤然离去了,她陷入了绝望。绝望之余,塔拉再次唤醒了她。
回到塔拉的思嘉,是不是也要继续她的经商之道,将棉纺厂和木材加工厂搬进棉花地呢?万事皆有可能。不过,她或许永远不会想到的是,在1963年,欧洲对棉花帝国的统治结束了。如今的佐治亚,以家禽、鸡蛋,还有坚果、烟草、蓝莓和桃子闻名。
参考文献:
[1]《飘》,[美]玛格丽特·米切尔著; 戴侃,李野光,庄绎传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重印本
[2] https://www.nytimes.com/1973/11/25/archives/the-real-tara-inspires-visions-of-scarlett-and-rhett-theres-real.html
[3] https://www.tomitronics.com/old_buildings/fitzgerald_house/index.html
[4] Jones, Charles Colcock. The History of Georgia. United States: Houghton, Mifflin, 1965.
[5] https://www.trusteesgarden.com/history/historical/
[6]Moore, Francis. A Voyage to Georgia: Begun in the Year 1735. United Kingdom: Jacob Robinson, 1744,P29-32.
[7]Hart, Bertha Sheppard. "The First Garden of Georgia." The Georgia Historical Quarterly 19, no. 4 (1935): 325-332.
[8] Donnell, Ezekiel J. Chronological and statistical history of cotton. J. Sutton & Company, printers, 1872, p23.
[9] https://georgiahistory.com/education-outreach/online-exhibits/online-exhibits/encounter-and-exchange/a-new-encounter-black-slaves-in-georgia/pre-revolutionary-slavery/#:~:text=The%20argument%20for%20slavery%20won,empire%20found%20throughout%20the%20world.
[10]https://www.georgiaenc yclopedia.org/articles/history-archaeology/georgia-in-1860/
[11]https://www.hmdb.org/m.asp?m=28708
[12]Haney, Philip B., W. J. Lewis, and W. R. Lambert. "Cotton production and the boll weevil in Georgia: history, cost of control, and benefits of eradication." (2009).
[13]Donnell, Ezekiel J. Chronological and statistical history of cotton. J. Sutton & Company, printers, 1872
[14]https://www.history.com/topics/american-civil-war/shermans-march
[15]https://gastateparks.org/JarrellPlantation
[16]《棉花帝国》,(美)斯文·贝克特著,徐轶杰,杨燕译,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9年
本期微信编辑:无青
投稿邮箱:pp_sijialish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