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主谐言 7
目的与目标
目的与目标是两个意思相近的词语,但其内涵还是有很大不同的。我们经常会混淆之,把目标当做了目的,当追求目标的时候,往往会沉浸其中,忘记了原初真正的目的。
最明显的是在对待教育上,本来教育是要让孩子成为一个异于禽兽的真正的人,以成圣成贤为最终目的。即便是退而求其次,普通家长的定位,也应是让孩子有幸福美满的人生。但在实践的过程中,人们往往预定了一个个的目标,努力把实现目标当成了教育的全部,而忘记了这些只是过程中的一部分。
体制内的孩子,把考入重点学校作为目标,一步步攀登,以为有名牌大学的学历证书,便可以有好的工作,有舒服的物质生活。似乎具备了这些,就达到了完满的境界。芸芸众生大都在努力追求现实中的位禄名寿,大部分人是得陇望蜀,欲望无穷,一直是在痛苦中。少数幸运者如愿以偿时,发现心灵还是没法得到安顿,找不到幸福的感觉!
究其原因,是把这些外在的目标当成了人生的全部,而忘记了生命的真实意义和价值所在。其实,圣贤在经典中已经反复提醒我们人生的目的所在,只是很多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乃至于根本不去接触这些智慧!一辈子生活在庸俗的世间,沉浸于现实中的浅层的快乐,而不知人生有更高的追求和价值,有更深层次的幸福悦乐!
有一定见识的家长,能够发现读经教育对孩子的发展更好,于是让孩子走上读经之路。但是如果没有清明的思考,也会混淆目标与目的。读经包本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能够读的更加熟练牢固,文礼书院要求的包本,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牢固记忆这些经典,另一方面是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孩子的心性。30万的包本考核是进入书院的一个前提,家长和学生只能是把这个作为一个阶段性的目标,而不能以此作为读经的目的。
明白了这些,我们就不会只是在意孩子一时的成绩。体制教育只是重视考试分数,忽视孩子德性的涵养和其他综合素质的培养固然不对,读经只追求包本的速度和数量当然也是不妥。如果只是追求成绩,当然可以采取各种严苛的方式来要求孩子,效率可能会不错。但是这种模式下教出来的孩子,只为达成一个个目标而去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学,并不能真正有对学问和智慧的向往之情,自然缺乏内在的好学精神。当外界环境发生变化,孩子因不知人生的目的所在,找不到自己真正的目标,也就在茫然之间迷失了自己。
如果我们能够真正理性,就不会只是在意何时能够达到这些目标,而是要考虑这个过程中的方式方法能否更好地达到终极目标。进入书院学习也不过是孩子求学过程中的一个目标,成为融贯古今,会通中西的大才,进而成圣成贤,方为教育的目的。所以激发孩子的立志向学之心,让孩子有源源不断的动力去主动学习,是教育成败的关键!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只有明确了真正的人生目的所在,以深远的眼光来规划人生,才不会被眼前一时的得失所牵引。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订立服务于最终目的的各种目标,以更好地达到终极目的的方式去落实,才能不偏离正确的轨道。
教育回归理性,就能够依理而行,不过于在意一时的成绩。人生回归理性,就能够抛却功利,不迷惑于一时的得失。确定合理的阶段性目标,朝着终极目的理性前行,就能够有幸福悦乐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