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端说》对话协合运维董事长陆一川

国际能源网团队 风电头条 2022-05-21

 编辑丨国际能源网/风电头条 团队





《高端说》对话协合新能源集团副总裁、协合运维董事长兼总经理   陆一川


(视频采访 上)

(视频采访 下)

访谈内容如下:


国际能源网:请陆总跟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工作履历


陆一川:我的从业经历其实比较复杂。在2009年之前,我一直在国外做海上风电接入系统设计工作,是欧洲从事海上风电业务较早的工程人员之一。2009年回国后,我在设备制造企业、系统集成企业、国有发电集团、电网调度部门从事电力和新能源行业相关工作。现在在一家民营上市公司从事可再生能源行业的后服务业务。除此之外,我从业过程中还有一个短暂的经历,大约有两年的时间,在一家公益机构做可再生能源行业的政策咨询和政策研究。


国际能源网:结合你的电力从业经验,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传统电力系统与现代电力系统存在哪些差异?


陆一川因为我是电力系统专业出身的,从知识结构上来说,其实在我眼里,电力系统从100年前甚至更早开始,一直到现在,都只能被称为是“传统的电力系统”。而习主席所提到的“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个什么样子?它的理论基础是什么?目前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我觉得站在目前这个时间点,如何能够更平稳地从传统的电力系统向新的系统过渡,还需要整个行业付出艰苦的努力和非常大的投入去探索和实践。


国际能源网:我们也知道,协合运维一直从事着光伏和风电的后市场运维工作,那么结合你目前的工作,你怎么样去看待我们的新型电力系统?


陆一川如果单一的从后服务市场或运维市场来说的话,我觉得视角稍微窄了一些,还是应该站在整个电力系统、整个能源行业的角度来看。以前的电力行业在整个能源行业里面其实是孤立的一块,而未来的趋势肯定是多能融合的。


可以说,现在整个能源市场实际上是割裂的,未来的电力系统有可能要走出这种割裂的状态,这也是现在非常流行的“综合能源”的概念。也就是说,我们需要把高品质的热、低品质的热以及电、动力放到一块儿来优化,极大地提高一次能源的利用效率,这是整个能源行业未来发展的一个主方向。而在这里面电力行业需要扮演一个新的角色,而不是原来的一个孤立系统。国际能源网:创新的运维技术是目前风电行业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协合运维在风电运维方面有哪些独特的优势?

陆一川:如果和某一个整机企业相比,他们对自己所生产的风机的研究程度更深,但协合运维有自己的优势,我们是一个脱胎于业主的第三方运维企业。在2007年刚成立时,因为市场上没有人可以为业主提供运维服务,所以我们的集团不得不自己成立一个运维公司来为自己服务。在过去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实际上协合运维一直扮演着集团大半个生产部的角色,在业务不断成熟之后,开始向整个新能源市场提供专业服务。因此,作为一个脱胎于业主的企业,协合运维非常理解业主所痛所需,且知道要完成和优化哪些工作才能把工作做好。


同时,协合运维有出身于业主企业的一群优秀的人,他们对整个资产结构以及构成资产的不同设备有比较深入的理解,同时又对这些设备的性能非常熟悉,能够通过自身专业能力把设备运维好。


除此之外,协合运维也对提升整个风电场的运营效率、发电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有长期且丰富的经验。


国际能源网:目前来看,风电整机制造商、风电场业主以及第三方运维团队形成了一种“三足鼎立”局面,你觉得这种局面还能存在多久?未来是否会发展成大一统的这种情况?


陆一川:我认为从形式上来说,最后会形成大一统。应该说都会以一个第三方资产管理者、第三方资产服务者这样的一种形态出现,无论是整机商出身的运维企业,还是像我们一样业主出身的运维企业,亦或是纯第三方运维企业,如果想在市场上生存,且为业主提供所需要的全套服务,不可能只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必须要成为一个系统的优化者。


我们可以看看“三足鼎立”的状态是怎么来的。


其实最早是因为业主有大量的电力行业从业人员,他们认为自己可以把设备运行好。现实是他们当中只有少数真的把设备运行好了。在过去的十几年当中,风电场运维这个业务,包括技改这样的业务,相当大一部分是由业主自己完成的。


当风机过了质保期以后,第二波人也就是整机商出身的运维企业出现了,为业主提供质保期内和质保期外的风机运维服务。业主发现,除了风机以外的其他设备都是自己可以做的,所以买谁的风机,运维就交给哪家风机厂家。


但是,这种现象以前在中国的电力行业是很少出现的。实际上,现在的市场已经到了主流业主无法完成对主设备检修的这种状态,而且这种状态正在不断恶化。随着装机量的高速增长,当风机出了质保以后,业主自己不具备能力去运维风机,而且他们的出保量也在高速增长,所以会形成一个剪刀差。


我认为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主要的业主企业、投资企业都会向这个方向靠拢。原先国有电力企业高度专业化、什么自己都能做的状态可能维持的时间不会太久。当这种状态维持不了太久的时候,像我们一样在市场上为业主提供服务的企业,必须建立起这个能力。因此,第三方服务商应运而生,并且会越来越强大,同时要能提供完整的资产管理服务,而不是只管某一个设备。


国际能源网:风电运维市场一直被行业看好,你预判在未来几年,风电运维市场会有多大的空间?比例会大幅提高、维持不变还是会有所下降?


陆一川:风电运维市场已经存在了十几年,“十四五”期间它能发生多大的变化,我们内部曾做过一些分析,最后演绎出来的未来场景,我们自己都觉得挺吓人的。截至2020年底,全国风电累计并网装机容量为2.81亿千瓦,这是过去十几年积累下来的。过去国有发电企业在拥有大量专业人员的情况下,一边用自己专业人员转行来满足运维人员的需求,一边在市场上招人来扩充队伍,才勉强应对运维工作。到目前这个阶段,他们当中已经有相当一部分的运维工作是外包出去的。


未来5年会增加多少装机?按照国家实现双碳目标的步伐和节奏,至少5亿千瓦,甚至有人提出来可能平均每年装机不止1亿千瓦,也就是说在未来的5年,总装机容量将会相当于过去10多年甚至20年的总和。


而我们有这么多人吗?其实没有,尤其是现在主要的大型国有电力集团或省属电力集团,他们的人员成本很高,而在人员的灵活性上却很低。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业主都会考虑将运维业务外包出去。


但专业的服务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因为最终的供给是专业劳动力市场,而我们的专业劳动力市场其实正处在一个萎缩状态,因为对于20岁到40岁之间的年轻人来说,其实运维工作是在一个条件不是很好的地方,从事着既有专业性又比较辛苦的工作,他们可以有很多更好的选择,所以其实我们的从业人员是萎缩的。我认为这是未来5~10年,我们这个行业一个非常基础的矛盾。


国际能源网:近年来风电行业高速发展,绕不开“安全问题”,安全相关问题,造成巨额经济损失的同时,还极大影响了行业声誉,成为行业痛点和难点,协合运维是如何做好安全管控工作的?

陆一川:我们非常重视这个事。我自己是一个电力行业出身的人,从刚刚进(电力)门的那一天开始,就被我们的国家电网、五大传统电力企业以及有几十年历史的电力企业反复强调,严格约束。


但新能源行业,其实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继承传统电力行业的管理模式,这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当年刚刚开始作为国家电网的基层技术人员的时候,可能只需要6个月,就给你一辈子埋下这种重安全的文化趋向,但是在新能源行业,主流的从业人员并没有经历过这个过程,所以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安全意识强度不够。产业高速发展就意味着员工数量也会高速增加,我们去年大约有一半的员工是新的,这让我们压力非常大,因为我发现新进来的员工和过去不处于高速发展状态积累下的员工,在安全上的思想状态是不一样的。


而且原先这种比较强的安全文化,很有可能在这个过程当中会被稀释,很可能出现有人对安全管理措施不是很理解的情况。思想观念最难建立也最难改变,所以必须要让他们在从业最初的几年形成一辈子的价值观念,这是一个根本的事情,其实老电力行业几十年积累下来的方式方法和规则是非常有用的。国际能源网:降低运维环节的设备故障损失,是实现风电行业提质增效降本的核心之一,协合运维有哪些成功的经验?

陆一川:第一,我们必须要尽可能的降低成本。第二,在降低成本的情况下,质量不能下来。对于常规的业主来说,至少要能满足他的底线:不能出事,不要由于你的运维水平问题导致设备损坏,并且能够帮助他尽可能多地发电。协合运维争取能用市场上比较中等的价格向业主提供真正满足他们需求的服务,这是我们目前正在做的事情。


国际能源网:协合运维现在在数字化和智能化上达到了什么样的程度?你们未来的目标是什么?


陆一川:我其实非常认同一句话:每一个行业都值得用互联网思维重新做一遍。从我的观察来看,这不仅仅是能源行业的问题,这是整个工业互联网或者工业物联网下,所有的行业面临的问题,因为工业行业是需要长期积累的。


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其实是一个工具,如何运用这个工具把工作做好,以提升新能源行业的整体效率?不是在行业经营多年的人,是提不出途径来的,是不知道这个工具怎么用的。


大数据一定要多维度,只有设备数据,不叫大数据,单一的数据发挥不了太大的作用,必须从多个维度综合判断自己的业务是不是做好了。我们的团队对行业、企业经营、业务都有很深刻的理解,同时也是有互联网思想的,并以此为基础,形成有效的解决方案。


国际能源网:大型的风电场在运维的时候,相对来说是集中化作业,它可能会降低成本,也是比较好管理、好运维的,而分散式则不同,对此,从运维的角度,你们有没有一些有效的措施和方案?


陆一川: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我们提出了一个口号,叫做“小而散资产的优质运营者”,我们最终要把自己打造成如果有几百万的客户,且每个客户都很小,但仍然能给出一个可接受的价格为他们服务的企业。分散式的运维成本,如果说像现在有一些人认为的要比集中式高好几倍,显然这是不可接受的。我们应该做到无论是集中式还是分散式,最后都能以一个比较合理的价格和成本把它做下来,而这对我们的信息化能力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国际能源网:你对行业有什么样的寄语?


陆一川:实现“30·60”目标,如果风电行业没有高效的运维,没有能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运维企业出现,“30·60”目标也是实现不了的。不管是谁,将来一定要有人突破这个问题,一定要有人能够做到这一点,这样我们期待的光辉美好的前景才是现实的。

来源:国际能源网/风电头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