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科创中国·院士开讲》第十九期:坚持轻武器技术创新发展 谱写强军兴军新篇章

科创中国 科创中国 2024-01-25

《科创中国·院士开讲》第十九期完整视频


《科创中国·院士开讲》是“科创中国”与抖音联合打造的大型视频知识类栏目,由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作为主讲嘉宾,栏目在“科创中国”微信公众号同步播出。


本期的主讲嘉宾是自动武器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朵英贤。以当今世界步枪的主要使用场景开篇,朵英贤院士将步枪在中西方的发展史娓娓道来,并结合亲身经历对“轻武器不轻”作出了深刻诠释。


从步枪的火力变迁

探究中国创新力量觉醒之路


纵览世界,步枪不仅是各国陆、海、空军第一线作战使用的武器,也是边防哨所、机场等要地的防守武器,同时还是兵器资源、卫生资源、民用资源等重要仓库的值守武器。在自动武器专家朵英贤院士看来,步枪肩负着相当一部分重型武器的守护任务,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也许有人会说,步枪已是大家司空见惯的单兵使用的枪械,这样一个小小的系统也谈不上多复杂,没必要浪费笔墨赘述。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从烽火硝烟中走来,步枪至今已趟过了700余年的艰难历程。

“从13世纪的管形射击火器算起,时至今日,步枪在西方的发展共经历了三个阶段。”朵英贤院士讲到,点火技术的发展引领了火铳的发展,自1259年的火门式,到火绳式、燧发式,再到1820年的击发式,大约经历了560年的光景,火铳的点火技术已逐步可靠、规范。这一时期是步枪(火铳)发展的第一阶段,其主要特点为前膛发射,囿于当时的技术条件,发射后再装填的环节繁琐异常,射速也很低。
1841年,德国人约翰·尼古劳斯·冯·德莱塞发明的后膛装填德莱塞M1841步枪,是世界上第一支旋转后拉枪机式步枪。这支步枪的弹药包从后膛装入,枪身有了承受气体压力的闭锁机构,身管有膛线,弹道稳定性增加,弹头变为尖型,口径也进一步缩小,将步枪的发展带入第二阶段。
1876年,出现了弹头、发射药、底火、弹壳为一体的整装枪弹,步枪的射速进一步提高,口径也缩小到7.92mm,且加装了容弹量5至10发可自动供弹的弹仓。此时的代表性步枪有奥匈帝国的曼利夏步枪和德国的毛瑟步枪。至此,步枪走完了它的现代化进程,而这也是步枪发展的第三个阶段。
“将视线聚焦到我国,步枪在中国的发展要从新中国成立说起,1949年以前,我国没有国防工业,只有一段仿造国外武器的历史。”朵英贤院士介绍,共和国初建第一次国庆阅兵,两个步兵方队分别挎的是日本的6.5mm三八式步枪和仿造德国的7.92mm毛瑟M1889式步枪;1950年及1951年,我们不再用缴获的武器阅兵,分别由内蒙古自治区的骑兵参加了阅兵,士兵肩挎的是购自苏联的莫辛-纳甘马枪;1952年,步兵方队使用的是(前)苏联波波沙7.62mm冲锋枪(带有75发手枪弹的弹鼓);1953年,步兵方队带的是仿制(前)苏联的7.62mm莫辛-纳甘马枪;1956年,步兵方队带的是仿制(前)苏联的7.62mm-SKS式半自动步枪,空降兵方队带的是仿制(前)苏联的7.62mm-AK47式冲锋枪;到了1959年国庆10周年阅兵,步兵方队仍然采用的是56式半自动步枪。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我们中华子孙代代相传的启迪。几百年来,步枪的核心技术一直掌握在西方国家手中,我国接触步枪只有短短几十年,想要在短期内超越他国,难度极大。朵英贤院士坦言,“一些国家由于种种原因,会将许多重型武器免于装备,但唯独步枪不敢免装,所以各国间步枪的竞争尤为激烈。我国步枪的小口径化举步维艰,正说明了这个问题,中国的兵器行业是仿制起家,小口径枪族化必须从‘仿’字醒来。”

国之重器中国造

新式武器解锁装备“长城”


枪械是轻武器的主体,一个国家的枪械尤其是步枪的发展水平,可以看作是其轻武器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被誉为“中国95式枪族之父”“中国枪王”的朵英贤院士,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步枪,献给了自动武器研究事业。在他看来,现代步枪已渗透到战争的各个方面,把步枪称为“国之重器”毫不为过。

经历过抗日战争的朵英贤将全部热情投入到学习中,立志科研报国。于华北大学工学院机械系毕业后,他与同事们共同创建了我国第一个自动武器试验室,在技术上领衔设计了我国67式轻重两用机枪。此后,从太原机械工业学院到兰州油泵油嘴厂,再到中国兵器工业第二零八研究所,始终怀抱科研报国的拳拳之心。
1980年,朵英贤来到了中国兵器工业第二零八研究所,先是为二零八所建立了微机房,同时梳理武器发展前沿,在自身理论、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充分思考我国武器发展的方向。彼时,AK47及其改进型已风靡世界,M16也在越南战争中强势登场。“上世纪50年代初,我国大量仿制了苏式步枪。坦率来讲,仿制是抄袭别人经过战争洗礼的产品,在战场上没有竞争力。若要自主研制,还得要补技术和文化的短板。”在朵英贤看来,中国必须赶上小口径步枪的最后一班车。
1990年5月,在原国防科工委的协调下,工业部门组建了研制新步枪的团队,朵英贤被正式任命为“新5.8毫米枪族”项目的总设计师。面临设计指标高、生产基础差、技术储备缺乏、开发时间所剩无几等诸多困难,在朵英贤的带领指引下,团队里的青年力量迎难而上、背水一战,经过曲折的方案论证、工程设计、技术攻关、系统工厂鉴定、设计定型试验、部队使用试验等阶段,自动步枪和班用机枪产品终于在1995年被批准设计定型,命名为95式。
“95式枪族”的诞生,标志着我国轻武器研制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也使得我国轻武器在各种武器中率先缩短了与国外的差距。1999年,“95式枪族”顺利参加了国庆50周年盛典,这是我国自主研制的步枪首次进入阅兵方队。“放眼全球,各国方队装备的都是各自国家的功勋步枪,整整50年,我们才将自主研制的95式步枪纳入阅兵方队,那份心情难以名状。”年复一年倾注心血,朵英贤院士为的就是我国在国防领域实现自主研发。

轻武器不轻,我国相继攻克了一大批高精尖技术,研制出一大批先进武器装备。今年11月,第十四届中国航展上,我国自主研制的20式新枪族组团亮相。新一代手枪、步枪、冲锋枪、狙击步枪、机枪等全口径、全谱系枪械悉数登台,彰显了我国轻武器研制和制造水平已实现质的跨越。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5.8毫米自动步枪系统也于本届航展惊艳亮相,继95式枪族之后,时隔近30年,5.8毫米口径以新的面貌再次问世。

中国武器装备的发展史也是一部科技创新史,中国工程院院士朵英贤在其中写下过浓墨重彩的一笔。他说,“今年是2022年,再过7年就是建国80周年,衷心希望我国有更先进的步枪赓续95式步枪,为提升国家战略能力,特别是军事实力提供坚实物质技术支撑,这项任务就落在年轻人的肩上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科创中国·院士开讲》第十九期:坚持轻武器技术创新发展 谱写强军兴军新篇章

科创中国 科创中国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