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讲座总结丨重温“五老上书”,做好中医传承

医武堂 BUCM医武堂 2022-12-01

全文字数2485字,阅读时间约为8分钟



「五老上书」是中医教育史上一座丰碑,至今影响深远。


1962年7月16日,有感于当时我校第一届的毕业生情况,秦伯未、于道济、陈慎吾、任应秋、李重人五位老先生忧中医传承偏离航道,在强烈责任感的驱使下,忠直建言,以《对修订中医学院教学计划的几点意见》为题,直指中医药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匡正了中医人才培养的思路与方法。

 

2022年11月7日,陈子杰老师为我们举办精彩讲座:重温「五老上书」,做好中医传承,并有幸邀请到其他老师及社团代表前来参加。让我们一起回顾我国现代中医教育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饮水思源,薪火相传。



01 “五老”简介


① 秦伯未


秦伯未丨网络


秦伯未(1901.7.21~1970.1.27)名之济,字伯未,号谦斋。


著名中医学家,中医临床家。

秦伯未医案丨陈子杰


秦老在《黄帝内经》研究方面造诣颇深,因此被尊称为“秦内经”。


著有《谦斋医学讲稿》,广为流传。



秦伯未老丨网络


② 于道济


于道济丨网络


 于道济(1895~1976),著名中医学家,中医妇科专家。


拜徐右丞为师,协办北京中医进修学校;


参加高等中医院校一版教材编订工作;


参与筹建北京中医学院附属东直门医院,任首任院长兼妇科主任。


于道济方笺丨陈子杰


③ 陈慎吾


陈慎吾丨网络


陈慎吾(1898~1972),名祖望,字绳武,号慎吾。


著名中医学家,《伤寒论》专家。曾与胡希恕共同开诊所。


为发展中医药而致力于中医教育,白日应诊,晚间课徒。


陈慎吾方笺丨陈子杰


④ 任应秋


任应秋丨网络


任应秋(1914.7.27~1984.10.17)名鸿宾,字应秋。


著名中医学家,中医基础理论暨中医各家学说专家。


发表《从头学起全面继承,打下发扬祖国医学遗产的坚固基础》等多篇文章,全力以赴继承发扬祖国医药学,深入进行中医学术的研究。



任应秋老丨网络


⑤ 李重人


李重人丨网络


李重人(1909.10.12~1969.1.7)著名中医学家。


参与起草卫生部向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呈送的《关于组织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总结报告》,得到主席指示:


「这是一件大事,不可等闲视之。」


「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毛泽东语录丨网络



02「五老上书」的解读


① 前言


北京中医药大学1956届毕业生丨陈子杰


 「这是我国第一批中医正规大学的毕业生,是中医教育的一件大事,是贯彻执行党的中医政策的又一次胜利


成立中医学院议案丨陈子杰


1954年9月,萧龙友、施今墨等北京名医向全国一届人大会议提出成立中医学院议案。


1956年8月6日,国务院以国二办周字(19)号文,批准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成都成立中医学院,规定中医学院为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学制6年。


中国中医科学院丨陈子杰


 「无疑地,他们将负担起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的重大任务


北京名医方鸣谦为谢觉哉同志诊病处方(左)

北京名医魏龙骧为范文滢诊病处方(右)


「唯这批毕业生的质量,虽然看来基本上能够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但如果严格说起来,特别是在中医学术水平方面,还有不足之处,还不够理想。


1956年,时任卫生部部长助理郭子化在北京中医学院开学典礼上发表讲话


「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吸取几年来的教学和临床实践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加以改进,使今后更为符合要求,培养出质量更高的中医后继人才。


国医大师李今庸丨陈子杰


② 过去的一点经验


总之学中医要有相当的中文水平,这就对钻研医学文献打下了基础。


要求学生背诵和指导读书方法等,因之,学生没有练好基本功。」


任应秋老丨陈子杰


不管学习任何科学,最重要的是要找到正确的门路,正如子贡所说:「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养成写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边读边写,也就是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这样做对于我们来讲,既便于领会和记忆文献的内容,也有利于积累科技资料。


③ 培养目标问题


「中医学院培养目标是高级中医师,学制是六年。这两点应该肯定,不可动摇。」


必须在保证学好中医的前题下加西医课。


过去的教学计划,两年半学完中医课,两年半学完普通课和西医课,中西课时数(不包括临床)的对比是1∶1。


我们建议:用一年半时间学习中医基本理论和临床,用三年的时间学习中医临床各科结合实习,共四年半学习中医,另一年半学习普通课(包括古文)和西医学课。


北中医第一届学生在简陋的教室里上课丨陈子杰


「中医学院现行教学计划所设置的15门中医专业课程,通过六年来的教学实践还是适合的。」


卫生部关于编写中医学院中医课程教学大纲和教材的意见丨陈子杰


「不过为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并与教学时数的增加相适应起见,都有重新安排补充教材的必要。」


历版中医教材丨陈子杰


④ 中医课程内容安排问题


「例如课时增加到488小时,原来的《内经讲义》是不是不适用了呢? 」 


首先需要充实讲义的内容,加强讲义的深度。


其次需增强学生阅读古代著作的能力,给他们一把方便今后钻研的钥匙。


第三需保证教学质量,使「教」与「学」两方面都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


新旧两版内经讲义对比丨陈子杰


⑤ 读书背书,练好基本功


最好是除课堂讲授以外,要有充分的时间由老师带领指导学生读书,把「指导读书」一项正式列入教学计划的时数之内,只有课堂讲授与指导读书并重,才能学得更深更透。


大学校长曾在全校师生大会上讲:「古人作学问讲究十年不窥


于是全校老师和学生共同掀起了读书的热潮。《黄帝内经》《伤寒论》《汤头歌诀》《医宗金鉴》《医学心悟》《医醇賸义》······ 都成为同学们争相诵读的书籍。


王洪图老师:《内经》之学 —— 我一生的追求丨陈子杰


⑥ 怎样突破文字关


恽铁樵方笺丨陈子杰


「学习中医,不突破文字关,必不可能深造。」


中国文学与中国医学向来有密切的联系,历代的医学家大都是具有很好的文学修养。近年医家如曹家达、陈无昝、恽铁樵和陆士谔等,在文学方面均有所造诣,有许多流传于后世、经久不衰的著作。而文学家也大多阅览过医学书籍,如《内经》是被列入「子」书的范畴中的。


医家的文学著作举例丨陈子杰


「医古文选」这门课,就是为提高阅读中医古书而设立的,其用意甚善。唯过去课时太少,所选内容有局限性,且没有要求精读背诵,达不到培养学生的目的。


因此,医古文选的内容须大大扩充,可选百篇左右的古文和六十篇左右的医古文,其中还要包括一部分音韵、训诂常识,熟悉和掌握一些词汇、意义等,同时要求学生在课余写些毛笔字,以便养成书写端正的习惯。


毛笔方笺丨陈子杰



03「五老上书」的影响 


① 认真开展教材的编写工作


卫生部关于中医学院教学工作的几个问题和执行1962年修订的

六年制中医专业教学计划的通知(1962.12.5)


② 深入学习老前辈们的育人经验


我们学着他们学过的知识,我们经历着他们熬过的艰辛。阅读医路故事,汲取前辈经验。未来似海雾,前辈如明灯,阅读《明医之路,道传薪火》可启传道路,沃钝锥心。


推荐书目丨陈子杰


③ 发扬我校老前辈对育人的高度责任感


前辈荣光在前,作为北中医的学生,我们更有责任把北中医发展好、建设好!


我校良师名医丨陈子杰



结语


现如今,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作为北中医学子,我们要打好基础,做好准备,学好中医药,传承好中医药,才能发展好中医药!


念五老,酌水知源;启医路,薪火相传!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可获取讲座回放链接。



编辑:张如意

审核:张洁

指导老师:陈子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