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视角看中印边界西段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地理公社 Author k2k2k2
▲地理探索者
加勒万河谷械斗的闷响
逐渐平息
喀喇昆仑这片无人之境
却始终暗流涌动
从高仙芝跨过达尔阔特山口
收复小勃律国
到锡亚琴冰川
回响着的隆隆炮声
克什米尔这个南亚火药桶
始终吸引着帝国们的目光
阿克赛钦位于何处
克什米尔和拉达克是何关系
喜马拉雅
喀喇昆仑
昆仑山
三大山脉交汇处的帕米尔高原
具有何种战略意义
举目西北望
历史长河中的帝国之路
独自在风中飘零
丨
壹 加勒万河谷
西线印军的困局
动画制作丨地理公社丨杜卓异
加勒万河谷全景分析
加勒万河谷有多重要?
1962年10月20日,中印边境西段自卫反击战打响,首战即在加勒万河谷和红山头地区展开。
加勒万河不长,全长87公里,发源于新疆和田县的。
1981年,一支中国测绘部队来到这里,在主峰加勒万冈日峰(海拔6800米)北坡,发现了长达35公里的冰川。沿冰川而下的15公里河道里,分布有9个深达几十米的深潭,故名“九龙冲”。
这里是一片无人地带。历史上,只有来自新疆的商人翻越昆仑,穿越加勒万河谷,进入什约克河走廊,最后经克什米尔进入印度。
如今,商道断绝,两军对垒,剑拔弩张。如我军前出加勒万河谷,即可切断什约克河这条生命线,印军在中印西段的前进政策,顿成泡影。
制图丨地理公社丨杜卓异
以北的中印实控线与什约克河伴行,全长约200公里。控制了加勒万河口,就相当于控制了什约克河战略通道。
什约克河发源于喀喇昆仑的中央里莫冰川,自北向南流,在接纳左侧支流羌臣摩河后,穿过喀喇昆仑主脊线转向西北流。
目前,什约克河谷整体为印度控制,两侧雪山绵延,高达6000米,无法翻越,所以在中印实控线附近,这一段200余公里的河谷,被印军称为“鸡颈走廊”。
德普桑平地位于“鸡颈走廊”的顶端,面积约1500平方公里,海拔在5200-5800米不等,因地势平坦,印军在这里建有野战机场,并试图把这里打造成阿克赛钦的前进基地。
阿克赛钦是新疆南部、西藏西部和克什米尔的连接部,地理位置极为重要。中印实控线位于喀喇昆仑主脊线以东,大致沿什约克河和喀拉喀什河、叶尔羌河的分水岭展开。
除了空中运输,德普桑的后勤基本靠“鸡颈走廊”补给。但是,如我军在加勒万河口截断这条生命线,德普桑的印军将会不战而溃。
正是基于这样的困境,印军从努布拉河的姜隆,跨越喀喇昆仑主脊线,另修了一条公路到穆尔古,形成什约克河环线。不过,由于萨赛尔山口高达5368米,这条线只能季节性通行。
纵览全局,印度从锡亚琴冰川到什约克河谷,在局部地面战争的条件下,实际上都是拿着一个鸡肋,平时维护成本极高,战时也很难守住。
打个易理解的比方。在地理位置上,列城类似汉中,喀喇昆仑类似秦岭,阿克赛钦如同关中。大军为了进入关中,不但要守住汉中,还要把子午道、褒斜道都守住。
然而从地形上,阿克赛钦并不似关中,它不仅海拔高,且与周边分水岭通常只有几十米的高差。因此,悲催的一幕就发生了,印军即使翻越了高山,面对的并不是一马平川的平原,而是另一个荒凉的高原,如此天堑,对军力以及心理上的挫败,不言而喻。
印军如欲东进阿克赛钦,翻越喀喇昆仑始终无法回避,同时,从狭窄的什约克河谷通道孤军深入,机动和后勤保障都有极大困难。回观中方,占据各个隘口,居高临下,在平坦的阿克赛钦可以快速机动。
一旦临战,中国军队可以沿着河谷横向出击,而印军则会困在什约克河谷和锡亚琴冰川,被分割包围。当面对可能被各个击破的危险时,印军唯有退回列城,才能暂保安全。
实际上,1962年的中印之战,已将印军的困境做了真实的展现。
驻防西线的印军是第114旅,共计5600人,配属在宽约300公里的庞大正面。其中侵入阿克赛钦1300余人,分布在红山头、天文点、河尾滩、加勒万河谷等43个据点。
当年开战之前,印度刚刚修通列城的公路。实控线印方的据点,人员和物资几乎全靠空投。而中方的班公湖、空喀山口、河尾滩、天文点等要地均通公路,军队可以在实控线上快速机动。
开战之后,面对中国的重炮,印军孤立的据点很快崩溃,要么全军覆没,要么主动撤退,毫无还手之力。
尤其在加勒万河谷地区,印军原以为可以凭险据守,结果仅仅40分钟,主据点便被新疆边防部队攻占。三天之后,中国军队前锋就抵达什约克河口。
整个西线,中国军队于10月20日发起反击,仅用4天,班公湖两岸及其以北地区的31个印军据点,就被全部扫除。
丨
贰 阿克赛钦
兵家必争之地
单纯从军事地理的角度看,喀喇昆仑的几个河谷不仅是死地,更是印度的包袱。
为何印军甘愿冒风险,拼命推行前进政策,一切,都是为了阿克赛钦。
阿克赛钦在地理单元上,属于青藏高原的一部分。
这是一片极高的荒野,平均海拔在5000米左右。从阿克赛钦往西,是高耸入云的喀喇昆仑山脉主脉;北面,昆仑山脉巍然耸立;西南缘,则是喀喇昆仑支脉的高山。
这片大型高原盆地总面积达4.2万平方公里,略大于台湾。由于气候寒冷,降水稀少,长期以来都没有人类的定居点。
尽管环境恶劣,阿克赛钦却拥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南北可联通西藏与新疆,向西连接克什米尔,堪称架起了塔里木盆地绿洲与南亚次大陆一座沟通的桥梁。
从塔里木盆地经过青藏高原通往南亚的商道,一般有3条:克里阳道、桑株道、克里雅道。这些商道,大部分都要经过阿克赛钦。
来自盆地绿洲的商队,从克里阳达坂或桑株达坂翻越昆仑山后,都会进入喀拉喀什河谷上游,经过一个叫的地方,然后翻越喀喇昆仑山口,进入什约克河谷,再进入狮泉河谷。而从东边克里雅达坂翻越昆仑山的商队,则会经过羌塘无人区,然后绕道南下,从狮泉河口、象泉河口或孔雀河口进入印度。
阿克赛钦虽是不毛之地,而与之紧密相连的克什米尔,却历来是帝国们的必争之地。
公元前60年,汉武帝驱逐匈奴,建立西域都护府,管辖西域36国。其中的乌秅国,就包括克什米尔北部,而于阗国,就囊括了阿克赛钦以及拉达克北部。
与此同时,大月氏女王灭了北印度,建立了强大的贵霜王朝,疆域包括了阿富汗、北印度,也包括了克什米尔的南部。
唐朝天宝六年(747年),安西副都护高仙芝,这位朝鲜族花样美男,率2万铁骑,跨过达尔阔特山口,深入瓦罕走廊,打下连云堡,击败吐蕃大军,并征服了小勃律国(吉尔吉特)。
天宝十二年(753年),高仙芝小弟封常清抖擞精神,带兵穿过克勒青河谷,翻过海拔5500多米的因地拉科里山口,如同神兵天降,征服了大勃律国(巴尔蒂斯坦)。
瓦罕走廊位于帕米尔高原南端,长约300公里,最窄处仅15公里。西起阿姆河上游的喷赤河及其支流帕米尔河,东接我国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是华夏文明与西亚文明、南亚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图片丨Christoph Hormann
安史之乱以后,大小勃律又回到吐蕃手里。十世纪,吐蕃王朝四分五裂,王室后裔尼玛衮逃亡到藏西,建立了“阿里”。后来,尼玛衮的三个儿子将领地一分为三:拉达克、古格(札达)和普兰,这就是“阿里三围”。
拉达克是藏族的传统居住区,总面积约4.5万平方公里。多个世纪以来,列城一直是西藏西部最靠近南亚的重镇,无论地理、民族、宗教与文化皆接近西藏。一直到清朝时,还是西藏藩属。
1834年,英国支持锡克帝国入侵拉达克,拉达克从此落入外国之手,不过历代中央政府从未承认拉达克被侵占。
从历史来看,阿克赛钦以及喀喇昆仑走廊多次纳入中国版图,而克什米尔地区的巴尔蒂斯坦、拉达克等地曾长期是西藏属地。
卡吉尔位于拉达克地区,这是一个人口万余的山间小城,主要居民为藏族及藏族雅利安混血。 图片丨Aliaksandr Mazurkevich
1845-1849年,英国通过两次战争,打败锡克帝国,并把拉达克卖给锡克前首相辛格,还册封其为查谟和克什米尔大公。
英国继续往北扩张,俄国也往南扩张。喀喇昆仑山和昆仑山,几乎成了英国与俄国的边界。
此前,为了建立缓冲区,俄英两国在阿富汗划出了瓦罕走廊。为了宣示主权,1866年,印度测量局的一个名叫约翰逊的激进派官员,把包括阿克赛钦无人区在内的地域,划入了英属印度,“约翰逊线”由此成为克什米尔的边界。
对于这些异族的“地图开疆”之举,清朝中央政府选择不予回应,同时又无力管辖。
1866年,阿古柏占领了喀什地区。就在人们以为将永远失去这块土地时,左宗棠自筹军费,携棺出征,于1877年打败阿古柏,收回喀什,并把它改称为新疆。
制图丨地理公社丨杜卓异(点击图片看大图)
英国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曾三次单方面划界。英国外交部官方线:1846-1847年划定;约翰逊线:1866年划定,该线私下把阿克赛钦区域划入英属印度,这条线也是印度的主张线;马继业-窦讷乐线:1898年,英印第一次正式向中国提出划界方案。以上三线清朝中央政府均无回复。
左公收复新疆之后,听闻英国入侵南疆,遂组织了清军敢死队,骑着骆驼马匹,跋涉一月,来到赛图拉,赶走克什米尔的殖民军,建立赛图拉和麻扎等军事哨所。
1891年,新疆巡抚刘锦棠差遣喀什主薄李源鈵千里南巡,踏勘整个南部边疆地带。次年4月,李源鈵在喀喇昆仑山口树立了一个界碑,上书:大清国喀什界。其后,他还经过林济塘洼地,在阿克赛钦的空喀山口立碑。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在赛图拉成立边卡队。1937-1942年盛世才统治新疆,在赛图拉、康西瓦、苏盖提、哈拉赛等地设排,负责800里边防。1950年,王震进军新疆,接管了赛图拉哨所。
二战结束后,英国国力大衰。1947年,印度独立。为解决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两派的矛盾,末代总督蒙巴顿提出了“印巴分治”方案。印度和巴基斯坦为争夺克什米尔主权,于1947年发生第一次印巴战争,克什米尔由此一分为二。
在与中国的西段边界问题上,印度政府继承了殖民者留下的“约翰逊线”,继续着“地图开疆”。
1956年,中国沿克里阳古道开始修筑新藏公路。从叶城出发,翻越昆仑山,顺着麻扎—赛图拉—康西瓦断裂带,再穿过阿克赛钦和班公湖,抵达阿里。
1957年,中国报纸兴高采烈地报道了新藏公路竣工。直到此时,印度政府才醒悟,殖民者给他们留下的地图,在历史中早已是故纸一张。
1958年7月,印军派出两支巡逻队探查情况。10月,南边一支返回,报告说新藏公路确实通过了阿克赛钦,而北方一支却杳无音讯。直到10月底,印度人才被照会告知,巡逻队被中国军队扣留,随后被解除武装递解出境。
俘获印军的是神仙湾哨卡,中国军队在1956年8月20日设立,而此时印军最远的哨所还在楚舒勒,离阿克赛钦还很远。
印度政府深受刺激,迫于民众的压力,严令军方不惜一切代价实行前进政策,此后由于后勤保障困难,行动迟缓,直到1961年春天,印方才勉强在斗拉特别奥里地设立了一个哨所。
1962年中印战争之后,印度政府大举兴建公路及军用机场,逐渐在西线形成以列城为中心的防御体系,以图长期对峙。
丨
叁 万山之祖
世界屋脊的争夺战
要理解克什米尔和阿克赛钦的地缘战略意义,帕米尔高原是绕不开的话题。
提到“世界屋脊”,大家都知道青藏高原。其实,除了青藏高原,还有一个世界屋脊,它就是帕米尔高原。
《山海经》里,它叫不周山,就是共工和颛顼争夺帝位时,被共工一怒之下拦腰撞断的那座山。
这个世界屋脊,也曾在中国历史上强盛的几个朝代中,成为疆域的一部分,而且还有一个很中国的名字:葱岭。
帕米尔高原似乎充满矛盾。它既偏远又中心,既是险阻又是通衢。这里群山汇聚,高耸入云,它将亚洲大陆分割成东亚、南亚、西亚和北亚几个独立的地区;同时,它又提供了一条条隐秘而坚韧的通道,让各地声气相通,成为连接东西南北的交通枢纽。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大一统的东方帝国,而北方的匈奴也日益强大起来。
南侵失利,匈奴选择西进,击败了大月氏,大月氏南迁,进入帕米尔西部地区,占据费尔干纳盆地,最终建立了贵霜帝国。
自此,帕米尔高原东西方彻底贯通,汉帝国的疆域也首次跨越帕米尔,与贵霜帝国接壤,世界级帝国开始碰撞。
唐朝建立之后,突厥为唐朝所败,唐帝国疆域纵横1200万平方公里,覆盖整个帕米尔高原地区。而与此同时,西方诞生了阿拉伯帝国,疆域从大西洋一直延伸到中亚。
作为当时地球上最大的两个帝国,唐帝国与阿拉伯帝国不可避免的地发生了战争。
如果以帕米尔高原为中心,我们就会发现,它呈放射状延伸出五大山系。
东北的天山山脉,东南的昆仑山脉、喀喇昆仑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西南的兴都库什山脉,全是世界级的大山脉,地理学家称之为帕米尔山汇或山结。
世界上有两个著名山汇:帕米尔山汇和亚美尼亚山汇,而前者最为雄伟,全世界14座8000米以上的高峰都与帕米尔山汇有关,帕米尔高原因此被誉为“万山之祖”。
制图丨地理公社丨杜卓异
正如中国地势有三级阶梯,这片被麦金德称为世界岛的心脏地带也有三级阶梯:帕米尔高原及东缘的阿克赛钦属于第一级阶梯;包括拉达克、巴尔蒂斯坦在内的广义克什米尔地区属于第二级阶梯;印度河平原为第三级阶梯。
在第一级阶梯中,阿克赛钦海拔最高,接近5000米,帕米尔在4000米左右,而第二级阶梯的克什米尔大部分地区海拔在3500米左右,其中克什米尔盆地在2000米以下。
由此可见,阿克赛钦占据了心脏地带的制高点,居高临下,既是防御外部势力进入的屏障,又可对周围形成战略压制。
作为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周边无疑是制高点争夺的焦点。
中国占据了乔戈里峰主脊线的东边,巴基斯坦占据了西边,印度退而求其次,在其南缘的夏赫山群展开了争夺。
锡亚琴冰川又称星峡冰川,长约72公里,是欧亚大陆和印度次大陆之间的分水岭。站在冰川顶部,可以俯瞰克什米尔的大部分地区。谁控制了冰川,就意味着取得战略上的主动权。
1984年4月13日,印度空军出动刚刚到货的苏制高原型米-8直升机,搭载300名印度士兵顺利抢占锡亚拉、比拉方德等最重要的山口。
在获悉印军抢占锡亚琴冰川后,巴军立刻组织反击,但在这场“登高竞赛”中落了下风,最后只得抢占地理位置较差的哥央拉山口。
锡亚琴冰川是克什米尔的地理中枢,对于印度和巴基斯坦,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地缘关系来看,印军占据锡亚琴冰川,犹如在中国和巴基斯坦之间打入了一个楔子,切断了中巴之间的战略通道,向东也可直指阿克赛钦,进而威胁新藏公路。
此外,锡亚琴冰川也可作为德普桑平地的支援体系,同其在班公湖地区的攻势作战部署相联系,东西配合,不但能破坏中巴协同行动,同时也对阿克赛钦形成南北夹击之势。
不过,极高的战略地位,也伴随着致命的弱点。深切的沟谷,对攻守方都是凶险之地,一旦临战被堵住什约克沟口,6000米的高山就是插翅难飞的死亡绝地。
制图丨地理公社丨杜卓异(点击图片看大图)
与锡亚琴冰川相比,阿克赛钦海拔虽高,但地势平缓,易于大规模军事行动的展开。
阿克赛钦居于中亚的制高点,紧邻印度的首都新德里。一旦发生战事,从阿克赛钦出击的重装部队,会对新德里、孟买等印度的经济中心会造成极大的压力。
同时,巴基斯坦也是牵制印度的重要力量。中巴沿印度河上下夹击,则列城毫无还手之力。列城既失,则印控克什米尔不保。
所以,只要阿克赛钦牢牢掌控在中国手中,不管印度怎么发展军力,始终处在被动防守地位,同时也消耗印度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反之,一旦丢失阿克赛钦,则青藏高原西部门户洞开,北部羌塘容易被渗透,通往南疆的昆仑屏障也将出现漏洞,中巴边界将名存实亡, 两国的战略协同将遭到破坏,中国将完全丧失西段对印斗争的条件和依托。
孙子有云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
阿克赛钦
南接喜马拉雅
北据昆仑
处喀喇昆仑之巅
拥天险
扼咽喉
出则清敌患雷霆万钧
入可守疆域固若金汤
正是兵家必争之地
中印边界纠纷
来自殖民遗存
黄沙下残骨未消
比邻犯险烽烟又起
未来何去何从
取决于时间和智慧
龙象本无争
何必自扰之
风物长宜放眼量
只看西线无战事
创作团队
撰文:k2k2k2
图片:赵嘉
地图:杜卓异
审校:十一郎
头图:喜马拉雅卫星图丨NASA
参考文章:
【1】《印度对华战争》(澳)内维尔 · 马克斯韦尔,生活 · 读书 · 新知三联书店
【2】《透视:阿克赛钦究竟是谁的?兼述克什米尔“南亚火药桶”的前世今生》十一郎
【3】 《青藏高原与帕米尔、克什米尔的地缘关系》 温骏轩
【4】《阿克赛钦地区的地缘战略价值》杨国安,沈阳大学学报,2012年10月
延伸阅读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