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之道,若有参考价值,请予打赏并转发支持【作者简介】路德维希·范·贝多芬(德语: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是集古典主义大成(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并一手开启浪漫主义音乐的德国作曲家,同时也是钢琴演奏家。贝多芬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他一生共创作了9首带编号的交响曲、36首钢琴奏鸣曲(其中32首带有Op编号,3首为WoO.(无编号),1首未完成)、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及2部弥撒曲等等。这些作品对音乐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贝多芬因此也被尊称为“乐圣”。贝多芬自幼跟从父亲学习音乐。很早就显露了音乐上的才华,八岁便开始登台演出。而后跟随乐队指挥克里斯蒂安·戈特洛宝·奈弗(Christian Gottlob Neefe)学习钢琴和作曲;另外还跟法兰兹·安东里斯(Franz Anton ries)学习小提琴。跟随这些老师学习使得贝多芬逐渐的形成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奈弗是一位好老师,他不但看出了贝多芬的优势所在,也能察觉其弱点:缺乏自制力、修养和纪律。他要求贝多芬研习前辈的作品,如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再来是同时代音乐家的名作,如莫扎特的作品。1782年,奈弗发表了贝多芬的第一部作品《以戴斯勒先生一首进行曲为主题的羽管键琴变奏曲》( Variations pour le Clavecin sur une Marche de Mr.Dressler)。贝多芬在1783年(也有资料说是1782年)代表奈弗出任宫廷乐队羽管键钢琴演奏家。1783年,奈弗在一份音乐杂志撰文道:“这位年轻的天才应该在其艺术修养方面得到更多的帮助,只要他能坚持不懈,一定会成为莫扎特第二”。而贝多芬也是对这位老师深存爱戴,他在同一年写给奈弗的信中提到:“如果我有所成就,这一定是您的功劳"。贝多芬在维也纳不但学习到当时最先进的音乐理论,而且体会了前辈的音乐实践经验。他在此期间写有三首钢琴、小提琴和大提琴三重奏(作品1号)、三首钢琴奏鸣曲(作品2号)、一首弦乐五重奏和两首钢琴和大提琴奏鸣曲。 贝多芬的作品包括32首钢琴奏鸣曲、9部交响曲、5部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三重协奏曲和弦乐四重奏、五重奏。带Op.编号的作品有138部。至于带有无编号WoO.(“Werke ohne Opus Nummer”)的作品有205部,这些作品虽然有很多在他生前都被发表了,但是贝多芬本人并不认为这些作品值得配上一个Op.作品号。而比较少见的是带“Hess”编号的作品,共14卷,这些作品是由瑞士作曲家威利黑斯(Willy Hess)为贝多芬作品全集作出的补充,贝多芬的32首钢琴奏鸣曲印证着贝多芬自身的发展历程,它们体现了贝多芬一生所经历的漫长的音乐和精神之旅,也是钢琴作为一种独奏乐器拥有日趋增强的力量的佐证。他一方面遵循奏鸣曲的基本结构,另一方面将这种体裁扩展到近交响曲的规模和内涵。其中的三首没有Op.的作品号,只有无编号的WoO.号,传统上与其它32首分开。而对32首钢琴奏鸣曲的分期没有绝对的界线的。按照D.Matthews所著的《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一书,它们被分为四期:早期的作品以Op.22为止(概括了1800年之前的作品),中期自Op.26到Op.57《热情》。第三则是Op.78、79和81《告别》组成的插曲。最后是包括Op.90的晚期六首奏鸣曲。【作品相关—舞曲】舞曲,原指用于跳舞时的伴奏音乐,后来泛指具有舞蹈节奏性质的音乐体裁。由于舞蹈种类的繁多与器乐曲的发展更是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音乐体裁家族’,如“圆舞曲”、“波尔卡”、“小步舞”、“帕凡舞”“踢踏舞”、“探戈舞”等等。【作品相关—古典主义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