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穿花·寻路| 同济·简旭东

2017-08-17 同济就业


简旭东

Jian  Xudong

土木工程学院 2017届本科毕业生

昨天下午,我收到老师的消息,得知要为学弟学妹们写毕业生访谈录,内心既有些心潮澎湃,又有些诚惶诚恐。大学四年里,我曾下笔千言,但开始写这篇文字时,却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感受,仿佛这篇文字不仅是写给你们,也是写给四年前的自己。一个晚上,我反复构思,四年大学生活中所做出的种种选择,所付出的种种努力,好像都萦绕在我的脑海里,呼之欲出,这正是我想分享给你们的,希望能对你们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有所裨益。


做好选择

踏实付出

跌跌撞撞的开始

此时此刻,春日明媚的阳光正洒在我的书桌上,让人精神振奋。可我还清晰地记得四年前新生报到的夏天,那时的阳光却是刺眼的,因为一直头顶光环的我在同济第一次感受到了自身的渺小与无力。我来自一个教育比较落后的少数民族聚居县,虽然高考成绩全县第2,仍然只排到湖南省高考第472名。这一事实已经让我意识到自己与外界同学的差距。但第一次走出小县城,来到繁华的上海求学的我,还是没想到差距会这么大。离家前从未说过普通话的我还没来得及适应身边的环境,新生周宣讲的各位优秀学长学姐一次又一次让我惊讶得瞠目结舌。原来学习不只有“朝六晚十”这样披星戴月、两点一线的形式,原来校园里可以有这么多学生自己筹办的精彩活动,原来一个人居然可以在学习、科创、社团各方面取得不凡成绩。


与此同时,让我受到冲击的不仅有“可望而不可即”的优秀前辈们,还有身边来自发达地区的同学们。课堂上我认真听讲,却仍然跟不上老师的进度,可身边在高中就接触过大学知识的同学却显得从容不迫。课堂外我无所适从,因为高中早出晚归,除了上课,我不知道在学校还能干什么,可身边上大学前就有条件去培养丰富多彩的爱好的同学却过得有滋有味。我似乎只能学习,也只会学习,可是一番考试与竞赛下来,还是拿不到理想的成绩。入学时我尝试过参加班干部竞选,由于是头一回参加竞选,结果也是意料之中地失败了。那时的我内心满是巨大的落差带来的挫折感,好像高中以前天道酬勤的种种法则统统失灵了,一切都在大学开始的起跑线上决定了,而我却无能为力。


这是我的个人经历,但这样的落差感却是很多大学生,特别是大学新生的共同感受,不然去年一位复旦女生的《我上了985、211,才发现自己一无所有》怎么会引爆朋友圈呢?离开了父母的耳提面命,缺少了师长的谆谆教诲,身边总有同学光彩夺目,这样的环境又怎能让自命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们心情平复呢?



勇往直前的加速

挫折可以让人沉沦,也可以让人爆发,很庆幸,当时的我选择了后者。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一位众人眼中值得“仰望”的学长,并鼓起勇气问他怎么才能像他一样优秀。学长告诉了我两句话:想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做出选择,舍弃杂念;想清楚自己到底怎么去做,订好计划,坚持付出。这两句话可能看起来很鸡汤,甚至鸡肋,但我觉得对于迷茫中的我而言却是再适合不过。道理谁不懂?践行才有用。


当时的我便开始思索选择和付出的问题。我想要什么?我怀着学好桥梁的想法来到同济,最想做的事当然是在专业学习、科技创新上做出成绩。同时,大学有别于高中,是从象牙塔步入社会的最后一个阶梯,当然也不能像我的高中一样从早学到晚,能参与一些学生工作再好不过。至于其他的事情,我自认为精力有限,果断舍弃。


方向已定,只管前进。专业学习上,我开始沉下心来,不再艳羡于各类达人的光彩,一心一意投入到专业知识的学习中。英语不好,我就每两天背一篇英语短文,一学期下来,虽然口语还是一般,但词汇竞赛与综合笔试我都已经能在班级数一数二;数学不好,我就做遍课本上的每一道题,虽然数学竞赛仍是榜上无名,但高数课程的“优”证明了我的付出;我将智能手机换成了只能打电话的诺基亚以免分心;我体验过化学馆通宵自习室跨年夜晚的清寂与寒冷,也感受过那里汗如雨下的酷暑。我收获了最高为4.92的绩点,专业成绩始位列土木学院前5%,最终以优异的成绩保送桥梁系主任的研究生。这些成绩不足夸耀,但确确实实地体现了一份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证明了那位学长所言非虚。


有了一定的基础后,我把目光投向了科创竞赛。由于之前没有任何相关经历,我的科创竞赛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刚开始失败在所难免,大一的校级化学、物理、数学竞赛我全部榜上无名。那时的我经常自嘲,竞赛嘛,考不上没有损失,考上了666。话是这么说,付出绝不可少。大二上学期面临上海市物理竞赛时,我提前一个月便开始准备,虽然最后还是只得到三等奖,但好歹实现了零的突破。摸清了竞备赛的套路,之后的我便轻车熟路了。周培源力学竞赛上海赛区一等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H奖等奖项纷纷被我收入囊中,创新学分逐渐达到了30分。为期一年的认真准备,我作为第三完成人参与的项目在时隔多年后为土木工程学院重新夺得挑战杯(中国最高等级的大学生科创竞赛)全国科技竞赛二等奖,为我的科创竞赛之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科研课题

之后我开始沉下心投入到科研课题中。通过广泛查阅资料,我意识到:中国桥梁事业正处于由“建设”到“养护”的过渡阶段,而关于桥梁监测与维护的研究起步晚、难度高、需求大,属于桥梁科研的深水区,于是我便迎难而上。从大二上学期开始,我通过申请上海市大学生创新项目的形式加入了导师的课题组,开始从事桥梁健康监测与管理方面的初步研究。两年的时间里,为了能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科研探究,我的周末基本没有休息,寒暑假也从来都是身边同学中最短的。我自学并初步掌握了多门研究生才会涉及的专业软件与课程,和另一位合作伙伴一起自主设计了一座6m长的斜拉桥健康监测模型,并完成了系列科研实验,这也是同济大学第一座配备完善健康监测系统的桥梁教学与试验模型。


深夜的台灯照亮过我编写有限元程序的思绪,闷热的桥梁馆试验室滴下过我组装模型的汗水,弥漫着书香味的科技阅览室留下过我翻阅资料的身影。纵向项目之外,为检测并减轻桥梁振动危害,我也曾作为横向项目组的一员在清川大桥的振动专项试验中通宵达旦地在桥上工作了3天,曾冒着漫天大雪在尚未完工的迪士尼园区检测人行桥梁的异常振动……比起各类科创奖项的炫目,默默无闻的项目研究生活更让我觉得可贵,因为在这其中收获的是纯粹的快乐与内心的踏实。



学生工作

服务同学的积极性与责任

之前提到过的学生工作我也一直坚持了下来。虽然刚入学时参与班级团支书竞选失败了,但这丝毫没有挫伤我服务同学的积极性。班级的各类活动中,我积极参加,建言献策。同学有困难,我会毫不犹豫地尽力相助。我服务了同学,同学们也看到了我的付出,在之后重新选举我为班干部。我没有辜负同学们的信任,与其他班干部一起将班级建设成为了令人自豪的“卓越先锋集体”与“优良学风班”。


在为期三年的院学生工作经历中,我同样秉持着“服务同学,团结同学,引领同学”的理念。担任干事时,我踏踏实实地完成好手头的工作,得到了大家的好评。经选举成为主席后,对内,我大力主导改革,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保持并提升院学生会的活力与影响力;对外,我积极推动院会与校学生会以及建筑、设创等学院的交流合作,为土木学子开阔了新的空间。作为学生委员,我珍惜每一次委员会议的机会,为保障同学们的权益发出声音。繁重的学生工作分散了我很多精力,但我乐此不疲。在临近毕业的大四下学期,我又作为毕业生委员会的负责人在筹备毕业季系列活动了。





 

四年的时间很长,可以让人发生很多改变。四年的时间很短,再提及短短几千字而已。这四年里,我的身边有在电子游戏中问鼎国服的同学,也有成功跨考浙大计算机研究生的同学,还有未毕业即创办户外运动公司收获第一桶金的同学。大学本来就有无限种可能性,优秀也不应该以单一标准被衡量,做好选择,坚持到底,这就够了。所以,在本科即将结束之际回顾自己这四年的选择与付出,我没有后悔。我的研究生生活还将在同济继续下去,新的起点该何去何从,学弟学妹们,我又和你们面临着相同的问题。那个夏天,阳光透过绿叶的缝隙,照亮了优秀毕业生们的展板。四年以前,我们多想成为他们。做好选择,踏实付出。四年以后,你们终将成为我们。

—— 简旭东



终点,亦是起点



往期精彩回顾



国际组织实习


· 玛丽-乔瑟:成为联合国译员并不难,只要做到这几点…

· 联合国语言类职位简介--名词员


选调生

· 广西选调生谢波 | 扎根基层 不忘初心——博士毕业生的坚定选择

· 我们的选调生学长学姐之广西篇 2

· 我们的选调生学长之广西篇 1

· 杨贤金书记出席广西2016年定向选调生及引进高水平大学博士座谈会

· 徐建平副书记赴广西上林县调研基层选调生工作

· 杨贤金书记赴广西壮族自治区看望选调生并召开座谈会

· 聆听学长学姐们的选调生心得分享(三)

· 聆听学长学姐们的选调生心得分享(二)

· 聆听学长学姐们的选调生心得分享(一)

生涯导航

生涯访谈录 | 生涯大讲堂 | 职业咨询师 | 多彩毕业季 | 就业质量报告 | 就业月历


关于我们

中心简介 | 团队介绍 | 关键词回复新功能 | 樱花季 | 年末特辑 | 元宵特供






整理 | 顾名煜

责编 | 冯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