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平刃而进,可割敌首:亚塔安腰刀

2016-10-22 HG 冷兵器研究所

奥斯曼帝国的亚塔安腰刀是一种单边开刃、内曲刃形、刃体长度在60至80厘米不等、无有护手、刀柄柄首犹如双耳状,流行于16世纪中期至19世纪晚期的长腰刀,任何见到过它外形的人都会对它为之称奇。研究中国以及亚洲古兵器的前辈周纬先生认为它是“纯粹土耳其式之插腰长刀,完全系土耳其人之创制品,他族无仿制者,初土耳其旧属地外,他族亦无使用之者。”


现代土耳其共和国的国父穆斯塔法·凯末尔·阿塔图尔克年轻时身着奥斯曼帝国近卫军服饰的照片,注意其腰间插入的那把刀正是一柄亚塔安腰刀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收藏的一柄亚塔安钢腰刀,采用银、金和珊瑚材料装饰。全长74.3厘米,刀身长56.2厘米,年代为1822年

 

根据土耳其的民间传说,善于打造此类腰刀的土耳其西南部的代尼兹利省的亚塔安镇(土耳其语yatahan的音译)正是其发源地与名称来源。在周纬先生的那本《亚洲古兵器图说》中,将其翻译为“亚特坎”,并对此类腰刀称赞有加:“锋刃之锐,吹毛可过,尝使敌人闻风丧胆”,“刃形尤为特别,或微曲近直形,或曲作月牙形,均向刃锋一面弯曲而不向背弯曲,此锋极犀利如现代剃刀,据云两骑相冲时,土耳其人平持其刃以进,可迎割敌人之首级落地。”


一柄年代为1767年的亚塔安腰刀,刀身上有着银质花形装饰图案。周纬先生在书中对腰刀刃形有详细的说明:“其刃无论长短,均为极美之白钢,大马士革花纹钢刃反居少数,因此种钢非土耳其所产也。白钢望之友白银光,或者铸刃时曾渗入少许白银。刃均平面,不宽亦不厚,轻而易举,极为润泽光滑,仅贴背处有一极小细槽,从无中槽或旁槽。”


一柄大约1800年左右的亚塔安腰刀,76厘米长。刀背和刀身两侧布有金质的叶菜、花卉、藤曼类图案雕饰,一侧的涡卷镶边内可由铭文:“穆斯塔法帕夏,愿主助佑”。刀柄银质鎏金,刀鞘用金凸纹裹覆装饰。对于这种“土豪金”的装饰,周纬先生也有描写:“刃之上端均用嵌金花银片、花银片或花铜片夹持于柄之下端,刃体之大半段或上半段军嵌金为铭为花纹,兼志制刃者及用刃者之姓名及回历年份,铭文大都用伊斯兰教《古兰经》中之韵文,有时刃背脊上亦有嵌金铭文”。


奥斯曼帝国鼎盛时期的几任苏丹中多有尚武之辈。这把亚塔安腰刀属于的巴耶济德二世苏丹,现陈列于法国巴黎卢浮宫,是现存最早的亚塔安短腰刀之一。刀身上的装饰就是就是采用上文中所提到的传统嵌金铭文方式。

来自奥斯曼苏莱曼大帝宫廷的亚塔安短腰刀,年代约为1525至1530年间。全长59.3厘米,刀身长46.66厘米,重691克。腰刀为钢质,采用黄金、海象象牙、银绿松石、珍珠和红宝石等贵重材料作为装饰和部件。现收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注意刀身两侧皆有一组龙凤争斗的图案。大都会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认为,刀身上的龙凤装饰图案以及植物纹饰可能是受到中国艺术的启发。 



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收藏的一把1727至1728年间的亚塔安腰刀,它的手柄便是由海象象牙制成

 


同样是收藏与大都会博物馆的一把年份标注为1802年的的亚塔安腰刀。带刀鞘长79.04厘米、腰刀全长73.66厘米。最宽处5.72厘米。刀身长58.72厘米、刀身最宽处达3.18厘米。带鞘重1588克,无鞘重850克。采用银、金和珊瑚作为装饰材料,刀身上的花纹据笔者目测,可能是采用蚀刻方法获得的。


和上面所不同的是,这柄19世纪的亚塔安腰刀刀鞘上所采用的是欧洲洛可可式装饰图案而非传统的装饰图案风格。





一柄品相甚佳的十九世纪镶银亚塔安腰刀的多角度照片

 

除了刀刃造型独具特色外,周纬先生还总结了亚塔安腰刀的另外三项特点:无护手;鞘体中宽者居多,恰与刃体中窄相反,鞘之底下尖,大都作张口蛇首形;柄首均作牛蹄形或马蹄形,有庞大至手不能握者。并且根据这些特点推断出“他族无仿制者,除土耳其旧属地外,他族亦无使用之者。盖因此种刀均无护手,又内向曲,非精于其刀术者颇难运用自如也”。

 

但是实际情况却并非完全如此,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冬宫国家博物馆(埃尔米塔什博物馆)内就藏有两柄产自俄罗斯重要炼铁城镇兹拉托乌斯特的亚塔安腰刀。


制作于1839年,长82厘米

 


制作于1861年,长64.1厘米。同土耳其原产地相比,其装饰风格要朴素得多

  

而且最叫绝的是,19世纪的法国人也对亚塔安腰刀的奇特外形感兴趣,设计列装了M1842年式和M1866年式两款亚塔安腰刀型的刺刀。

法国M1842年式刺刀

 


M1866年式刺刀及刀鞘 

 

普法战争时期的一名法军国民警卫队第32营的士兵,注意他的施耐德步枪上的刺刀安装方式


 

另一名法军国民警卫队的照片

 

探究历史细节能够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而要获取这份收获的话,就必须保持开阔的心胸。“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就像被视为土耳其民族武器的亚塔安腰刀不仅可以被直接原样仿制用于收藏,也能缩小比例成为一款实战的近代步枪上的刺刀,作为杀器继续活跃于战场一样。在欣赏这些奇兵异刃之时,再回顾这句中国的古训,想来必能有番收获。

 

 本文为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HG。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THE END

我方为金台新媒体联盟核心成员

关于我们:微信号 LBQYJS

更新时间:每周一至周六中午时段

投稿邮箱:302511404@qq.com 

冷君微信:lengjun501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