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欧洲细剑看起来那么细,对砍大刀会折断吗?

2017-05-03 凤翅金盔 冷兵器研究所

很多人印象里,欧洲近代的细剑是根细铁条、很脆弱,甚至有人不禁担心这种武器跟军刀碰撞,比如日本武士刀和中国大砍刀互砍,是不是容易折断?但其实细剑要比同样重量的军刀更结实。细剑剑身的宽度大致在2.5至3厘米之间,重量在2.5磅至2磅之间。一公斤多的重量加在如此狭窄的剑身上,使得剑身的横截面非常厚。从结构力学角度来看,这种结构要比军刀扁平的横截面更加耐受打击。

同时,在物理学和锻造技术的发展下,文艺复兴时代对于刀剑结构设计和加工工艺都非常精湛。重达一公斤的细剑的重心分配合理、结构结实。上好的细剑挥舞在手里像羽毛一样轻盈。另外,细剑的重心往往在护手前一点的位置,轻盈迅捷是细剑的设计宗旨。这种轻型化的设计使得很多当时的女子也可以自如驾驭细剑。现代仿制的细剑往往可以外形做得很像,但是使用的手感却无法和当年真正的细剑相比。

细剑护手的发展越来越完善,左侧则为细剑的战场版本——战场刺剑


因为细剑主要的战术攻击动作是戳刺,为了增大攻击范围往往长度比普通刀剑长。一般的细剑长度至少超过一米,比较长的细剑甚至到1.3米长。根据剑术学校的要求,细剑比较合适的长度是从使用者脚到肚脐的长度,或者是使用者可以轻松拔出鞘的长度。和现代剑术运动一样,手长腿长的高个子在使用细剑时有天然优势。

▲早期细剑和晚期细剑的对比,可以看出剑身趋于纤细护手趋于复杂


细剑的剑身变化很多,早期的细剑有着全剑身的双面锋刃,更像狭窄的骑士剑。这个时期细剑剑身的横截面很多甚至是圆形或者椭圆形的。之后,完全特化为刺击武器的细剑更像一支全钢的短矛。大部分的中后期细剑的横截面是六边形或者棱形,剑身只有加强结构强度的棱线而没有了锋刃,这个时期的击剑技术里也出现了用手去抓取对手剑身的动作。

▲技巧是细剑术的关键而不是体力


如前面所说,如果和骑士大剑対磕,和自身纤细文雅的形象不一样,细剑并不容易被磕断。细剑棱柱体的结构保障了剑身的坚韧,即使受到重击,剑身也不会折断。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很少出现细剑被折断的情况。

当然,细剑是为了公平决斗设计的武器,双方的武器都应是细剑,相互戳刺而不是劈砍。让细剑面对其他实战武器其实是不公平的,它的剑尖很容易被对方的武器卡住,而且辛苦练就的击剑本领将毫无用武之地。在《三个火枪手》中,使用细剑的达达尼昂就被一帮农民用大木棒打昏过,颜面尽失。可见,当时的细剑已经完全脱离实战,成为贵族的礼器和决斗工具,完全成为兵器中的另类。

▲《三个火枪手》的时代正是细剑风行的时代


在早期的细剑决斗中,双方往往会右手持剑、左手拿一件斗篷用于钩挂对方的剑。后来有了专用的左手匕首来和细剑配合使用,左手匕首主要的功能是格挡和钩挂对方的细剑。

互相用斗篷钩挂对方的剑


▲细剑和配套的左手匕首


细剑一开始就是伴随决斗而生的,为了应付决斗,击剑也就成了欧洲绅士的必修课。绅士们可能一辈子没有上过战场,但是决斗场却很可能会上几次。在决斗成风的文艺复兴时代,细剑术成为绅士必学之艺,剑术高超者是上流社会的宠儿,比如剑术不凡的达达尼昂就受到贵妇们青睐。

▲左手匕首和细剑的配合


而且在击剑决斗盛行的年代,剑术高超的女性往往可以战胜男性,因为细剑和细剑术限制了力量的发挥更侧重于技巧。如果使用军刀决斗,那么更强的体力在劈砍为主的作战动作中,就能弥补很多技术上的劣势。所以如果在那个时代你招惹了一位剑术高超的女士,那么建议你使用砍刀进行决斗,用体力弥补你技术的不足。

▲19世纪的击剑学校,此时的击剑已经完全成为一项运动与决斗无关了


▲在18-19世纪易学的火枪成为决斗的主流


到了17世纪末期,由于火枪已经比较先进,而且火枪的使用要比剑术易学,所以持火枪决斗慢慢成为主流。细剑渐渐退出决斗场后,战斗功能不再重要,长度变短、剑身变得更窄、最终特化为更为细小的小剑。而小剑则成为纯粹的装饰品和身份的象征,几乎不具有作战功能了。

小剑几乎成为完全意义上的装饰品和礼器


本文为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凤翅金盔,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