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 | 基于CNN振动识别的线性二次型控制改进方法
发明名称:基于卷积神经网络振动识别的线性二次型控制改进方法
发明人:陆新征;廖文杰;徐永嘉
专利号:ZL 202010169860.3
1
专利概述
经典的LQR(线性二次型控制器)振动控制方法在面对较为复杂的环境振动作用时,容易出现按下葫芦起了瓢的问题。原因在于LQR控制器的参数固定,该参数对某一类的振动控制效果最优。比如对地铁振动的控制效果不错,但是对于施工振动的控制效果相对就不那么理想了。如果能对不同的振动类型进行快速准确识别,并根据每个振动的特点选取对应的LQR控制器参数,就可以实现更好、更全面的振动控制效果。而这其中涉及到的关键问题,就是振动类型的识别。
因此,我们基于CNN(卷积神经网络)进行振动类型识别,然后根据振动类型选择预先优化好的LQR控制器参数,这样就能使得LQR在面对不同类型的环境振动作用时都能有较好的振动控制效果。图1所示为改进LQR振动控制装置,图2为改进LQR振动控制方法,图3为改进LQR振动控制效果。可以看出,改进LQR振动控制装置的效果,显著优于经典LQR振动控制方法。
图1 改进LQR振动控制装置
图2 改进LQR振动控制方法
图3 改进LQR振动控制效果
关于本专利的更多算法方面的讨论可见此前发表的相关论文:
【新论文:给振动信号拍个照,可以提升振动控制效果!】【新论文:为提升AI振动识别效果,小波、HHT、MFCC、CNN、LSTM我们都试一试】2
专利使用步骤
专利的主要使用步骤如图4所示,后续将以一个具体实施例进行使用展示。
图4 改进LQR振动控制的使用步骤
2.1 步骤S1
获取被控装置所在工作空间的振动数据,以及被控装置的参数数据
采用加速度传感仪对工作环境中的典型振动进行采集,采集器精度约为10^-4g,频率范围为0.17Hz~100Hz,满足振动干扰频率需求。各类型振动数据总共采集约1200条,后续将这几种振动分别称为:施工振动、地铁振动、汽车流振动、风致振动,其数据数量比值约为2.5:1:3.5:5。
典型振动数据的时域特征如图5所示。
图5 典型振动信号的时程对比
采集的被控装置的参数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控制系统参数
2.2 步骤S2
基于遗传算法对LQR算法在不同振动输入下的最优控制参数求解
LQR算法控制效果由其关键参数Q,R系数矩阵决定。经过参数缩减研究可以确定最终控制效果与q/r值直接相关,本研究采用遗传算法对不同类型振动输入下的LQR控制算法参数进行优化。控制对象案例选用一单自由度结构,系统力学模型如图1所示(不包括CNN装置),整个优化算法流程如图6所示。最终优化结果如图7所示为:地铁振动、施工振动、汽车流振动、风致振动的最优q/r值分别为1.83 × 10^2, 3.79 × 10^5, 6.81 × 10^4, 3.0 × 10^6。
图6 不同类型振动作用下q/r值优化流程
图7 不同类型振动作用下q/r值优化结果
2.3 步骤S3
振动时频域特征提取与CNN训练
在有了前述的工作基础后,我们开展CNN训练的数据和标签都已得到。数据为经过小波变换后的振动时频域特征(图8所示),通过分析我们认为采用小波系数矩阵作为输入效果最优;标签为振动的类型(地铁振动、施工振动、汽车流振动、风致振动),同时每个振动类型对应了一个最优的q/r值。
图8 典型振动信号的时频域特征对比
随后需要搭建一个简单的CNN网络开展训练即可,架构基本如图9所示。搭建了CNN模型后便开始了炼丹环节,不停调整CNN模型的超参数,最后寻求一个最好的结果。参数讨论和模型训练之后得到了有效的CNN网络继续开展下一步振动控制的应用。
图9 CNN模型特征提取与分类
2.4 步骤S4
训练好的CNN分类器用起来!
针对图1所示的装置,输入了三个案例的环境振动。案例一输入的振动为地铁、汽车、施工、风致振动四种振动的随机拼接;案例二输入的同样为四种振动的随机拼接,不过一些部分的振动为两种类型振动叠加后构造的新耦合振动;案例三输入的则是没有经过训练的高铁产生的振动。采用训练完成的CNN模型对案例一和二的振动类型进行识别,采用小波系数矩阵(WCM)作为输入,识别准确率可达100%,采用小波图(WI)作为输入则结果稍差;对案例三的高铁振动进行识别,WCM输入时,CNN识别为风致振动,WI输入时,CNN则认为其是施工振动。
表2 CNN对振动的识别效果
根据振动识别的结果,改进LQR控制方法可以针对不同振动类型调整其LQR控制参数。最终的振动控制结果如图10,图11,图12所示。案例一和案例二振动输入时,在适当的作动器工作状态下,能够保证相当不错的控制效果,图10(a)、10(c)、11(a)和11(c)表明改进LQR方法在不同振动下均表现良好。而传统的控制器要么像图10和图11中的蓝线一样,很多振动控制不好;要么像黄线一样,一直让作动器处于满输出的工作状态,容易导致作动器的损坏,并且出力太大,作动器的频率也会变慢。案例三的振动控制结果如图12所示,即使是一种没有经过训练的环境振动,CNN依旧可以通过其时频域特征进行分类,并选择最接近的LQR控制参数,实现相对良好的振动控制。
图10 案例1振动控制结果
图11 案例2振动控制结果
图12 案例3振动控制结果
3
总结
本专利将基于CNN的图像分类技术,振动特征提取技术,联合应用于振动识别中,实现了良好的振动识别功能。基于该振动识别,对经典的LQR振动控制方法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LQR振动控制在面对多种环境振动作用时,其振动控制性能与经典LQR控制算法相比更加优异。
4
本课题组相关专利
[1] 陆新征, 廖文杰, 徐永嘉,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振动识别的线性二次型控制改进方法,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2010169860.3
[2] 陆新征,徐永嘉,程庆乐,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的地震破坏力预测装置及方法,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1911154874.1
[3] 陆新征,许镇,曾翔,杨哲飚,一种城市建筑地震次生火灾模拟方法,发明专利,授权号:ZL 201810255576.0
[4] 陆新征,曾翔,许镇,田源,一种基于震后航拍影像的近实时震损评估方法,发明专利,授权号:ZL 2018 1 0119671.8
联络邮箱:
luxz@tsinghua.edu.cn
liaowj17@mails.tsinghua.edu.cn
---End--
相关研究
新论文:抗震&防连续倒塌:一种新型构造措施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的科研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