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2年的这几组数据,悲观挥之不去

子谦 匠朴研究所 2023-09-28
1,住户贷款增量缩水4万亿


2022年住户贷款增加3.83万亿元,较2021全年增量缩水约4万亿。房地产开发企业个人按揭贷款2.4万亿,下降26.5%

新增贷款缩水,固然受房地产影响,但居民购买力透支也是重要原因。


2,居民存款激增17.8万亿


新增存款大幅升高,主要因为消费场景缺失、地产销售回落以及理财产品回表。另一个比较核心的原因是,未来不确定性下,预防性储蓄动机的提升。

央行四季度的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倾向于更多储蓄占比达到61.8%, 比上一季度增加3.7个百分点,且明显高于倾向于消费和投资的占比,居民储蓄意愿较强。

有房地产专家呼吁拿出来三分之一去买房,此言也是引发极大争议。

但真正的问题在于,如果居民对于楼市的未来有足够的信心,即使拿出全部存款甚至大举借贷买房也在所不惜,但是如果对未来没有信心,越来越多的人只能成为「守财奴」。


3,人口自然增长率-0.6‰。


人口负增长还是来了,而最重要的是,这次的人口增长逆转,在我们可预见的将来,几乎是不可逆的。在接下来的5-10年之内,中国将会出现持续而大规模的人口缩减。

房地产的人口红利已经彻底消失,高速发展时代确已过去。但全国人口总量减少,不代表一线城市人口也会减少。

负增长年代,一二线城市开始放手抢人,人口会越来越向大城市聚集。看下首尔东京就知道,人口下降必然伴随人口集中度上升。


4,城投拿地开工率不足30%


城投拿地后,有独立操盘能力的会选择自主开发,没有独立操盘能力的 ,一般引入房企作为操盘方,通过轻资产代建的方式介入。

城投拿地后暂缓开发的,不都是由于托底拿地的原因,一般主要有四类情形:

一是保障房用地,在财政回款趋弱的情况下配合政府财政支出规划调整暂缓开发。
二是特定项目用地,以慢周转项目为主,在资金偏紧的情况下倾向于推迟开工。
三是项目去化预期不乐观的地块。
最后就是主要出于托底拿地考虑,本身无开发计划


5,碧桂园服务全年股票成交额超1800亿港元

56家港股上市物管公司,一半以上的物管公司全年股票成交额不足10亿港元

投资人更偏好头部物管公司,而大部分中小物管公司无人问津,主要因为上市物管公司同质化严重,拥有较多可能性的头部公司更受青睐。

物业股低迷表现,也从侧面压制了物业企业上市的热情,只差临门一脚的众安智慧生活,甚至在挂牌前几天临时取消了上市计划。


6,267份停贷告知书


「断供」事件发生后,「保交楼」成为随后地产政策的高频词,B端救市的大规模展开,也都是围绕着保交楼这个主题来进行的。

「断供」事件更多的是买房人对停工楼盘的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行为,真正断供的毕竟少数,从随后各银行披露的坏账率数据也可以得到印证。

但这一事件也让监管层认识到地产问题的严重性,大规模救市政策随之出台,只不过雷声大雨点小,更多还是出于稳定市场信心


7,代建市场空间3万亿


代建无疑是近两年的热门话题。但根据测算,在乐观估计的情况下,每年代建市场的空间在3万亿左右,代建收入1500亿左右,行业净利润225亿。

代建是一个踮脚就能触及到天花板的行业。房企大规模涌入代建行业,更多还是出于保留核心团队的考虑。


8,保租房REITs下跌10%以上

上市初期,保租房REITs无一例外受到市场强烈追捧,投资者认购热情极度高涨。但是年末,开始了连续下跌态势。

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与上市后最高收盘价相比,有3只保租房REITs跌幅超过12%,华润有巢跌幅也将近10%。

保租房REITs发展存在隐忧,随着后期投入项目的增多,项目质量可能会有所下降。另外保租房REITs的流通率较低,如果在流通性不好,退出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还进行大规模发行,保租房REITs可能会逐步被市场边缘化。


9,所有跨行跳槽求职者中,地产人最多,占比超21%

猎聘大数据显示,2022前三季度,有跨行跳槽意愿的求职者占比为69.19%,其中,房地产行业想要跨行跳槽的人最多,占比21.12%

2022前三季度想转型的房地产营销/销售同比增长了68.5%,具有降薪跳槽意愿的房地产营销/销售人才同比增长43.83%。

房地产最近几年发展较为波折,暴雷、裁员的传闻不断,从而使相关从业者产生了心理压力,产生逃离想法。


10,存量房贷与新增房贷的利差最高达到2.27%

存量房贷与新增房贷之间利差扩大,催化了提前还贷潮的到来。

提前还贷潮的出现,除了存量房贷与新增房贷的利差扩大以外,还有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理财收益与房贷利率的对比

据普益标准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末,全市场存续开放式固收类理财产品近三个月年化收益率平均水平为-1.28%,环比下跌2.16%;近一年平均收益率2.11%,环比下跌0.75%。对于买房人来说,手里的闲钱用来投资理财,还不如用来还房贷划算。


11,超过70家房企申请撤销评级

2021年下半年至2022全年,超过70家房企向三大评级机构提出申请撤销评级。

国内的房企是三大国际评级机构在亚洲的主要客户,是亚洲高收益债的主要发行群体,但由于境外信用恶化,融资渠道基本关闭,国内房企纷纷取消与境外评级机构的合作。但放弃评级也会使房企在海外融资的难度加大。

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穆迪,被传出在中国裁员,甚至还有声音称穆迪将退出中国市场。


12,32家A股房企集中公布定增意向

地产金融政策大反转,从过去的严防死守,全面转向支持甚至鼓励资金进入房地产领域。


地产调控最严厉的时候,「三条红线」政策几乎暂停了民营房企的资金来源。而如今,关闭多年的上市房企再融资大门彻底打开,这个转变是历史性的。


虽然允许上市房企再融资,但审批到落地需要较长时间,直到现在也没有一家落地的案例出现。银行授信和发债支持,也都是雷声大雨点小。



13,三分之一的国企贡献了55%的销售额

2022年top200地产公司中,国企数目约占三分之一,但销售额占比却达到55%;国企平均销售额为660亿元,民企为275亿元

房地产开发市场的集中度提升将是个大趋势,在这一趋势下,中小民企的生存压力不断增大也是个不争的事实,民企淘汰率提升也是趋势。

国进民退只是暂时现象,套用戚金兴的一句话,不是国企太生猛,而是民企退太快


14,高校毕业生求职人数同比增长33%,岗位需求同比下降14.3%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发布的2022年第四季度数据,高校毕业生求职人数同比增长33%,但高校毕业生需求人数同比下降14.3%。

2022年,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1000万,达到1068万。从就业大背景看,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6—24岁青年失业率在2022年7月达19.9%,这也是自统计局2018年4月发布此项指标以来的最高点

过去两年,政策突变导致几大行业就业萎缩。「双减」政策造成教培行业的青年就业断崖式下滑,互联网行业紧随其后。房地产直接带动就业虽然只占3%点多,但其上下游57个行业所带动的就业占全部就业的40%左右


15,北京互联网公司写字楼租赁成交占比下降16%


2021年来自互联网科技行业的写字楼租赁成交占比为55.5%,而2022年,该数据跌至39.3%。

北京写字楼空置率在2022年末站上了18.7%,为2010年以来最高位。互联网科技企业集聚的中关村、望京和奥体等区域市场空置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但此前,上述区域写字楼常年可租面积紧俏




推荐阅读:
地产受害清单向上蔓延
宽衣解带,尺度有点大
临近年底,信托逼债最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