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必高估“过桥女” 也不能低估“敲锣女”

向青春微调 青春点滴感悟 2022-04-24


几天前,因为疫情防控,一个在京工作的女孩被卡在桥上,上不去,下不来——燕郊进不来,北京回不去,想尽办法都无济于事,于是在微博上求助。



网络不是官方,但力量还是有的,女孩的问题最终得到解决。


但接下来女孩的发帖,却让人大跌眼镜,居然痛斥和污蔑转发她求助微博的网友为不法分子和境外势力。什么“分裂”啊、“抹黑”啊,这些令人凉气倒抽的大帽子,全都扣上来了。




过河拆桥,这种操作是不是很熟悉?


多少人很生气,真的很生气,怎么能这样呢?


你原本可以选择保持沉默的,即使不沉默,表示对各方的感谢也行的,何必这样声色俱厉,让为你发声的人寒心呢?


我们有理由相信,女孩受到了一定的压力,才发出那条“过河拆桥”的微博。


我们也深知,不能一味指责这个年轻的女孩,将心比心,一个普通的个体在面对整体力量的时候,内心的压力外人无法体会。


燕郊过桥女与武汉敲锣女是两种表达,一个结果,都是在网友的声援下获得救助后,转身反咬一口。


曾经的敲锣女,是那年武汉令人难以忘怀的新闻之一。


那种“击鼓鸣冤”之味,给人以强烈的戏剧画面感。


但在事情有了相对妥善的结局后,敲锣女反水了,和这位过桥女一样,痛斥外界利用她的事来制造分裂,给所谓的什么势力递刀子。


多少人为此傻眼,这都哪对哪啊,咱们都是中国人啊,都是心有戚戚地在关心你呢,怎么一下子就成了你的眼中钉、肉中刺?还成了敌对势力?


客观来讲,很多人遇到危急情况时,血性上来,还是很勇敢的,也能豁得出去,可一旦转危为安,立马就换了心情,相当地害怕自己成为主旋律的杂音,于是忙不迭地掩盖和切割:你们不要把我与阴暗面捆绑,我可是歌颂美好生活的一分子。


可互联网是有记忆的,不会因为你的反咬而洗白。你们的变脸,不过是人们对你们怎么做人又多了一个污点印象而已。


过桥女和敲锣女,对于声援之人感不感恩,这并不有多重要,时间一过,也就慢慢归于平静。


只是,它就像“扶不扶”事件一样,会影响人们对于正义和公道的坚持,以后人们再次面对弱者时,虽然各凭热血还会发声,但勇气也会打消很多的。


有句话流行得很:很多人对家丑没意见,主要是对外扬有意见。


过桥女和敲锣女都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操作的——她们对“家丑不可外扬”这个朴素的传统观念,融会贯通并举一反三地用于实践之中。


既然如此,那你们为什么要敲你的脸盆和发你的微博呢?一个敲了那么久,一个发了那么多,正是你们主动把你所认为的“家丑”在外扬,而并不是转发的网友们,更不是什么敌对势力啊?


所以,无论过桥女还是敲锣女,她们对“家丑不可外扬”的相信程度,又很是让人怀疑:她们,才是真正的外扬家丑者。这么说,有点刻薄,但对于她们,不这么说,又怎能对得起那么多为她们发声的人?而且,“不法分子”和“敌对势力”这两顶大帽子,太沉重了,每一个善良的人也真的担待不起。


敲锣女敲锣,过桥女发微,激活了人们的同情心。她们的反咬,击碎了人们的良苦用心,也击碎了她们自己的良心。


一个文明的社会,人们相互之间应该竞争的是谁比谁真诚,谁比谁善良,谁比谁有爱,而绝不是去比谁比谁精致,谁比谁虚伪,谁比谁丑陋。


很多人在口诛笔伐的同时,感到悲哀和绝望,但我依然觉得没那必要,大家都是一个天空下的人,要绝望也不在这一件事。


敲锣女和过桥女们所做的,不过是一种主动的配合,说穿了,她们是在讨好某方面。而讨好,也许能给她日后的生活带来一些可能的好处。不过,到底有没有这些好处也不一定,但至少在她们看来没坏处。她们这样说,是经过权衡的,是在求取一份现实上的安全感。


她们这种行径并不孤立。我们谴责,不过是拿她们来引申和借题发挥一下。这个社会,先贤们早就说了,大多数是敲锣女和过桥女这样的人。正因为有她们这样的人大量存在,他们才找到了统治这个社会的方法,才建立了历代的封建王朝。如果都是谭嗣同,整个人类社会,将完全是另外一种样子。而谭嗣同,几千年来,就那么一个,却又早早被扼杀在萌芽状态。


终究,对敲锣女过桥女这样的人,如果有这样赤裸裸的恩将仇报行径,还是必须要严厉谴责的。希望谴责的声浪,能让他们看到社会的正常之态和正常之气,这将有助于他们恢复良知,有助于我们建立信心。


我们悲观,是因为高估了敲锣女这样的人;我们乐观,是因为低估了过桥女这样的人。


所以我们不能乐观,也不用悲观,以后再有类似之事,还是按我们自己的良知去说话做事: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进一步有一步的欢喜。



(全文完)



推荐阅读:

草踏马的,核酸公司人员投放新冠病毒被实锤

战争结束以后的普通人家

核弹与核酸

昨天,我被流调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