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心刊物】郭松民:在国际舆论战中采取积极防御战略

郭松民 中社学人 2022-09-09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吧


在国际舆论战中采取积极防御战略
郭松民


一、抗疫竞争的本质是政治制度之争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的情况下,中国和西方的舆论战在本质上是制度之争。由于中国率先在抗击疫情上取得了战略性胜利,因此,目前实际上是中国领导着全世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里说的“领导”不是发号施令,而是指中国向全世界提供抗疫物资,中国派出专家小组向多国提供帮助,中国经验给很多国家以启示等。中国领导世界抗击疫情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却引起了西方普遍的制度焦虑,担心这一态势可能导致西方制度丧失正当性,甚至发生重大的改变。为了避免这样的结局,西方发动了针对中国的舆论战。

西方意识到,各国抗疫竞争的本质是政治制度之争,因此西方首先从政治角度来看待抗疫问题。一方面西方需要中国的帮助,另一方面西方又决不会放过任何贬低中国的机会。西方早已对舆论战进行布局,可谓伏线千里。例如,美国在2011年拍摄了一部名为《传染病》的电影,影片中的病毒与今天的新冠病毒非常相似。影片中有两个看似漫不经心却又非常重要的片段,一是把传染病的出现与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联系起来;二是渲染病毒的源头来自中国(香港)。这两个看上去无足轻重的情节实际上为今天的舆论战留下铺垫,把“病毒源自中国”这一观念植入观众的潜意识。今天,当西方主流媒体或者政客指责中国是病毒源头时,这种暗示就发生共鸣,受众马上接受了。试想,如果影片把病毒的源头改为美军实验室,那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针对西方的制度焦虑,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前不久发表了文章《新冠病毒大流行将永远改变世界秩序》并得出结论:“国家的团结和繁荣建立在这样的信念上,即国家机构能够预见灾难、阻止其影响并恢复稳定。而当新冠病毒大流行结束时,许多国家机构将被视为失败。”[1] 基辛格从政治高度认识到,抗击疫情在本质上是政治问题,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国家政治制度的正当性和合法性就会消失。

二、在舆论战中采取积极防御战略

当下进行积极防御的舆论战应采取“战略上取守势,战术上取攻势”的基本原则。

战略上取守势,一是因为在舆论和意识形态领域,国际力量的对比仍是西强我弱。我国缺乏国际话语权,也缺乏可以自洽的总体性理论支持;二是因为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仍然猖獗,各国人民最关心的仍是尽快战胜疫病,如果对西方体制过分抨击,反而会引起反效果,不利于中国的国家形象;三是因为全球化进程虽然受到挑战,但仍然存在,没有彻底破局。

积极防御并不是被动挨打,在战术上取攻势才是真正的积极防御。我们应抓住美国和西方的明显失误,及时进行战术反击,改变舆论的议题设置。此外,还要重视国内战场,因为在国内舆论战中无法取得胜利,就不会有国际舆论战的胜利。例如,“方方日记”的出现实际上让中国的舆论战防线上出现了一个缺口。西方以惊人的闪电般的速度出版了方方的《武汉日记》,就是要从这个缺口趁虚而入,以求形成突破,击溃我国在国际舆论战中的防御。而网络上草根百姓对“方方日记”的自发性批判,实际上是对这个缺口的弥补。但一些媒体前期忙着为方方背书,后期则沉默,完全是一种麻木不仁、无所作为的状态,这简直相当于舆论战中的倒戈行为。

三、赢得舆论战的主动权

要想在舆论战中赢得主动权,首先应在国内知识界建立起稳固的政治认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解决舆论战中的议题设置问题,才能变战略防御为战略进攻,在舆论战中取得决定性胜利。

建立稳定的政治认同,首先要用统一的历史叙述取代对历史的切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的两个历史时期不能互相否定的论述,应该全面贯彻到文化、历史研究和文艺创作的各个领域。实践证明,用切割历史的方式应对国内外反动势力的攻击,只会令自己背上“原罪”,陷入被动。新中国的历史是统一的,不是分裂对立的。

建立稳定的政治认同,应发展出能够与西方普世价值观的话语——自由、民主、人权等内容相抗衡的核心价值观。只有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中国的核心价值观,才能与西方以“自由”为核心的价值观相抗衡。因为“自由”已经越来越表现出其虚伪性,蜕变为少数人的自由,而“为人民服务”则毫无疑问是有利于大多数人的。

只有建立稳定的政治认同,我们在舆论战当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郭松民,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文章来源原文载于《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20年第5期


注释:

[1]《基辛格:新冠病毒大流行将永远改变世界秩序》,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3100198964374658&wfr=spider&for=pc。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我们▼
把时间交给阅读
正能量公众号推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