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林建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中国意义和世界意义

林建华 中社学人 2022-09-09

作者介绍: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文章来源:《思想教育研究》2020年第12期



对于“现代化”的理解和诠释,可谓仁智俱见。但是,无论作为静态的概念还是作为动态的实践,“现代化”在人类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呈现,总是令人怦然心动,已是不争的事实。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21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的十九大立足于新时代,拓展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领域,深化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意蕴。在新的实践和成就的基础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全会还指出,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将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中国进入新时代新发展阶段,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为擘画未来的主题,并获得新的、更大的自觉和主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中国意义和世界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的可贵探索


现代化是最近几百年来、特别是18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进程,呈现出从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从传统政治向现代政治、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转变的基本特征。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走向现代化是不可移易的历史潮流。但是,在世界各国各地区追求现代化的路途上,并没有千篇一律、固定不变的模式。

在世界现代化的历史行程中,中国是后来者。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就决定了中国既没有走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可能,更不具备走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条件。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创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执掌了全国政权之后,多次提出和调整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建设内容和战略步骤,对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行了艰辛而可贵的探索。

1952年底,党中央提出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即: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3年12月,由中共中央宣传部草拟、毛泽东审改的《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中提出,要促进农业和交通运输业现代化、建立和巩固现代化的国防。由此,现代化成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人情有独钟且一直使用的关键词。

1954年9月,周恩来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要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这是“四个现代化”的最初表达。1957年2月至3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会议和党的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两次提出,要建设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1]379。1959年底到1960年初,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原来要求是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现在要加上国防现代化。在我们这样的国家,完成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艰巨任务,建成社会主义不要讲得过早了。”[2]116这是毛泽东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表述“四个现代化”的思想。1960年2月,在广州与国务院部分部委及中南局的同志读书时,周恩来提出,将“科学文化现代化”改为“科学技术现代化”更准确、更科学。1964年12月,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周恩来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3]439由此,“四个现代化”有了固定的内容。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党中央提出,从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四个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前列。1975年1月,周恩来在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重申,在20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1977年8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大和1978年2月召开的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都再次重申在20世纪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并把它规定为我国新时期的总任务。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成为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的强大动力源。

从中国近代以来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社会主义是中国的唯一出路,现代化是中国的必然选择。但是,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没有可以效仿的先例。提出“四个现代化”,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最重要成果。毛泽东曾指出:“我们能够学会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4]1439最新修订、目前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依然保留着“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的内容。


二、中国现代化的新时代内涵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同时,中国共产党人也开始集中思考,到20世纪末,“四个现代化”究竟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

1979年3月21日,邓小平在会见英国客人时,第一次使用“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的提法。邓小平指出:“我们定的目标是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的概念与西方不同,我姑且用个新说法,叫做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5]496两天后,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又把“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表述为“中国式的现代化”[5]497。此后,邓小平一再强调,“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6]2“中国式的现代化,必须从中国的特点出发”“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7]163。“底子薄”和“人口多,耕地少”是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和中国现代化建设“必须看到”和“必须考虑”的“两个重要特点”。12月6日,邓小平会见来访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提出:“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7]237所谓“小康”,“就是还不富裕,但日子好过”。从“四个现代化”到“中国式的现代化”、小康之家,这是对我们确定的战略目标所作的重大调整和修改。

1979年10月,邓小平指出:“我们的国家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7]2081980年1月,邓小平在《目前的形势和任务》中又指出:“为了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任务很多,需要做的事情很多,各种任务之间又有相互依存的关系,如像经济与教育、科学,经济与政治、法律等,都有相互依存的关系,不能顾此失彼。”[7]249-250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1997年党的十五大、2002年党的十六大都提出,到21世纪中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017年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那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党的十九大还明确提出,从2035年到21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8]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都始终强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以贯之地推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进程。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8]。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的十九大系统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现代化和现代化国家、怎样建设现代化和现代化国家这一重大时代课题,这既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认知的深化,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的创新。这既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也使中国现代化具有了新时代的新内涵。这既是一种提速,更是一种提质


三、中国现代化的重大意义


在不同时期,我们曾从不同维度使用“主题”这一概念,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新中国成立后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一以贯之的主题,等等。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一个重要节点,《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是一个重要的文献。历史地看,14个五年规划(计划)反映了中国从一穷二白到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也贯穿着一个百年大党一以贯之的主题,即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主题和即将开启的新征程,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启,具有坚实基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全面总结并高度评价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从庄严承诺变为自信而清晰的现实。2020年1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听取脱贫攻坚总结评估汇报。习近平指出,经过8年持续奋斗,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极大增强了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胜利。这一重大胜利,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握,并迈出了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坚定步伐。

党的十九大对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内涵和样态都进行了描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则明确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并对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进行了更为详尽、更为细致的描述,进一步丰富、拓展了现代化国家战略目标的内涵。诸如,强调“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把经济总量和居民人均收入并驾齐驱作为现代化国家的两大主要衡量指标,体现了强国与富民、经济建设与民生福祉的高度统一。在政治建设上,在进一步明确“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同时,强调“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在文化建设上,强调“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在社会建设上,在明确“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的同时,强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强调“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在安全保障上,强调“平安中国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等等。[9]这是中国共产党统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人类文明美好未来而绘制的宏伟蓝图。

辩证地看,中国的现代化既具有量的规定性,同时也具有质的规定性,是一条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路。中国的现代化是充分体现基本国情和具体实际的现代化,特别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中国的基本国情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超过14亿人口。中国现代化的主题,就是在这种基本国情和具体条件下真正做到大而强、富而强,实现现代化,实现对时代的引领。中国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中国的现代化,不仅要实现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的大幅跃升,而且要聚焦聚力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使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中国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现代化。推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之后的更高要求、更远目标,也是中国现代化的题中之义。中国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的现代化,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是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整个现代化建设之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建设富而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的现代化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是让少数人无限攫取利润的现代化,而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现代化。这就决定了中国走的必然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发展道路,既要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要通过自身发展促进世界和平,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这就是说,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而不是什么别的现代化;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国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不是什么别的现代化国家。

实现现代化,是人类文明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历史行程中的基本共识、普遍实践和一致目标。从世界历史的维度来看,中国的现代化,是在世界现代化几百年的历程中,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进程已经完成的基础上,开辟的一条现代化新路,它将使现代化道路和模式由单数变为复数。探索超越资本主义现代性的“现代社会”和“现代文明”,始终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经典叙事。恩格斯指出:“我们的目的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这种制度将给所有的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给所有的人提供充裕的物质生活和闲暇时间,给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10]652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融合了物质的现代化、精神的现代化、治理的现代化、生态的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这既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系统回答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提出的“时代之问”“历史之问”“世界之问”,也是不断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所作出的深入思考和继续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归根到底,就是回答和解决如何彰显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问题。

从世界社会主义的维度来看,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以来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的共同追求,但绝大多数没有走向成功且颇多曲折和挫折。具有现代化品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从当代世界发展的维度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的现代化道路,不仅具有中国特色,而且具有世界意义,反映了世界现代化的发展态势。中国人民的成功实践昭示世人,通向现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条,只要找准正确方向、驰而不息,条条大路通罗马。这是中国现代化对世界、对社会主义、对中华民族的最重要贡献。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前,习近平就曾宣示下一个70年,指出:“未来70年,关键是未来30年。这正好是我们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时间。只要我们保持坚定理想信念和坚强革命意志,就能把一个个坎都迈过去,什么陷阱啊,什么围追堵截啊,什么封锁线啊,把它们统统抛在身后!”[11]要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要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这既是一种清醒和理性,更是一种定力和自信。事实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不是国外现代化的翻版,而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新时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版。恩格斯曾指出:“一个知道自己的目的,也知道怎样达到这个目的的政党,一个真正想达到这个目的并且具有达到这个目的所必不可缺的顽强精神的政党——这样的政党将是不可战胜的。”[12]139致力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中国共产党正是这样的政党、这样的执政党。百年大党恰是风华正茂,是历史和现实的逻辑,是历史和现实的写照。


参考文献:

[1]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7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
[2] 毛泽东文集(第8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3] 周恩来选集(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4] 毛泽东选集(第4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6] 邓小平文选(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7] 邓小平文选(第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8]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9]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 [N].人民日报,2020-10-30.
[1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8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11] 本报评论员.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的事情[N].人民日报,2019-05-25.
[1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文章来源:思想教育研究》2020年第12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