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张士海: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科学社会主义观
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科学社会主义观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士海认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科学社会主义观在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中作出了大量原创性贡献,把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推进到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
核心观点
关于科学社会主义内涵发展的新论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这个时代在本质上就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新阶段,与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是一脉相承的。
关于国家治理现代化重要论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两者相辅相成。明确了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是具有统领作用的。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目标,已经成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科学社会主义观的一个目标指向。
关于全面从严治党重要论述丰富和发展了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学说。把全面从严治党上升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高度,将其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穿到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全过程。高度重视从严开展党内监督。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有机统一的,是探寻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路径。
关于科学社会主义实践路径的新认识
新时代要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必须要自觉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观察时代特征、解读时代问题,引领时代发展。要加强理论学习;要着眼于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于思考当下现实问题;要不断提升战略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法治思维能力、底线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工作的科学性和预见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到实处。
新时代要继续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正确认识当代中国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内外部问题,保持战略定力,准确理解和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在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上持续不断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
新时代要继续推动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对待中华传统文化方面,我们一定要从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出发,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结合时代要求加以发展、推陈出新。
”
更多精彩观点
01
关于科学社会主义价值意义的新判断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给黑暗的中国大地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和爱国人士开始将目光转向马克思主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受到中国人民热烈欢迎,并最终扎根中国大地、开花结果”。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使之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经过浴血奋战,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了“三大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完成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使具有500年历史的社会主义主张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功开辟出具有高度现实性和可行性的正确道路”,中国历史和人民之所以选择科学社会主义,其根源就在于它对中国近代历史主要课题的成功破解。这一破题之道既有着深刻的历史必然性,同样也是历史合力凝聚而成的必然结果。
当然,科学社会主义事业在中国的发展并不是一马平川、顺风顺水的,而是十分艰巨和复杂的。尤其是在苏东剧变之后,世界社会主义经历重大曲折,一时间否定马克思主义、否定社会主义的论调甚嚣尘上。同时,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和对内改革向纵深推进,经济利益多元和思想文化多元日益明显。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改革开放开始,特别是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以后,唱衰中国的舆论在国际上不绝于耳,各式各样的‘中国崩溃论’从来没有中断过。”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实力得到空前提升,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向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国基本完成社会转型,基本实现从农业社会向工业化、信息化转变;我国经济增速连续多年位居全球前列,经济总量跃居全球第二,对全球经济贡献超过30%;我国正逐步从国际舞台的边缘走近中央,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发展,我们的制度必将越来越成熟,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将进一步显现,我们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充分证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也让9500多万中国共产党人更加坚定“四个自信”。
一方面,世界社会主义发展迎来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快速稳健的发展步伐向全世界展现了蓬勃生机,为亚非拉经济社会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有益借鉴,也使得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斗争发生了有利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巨大变化,更让全世界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看到了光明前景。
另一方面,人类走向现代化有了新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创造了世界发展的奇迹。”事实证明,实现现代化并非只有西方资本主义一条路,也不存在全球范围的唯一标准母版,真正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才是关键。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完全不同于西方国家现代化的形式,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一个可行性选择。
再一方面,解决全球治理难题有了新方案。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大发展时期,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仍然是世界发展的主旋律。然而,面对全球经济低迷、发展鸿沟不断拉大、地区冲突时有发生、卫生健康形势严峻、气候变化出现异常等情况,西方国家治理理念、治理能力、治理方式难以应对新环境条件下各类全球难题。在这种背景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必将为全球提供新的主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也将为全球提供更多的智慧和方案。
02
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精神实质的新概括
习近平总书记从性质属性、内在逻辑、重要地位三个维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科学定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中得到很好地继承和弘扬。
然而,在社会生活中,还存在一些质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的思潮。有人认为,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已经偏离社会主义方向,搞的是中国特色资本主义;也有人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是独立于科学社会主义之外的一个学派,等等。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内外有些舆论提出中国现在搞的究竟还是不是社会主义的疑问,有人说是‘资本社会主义’,还有人干脆说是‘国家资本主义’、‘新官僚资本主义’。这些都是完全错误的”。这些论调看似不同,但背后都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目的,那就是扰乱中国国内思想意识的统一,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性质。
新时代,中国不管如何全面对外开放、如何加强深化改革,社会主义的性质不会变、社会主义的旗帜不会换、社会主义的道路不会改。
比如,在科学社会主义关于现代化大生产思想指导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把社会主义现代化作为总任务;在科学社会主义关于实现最广大人民利益思想指导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在关于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指导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科学社会主义关于领导人民武装保卫国家思想的指导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时代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在科学社会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为领导核心思想的指导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为社会主义制度最大优势。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有着深刻的思想渊源,科学社会主义就是“本”和“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就是“支”和“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就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丰富和发展。
第一,这与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直接相关。坚持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重要经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以更加宽阔的眼界审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实践需要。”
第二,这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征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鲜明的民族特色。这一鲜明特征必须完全根植于中国大地,为此也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放性、时代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是同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和广大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融通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独特的传统文化、独特的历史轨迹、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性。
03
关于科学社会主义内涵发展的新论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
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一个关键点就是对社会发展阶段问题的阐述。马克思和恩格斯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按照经济社会发展形态,将人类社会从低到高划分成五个阶段,并且进一步阐述在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也会经历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期。中国共产党人对这一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也从未停止脚步。
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个新的历史方位是基于我国历史、国情、目标、战略等因素作出的综合判断。习近平总书记将新时代提升到新的历史方位的高度,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保持清醒头脑对未来进程的理性战略判断,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对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理性认知和坚持发展。
关于新时代到底属于什么社会性质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专门作了强调,“这个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而不是别的什么新时代”。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这个时代在本质上就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新阶段,与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是一脉相承的。这一重要论述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的创新发展。
关于国家治理现代化重要论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按照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构想,政治统治职能与社会管理职能构成了国家的主要职能,而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里,国家将逐步走向消亡,政治统治职能也随之消失,只剩下社会管理职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际上,怎样治理社会主义社会这样全新的社会,在以往的世界社会主义中没有解决得很好”。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科学阐述了国家治理现代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逻辑关系,他指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两者相辅相成。”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党是领导一切的,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这一重要论述明确了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是具有统领作用的。
习近平总书记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系列重要阐述,聚焦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问题,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原创性贡献,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观。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将共产主义社会定义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在这一目标愿景的激励下,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社会主义不懈奋斗,即便社会主义事业遭遇挫折,也能迅速重振旗鼓、继续前进。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中国共产党来自于人民、根植于人民,这就要求其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到治国理政的核心位置,坚决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可以说,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目标,已经成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科学社会主义观的一个目标指向。
当然,习近平总书记还深刻认识到,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目标不是空中楼阁,必将建立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之上。为此,他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集中精力发展生产力。
总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可以说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核心命题在实践中的创新和发展,也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在当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思想中的具体体现。
关于全面从严治党重要论述丰富和发展了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学说。
《共产党宣言》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它结合无产阶级和共产党之间的关系、共产党与其他工人政党之间的关系,就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和基本纲领作了重要论述。列宁结合俄国实际,对无产阶级政党理论进行一系列完善和发展,为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基本理论框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中国共产党就是依据无产阶级政党基本原理,结合中国实际组建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
党的十八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认识到全面从严治党对于应对新时期各种风险挑战、实现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反复强调打铁还需自身硬的道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把全面从严治党上升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高度,将其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穿到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全过程。
他还高度重视从严开展党内监督。从近年来查出的腐败案件中可以看出,党中央以坚定的决心和强大的意志推动反腐败斗争不放松,要求不管“苍蝇老虎一起打”,杜绝出现“牛栏关猫”现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显著成就,政治生态更加风清气正。
总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论述,进一步丰富发展了无产阶级执政党建设理论,是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行动指南。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
马克思在阐述“自由人的联合体”思想中,致力于追寻和达成这样一个联合体:在这个联合体中,人与自然、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类之间的矛盾得以化解消除,最大程度达到和谐共生。当今世界,各国只有坚持发展成果由全体成员共享,坚持人类社会发展由全体人类共同参与,才能朝着共赢的目标迈进。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不仅关心本国人民的幸福,而且用世界的眼光关注全球人类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全球人类的共同福祉,在深入思考“当今世界面临的问题、当今世界的未来走向”等重大课题的基础上,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党的十九大把这一理念纳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方略之中,为解决人类面对的共同难题提出了解决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符合人类社会的共同价值选择,是中国外交的崇高目标,也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和使命。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有机统一的,是探寻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路径。
这一重要理念,反映出中国共产党人对全球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的丰富和深化。
04
关于科学社会主义实践路径的新认识
新时代要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必须要自觉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观察时代特征、解读时代问题,引领时代发展。我们要加强理论学习,了解和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特点和基本原理,做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解决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能力不足”问题。我们要着眼于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于思考当下现实问题,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要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实践问题的指导作用,推动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我们要不断提升战略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法治思维能力、底线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工作的科学性和预见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到实处。
新时代要继续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
必须继续推动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正确认识当代中国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内外部问题,保持战略定力,做好自己的事,准确理解和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在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上持续不断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
新时代要继续推动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在对待中华传统文化方面,我们一定要从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出发,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结合时代要求加以发展、推陈出新。对于传统文化中的传世精华,我们要勇于继承弘扬;对于传统文化中的迂腐观念,我们要大胆纠正变革;对于传统文化中的封建糟粕,我们要坚决剔除肃清。总之,在当代中国,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必须把握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有机结合点,为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创新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中国共产党人的科学社会主义观,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创新发展。在当代中国,我们必须坚持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科学社会主义观为基本遵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原文责编:陈璐颖 新媒体责编:李思琪 视觉:刘洁(图片来自网络)
本次转载来源:“人民智库”、“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前沿”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