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培永、李茹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及其新时代传承理路

中社学人 2023-08-2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及其新时代传承理路



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应该包括

1)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相统一,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3)以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同世界历史进程、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相结合。
在新时代传承这些历史经验,应深度把握这些历史经验蕴含的深意,
理解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与“发展”的具体所指,敢于并善于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理论创造;
理解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具体要求,坚持时代第一、实践第一,防止离开实践空谈理论、用文本来评判现实;
反对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对立起来,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已融入到中华文化之中且已成为中华文化的精华;
不断拓宽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时代维度和国际视野,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同时,推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化、世界化。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历史经验;新时代;传承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也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有力地证明了马克思主义行,证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实践的成功,证明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力量。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取得如此成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积累了哪些方面的历史经验?如何把握这些历史经验的深层意蕴?如何在新时代进一步继承发展这些历史经验?回答这些相关问题,对于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一、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与“发展”的具体所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首要的、直接可见的经验,可以说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相统一。“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这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1]。关键的问题是,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具体所指以及两者相统一起来的具体要求呢?
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就是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处于顺境逆境,都坚定不移地把马克思主义看作思想武器、精神旗帜、行动指南,视为真理、当作信仰,坚信马克思主义行。
坚持马克思主义,首先体现在相信“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2],相信中国共产党百年来能够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不断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归根到底在于马克思主义能提供思想引领与理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还体现在把马克思主义视为真理,并且不因时代变化、社会发展、科学进步就认为马克思主义过时了,就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坚持马克思主义,还体现在将其奉为信仰,把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作为中国革命胜利的精神动力,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及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就是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守正创新,敢于并善于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理论创造。
发展马克思主义,前提是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防止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教条、公式。毛泽东一定意义上就是在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的过程中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的,他批判“公式的马克思主义者”,指出“不应当只是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词句,而应当把它当成革命的科学来学习”[3]533。邓小平也提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来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它要求人们根据它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不断结合变化着的实际,探索解决新问题的答案,从而也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4]146。马克思主义本来就是开放的、发展的理论,不可能一成不变。发展马克思主义,要结合新的时代特点丰富马克思主义,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时代内涵,根据时代的变化发展作出新的原创性贡献。
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从当前依然存在的不坚持和不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态度、观念、行为中就能理解。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分不开的。一方面,发展不是盲目的发展,是以坚持为前提的,离开坚持的“发展”,其本质就是背离;另一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的最好坚持就是发展,坚持马克思主义是以发展为动力与目标的,离开了发展的“坚持”,就会沦为教条主义。处理好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并不容易,稍有不慎就会陷入两个极端,一个是固守某些经典文本、名言金句、不变原理的教条主义,一个是不认学说、不信理论、不服思想的经验主义。
在新时代继承发展这一历史经验,要始终坚信马克思主义行,坚信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一定能够解决中国的问题、时代的问题。要原原本本读经典悟原理,真学真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防止自以为是地说其过时,杜绝表面上讲实际上根本不懂不信,或者虽然懂但并不真用、并不亲身践行等现象;要始终抱有发展的观念、发展的思维,敢于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理论创造,敢于讲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之前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没有讲过的新话,敢于提出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防止随意以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述名义乱扣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帽子。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何种意义的“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够做到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相统一。毛泽东早就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对于中国共产党说来,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3]534这一观点被之后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继承,并不断得到强调和应用,实际上也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法论基础。正如邓小平所讲的,“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4]63。

把握这一历史经验,需要我们深刻总结和全面把握 “中国具体实际”的内涵。“中国具体实际”首先应包括中国基本国情,两者相结合意味着要从中国国情出发,把中国国情作为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与运用理论、发展理论的前提。中国基本国情不仅指中国人口多、地域广、发展不平衡等现状,也指中国社会的性质。毛泽东关于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定位,无疑是对当时中国国情的正确把握。改革开放后,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明确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定位,指出我国还将在相当长时期内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到现在依然不变。“当代中国最大的客观实际是什么?就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认识当下、规划未来、制定政策、推进事业的客观基点,不能脱离这个基点,否则就会犯错误,甚至犯颠覆性的错误”[5]。
“中国具体实际”还包括中国的历史时期、历史方位以及要完成的历史任务和要回答的重大时代课题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四个历史时期及其面临的主要任务,就是“中国具体实际”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具体表现形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与四个历史时期的实践相结合,完成这些历史时期的历史任务,就是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还意味着要回答不同阶段的重大时代课题,包括“什么是中国革命、怎样进行中国革命”“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以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要聚焦不同发展阶段的时代课题,在回答这些时代课题中完成历史任务,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发展。
“中国具体实际”还包括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随着中国社会历史进程的变化,科学判断、着力解决中国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矛盾,在此过程中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也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基本国情、历史时期、历史任务、时代课题、主要矛盾等是“中国具体实际”的根本方面。“中国具体实际”还有很多具体方面,包括东西南北中不同地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不同领域,以及治党、治国、治军等不同工作的具体实际。
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要正确认识,全面把握。要避免在过于具体的方面大谈特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好像不谈马克思主义就无法开展工作,应杜绝对马克思主义理解与应用的过度泛化。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本质上是处理好主观与客观、理想与现实尤其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最终落脚点在于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用理论来指导实践。中国具体实际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中,理论本身也要随实践、时代进步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本身是动态发展的过程,要通过调查研究把握变化了的基本国情、历史阶段与时代课题,看到中国具体实际的变与不变,在此基础上适时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在新时代继承发展这一历史经验,就要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坚持时代第一、实践第一,防止离开国情空谈理论、用文本来评判现实。停留在理论中的文本演绎、经典解读、名词解释,很难说是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方法、正确态度。为此一方面要立足实践推进理论创新,另一方面要运用新的理论指导实践。立足新的实践推进理论创新,是需要勇气的,没有勇气,即使认识到具体实际、具体实践已经发生变化也没有力量推进理论创新;而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是需要智慧的,没有智慧,即便有了新的理论也指导不了或指导不好新的实践。这也说明,传承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经验并非易事,勇气和智慧缺一不可。


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才算相结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具体实际的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本身包含着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同阶段,实际上一直都在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特别提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显然是为了更加突出强调其意义。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前提是要反对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对立起来的态度。不能把传统文化等同于前现代的文化或者旧文化、旧思想,一讲传统文化就以为是落后的、应该抛弃的,以为讲传统文化的价值就不是马克思主义。相应地,也不能以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就是把某种西方来的学说作为指导思想,就是不尊重甚至否定中国传统文化。要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传统文化的契合性,摒弃将二者对立的思维。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体现在要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些内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习近平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6]。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思想上升到党和国家指导思想中,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构成部分,融汇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之中。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还体现在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表达方式来讲述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具有“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3]534。在这点上,毛泽东无疑起到了开创性的作用,他用“为人民服务”简洁明了地提炼出共产主义的价值观与共产党人的宗旨,用“实事求是”创造性地诠释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规律,用“一分为二”概括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精髓,用“反对党八股”形象地批判反马克思主义的主观主义、宗派主义,等等。邓小平把“小康”纳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中,用“摸着石头过河”强调实践的重要性,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习近平用“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来强调人民的作用,用“打铁必须自身硬”来形容从严治党的重要性,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来讲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这些表述使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符合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民族心理,也成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显现。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还体现在以马克思主义来科学评判传统文化,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统文化中既有优秀文化,又有封建糟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是同一切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个相结合,包含着如何批判地吸收传统文化的问题,如果一味地沉浸在传统文化中,认为传统文化的复古就能解决当今社会的一切问题,是倒退的非历史的立场。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原则,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辩证地对待与批判地总结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重新审视传统文化的价值,结合新的时代特点,进行科学的梳理和总结,并加以批判地继承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更加突出的是古与今、中与西的先进思想理论、文化价值观念融合的问题。在新时代继承发展这一历史经验,就应该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不是只认马克思主义,看不到其他学说、其他理论、其他文化的魅力和价值,更不是要用马克思主义彻底否定、替代、消除本国文化传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精华,但不是中华文化的全部和唯一。
还需要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不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至今,已融入到中华文化中,作为当今时代中华优秀文化的构成部分。在讲中华文化时,不应该把马克思主义排除在外,有意无意地否定它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精华,这是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的必然结果,也是新时代自觉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必然结果。


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同世界历史进程、同人类文明成果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是属于世界的学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世界文化、人类文明的一部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同世界历史进程、同一切人类文明成果相结合的过程。就此而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同世界历史进程相结合、同一切文明成果相结合,同样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历史经验。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同世界历史进程、同一切人类文明成果相结合,首先体现在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始终树立世界眼光、国际视野,放眼人类发展潮流、世界变化格局,在不同历史时期自觉判断世界大势与时代主题,深刻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趋势与走向。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本身就是具有世界眼光、国际视野的表现,毛泽东从世界革命进程看中国革命,将中国革命看作世界革命的一部分,科学判定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以及其走向社会主义革命的必然性。邓小平根据发展变化的世界新形势,明确和平与发展这两大世界突出问题与时代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提出“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7]537这一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指出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各国越来越成为命运共同体。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同世界历史进程、同一切人类文明成果相结合,还体现在保持对世界各国文化、各民族文明以及国外理论观点、学术成果等的开放性与包容性,广泛吸收和充分借鉴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其他先进文明成果,不是照单全收、简单套用,而是在增强自信的基础上有所甄别、融会贯通。在毛泽东看来,“不加分析地一概排斥”和 “不加分析地一概照搬”[8]43都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习近平强调,“对人类创造的有益的理论观点和学术成果,应该吸收借鉴,但不能把一种理论观点和学术成果当成‘唯一准则’,不能企图用一种模式来改造整个世界,否则就容易滑入机械论的泥坑”[1]。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同世界历史进程、同人类文明成果相结合,还体现在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不仅追求解决中国问题,而且追求世界问题的破解与人类社会的进步。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围绕“建设什么样的世界,怎样建设这个世界”这一主题,为解决全球性问题和世界性难题积极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顺应世界发展大势,提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已经具有世界意义,这已经不仅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而且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世界化的问题。
在新时代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这一历史经验,要求继续坚持胸怀天下,站在人类命运的高度,承担为人类谋解放的使命,更好运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放眼世界大势关注中国问题,并切实为解决世界性难题、全球性问题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要做到这一点,中国马克思主义需要始终以博大胸怀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在旗帜鲜明回应揭露西方话语虚伪性的同时,以兼容并蓄、开放包容的姿态对待他国文化、文明,包括理论、学术成果。需要始终立足时代前沿和中国实际,把握世界发展的历史脉络和未来走向,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一切有益成果,不断拓宽马克思主义的时代维度和国际视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同时也推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国际化、世界化。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7.

[2]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

[3]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5] 习近平.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J].求是,2019,(1).

[6] 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25.

[7]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8] 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相关阅读






作者单位:陈培永,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1;李茹佳,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89

文章来源:思想教育研究2022年第5期

本站责编:曹野

转载请注明作者、来源等信息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我们▼
把时间交给阅读中社学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