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马岭:我国1949—1954年的政体、宪法形式及其反思

中社学人 2023-08-28




我国1949—1954年的政体、宪法形式及其反思

提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是普选,该制度由若干板块构成,其中人大系统是主干,而在1949—1954年期间,上述因素还处于缺位状态。当时我国的政体形式有三个特征:政协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由政协产3生中央人民政府;由中央人民政府产生其他国家机关,因此人民代表大会制应确立于1954年《宪法》而不是1949年的《共同纲领》。这一时期我国的宪法形式既不是单一文本的成文宪法,也不是不成文宪法,而是由《共同纲领》《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政协组织法》和一系列宪法性文件构成的多文本成文宪法,这与我国历史上绝大多数由单一宪法文本构成的成文宪法有明显不同,是一种短期存在的特殊的成文宪法形式。在多文本成文宪法中,各文本效力有高有低,最高的应是最高机关制定、确立政体形式的宪法性文件;在这一模式下宪法性法律的情况较为复杂,其中有的是宪法的一部分,地位较高,有的是法律,地位较低。
关键词:政治协商会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文本成文宪法;共同纲领;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政协组织法







相关阅读







本文作者:马岭,海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柔性引进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教授

文章来源:原文刊于《甘肃社会科学》2022年第3期

基金资助: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的理论与实践研究”(18AFX001); 北京市政治文明建设研究基地课题“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研究”(22ZZWM012)


本站责编:曹野

转载请注明作者、来源等信息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我们▼
把时间交给阅读中社学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