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白云先生】国庆节,打算去哪旅游?

白云先生 舒州观世界 2021-05-02
说说旅游那些事儿……

旅游,是对自然与人文的乡愁


盼望着,盼望着,最长的假期就要到了,想必大家都想趁着假期去旅游,今天我们来谈谈旅游这个话题。


一抹乡愁

人们为什么要旅游呢?

是为了猎奇吗?

是为了寻找刺激吗?

是为了纯粹的好玩吗?

是为了放松自己的身心吗?

还是为了洗涤自己像油烟机一样油腻的心灵呢?

这些都不是真正的答案。

人们对自然和人文的乡愁,驱使着他们,本能的回归自己精神的故乡,这才是旅游的本质。


人是天地的造物,因此人对自然的乡愁是最强烈的。所以,我们现在的人出去旅游,最喜欢的,是回归自然,去好山好水的地方玩几天。


▲ 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这是本能。


自然是人最深层的家和最原始的家。


在古代,文人墨客们,画家们,他们在作品中歌颂的永恒主题就是大自然。尤其是中国的山水画,画面上全是对自然母体的热爱与眷恋。


▲ 宋·王希孟·12米长的《千里江山图》


那时候的人,他们所推崇的旅游,就是游山玩水,把自己重新沉浸在自然的怀抱里,精神重新回家。


人是一种双重造物,他既是自然的造物,也是文明的造物。


文明,是人和自然这个生命之乡若即若离之后,自己给自己建造的另一个生存之乡,它是人的第二个家。


回自然那个家,我们可以称之为自然旅游。回人文那个家,我们可以称之为人文旅游


人对人文的乡愁,体现在人们对人文旅游的热爱,这是仅次于自然旅游的第二大旅游分类。博物馆,名胜古迹,古镇游等等,都成了抢手的旅游资源,一个历史名人,都要好几个地方争抢。


一些地方没有人文旅游资源怎么办呢?他们不惜把历史书上的汉奸国贼都当成旅游资源来开发。不读书的粗人,还有很多居心叵测的坏人,就很容易闹出各种各样的笑话与闹剧。


如果我们深刻理解了旅游的本质,我们就对当前旅游界的很多现象和怪相豁然开朗。


一片废墟

自然和人文,是我们的家,城市像个笼子一样囚禁了我们。我们要回家,这是人们骨子里的本能,更是所有人的精神冲动。


而当人们从笼子里冲出来,奔向自然和人文时,才愕然的发觉,自然这个家已经荒败不堪,成为废墟。到处都是污染,都是创伤和废墟。


环境如此,文化也是如此。


人们对着一堆的废墟的家,上面长满了荒草的废墟,一开始还能想起来,这里曾经是自己的家。后来时间长了,他们就忘记了自己的家。


▲ 长恨歌图卷节选

上图为叛军攻入长安、玄宗幸蜀部分


一个人忘记了自己的家,却还保留着自然乡愁和人文乡愁的本能,他就会做出两种表现:


一种表现是把废墟当成景色,崇敬被涂抹上人文装饰的垃圾;


另一种一直在寻找,但是永远也找不到自己的家。他们把这种无家可归的焦虑,称之为在路上。


当前的人文旅游,无丐不成戏。


这就是真正的人文废墟化之后,转而崇敬生长在废墟上的垃圾,并把垃圾当成风景,甚至以此为家。更有甚者,有的城市以巨大的印度乞丐塑像作为城市名片。


乐山大丐,灵山大丐,龙门大丐,敦煌大丐,云冈大丐……全是丢人现眼的精神污染。还有更丢人的企业,把自己的总部大楼也修建成印度乞丐的模样。


印度要饭文化,并不是我们华夏文化,它是华夏文化废墟化之后,寄生在华夏文化废墟上的杂草和垃圾。


▲ 唐 李昭道(传)明皇幸蜀图(局部)
安禄山叛乱弃京而走的唐玄宗李隆基
幸蜀,还是逃亡?

中国文化讲的是修齐治平的道术,不是让人去要饭,不是让人去崇拜一个只会要饭的印度文盲,更不是让人去寻死觅活。


之所以有那么多人认为,剃光头要饭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那是因为他们在文化上太贫穷了。


文化上最贫穷的行为,是对人文之乡的彻底遗忘,并把人文的反面,当成人文本身。


好比说,一个人的家倒塌了,他也不去修。久而久之,老鼠蟑螂在废墟里面做窝,由于他彻底忘记了自己的家原来的模样,就把老鼠洞当成了自己的家。


如果一个人把老鼠洞当成是自己的家,还把老鼠当作自己的祖先,还给老鼠烧香磕头,还给老鼠送钱花,他自己对此一点都不觉得难堪和丢人,别人还能拿他怎么样呢。


▲ 南宋·郑思肖《墨兰》
因土地为异族所夺,郑思肖的兰花根不着地


孔子说,唯上智与下愚不移。对于下愚之人,谁移他一下,他就会跳脚骂人。


我们前面说过,旅游是对自然与人文的乡愁。乡愁的前提,是有家可归,有家可念。


当无家可归之后,无家可以思念之后,那么旅游对人们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呢?


当乡愁终结之后,当人们面对废墟,不是感到怅然若失,而是被浅薄的快乐所俘虏时,当很多人在嬉笑之中,所有历史感灰飞烟灭时。旅游,已然变成了梦游。

没有历史的现实,只是一场好笑的梦。



四处流放


因为自然和人文之家的被摧毁,造成了人们的梦游。比梦游更可怕的是,现代人喜欢上了自费流放。


在以前的中国,只有犯罪的人,才会被流放发配到塞外。也就是把公费出境游当成是对罪人的惩罚。


可见,出境游的本质,就是流放。


对于中国人来说,往小里说,离开家乡是不得已。只有失去土地,无法谋生的人,才会背井离乡的去讨生活。



▲ 明·《清明上河图》局部


往大里说,中国是神州,中国之外的地方都是蛮荒贱土,一个中国人,离开中国被驱逐到外国居住,这是奇耻大辱。只有罪犯,才会被流放到外国。


为了区别百姓和流放犯,防止他们偷偷的溜回来,这些被政府赠送公费出境游福利的犯人,都被做了很多标记。比如,头发被剃成了奇形怪状,衣服也都被换上囚服,习俗也都改成贱俗。


中国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所以,剃发和纹身刺字都是奇耻大辱。只有犯人才会享受这种待遇。


为什么历史上很多蛮夷的发型那么奇怪,要剃发,要留猪尾巴辫子,要穿龙虾壳一样好笑的衣服?


根源上都是他们的祖先是作为犯人被我们流放出去的,所以才剃了囚犯发型,才穿了囚犯衣服。久而久之,这些犯人的后代,就把囚犯发型和囚服,习以为常地当成了自己的生活习俗。不以为耻,反以为俗。


▲ 明·《清明上河图》局部


如果现在的人,生活在古代,出境游不仅不要钱,还会送衣服穿,全程管吃管住管路费,还送私人伴游服务。另外,剃头和纹身也都不要钱。


现在刚好是反过来了。很多人认为,出境游是一种奖励,是一件美好的事,是奔彼岸天堂的事。而且,为了把自己流放出去,花再多的钱财和心思都在所不惜。


同时,自费流放出境游的人,还会觉得自己有本事有出息,觉得这是一件很体面很了不起的事,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


以前的犯人如果被公费流放了,就会一辈子都惦记着返回中国。这些犯人管重返中国的那一天,叫末日审判。管重返中国叫上天堂。


如果那一天,官府没有大赦他们,让他们回中国,他们就会认为自己被下地狱了。如果有中国朝廷派的使臣来颁旨赦免他们,那就是救赎了。所以这些罪犯,管中国的使节,叫做天使。


古代的蛮夷,来中国一趟,比登天还难。



▲ 五代·李赞华(传)东丹王出行图

东丹王原名耶律培,契丹族人,曾与契丹主

耶律德光一同遣使入贡南唐,后改名李赞华


有时候好不容易来了一趟,还只能住在藩坊里面,不准说中国话,不准和中国的女子接触,不准擅自离开藩坊。如果一旦官府一直不放他们出来,就急得哭。而一旦官府给他们放行,则又激动得哭。


现在刚好反过来了。很多人自费把自己流放出去,竟然会不想着回来,认为流放地才是天堂,中国才是地狱。他们管自己永久性的自费流放,获得能在流放地终身流放下去的资格,叫做移民。


出境游是自费流放,移民是终身自费流放。



神州大地


有一天,中国人会再次想起来,我们居住的地方,为什么叫中国,为什么叫神州。


人们就像从梦里睡醒了一样,他们清理了废墟,重建了家园。人们不再焦虑不再惆怅,不再把垃圾当成风景,不再漂泊无依,不再自我流放。


有家的人,才有根。

有根的人,才有力量。

有力量的人,才会不可抵挡。


我们现在的人,还有人懂旅游吗?还有人懂乡愁吗?还有人能想起来,在我们被推入漫长的昏睡之前的美好日子吗?


旅游的本质是对自然和人文的乡愁,等我们的自然环境变好了,等我们的精神环境也变好了,自然和人文的家园都变好了。


对于神州这个家来说,对于家里的所有子孙来说,那一天是新的历史,是新的一天,是新的美好生活。


▲ 北宋·宋徽宗赵佶《瑞鹤图》



【 您的赞赏,就是鼓励 】


感谢支持!



 (如果喜欢,请长按二维码关注)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